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史料的發(fā)現(xiàn)與蘇炳文研究的深化

    2015-07-10 03:11:32蘇全有王世超
    大連大學學報 2015年1期
    關鍵詞:馬占山義勇軍抗日

    蘇全有 ,王世超

    (1.河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2 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6)

    蘇炳文是民國時期的著名抗日英雄,其在東北義勇軍的歷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有關他的研究卻頗顯匱乏,僅有幾篇相關著述且內(nèi)容多集中在簡單論述蘇炳文的生平事跡,研究深度嚴重不足,如《“蘇炳文加蓋”應納入“中華民國地方郵政郵票”》[1]、《走近蘇炳文》[2]和《抗日愛國將領蘇炳文》[3]以及《蘇炳文傳》[4]等。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最為主要的是與學術界對新資料的發(fā)掘不夠有關。事實上,民國時期及之后的書刊中,相關史料十分豐富。

    一、 蘇炳文與國民政府之關系

    蘇炳文與國民政府的關系,是考察東北義勇軍的首要問題,相關資料十分豐富。

    篇 名 史料來源 出版日期 頁碼(版次)令知換發(fā)黑龍江省政府委員蘇炳文任狀由 《行政院公報》 1929 年第14 期 33 頁 政府營救蘇炳文 《民眾周刊(濟南)》 1932 年第49 期 11 頁 國府匯款接濟蘇馬丁李部屬,外部電加拉罕請予照料 《申報》 1933 年1 月16 日 3 版 政府積極接濟蘇馬 《申報》 1933 年1 月17 日 5 版 外部電告資遣蘇李返國 《申報》 1933 年1 月30 日 12 版 蘇馬部隊奉令回國 《申報》 1933 年2 月24 日 7 版 黑省各機關領袖促蘇炳文返國 《申報》 1933 年3 月31 日 5 版 西南當局派員迎蘇馬 《申報》 1933 年6 月1 日 11 版 西南當局擬挽蘇馬留粵 《申報》 1933 年6 月3 日 3 版 馬占山、蘇炳文任軍委會委員 《申報》 1933 年6 月23 日 3 版 國府發(fā)出馬蘇軍委特任狀 《申報》 1933 年7 月6 日 8 版

    新疆省府請撥蘇李等部給養(yǎng) 《申報》 1933 年10 月30 日 8 版 令轉撥還墊付蘇炳文等部遣送給養(yǎng)各費一案由 《監(jiān)察院公報》 1933 年第19 期 303-305 頁 令轉撥發(fā)蘇炳文等赴歐旅費一案由 《監(jiān)察院公報》 1933 年第19 期 305-306 頁令轉蘇炳文等部入新給養(yǎng)費一案由 《監(jiān)察院公報》 1933 年第19 期 306-308 頁令轉追加蘇炳文部軍民留俄給養(yǎng)暨回國川資二十一年度歲出臨時概算一案由 《監(jiān)察院公報》 1933 年第19 期 308 頁 令轉撥發(fā)蘇炳文留俄傷兵及隨從由海參威回國川資一案由 《監(jiān)察院公報》 1933 年第19 期 308-309 頁令轉外交交通兩部會呈請飭財政部提發(fā)派赴海參崴接運蘇炳文李杜等部平民婦孺回國之無恙輪租金及各項墊款一案由 《監(jiān)察院公報》 1933 年第19 期 341-342 頁令轉外交交通兩都會編接運蘇炳文、李杜等部回國輪船租金及各項墊費追加二十一年度歲出臨時概算一案由 《監(jiān)察院公報》 1933 年第20 期 258-259 頁令轉蘇炳文等部留俄遣送給養(yǎng)費迫加二十二年度歲出臨時概算一案由 《監(jiān)察院公報》 1933 年第21 期 301 頁 行政院軍會決定東北軍眷屬遣新辦法取道綏遠、寧夏赴新疆,旅費十萬由財部撥給 《申報》 1934 年7 月22 日 11 版

    上表主要對蘇炳文與彼時之民國政府的關聯(lián)進行了梳理,從中不難發(fā)現(xiàn),政府與蘇炳文、馬占山等將領保持著極為密切且較為良好的合作關系,政府不僅在財力上大力接濟著蘇氏等領導的軍隊及其家眷,還敦促蘇俄政府對在該國避難的蘇炳文提供庇護照料,對偶然陷入困境的蘇氏也極力營救;另一方面,蘇炳文對政府的命令也是相當遵從,服從國民政府的軍事調(diào)動安排。筆者認為,以上兩方面從客觀上反映了南京政權穩(wěn)固、控制力較強的史實,也為日后國民政府整體、有效的調(diào)配全國抗日武裝力量奠定了基礎。

