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濤 張佳敏
摘要: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和維持是教學活動成功的前提條件,也是有效學習的基礎。本文對廣東地區(qū)城鄉(xiāng)中小學4-12年級的487名學生所接觸的網絡環(huán)境進行了調查,并對其學習動機進行測量,結果表明城鄉(xiāng)中小學生在技能場面、運動場面、社會生活場面差異顯著。通過相關分析發(fā)現,上網時長與知識學習場面、社會生活場面有著負相關關系,與回避失敗動機有正相關關系。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學習動機;城鄉(xiāng)中小學生;差異性
中圖分類號:G431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10-0109-04
關于學習動機
在《心理學大詞典》中,學習動機指學習活動的推動力,又稱學習的動力。它并不是某種單一的結構。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由各種不同的動力因素組成的整個系統(tǒng)所引起的,與學習興趣、學習效果等密切相關。
本文對學習動機的研究,并不把常見的諸如學生的家庭、社會關系引起的學習動機作為研究的對象,而只是考慮在學生身心健康的情況下,網絡環(huán)境對城鄉(xiāng)中小學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情況。
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
為收集有關城鄉(xiāng)中小學生學習動機的數據以及城鄉(xiāng)中小學生的網絡環(huán)境情況,我們采用問卷形式進行。其中關于學習動機的測試,采用了由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周步成教授的學習動機診斷測試(MAAT)量表,該量表適用于4—12年級學生,整個測試在不同被試群體中獲得的半分信度在0.83~0.89之間,重測信度在0.79~0.86之間,并具有良好的效度。統(tǒng)計分析方面采用了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統(tǒng)計分析軟件。
研究對象
被試取自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梅州市、揭陽市及揭西縣的10所普通中小學校,共發(fā)放調查問卷550份;回收516份,其中農村254份,城市262份;有效問卷487份,有效回收率約為94.4%。詳見表1。
調查結果
1.城鄉(xiāng)學生接觸媒體的情況調查結果
(1)在城鄉(xiāng)多媒體教學使用情況上,農村多媒體教學普及情況較城市普及情況差。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城市中小學中接受多媒體教學的人數占總人數比例超過85%,普及情況良好,但農村中小學的多媒體普及情況較差,有待加強,詳見下頁表2。
(2)城鄉(xiāng)中小學生使用電子產品的調查結果顯示,總體上中小學生使用手機已經非常普遍,而使用平板電腦與計算機網絡情況城鄉(xiāng)學生之間有較大的差異,城市中小學生平板電腦和計算機使用率總體比農村要高。其中,農村中小學生使用電子產品情況有一個特點,就是小學生接觸計算機、網絡與平板電腦的機會比初高生多很多。而在城市中小學生中,總體而言接觸使用計算機網絡的學生比例比農村學生高得多,而且高中學生比例最高,小學生比例最低。詳見下頁表3。
(3)在城鄉(xiāng)中小學生上網時間的統(tǒng)計中,可以發(fā)現農村小學生上網時間總體較城市學生上網時間長,不過總體上城鄉(xiāng)中小學生每天上網在2小時以上的所占的比例都不是很高,城市小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在2小時以上的比例更是小于10%,說明城鄉(xiāng)中小學生總體上沒有沉迷于上網,詳見下頁表4。
針對學生上網的具體目的,如查找學習資料、關注時事新聞、玩游戲等方面進行調查,數據顯示的結果也許與一些家長所估計的有落差。平常能聽到家長說“玩電腦”這個詞,但本次調查發(fā)現城鄉(xiāng)中小學生在學習、娛樂、關注時事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比重。
在使用網絡時,農村小學生玩游戲的比例是所有項目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而農村小學生關注時事方面的比例是所有項目中所占比例最小的。城市小學生查找學習資料的比例是所有項目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詳見圖1中農村小學生和城市小學生調查條形圖對比。
在城鄉(xiāng)中學生使用網絡的情況方面,農村中學生查找資料的比例在所有項目中占的比例最大,而農村中學生關注時事方面的比例在所有項目中占的比例最小。城市中學生觀看電影電視劇的比例在所有項目中占的比例最大,而網上購物方面的比例在所有項目中占的比例最小。從圖2的對比中可以發(fā)現,城鄉(xiāng)中學生使用網絡的目的主要是查找學習資料和觀看電影、電視劇。
