彭 茜 (南京藝術(shù)學院 210013)
女性意識的成長
——以《新女性》為例
彭 茜 (南京藝術(shù)學院 210013)
《新女性》為聯(lián)華影業(yè)公司1934年出品,孫師毅編劇,蔡楚生導(dǎo)演。阮玲玉在其中所飾演的韋明是一名音樂教師同時也是一名作家,看起來都是“新女性”最理想的生活狀況,但現(xiàn)實卻發(fā)生無法挽回的逆轉(zhuǎn),韋明從一個經(jīng)濟自立、精神獨立的“新女性”一步一步走向失業(yè)、賣身、被誹謗、自殺。更巧合的是,這部電影如同預(yù)言一般提前展示阮玲玉的結(jié)局,從貧苦人家的子女,到進步的青年演員,最后卻因為人言可畏而自殺。本文從阮玲玉所飾演的角色入手,簡析19世紀30年代的女性意識成長。
新女性;阮玲玉;女性地位;女性意識
杜拉斯在《情人》中寫過這樣一句話,“比起你年輕時候的樣貌,我更愛你蒼老的容顏。”在電影《新女性》中,年輕的韋明有著教員與作家雙重身份,有著新時代的朝氣,可結(jié)局卻是在舊社會的種種壓力與不公之下,選擇了自殺。影片中的女主角大肆表達了對當時新聞界部分記者的嘲諷和不滿,最終被記者害死。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阮玲玉也是限于緋聞而不能自拔她在25歲風華正茂的時候選擇了自殺,僅留下一句“人言可畏”的遺言。沒有人有這樣的榮耀去見證蒼老后的阮玲玉,或許正是因為她的離去,才更顯得寶貴,她將時光停駐、美麗永存。
阮玲玉早年和母親做幫傭家的少爺張達民在一起同居,是那時候的摩登行為。但隨著她事業(yè)的上升,名聲的壯大,張達民的生活卻在走下坡路。逐漸兩個人有了思想上的偏差,阮玲玉受著時代的影響改變自己的戲路,要求進步,開始嘗試一些進步電影,她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推崇,而張達民自顧自的過著自己少爺?shù)纳?,沒有一絲進取的想法。到最后兩人解除同居的時候,反而是阮玲玉要支付張達民的生活費。她的下一段愛情更是給了她更大的打擊,和唐季珊在一起一年多就走上了自殺之路。當張達民狀告阮玲玉和唐季珊的奸情時,唐季珊并沒有站出來替阮玲玉說話,她依舊還是一個人孤零零的在那里。
當時的部分記者借“新聞記者公會”抗議“聯(lián)華”影片《新女性》“丑化新聞記者”事件,將矛頭轉(zhuǎn)移到阮玲玉身上。1935年2月,張達民向上海第二法院提起訴訟,誣告阮玲玉“偽造文書,侵占財產(chǎn)”。這次惡意的訴訟,輔以《明報》與記者公會對《新女性》主創(chuàng)人員的輿論圍攻,加上小報記者對阮、張、唐三角關(guān)系不遺余力的肆意渲染,使得潔身自好的阮玲玉徹底崩潰。留下一篇“人言可畏”的遺書,3月7日晚再次吞服安眠藥自盡,于次日下午6點38分宣告不治身亡這一天,距她25周歲生日僅剩48天。
電影《新女性》中的《新女性》歌曲如此描寫她們:“新的女性,是生產(chǎn)的女性大眾;新的女性,是社會的勞工;新的女性,是建設(shè)新社會的先鋒;新的女性,要和男子們一齊翻卷起時代的暴風!暴風!我們要將它喚醒民族的迷夢!暴風!我們要將它造成女性的光榮!不做奴隸,天下為公!無分男女,世界大同!新的女性,勇敢向前沖;新的女性,勇敢向前沖!