    二、 蘇炳文與蘇俄之關系變化

    東北義勇軍抗戰(zhàn),因地緣與蘇俄接壤,二者關聯(lián)密切,其中,蘇炳文與蘇俄的關系,隨時局變幻而因應。

    篇 名 史料來源 出版日期 頁碼(版次) 俄騎兵千余向海拉爾推進 《申報》 1929 年8 月17 日 4 版 萬福麟談中俄戰(zhàn)事經(jīng)過 《申報》 1930 年1 月15 日 10 版 哈滿線俄匪猖獗 《申報》 1930 年7 月2 日 9 版 黑省大舉剿擊俄匪 《申報》 1930 年8 月13 日 8 版 俄匪擾亂東鐵 《申報》 1930 年8 月25 日 12 版 哈滿線俄匪又攻車站 《申報》 1930 年9 月21 日 11 版 哈滿沿線俄匪肅清 《申報》 1930 年12 月28 日 9 版 中東路俄匪騷擾路線 《申報》 1931 年10 月5 日 3 版 中東路線俄匪崛起 《申報》 1931 年10 月8 日 8 版 蘇炳文率部到大烏里入俄境后即被解除武裝 《申報》 1932 年12 月7 日 6 版 蘇聯(lián)準許蘇炳文赴歐,蘇及重要官佐六日抵赤塔 《申報》 1932 年12 月10 日 3 版 蘇炳文等赴莫斯科,蘇之眷屬已到海參崴 《申報》 1932 年12 月11 日 7 版 蘇炳文等一行日內(nèi)可抵莫斯科,已由沃木斯克西 《申報》 1932 年12 月14 日 5 版

    行,蘇在伊爾庫斯克對赤衛(wèi)軍講演 蘇炳文已抵莫斯科 《申報》 1932 年12 月17 日 7 版 蘇炳文舊部在俄困于給養(yǎng) 《申報》 1932 年12 月22 日 7 版 蘇炳文率部退俄境 《民眾周刊(濟南)》 1932 年第4 卷,第49 期 11 頁 蘇炳文退入俄境 《中央周報》 1932 年第236 期 16-19 頁 蘇炳文日內(nèi)抵俄都 《中央周報》 1932 年第237 期 7-10 頁 蘇炳文已抵莫斯科 《中央周報》 1932 年第238 期 18 頁 蘇炳文退入俄境 《北方公論》 1932 年第18 期 3 頁 蘇炳文將抵莫斯科 《長沙鎮(zhèn)鄉(xiāng)周報》 1932 年第11 期 10 頁 蘇炳文部滯留俄境 《長沙鎮(zhèn)鄉(xiāng)周報》 1933 年第13 期 11 頁

    由上述報道可以發(fā)現(xiàn)蘇俄與蘇炳文之關系經(jīng)歷過一系列的轉變,其實這也正是蘇俄與中國政府關系的轉變。1929-1931 年期間,中俄沖突頻發(fā),中國媒體一度斥蘇俄士兵為俄匪,尤其是“中東路事件”爆發(fā),使得中俄處于極端對立狀態(tài),這也印證了大革命失敗后民國政府實行的反俄政策以及蘇俄侵擾中國東北邊境之史實。試想,作為駐守在東北的將軍,基于責任和民族大義,蘇炳文必然率部竭力抵抗蘇俄之侵襲,而這點也必然會觸怒蘇俄政府并引起敵視,由此才有“蘇炳文率部到大烏里入俄境后即被解除武裝”[5]的事情發(fā)生。

    及至“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不久,日本不滿足于在華既得利益,將視線擴至蘇俄境內(nèi),意圖在俄復制侵華舉措。于此背景下,中俄兩國不得不考慮聯(lián)合抗日?!熬拧ひ话恕笔伦儽l(fā),中國軍隊潰退,部分義軍如蘇炳文、馬占山等部堅持抗日,但終究寡不敵眾,“東三省全部失陷,蘇炳文率部退俄境”[6]。但雙方以前畢竟存有嫌隙,蘇俄提供給蘇部將士之給養(yǎng)并不完全到位,使得“蘇炳文舊部在俄困于給養(yǎng)”[7],國府尚需“匯款接濟蘇馬丁李部屬,外部電加拉罕請予照料”[8]。