網絡環(huán)境下城鄉(xiāng)中小學生學習動機的測量
1.城鄉(xiāng)中學生學習動機的測量
根據量表測試,城市中學生與農村中學生在知識學習場面上,齊性檢驗顯著性水平為0.615>0.05,所以方差齊性,選擇第一行結果。由下頁表5可知,t=2.346,p=0.02<0.01,因此城市中學生與農村中學生在知識學習場面有顯著性差異。城市中學生與農村中學生在技能場面上,齊性檢驗顯著性水平為0.610>0.05,所以方差齊性,選擇第一行結果。由表可知,t=1.712,p=0.088>0.05,因此城市中學生與農村中學生的技能場面沒有顯著性差異。在運動場面上,齊性檢驗顯著性水平為0.698>0.05,方差齊性,選擇第一行結果。由表可知,t=1.465,p=0.144>0.05,因此城市中學生與農村中學生在運動場面上沒有顯著性差異。在社會生活場面上,由于齊性檢驗顯著性水平為0.764>0.05,所以方差齊性,選擇第一行結果。由表可知,t=1.764,p=0.079>0.05,因此城鄉(xiāng)中學生在社會生活場面沒有顯著性差異。在網絡環(huán)境下,城鄉(xiāng)中學生的學習動機整體處于中等程度,而中等程度的學習動機最有利于學習,也有利于心理健康。
2.城鄉(xiāng)小學生學習動機的測量
在城市小學生與農村小學生學習動機的測量結果中發(fā)現,在知識學習場面上,由于齊性檢驗顯著性水平為0.153>0.05,所以方差齊性,選擇第一行結果。由表6可知,t=5.694,p=0.000<0.01,因此城市小學生與農村小學生在知識學習場面上的差異極其顯著;在技能場面上,t=5.617,p=0.000<0.001,因此城市小學生與農村小學生在技能場面存在顯著差異;在運動場面上,t=5.276,p=0.000<0.001,因此城市小學生與農村小學生在運動場面存在顯著差異;在社會生活場面上,t=5.998,p=0.000<0.001,因此城市小學生與農村小學生在社會生活場面存在顯著差異;在促進緊張方面,由于齊性檢驗顯著性水平為0.098>0.05,查表可知,t=4.435,p=0.000<0.001,因此城市小學生與農村小學生在促進緊張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回避失敗動機方面,由于齊性檢驗顯著性水平為0.877>0.05,選擇第一行結果,t=-3.164,p=0.002<0.01,因此城鄉(xiāng)小學生在回避失敗動機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自己責任性方面,齊性檢驗顯著性水平為0.494>0.05,選擇第一行結果,t=2.382,p=.018<0.05,因此城鄉(xiāng)小學生在自己責任性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要求水平方面,齊性檢驗顯著性水平為0.003<0.05,選擇第二行結果,t=5.066,p=0.000<0.001,因此城鄉(xiāng)小學生在要求水平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
網絡環(huán)境與學習動機相關性檢驗
在前期城鄉(xiāng)中小學生網絡環(huán)境接觸使用及學生學習動機測量結果的基礎之上,在各個維度之間運用相關方法Person進行相關分析。表7的結果顯示,上網時間與知識學習場面之間相關系數為-0.167,顯著性水平0.000<0.01,故兩者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上網時間與社會生活場面的相關系數為-0.121,顯著性水平0.008<0.01,故兩者在0.01水平上顯著相關;上網時間與回避失敗動機的相關系數為0.109,顯著性水平為0.016<0.05,故兩者在0.05水平上顯著相關;在上網時間與要求水平兩者中相關系數為-0.104,顯著性為0.021<0.05,故兩者在0.05水平上顯著相關。
從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上網時間過長,對城鄉(xiāng)學生的學習動機整體有不利的影響。在上網時間與知識學習場面、上網時間與社會生活場面、上網時間與促進緊張、上網時間與要求水平之間的關系呈負相關,說明上網時間越長,對知識學習的動機水平越低,以及與班級同學、朋友的社會關系融洽度降低,并且不利于形成對學習的適度緊張,具有阻礙學習的傾向,而且上網時間越長,對個人期望的完成程度的水平也會隨之降低。
農村小學生的上網時長總體上高于城市學生,而且其上網的目的主要是玩游戲,而上網時間越長越可能導致學生不敢去面對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雖然通過上網玩游戲這種做法有可能使他們的挫敗情緒暫時得到緩解,但卻可能導致不斷地惡性循環(huán)下去。因此,需加強對農村小學生使用計算機網絡的引導和監(jiān)管。
