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以信息技術基礎 “信息的加工與表達”部分中的PS相關內容為基礎,結合學情,以形成校本課程為設計思路。是在學生了解圖片基本知識并掌握合成基本操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圖片進行處理的一節(jié)課。濾鏡是PS中作品創(chuàng)作最具效果的工具之一,往往需要結合圖層、蒙板等相關的綜合運用,效果才能達到最佳,因此綜合性較強,具有一定的難度。依據PS內容的特性,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先模仿,后設計”的教學理念,教學生先掌握精髓,后發(fā)散思維。
二、學情分析
圖像處理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之一。通過前面兩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掌握了PS的基礎知識,能夠熟練運用蒙板合成圖片等操作。但也僅限于模仿層面,自主創(chuàng)作尚還欠缺。作為濾鏡第一課,仍然以學生模仿為主,欣賞教師范例作品,發(fā)散學生思維,進一步培養(yǎng)其創(chuàng)作、設計的能力,為今后獨立設計作品打下基礎。
三、教學目標
(1)掌握濾鏡的一般操作方法及與其他操作相結合運用的能力;(2)通過任務分解,學生分步完成水墨畫的制作;(3)讓學生在自己的嘗試下創(chuàng)作出不同的效果,促進學生對設計能力的不斷追求與探索。
四、重難點
掌握濾鏡的一般操作方法及與其他操作結合運用的能力。
五、教學模式
教師引導下的學生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六、教學過程
1.情境引入
教師播放央視“相信品牌的力量”水墨動畫視頻讓學生欣賞。 央視的這段廣告把我們中國傳統水墨畫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不禁感嘆:如果我也能有這么一副好手筆該多好!
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與中國傳統水墨畫來一次親密接觸,我們不費任何筆墨紙硯,就用我們前面學過的最給力的圖片處理軟件PS。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知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明確學習主題。以讓人驚嘆絕美無比的中國傳統文化為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2.新知介紹——初識濾鏡
PS中有一個神奇的工具,能以特定的方式改變圖片象素來產生特殊的效果。展示課件:介紹濾鏡的原理、作用、地位及操作方法。剖析水墨畫風格,教師演示,對比用濾鏡實現方法。
設計意圖:介紹濾鏡的相關的知識,為后面操作打下基礎。
3.知識的細化與應用
(1)任務一:自主選擇內容相關的2至3幅圖片,處理成水墨畫風格。生成PSD和JPEG兩種格式的文件。
設計意圖:學生模仿完成圖片處理成水墨畫效果,掌握濾鏡的一般操作方法。
(2)教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致疑:
問1:去色后,背景色比圖片主體顏色深,水墨效果不明顯,如何處理?
提示: 水墨畫正常的背景是白色,畫面主體是黑色的,如果背景是黑,畫面主體是白,則應將它們交換,執(zhí)行圖像→調整→“反相”操作。
問2:如何給荷花的花朵上色?(視學生整體完成情況而定,好則拋出,不好則省略。)
提示: 新建一個圖層,混合模式設為“顏色”,用紅色畫筆在花朵上涂抹即可。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嘗試解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拋問:畫在宣紙上已成形,那么國畫作品是不是就完成了?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書畫作品一經裝裱、便覺神采墨妙而成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賞心悅目。教師展示上裱后的國畫整體效果。引導、幫助學生回憶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圖層蒙板。
設計意圖:解除學生為難情緒,拋磚引玉,最終完善作品。
(4)任務二:運用自己已經處理好的水墨圖片素材,配合卷軸背景制作、裝裱國畫作品。生成PSD和JPEG兩種格式的文件。以學號重命名上傳至FTP作業(yè)中。
設計意圖:讓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溶圖,綜合應用,培養(yǎng)學生處理圖片的綜合能力。
(5)拓展任務:(荷花上色沒講則做拓展任務)
A、國畫中不僅僅只是水墨風,還有大量淡彩風格,那么PS如何實現?(在顏色的處理上想辦法)
B、探索濾鏡效果:PS軟件中自帶的濾鏡有近百種,請你嘗試著運用其它濾鏡,看看能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圖片處理效果。
設計意圖:實現分層教學。
4.過程性評價
教師: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欣賞評析。與學生一起探討各幅(盡量多)作品的優(yōu)點與改進之處,幫助學生把知識細化、總結以及靈活運用。
設計意圖:安排時間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表達他們的意見,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增加學生成就感,提高學生自信心。
5.總結
教師對知識進行歸納,點撥方法要點。濾鏡的操作是非常簡單的,但是真正用起來卻很難恰到好處。模仿,很難體現自己的設計與想法。如何達到設計作品的境界?教師寄語:“先模仿,后設計”,多嘗試+多總結+想象力=意想不到的作品。
七、教學反思
1.制作緊聯教學內容風格的精美課件,充分利用教師制作的教學課件、學件進行教學。
作為中國水墨畫制作的一節(jié)課,教師制作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教學課件,能夠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利用教學課件進行分步驟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注重講解基礎知識的同時,把教學關注點放在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和長遠發(fā)展上,逐步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2.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循序漸進,設計層層遞進的任務模式,以活動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及時展示學生作品,師生共同評價、欣賞,增加學生的成就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指出優(yōu)缺點,并且充分讓學生表達意見,促進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督促學生進一步完善作品。
3.不足
通過教學實踐以及學生最終作品的呈現,我認為,學生創(chuàng)作的思路還是局限于教師范例的框框內,甚至完全模仿,沒有充分發(fā)散思維,發(fā)揮想象力。雖然課中我也注意到了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作品的設計能力這點,也為此準備了多樣素材,讓學生自由選擇,嘗試制作出不同的效果,但教學效果不是十分滿意,這點有待進一步完善,最終實現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作設計的能力這一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