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青 袁俊輝
摘 要:對于我國的非盈利組織而言,其人力資源管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最近幾年隨著我國非盈利組織的發(fā)展,其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與成績,但是就當前的狀況而言,其中依舊有諸多不足,本文就我國非盈利組織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繼而探討相應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非盈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應對策略
一、我國非盈利組織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
如同企業(yè)一樣,非盈利組織中的人力資源管理同樣需要聘用人才以及使用人才,繼而如何有效引進人才以及如何對人才進行合理的使用就成為當前我國非盈利組織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存在諸多問題。
(一)我國非盈利組織很難招到優(yōu)秀人才
當前我國的非盈利組織對人才十分渴望,但是卻很難真正招到優(yōu)秀的人才。第一,很多非盈利組織自身有一定的工作特殊性,繼而也就對職工有了較高的要求,使得職工進入組織的門檻無意間提升了,一些真正優(yōu)秀的人才被拒之門外。對于我國的非盈利組織來說,其所使用的是國家的公共資源,在進行運作的時候也應當將信息向整個社會進行公開,同時還應當及時地接受整個社會的監(jiān)督,這就要求相關的職工應當有一定的業(yè)務素養(yǎng),同時還應當有較強的奉獻意識,另外,這樣的非盈利組織就其名稱可知,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也就很難或者是無法進行利益分紅,所以說非盈利組織所擔負的更多的是一種社會責任和使命,這就要求非盈利組織的職工要有較好的社會形象和責任感,要承受的住社會上的壓力,這些都會使得組織在進行人才招聘的時候有了諸多難度。第二,就目前而言,很多非盈利組織中的人員都是退休者或者是社會工作者,這些人員的存在往往占用了很多組織中的編制名額,繼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優(yōu)秀人才引入受到阻礙。第三,當前整個社會對于非盈利組織缺乏正確的認識,沒有足夠的認同與熱情,主要是因為這樣的組織自身對整個社會的作用是很難在短期內發(fā)揮出來的,繼而也就使得公眾對非盈利組織產生誤解,很多真正有才干的人才也就沒有意識和熱情加入到非盈利組織中來。
(二)我國非盈利組織人力資源流失的狀況比較顯著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們對于物質的需求愈加增強,但是非盈利組織往往很難提供豐厚的物質待遇,繼而也就會使得在職的人員有生活上的以及物質上的壓力,流動性逐步增強。另外,當前我國很多非盈利組織中的職工比較看重自己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和升職的機會,但是非盈利組織很難為在職人員提供這樣對外交流的機會,往往是拿著比較少的待遇在枯燥的工作崗位上一干就是五六年,結果就會使得很多職工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與未來,繼而跳槽。最后,很多非盈利組織自身的志愿者相關制度不夠完善和健全,對這些人員也沒有相應的社會保障,導致很多志愿者工作一段時間就自己主動離開。
(三)我國非盈利組織對人力資源不善于開發(fā)和利用
首先,當前我國很多非盈利組織沒有專門性的機制就內部的人才進行培養(yǎng),繼而就會使得組織內部的職工工作水平一直停滯不前。眾所周知,人才的發(fā)展是需要培養(yǎng)的,組織內部依舊如此,但是當前我國很多非盈利組織依舊沒有認識到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另外,即使有的組織已經意識到人才培養(yǎng)與開發(fā)的重要性,但是缺乏足夠的物質以及資金支持,繼而也就很難有效開展相關的培訓,這樣無疑會使得組織中的人力資源水平較低,組織中的工作活力難以提升,更不會有超前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得組織中的職工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中沒有足夠的想象力,甚至養(yǎng)成了從眾心理,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這對于非盈利組織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此外,在這樣的組織終會有很多志愿者存在,這些人員的存在對組織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要是組織沒有完善的機制對志愿者進行有效地培訓和利用,那么占比大約三分之一的志愿者也就難以發(fā)揮其在組織中的作用和影響,比如說,當前我國非盈利組織在激勵機制以及培訓方面還不夠完善,這樣就很難真正發(fā)揮志愿者的作用與影響,而這對于一個組織的發(fā)展來說,是極為重要的。