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與學習動機診斷測試(MAAT)各個維度之間,通過運用相關方法進行相關分析的結果顯示,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教學與技能場面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097,顯著性水平0.032<0.05,故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與技能場面在0.05水平上顯著相關;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與社會生活場面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104,顯著性水平為0.022<0.05,故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與社會生活場面在0.05水平上顯著相關。多媒體能提供生動豐富的信息資源,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特別是能夠提供直觀的視頻或動畫資源,增加學生的直觀感受,又有助于其形成抽象思維??傮w來看,適當的多媒體教學能促進學習動機,但多媒體的使用也應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要求,防止出現一味采用多媒體教學、忽視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多媒體滿堂灌現象,詳見表8。
結論
在網絡環(huán)境下,城鄉(xiāng)中學生在知識學習場面差異顯著;而城鄉(xiāng)小學生在成就動機(包含知識學習場面、技能場面、社會生活場面、運動場面)以及促進緊張、要求水平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并且結果顯示在回避失敗動機、自己責任性等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
在網絡環(huán)境下,上網時間與知識學習場面、社會生活場面、促進緊張方面呈負相關。同時上網時間與回避失敗動機、要求水平也呈負相關關系,具有顯著相關性。說明上網時間越長對學生學習動機越有消極影響。上網時間越長,對知識學習的動機水平越低,并且不利于形成對學習的適度緊張,具有阻礙學習的傾向。
在網絡環(huán)境下,進行多媒體教學與技能場面、社會生活場面等有著負相關關系,并且具有顯著相關。適當的多媒體教學能提升學生在技能與社會生活兩方面的學習動機,但應避免一味采用多媒體教學,以免長時間的多媒體滿堂灌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
通過相關分析發(fā)現,網絡環(huán)境下上網時長、多媒體教學與中小學生學習動機有顯著相關關系。而農村學生和城市學生所處網絡環(huán)境的不同,特別是對學生上網的引導和監(jiān)管以及城鄉(xiāng)學校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合理利用方面存在差異,都將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信息技術能促進學習動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對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應加強農村學校網絡環(huán)境的建設。然而信息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在網絡環(huán)境下,更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監(jiān)管、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以適應不斷發(fā)展的信息社會要求。
參考文獻:
[1]朱智賢.心理學大辭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816.
[2]梅家駒,孫宗仰.教育技術學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160.
[3]趙千秋.中小學生內外學習動機發(fā)展特點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1(7):822-824.
[4]王有智.城鄉(xiāng)中小學生學習動機差異的比較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121-128.
[6]吳明隆.問卷統(tǒng)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5.
本文是廣東省哲學社科“十二五”規(guī)劃2014年度學科共建項目《大眾傳媒環(huán)境下城鄉(xiāng)兒童學習行為的差異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GD14XJY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