    三、 蘇炳文堅決抗日拒絕和談

    蘇炳文之所以被譽為抗戰(zhàn)民族英雄,與之堅決抗日拒絕和談有關。

    篇 名 史料來源 出版日期 頁碼(版次) 日方破壞中東路陰謀 《申報》 1931 年10 月12 日 12 版 日軍開海拉爾進擊蘇炳文軍 《申報》 1932 年3 月19 日 7 版 蘇炳文電告進兵狀況 《興華》 1932 年第42 期 37 頁 蘇炳文部擊退日軍 《申報》 1932 年10 月14 日 3 版 日軍部再勸蘇炳文 《申報》 1932 年10 月18 日 3 版 蘇炳文允釋放日俘 《申報》 1932 年10 月24 日 4 版 日方派員與蘇談判 《申報》 1932 年11 月2 日 3 版 蘇炳文部追擊日軍 《申報》 1932 年11 月11 日 3 版 蘇炳文部力抗日軍 《申報》 1932 年11 月13 日 3 版 蘇炳文宣布拒絕與日人和平談判,通知蘇聯(lián)否認日人宣傳 《申報》 1932 年11 月16 日 3 版 蘇炳文再電蘇聯(lián)外長稱救國軍決不妥協(xié)對日人小松原求和已拒絕 《申報》 1932 年11 月18 日 3 版 日軍大舉入黑作戰(zhàn),蘇炳文軍嚴陣以待,日軍在偵察時中彈,航空中尉一名受傷 《申報》 1932 年11 月20 日 3 版

    蘇炳文通電揭穿日人陰謀 《申報》 1932 年11 月21 日 7 版 蘇炳文拒絕日方乞和 《申報》 1932 年11 月27 日 10 版 蘇炳文拒絕釋放日人二百四十名 《外論通信稿》 1932 年第203 期 9 頁 日報宣傳日軍對蘇炳文下最后告警 《外論通信稿》 1932 年第208 期 2 頁 蘇炳文決不與日談判 《公教周刊》 1932 年第189 期 14 頁 蘇炳文將與日方談判 《長沙鎮(zhèn)鄉(xiāng)周報》 1932 年第5 期 4 頁 蘇炳文拒絕日方乞和詳情 《東北義勇軍》 1981 年(臺灣國史館) 431-433 頁 “九·一八”事變后,蘇炳文軍隊在海拉爾的抗日活動 《呼倫貝爾文史資料選編》第2 輯 1982 年(呼倫貝爾盟政協(xié)文史委員會) 64-67 頁 大興安嶺方面的作戰(zhàn)·其一 蘇炳文的叛變……其二 對蘇炳文進行政治工作 《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 譯稿 滿洲事變作戰(zhàn)經(jīng)過概要》第二卷 1982 年(中華書局) 40-44 頁 蘇炳文報告日方求和被拒經(jīng)過電(二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第二次中日戰(zhàn)爭各重要戰(zhàn)役史料匯編 東北義勇軍》 1984(臺灣國史館) 156-157 頁

    蘇炳文與日本總體表現(xiàn)為武力對抗的狀態(tài),其中日本亦曾試圖誘降蘇氏,但均被其拒絕。“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勢力大肆滲入東北地區(qū),政府軍不戰(zhàn)自退,剩余蘇炳文、馬占山等部義軍堅持抗日,給日軍造成一定壓力。“日軍開海拉爾進擊蘇炳文軍”[9],卻遭遇“蘇炳文部力抗日軍”[10]的局面,結果“蘇炳文部擊退日軍”[11]。為此日軍不得不改變策略,“派員與蘇談判”[12],然“蘇炳文拒絕日方乞和”[13],及至“日軍對蘇炳文下最后警告”[14],蘇炳文亦不屈服。

    四、 蘇炳文與其他抗日將領聯(lián)合作戰(zhàn)

    蘇炳文作為東北義勇軍將領,軍事永遠都是他的人生主題,這方面的材料也最為豐富,充分展示了蘇炳文的戎馬生涯。其中,蘇炳文與馬占山等將領的聯(lián)合抗日,至關重要,值得關注。

