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柳 李鑫
摘 要 通過分析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習特點以及目前課堂中使用的多媒體教學資源,探討針對漢語國際教育需求設計的多媒體技術,以提高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和有效率。
關鍵詞 漢語國際教育;多媒體教學資源;語音實驗室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10-0143-02
Study on Multimedia Resources Used in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WANG Liu, LI Xin
Abstract By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and the multimedia resources used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his article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to multimedia techniques which are available for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multimedia teaching resources; sound lab
1 引言
多媒體教學技術應用于漢語國際教育,歷經三十年,已經從最初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發(fā)展成為現在的漢語國際教育信息化。有關漢語的網絡教學資源、多媒體漢語教材以及各類語料庫、教材庫、語音庫的建設和建立[1],都為漢語國際教育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和手段。近年來開發(fā)推廣使用的NewClass全數字多媒體語言教學系統(tǒng),更是為漢語學習者提供了自主學習和自由訓練的空間。
與人數眾多的大學英語課堂形成鮮明對比,漢語國際教育一直遵循小班授課的原則,將漢語教學細化成綜合、閱讀、口語、聽力、寫作、文化、視聽說、商貿等不同課型,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具體到每一位學習者,追蹤范圍從課堂延伸到課后的活動和生活。鑒于漢語國際教育課型多、教學班學生人數少、學生年齡層次不同、操練對象水平不統(tǒng)一等問題,大型的語音實驗室系統(tǒng)往往不能完美地滿足小眾化的對外漢語教學的需求。
本文從學習模式、操練材料、學生自主反饋三個方面提出設想,旨在將多媒體教學的資源有效地匹配到漢語國際教育的課堂中,從而讓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2 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習模式與多媒體教學
1)大部分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生接觸漢語時間短,尤其是初級漢語學習者,需要從拼音、筆畫開始學起。因此,對于聽說讀寫的任何環(huán)節(jié)、任何細節(jié),語音、語法、漢字書寫的修正行為都會隨時發(fā)生。目前NewClass全數字多媒體語言教學系統(tǒng)的同期錄音以及MP3格式的存儲功能[2],在復讀、發(fā)音對比、自我評價方面全方位地滿足了學生聽說的修正需求,但在漢字書寫方面缺乏與之匹配的設計。
近幾年,隨著智能手機軟件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出現了一款漢字筆畫的軟件,即利用手指鍵盤,只需要輸入漢字的大致輪廓,電腦就可提供此字的正確讀音、筆畫的先后順序。這款軟件設計的優(yōu)勢是攜帶方便、使用快捷,但不是學習軟件,不能就筆畫錯誤、部件缺損形成系列的漢字讀寫修正練習。因此,基于修正的學習模式,需要多媒體技術介入漢字書寫糾錯過程,開發(fā)漢字與發(fā)音同時進行訓練的多媒體學習方式。
2)語言教學要適應社會的需要,漢語教學必須根據學習者的學習目的確定培養(yǎng)目標。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國際貿易往來已經發(fā)展成新常態(tài)。外國人學習漢語的目的從最初的為了了解和研究中國的古老文化,逐漸轉變成為在中國學習專業(yè)做準備(學歷生)或是為日后對華貿易、經商做準備。因此,漢語國際教育更加偏重實用型的學習。學生學習教材中的詞匯、語法,不是單純地選擇正確答案或者寫對漢字,而是能將詞匯、語法形成實用的漢語語句、語段進行溝通。目前,大部分多媒體教學資源只是原有紙質教材的簡單再現,屬于紙質教材的附屬物[1],教材中附帶的CD內容只是生詞和課文的原文朗讀,沒有針對所學內容的實用性對話和拓展練習。這樣簡單機械的多媒體手段不能成為教材的有效組成部分,更沒有發(fā)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
3)在漢語學習的初期,由于語料庫積累不夠完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這個時期的互動型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不同錯誤進行即時糾正。多媒體設備為互動型教學提供了動態(tài)的可能,當生動的PPT教案代替呆板的課本,學生的思想不再局限于教材里的文字,而是主動地將文字轉化為配合PPT的語言,使得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愿說,從而實現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目的。