二、完善非盈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策略
(一)提升社會公信力,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當前我國現存的非盈利組織中有發(fā)部分是政府部門組織創(chuàng)建的,這樣就會使得很多組織在發(fā)展過程中比較被動,沒有明晰的宗旨,對自己所承擔的使命也認識不到位,繼而就會使得組織中的成員在工作中沒有足夠的熱情與積極性,一旦組織中的工資待遇有所降低,就會出現人才流失的狀況,這樣就要求非盈利組織逐步明晰自身的工作主旨,要使得內部職工對自己承擔的責任與使命有所了解,通過規(guī)章制度的完善形成凝聚力。但是就當前我國的一些非盈利組織其對人才的吸引往往是通過提升工資待遇的方式,這樣的方式往往無法持久,但是一旦讓職工在理念、信念上有所堅持,則會形成強大的凝聚力,繼而也就使得人才愿意進入到組織,愿意留在組織,這樣就需要非盈利組織明晰組織宗旨,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消除社會對非盈利組織的誤解,比如說做的比較成功的“自然之友”等,就是因為自身的宗旨較為明晰,在整個社會中有良好的公信力,憑借自身的社會形象吸引到諸多社會關注以及人才的加入,其人才流失的狀況比較罕見。在國外,很多非盈利的組織對自己的社會形象十分在意,通過建立的社會形象,能夠提供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從而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
(二)逐步完善組織內部的社會保障制度
對于我國的非盈利組織而言,其也要參與社會保險,縱觀當下,還沒有真正專業(yè)化的實施細則以及操作辦法是針對這類組織參與社會保險的,尤其是針對組織中的志愿者的相關社會保險規(guī)則就更是少之又少,就算是某地出臺了相關的地方性的非盈利組織社會保障規(guī)則或者是條例,由于全國法規(guī)沒有做到統一和規(guī)范,也還導致非盈利組織中的職工無法得到應有的、完善的社會保險。
通過分析可知,非盈利組織的良好發(fā)展需要人才的注入,但是對人才產生吸引力的一個主要的前提就是社會保障制度一定要完善,這是基礎中的基礎,只有這樣才會使得加入組織的職工在工作的過程中真正做到無后顧之憂、全身心的投入。所以說,當前我國非盈利組織發(fā)展方面,當務之急就是要對社會保障的相關制度進行全國性的統一以及完善,要向組織中的職工提供應有的失業(yè)、醫(yī)療等方面的保障,同時政府部門也應當給予相關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夠對我國非盈利組織內部的人力資源機制做到完善,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三)注重培訓,加強對職工的管理工作
人力資源的開發(fā)是一項重要內容,這樣就要求相關的組織要對內部的職工進行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培訓活動,尤其是在信息時代以及知識型社會中,培訓和學習就顯得更為有必要,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組織內部的人員素質得到不斷提升,業(yè)務能力得到提高,服務意識得到增強。其實,對于志愿者更應當如此,在培訓、選拔等方面都應當做好規(guī)劃,要將志愿者看作是重要的資源,為其提供學習的機會,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得自愿者自身的作用與活力真正發(fā)揮出來。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非盈利組織在我國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人力資源管理是其中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因為關系到人才的引進、開發(fā)以及是否流失,這樣就要求組織中的人力資源部門對自身的人力資源狀況進行分析,繼而從社會保障機制的完善以及內部培訓學習等方面入手不斷健全我國非盈利組織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作者單位:四川廣播電視大學)
參考文獻:
[1] 汪力斌.中國非盈利組織的人力資源問題[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0)
[2] 陳圣.非盈利組織與盈利組織中人力資源管理的差異[J].科學與管理.2011(1)
[3] 陳娟娟.非盈利組織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