    篇 名 史料來源 出版日期 頁碼(版次)蘇炳文、張殿九完全占領嫩江兩岸 《申報》 1932 年10 月1 日 3 版 蘇王等部采游擊式 《申報》 1932 年10 月29 日 3 版 馬蘇兩部聯(lián)成一氣 《申報》 1932 年11 月11 日 3 版 蘇炳文、馬占山商定黑省軍步驟 《申報》 1932 年11 月24 日 4 版 蘇炳文、馬占山誓以全力抵抗日軍——扎蘭屯舉行軍事會議 《申報》 1932 年11 月30 日 3 版 蘇炳文苦戰(zhàn)雖敗猶榮,東北義勇軍后援會電請政府迅速救濟 《申報》 1932 年12 月7 日 9 版 馬占山在俄與蘇炳文同處 《申報》 1932 年12 月31 日 3 版 李杜、丁超、馬占山、蘇炳文聯(lián)合黑吉軍三路抗日 《剪報》 1932 年第11 期 293 頁 蘇炳文不受誘惑,聯(lián)合馬占山猛攻日軍,王德林部已攻下寧安 《民眾周刊(濟南)》 1932 年第4 卷第44期 14 頁 蘇炳文部與孫軍聯(lián)絡 《申報》 1933 年3 月9 日 3 版 馬占山、蘇炳文離莫斯科赴日內(nèi)瓦 《申報》 1933 年3 月13 日 20 版 血戰(zhàn)滿北的馬占山、蘇炳文、李杜等諸將軍 《新社會》 1933 年第4 卷,第9 期 25 頁 馬占山、蘇炳文歸國抵京 《交通職工月報》 1933 年第4 卷 8 頁 迎馬占山、蘇炳文兩將軍 《民治評論》 1933 年第1 期 9-10 頁

    蘇炳文、馬占山、王德林、李杜海外行蹤錄 《時代》 1933 年第7 期 4 頁 抗日兩名將:馬占山、蘇炳文 《中外春秋》 1946 年第8 期 11 頁 東北義勇軍的“鼻祖?zhèn)儭?《星光》 1946 年第6 期 5 頁 蘇炳文、馬占山等為榆關事件泣告國人書(民國二十二年一月七日) 《長城戰(zhàn)役》 1980 年(臺灣國史館) 29-30 頁 馬占山與謝珂、蘇炳文等吁請全國抗日通電(民國二十一年二月一日) 《東北義勇軍》 1981 年(臺灣國史館) 86 頁 蘇炳文、馬占山、張殿謝珂等抗日通電(1933 年1 月7 日) 《長城抗戰(zhàn)資料選輯》 1989 年(中華書局) 153-154頁 馬占山、謝珂、蘇炳文等為日軍在東北倒行逆施決心率部誓死殺敵的通電(一九三二年二月一日) 《奉系軍閥檔案史料匯編》12 1990 年(江蘇古籍出版社等) 569 頁 蘇炳文、馬占山、張殿九、謝珂等抗日通電 《九一八事變》 1991 年(吉林省檔案館) 282-283頁 張學良為衛(wèi)隊騎兵添購乘馬事與蘇炳文往復電(二件)(一九三○年七月十四日—七月十七日)、蘇炳文復張學良電(七月十七日) 《張學良與中原大戰(zhàn)》(中)1999 年(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195-196頁 桓桓抗日蘇將軍 殺敵縱敗亦堪豪——記救國軍將軍蘇炳文 《東北義勇軍抗戰(zhàn)故事》下1999 年(遼寧人民出版社) 49-83 頁 惠安革命斗爭的回憶 《鷺江春雷》 2002 年(中共黨史出版社) 365-371頁 蘇炳文、馬占山的抗日 《文史資料存稿選編 6·抗日戰(zhàn)爭·上》 2002 年(中國文史出版社) 50-56 頁 張殿九等擁護蘇炳文為東北民眾救國軍總司令通電(1932年9 月30 日)、蘇炳文、張殿九就任東北民眾救國軍總副司令職的通電(1932 年10 月1 日)、何遂轉報蘇炳文誓師后與日軍作戰(zhàn)情形抄電(1932 年11 月24 日)、東北民眾救國軍前敵總指揮張玉挺等請電蘇炳文等兼程返國整理舊部重上前線致蔣介石電(1933 年4 月7 日) 《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 輯 第1 編 軍事 5 1994 年(江蘇古籍出版社) 593-600、645-646 頁

