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摘 要:中學生提高思想政治課程學習興趣受政治課程特點、學生認知程度、學生心理特點三方面因素制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主要在于提高教師駕馭課程的能力。具體表現(xiàn)在教師對學生的尊重程度、對課程的導語、內(nèi)容、模式、語言等多方面的優(yōu)化布局。
關鍵詞:學習興趣;課堂活動;幽默語言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nèi)容的理論性較強,由于中學生受年齡的限制認知程度不高以及青少年心理的特殊性,造成中學生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具有一定障礙,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針對中學生心理特點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尊重是激發(fā)學習興趣的前提
愛是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梁,也是教育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做到尊重和關心學生,這樣就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為此,我通過與家長和班主任的溝通,充分了解所教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性格特點。對缺乏自信的學生及時予以鼓勵,對需要幫助的學生熱情地幫助。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朋友,在彼此信任的氣氛中教學,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十分有幫助。
二、巧設導語激發(fā)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备鶕?jù)每節(jié)課的內(nèi)容選擇合適的方法來導入新課,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理智面對學習壓力》時,我首先將“中考”二字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談看到這兩個字后的想法,然后讓學生說出想法給自身帶來的影響,從而很自然地引入主題。創(chuàng)造性的開場白或緊跟時代潮流的思想往往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教學質(zhì)量。這更需要教師具有深厚的知識儲備和敏銳的時代眼光。
三、運用身邊的事例和典型案例激發(fā)興趣
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和媒體上的鮮活案例,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和說服力,作為教師,如果能在平時的生活中注意搜集和整理,并運用到課堂上,能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在講《怎樣對待不公平現(xiàn)象》時,我引用了發(fā)生在本市的一起農(nóng)民工為了索要被拖欠的工資而要跳樓的案例。我經(jīng)常要求學生收看中央電視臺的“今日說法”等節(jié)目,有時,利用課堂時間師生共同上網(wǎng)觀看,邊看邊參與其中討論,學生非常感興趣。
四、通過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激發(fā)興趣
教師一言堂,是學生最不愿意接受的課堂模式,我通過讓學生開展課前3分鐘新聞發(fā)布會、小型課堂辯論賽等活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在九年級政治課中,依法治國和思想道德建設是兩個重要課程內(nèi)容,這樣的課程往往可以以辯論賽的方式進行,辯題為“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哪個更重要”,由于事先準備充分,許多學生能拿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還有些學生能很好地聯(lián)系八年級學習的法律與道德的關系等知識點進行闡述。這樣的教學模式,與簡單的“一言堂”授課模式相比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學生通過交流與討論不僅學習了課程知識,還體會到了當主人翁的樂趣。
五、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激發(fā)興趣
純理論、純教條的教師語言會使政治課毫無生機和活力,因此,教師的語言是上好政治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作為政治課教師,不能只有滿肚子的理論和觀點,必須要有將抽象的理論和思想,通過形象、生動、幽默、準確的語言傳授給學生的能力。為了防止學生聽得昏昏欲睡,教師的課堂語言要通俗易懂、幽默風趣、聲情并茂,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參考文獻:
[1]張延紅.探索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發(fā)展學生主體能力[J].教育導刊,2000(22).
[2]朱維雁.引導學生會學習[J].中小學教育培訓,2000(08).
[3]史玉娟.試論“教”與“學”兩個主體因素理論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J].基礎教育研究,2000(04).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