在這部電影中對新女性的家庭活動描寫很少,更多聚焦于新女性的社會活動,這也正表明新女性形象正處于創(chuàng)建階段。由此,新女性的女性地位有了另一種表現(xiàn)方式,從職業(yè)的角度肯定新女性的新地位。韋明在一家私立學校里教音樂,業(yè)余從事寫作。社會職業(yè)使得女性的地位有了一定的轉(zhuǎn)變,也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和話語權(quán)。新女性之新不僅僅在于她們婚戀上的自主,還在于她們已經(jīng)走出家庭,成為真正的職業(yè)女性。她們由此而擁有經(jīng)濟上的獨立,也由此具備了一定的社會地位。
然而在男權(quán)至上的舊社會,女性的地位雖然有了一定的改觀,但仍是岌岌可危的。而女性的職業(yè)更是沒有保障的,作為教師的韋明,因為王博士的心計,輕易的失去了她的工作,甚至校長還略帶討好讓韋明日后多加照顧;作為作家,韋明并不能因為自己的才能而使得小說出版,靠的是她一張的漂亮的照片。
中國現(xiàn)代電影在構(gòu)建這些新女性的新型婚戀和家庭觀時,喜歡使用“娜拉出走”敘事模式。在《新女性》中,韋明為了追求自己理想的愛情,毅然反出了她的封建家庭,同她的戀人出走。當她的家庭幸?;脺缰螅桨l(fā)堅定了獨立意識,只身來到繁華的都市上海開始自食其力的生活。雖然有著一個又一個的“娜拉”供女子們效仿,可“娜拉”的結(jié)局呢?魯迅在《娜拉走后怎樣》中尖銳地提出了這個重大的社會問題,并揭示出娜拉的命運:“不是墮落,就是回來”。按照魯迅所言,韋明是屬于墮落了,可她面前只有兩條路,無論哪一條都指向深淵。做一個依附男人的女子,像王太太那樣靠著假惺惺的哭泣從男人的手里要到一點點金錢的補償;還是放棄自己的貞操,淪落為受人鄙夷的妓女,被道德所唾棄?然而,韋明不愿意屈從于世人的觀念,同樣她也不會允許自己因為這淺淺的“德”字束縛了自己真實的意愿。她寧愿出賣自己,也不愿向任何一個男人祈求。韋明的選擇是痛苦而又堅強的,她的選擇沒有對不起任何人,為了自己的女兒,為了不向男人低頭的女性尊嚴,她只能如此。
作為自“五四”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新女性,韋明非常有典型意義。她從自由戀愛到反抗家長專制,被拋棄后選擇獨自承擔家庭責任,再到“娜拉”出走,選擇自己“教員”與“作家”的職業(yè),可以看出她是個精神、行動上絕對獨立的新女性。但在電影所表達的新女性的思想中,韋明的例子是不成功的,而當她臨死前陪伴著她的女工阿英則是另一種典范。雖然阿英所代表的這條新女性之路有著強烈的革命傾向和消解女性自身的中性傾向,但這是對抗那個黑暗時代最現(xiàn)實可行的一條路。在韋明跳舞的時候,女工阿英和工人們一起唱著進步歌曲,在韋明穿著一身婉約的旗袍游走時,阿英灰突突的穿著單調(diào)簡潔的衣服在做工。她們是完全不一樣的兩條人生,但都是新女性的一種典范,電影也巧妙的讓她們成為朋友,甚至在韋明死前也是阿英在身旁陪伴著她。
在這個社會中我們常常說男女平等,可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否認女性仍然是弱勢群體,很多時候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女性。尤其30年代的時代背景,女性意識尚處于萌芽階段。或許人生真的只是一個人的人生,每一個都孤零零的來,孤零零的走。不同的是,有的人永遠不會老去,她只給后人留下了無窮的遺憾以及不老的容顏?!傲只▋褐x了,連心也埋。他日春燕歸來,身何在?”阮玲玉固是剎那芳華,卻也因此成為老上海電影中的一段不老傳奇。
[1]石川.復(fù)活的神女:阮玲玉的銀幕人生與當代意義——為紀念阮玲玉誕辰100周年而作[J].當代電影.2010(04).
[2]孫師毅.新女性[A].五四以來中國電影劇本選集(上冊)[C].中國電影出版社,1979年版.
[3]陳偉華.中國現(xiàn)代電影構(gòu)建新女性形象的思路——以《三個摩登女性》《新女性》《麗人行》等影片為例[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4]魯迅.墳[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版.
彭茜(1991.8—),女(漢族),湖北荊門人。2009年考入南京藝術(shù)學院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影視策劃與制片方向,獲得文學學士學位。2013年考入南京藝術(shù)學院電影學碩士研究生,攻讀影視批評方向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