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世文 孫安敏
自從校內組本教研活動開始以來,我們圍繞每一節(jié)課都做了充分的交流,最后總結出最寶貴的一點就是一節(jié)好課一定要“先聲奪人”,即有一個恰到好處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導入作為課堂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對一節(jié)課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一、復習導入、承上啟下
對于中高年段語文教學來講,大多課文都要求我們用兩課時來完成,而許多教師在講公開課或是參加賽課時往往選擇第二課時進行教學,因為教學活動的精彩設計都在這“壓軸”部分,因此我們需要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再引入新課,這是我們在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例如我在教學《桂林山水》第二課時時,讓學生先回想一下桂林的水有什么主要特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然后問學生是否想看看桂林的山有什么特點,進而引入新課繼續(xù)學習。
二、巧設懸念,激發(fā)欲望
古人云:“學貴于思,思源于疑?!蔽覀冊谡n堂教學導入時,要學會設置懸念,讓學生進入一種充滿幻想的情境中,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我教學《新型玻璃》這篇文章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我們大家都見過玻璃,也都知道玻璃是很容易破碎的,但是你們知道嗎?有些玻璃用鐵錘都不容易打碎,還有些玻璃能夠讓里面的人看見外面的事物,外面的人卻看不見里面。這些玻璃多神奇呀!今天就來學習《新型玻璃》,看看還有哪些我們原來不了解的玻璃。
三、創(chuàng)設情境,輕松入課
興趣從來都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感興趣,才能樂學、愛學。在我們的教材中,有不少課文意境優(yōu)美,筆調清新。對于這類文章,我們可以選擇文章中精美的畫面,做成課件,配以音樂等聲音效果,用圖文并茂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我這樣導入:孩子們,你們知道東北有三寶嗎?那在哪里能找到這三寶呢?不遠,就是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師播放課件)小興安嶺春色盎然,夏景宜人,秋實豐碩,冬趣十足,今天我們就去看看小興安嶺美在何處。
四、故事引導,自然入課
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用講故事的方式導入課文最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特別是課堂中注意力不集中、愛溜號、學習熱情不高的孩子。例如教學《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時,講述了這樣的故事:嚴監(jiān)生的朋友來看望他,給他帶來兩條畫在紙上的魚,朋友離開時,嚴監(jiān)生用手劃了個圓圈,說:“這是一張餅,你拿著留在路上吃。同學們你聽了這個故事有什么感受?孩子們不約而同地說嚴監(jiān)生是個吝嗇的人?!蔽揖o接著說:“對,他是個出了名的吝嗇鬼,今天我們就來走進這個名副其實的吝嗇鬼,看看他到底吝嗇到什么程度?!边@樣的故事導入,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急不可待地去讀書,去了解。
五、音樂導入,陶冶情操
音樂是靈動的藝術,是人類的精神食糧,使我們的心靈得到啟迪,讓我們的情操得到陶冶。我常借助與課文內容聯系緊密的音樂或歌曲作為導入的途徑。例如在教學《白楊》時,先播放歌曲《小白楊》,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樂曲中,陶冶情操,然后提問:你們喜歡這首歌嗎?從這首歌曲中,你了解到哪些關于白楊的信息?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這普普通通的白楊樹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走近白楊樹板書課題《白楊》。又如講《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一課時,我為孩子們播放《坐著火車去拉薩》,結尾時播放《天路》,在歌曲的熏陶中,學生理解了課文,了解了青藏鐵路的修筑過程及艱難。
總之,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開始,猶如一首歌的前奏,一部作品的前言,一年四季的春天,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果。作為教師,我們要在日常教學中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富于創(chuàng)新,讓我們的每一節(jié)課都有一個精彩的開端,吸引學生快樂地走進課堂學習的情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