    前文提及蘇炳文與馬占山等將領在東北軍撤退后堅持抗戰(zhàn),但由于各部勢單力薄,基于抗日的需要,幾位愛國將領自發(fā)攜手,聯(lián)合抗戰(zhàn),如“馬蘇兩部聯(lián)成一氣”[15]、“李杜、丁超、馬占山、蘇炳文聯(lián)合黑吉軍三路抗日”[16]且張殿九等幾位將軍公推“蘇炳文為東北民眾救國軍總司令”[17]等。各路義軍聯(lián)手后馬上商定進軍路線和作戰(zhàn)方式,并迅速投入對日作戰(zhàn)中。針對日軍兵力雄厚的事實,“蘇王等部采游擊式”[18]的作戰(zhàn)辦法;此外,“蘇炳文、馬占山商定黑省軍步驟”[19],并在“扎蘭屯舉行軍事會議”[20],商討作戰(zhàn)方針。待一切就緒,蘇炳文“聯(lián)合馬占山猛攻日軍,王德林部已攻下寧安”,彼時《新社會》雜志曾以“血戰(zhàn)滿北的馬占山蘇炳文、李杜等諸將軍”為題報道蘇炳文等將領抗日之慘烈狀況。

    其間,因實力相差懸殊,為保存義勇軍有限兵力,幾位將軍曾短暫旅居蘇聯(lián)、歐洲等地且多一致行動,如“馬占山在俄與蘇炳文同處”[21],而后“馬占山、蘇炳文離莫斯科赴日內(nèi)瓦”[22]等。

    五、 社會救援組織和愛國人士積極支持蘇炳文抗戰(zhàn)

    蘇炳文率領義勇軍在東北抗日,并非孤軍奮戰(zhàn),其背后是四萬萬中華兒女做堅強后盾。其間,社會各界組織和愛國人士積極支持蘇炳文抗戰(zhàn)。日軍的侵略引發(fā)了廣大中國民眾的憤慨,國人由此對積極活躍在抗日前線的蘇炳文等愛國將領以各種方式給予支持。彼時國人成立了眾多救援團體,號召民眾踴躍捐納抗戰(zhàn)物資,如“義軍后援會接濟義軍款項”[23],還有“地方協(xié)會贈慰勞袋”[24]等;另外,各善團還定期召開救援大會,“定期歡迎馬、蘇”[25]等抗日將領。除此,一些名流也利用自身在社會上的聲望呼吁國人支援蘇炳文等將領抗戰(zhàn),如教育家馬相伯“主張勸募義勇捐,一人一日一銅元”[26]等。

    篇 名 史料來源 東北義軍筆援會昨電慰勞蘇炳文 《申報》 粵人籌款接濟義軍 《申報》 義軍后援會慰勞蘇炳文家屬 《申報》 各界關心蘇炳文等安全 《申報》 各界為蘇軍乞營救 《申報》 九三老人馬相伯主張勸募義勇捐,一人一日一銅元 《申報》 義軍后援會接濟義軍款項 《申報》 全國各界救聯(lián)會昨開大會 《申報》 后援會救濟蘇炳文 《興華》 義軍后援會電促馬占山等返國 《申報》 地方協(xié)會贈慰勞袋 《申報》 出版日期 頁碼(版次) 1932 年10 月7 日 13 版 1932 年11 月3 日 3 版 1932 年11 月23 日 14 版 1932 年12 月8 日 8 版 1932 年12 月9 日 11 版 1932 年12 月11 日 13 版 1932 年12 月19 日 8 版 1932 年12 月25 日 12 版 1932 年第48 期 43-44 頁 1933 年1 月18 日 9 版 1933 年3 月16 日 9 版 市總工會昨開常會籌款歡迎馬蘇二將軍 《申報》 1933 年6 月4 日 12 版 各團體定期歡迎馬蘇 《申報》 1933 年6 月8 日 10 版 京市各校抗日會電請馬蘇繼續(xù)抗日 《申報》 1933 年6 月25 日 10 版 各善團遣送蘇部眷屬回籍 《申報》 1933 年7 月18 日 15 版

    此外,各善團還積極參與接濟、照料蘇炳文等部將士眷屬,似“義軍后援會慰勞蘇炳文家屬”[27]、“各善團遣送蘇部眷屬回籍”[28]等事例屢見報端。

    綜上可見,有關蘇炳文特別是其與東北義勇軍抗日的史料,涉及方方面面,內(nèi)容豐富多彩。隨著上述及之外的相關資料的大量發(fā)現(xiàn)與利用,蘇炳文研究一定會上臺階,而益趨于深化。

    [1] 李明.“蘇炳文加蓋”應納入“中華民國地方郵政郵票”[J].集郵博覽,2012,(10).