另外,在實際教學中發(fā)現,課堂中使用投影儀、組織全體學習者共同參與的集體學習方式,其效果要好于頭戴耳機、口對話筒的獨立學習方式。這說明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夠觸發(fā)師生之間的互動性,而且能同時引發(fā)學生間的互動[3]。多媒體技術提供的這種多維的立體互動形式,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參與性和趣味性。
3 漢語國際教育的操練材料與多媒體教學
語言學習者選擇在母語國家學習目的語的主要原因是可以利用母語國家的語言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進行沉浸式學習,因此,無論課上、課下,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生都樂于主動地自主學習。除了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實景操練,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課下操練也是必不可少的語言訓練環(huán)節(jié)。近年來開發(fā)使用的NewClass全數字多媒體語言教學系統(tǒng),為漢語學習者提供了全方位的自主學習和自由訓練的空間。利用NewClass系統(tǒng),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重點、難點自行設計題庫,還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漢語水平,制定不同的操練等級,設計不同操練題型的題庫。這樣,學生在操練時可以依據個人情況進行針對性訓練;同時,依靠NewClass系統(tǒng)中控制臺的監(jiān)聽設備,教師可以隨時追蹤每位學習者的操練效果,具體解決每位學習者的問題。endprint
多媒體技術及其設備在自主訓練方面為教師與學生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自由空間,這種優(yōu)勢帶動了多種教學手段的產生以及教學效果的顯著增強。盡管如此,多媒體技術在操練材料分配的合理性方面依然受到學生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心理狀態(tài)等因素的影響。作為語言學習者,漢語國際教育的學生年齡層次不同,如長期語言生中,同班學生的年齡可在17~60歲不等,不同的知識層次和生活經歷使得他們考慮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不同,對操練的內容或形式認同程度不同。由于學生與多媒體設備之間的交互性相對固定,因此,同一題庫操練所涉及的內容不能根據學生的年齡因素隨時調整,造成部分操練材料的無效。同樣,多媒體設備不能識別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不能根據學生內向或外向的特點選擇性地提出問題,勢必造成部分操練材料的訓練效果不理想。
4 學生的自主反饋與多媒體教學
多維的教案設計、精準的課堂講解、有效的課后操練必須配合學生的自主反饋,才能將教學任務完整化。對于語言學習者而言,詞匯、語法、語序的正確使用,閱讀內容的正確領會,利用文字進行交流,只是自主反饋的一部分,可以通過紙質材料完成。而交流的流暢性、得體性則是自主反饋的另一組成部分,需要多媒體技術及設備的輔助完成。NewClass全數字多媒體語言教學系統(tǒng)中的錄音回放功能,完整地將學生的語音表達部分記錄下來,通過原音重放,學生可以精準地找到自己語音、語調方面的缺憾,同時通過對比正確語句、語段,了解自己在語序、語法方面的不足。
但是另一方面,同期錄音以及MP3格式的存儲功能缺乏影像的介入,無法幫助學生分析因為交流情景的轉換帶來的肢體語言的得體性,以及交流過程中說話者情緒的展示與控制。雖然現代信息技術的載體多種多樣,如智能手機、攝像機,但是由于各自的局限性(前者攜帶方便但是屏幕小,后者屏幕大但是攜帶不便),使得多媒體設備不能在教學現場直接發(fā)揮作用。因此,語言教學急需影音影像同時介入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發(fā)揮音頻和視頻在漢語學習中的同步作用,使學生的自主反饋更加全面。
5 結語
科技改變生活,多媒體技術改變教學質量和教學手段。本文通過分析漢語國際教育的教學特點,就教學中使用多媒體設備出現的具體問題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多媒體技術在漢語教學中得以最充分、最有效的利用。
參考文獻
[1]盧達威,洪煒.漢語國際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與展望[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3(6):23-31.
[2]趙雷.機輔任務型漢語口試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4(2):35-42.
[3]徐艷梅,李曉東.基于電子學檔的項目式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研究:以《新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為例[J].中國外語,
2014(5):81-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