    [2]艾平.走近蘇炳文[J].駿馬,2010,(1).

    [3]徐占江.抗日愛國將領蘇炳文[J].江橋抗戰(zhàn)及近代中日關系研究(下),2004,(8).

    [4]王秉忠.蘇炳文傳[J].黑河學刊,1988,(4).

    [5]蘇炳文率部到大烏里入俄境后即被解除武裝[N].申報,1932-12-7(6).

    [6]時事撮要(十二月二日起至八日止):國內(nèi)要聞:東三省全部失陷:蘇炳文率部退俄境[J].民眾周刊(濟南),1932,4(49):11.

    [7]蘇炳文舊部在俄困于給養(yǎng)[N].申報,1932-12-22(7).

    [8]國府匯款接濟蘇馬丁李部屬,外部電加拉罕請予照料[N].申報,1933-1-16(3).

    [9]日軍開海拉爾進擊蘇炳文軍[N].申報,1932-3-19(7).

    [10]蘇炳文部力抗日軍[N].申報, 1932-11-13(3).

    [11]蘇炳文部擊退日軍[N].申報, 1932-10-14(3).

    [12]日方派員與蘇談判[N].申報, 1932-11-2(3).

    [13]蘇炳文拒絕日方乞和[N].申報,1932-11-27(10).

    [14]日報宣傳日軍對蘇炳文下最后告警[J].外論通信稿,1932,(208):2.

    [15]馬蘇兩部聯(lián)成一氣[N].申報,1932-11-11(3).

    [16]李杜、丁超、馬占山、蘇炳文聯(lián)合黑吉軍三路抗日[J].剪報,1932,(11):293.

    [17]張殿九等擁護蘇炳文為東北民眾救國軍總司令通電.軍事:國民黨反共軍事圍剿(3)[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593—594 頁。

    [18]蘇王等部采游擊式[N].申報,1932-10-29(3).

    [19]蘇炳文、馬占山商定黑省軍步驟[N].申報,1932-11-24(4).

    [20]蘇炳文、馬占山誓以全力抵抗日軍——扎蘭屯舉行軍事會議[N].申報,1932-11-30(3).

    [21]馬占山在俄與蘇炳文同處[N].申報,1932-12-31(3).

    [22]馬占山、蘇炳文離莫斯科赴日內(nèi)瓦[N].申報,1933-3-13(20).

    [23]義軍后援會接濟義軍款項[N].申報,1932-12-19(8).

    [24]地方協(xié)會贈慰勞袋[N].申報,1933-3-16(9).

    [25]各團體定期歡迎馬蘇[N].申報,1933-6-8(10).

    [26]九三老人馬相伯主張勸募義勇捐,一人一日一銅元[N].申報,1932-12-11(13).

    [27]義軍后援會慰勞蘇炳文家屬[N].申報,1932-11-23(14).

    [28]各善團遣送蘇部眷屬回籍[N].申報,1933-7-18(15).

    猜你喜歡
    馬占山義勇軍抗日
    抗日義勇軍英雄
    ——李海青
    抗日小英雄楊楊
    阿干之歌
    磨爾溝戀歌
    彭明治馳騁抗日戰(zhàn)場
    文史春秋(2020年1期)2020-03-16 13:13:36
    抗日英烈馬威龍
    文史春秋(2017年12期)2017-02-26 03:16:14
    小說月刊(2015年7期)2015-04-23 08:59:11
    《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
    真的人,活的歷史——寫在《馬占山抗日傳奇》編后
    軍事歷史(2004年1期)2004-11-22 07:40:44
    浴血江橋——打響中國抗日第一槍的馬占山
    軍事歷史(1995年1期)1995-08-21 02:39:54
    宝应县| 咸丰县| 通州区| 商河县| 雷山县| 勃利县| 阳西县| 乐昌市| 台东市| 遵义县| 井陉县| 蒙城县| 嘉黎县| 鲜城| 福州市| 青川县| 南涧| 恭城| 肃宁县| 十堰市| 治多县| 双江| 台南市| 景东| 温州市| 平远县| 宜城市| 会东县| 大埔区| 红河县| 石泉县| 镇平县| 台州市| 饶河县| 鞍山市| 新乐市| 邯郸县| 巴马| 南涧| 新竹县| 双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