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祚
利用目標管理做好班主任工作
■黃祚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整體,而一個班級要發(fā)展要強大就必須構建一個大家均認同的班級愿景。同時作為班級個體的學生,也需要樹立一個個人奮斗的目標或理想。班主任就是要利用目標管理來幫助學生實現(xiàn)個人理想,達成班級共同愿景。
班級組建初期,每個學生彼此間都不熟悉,學生心中最渴望知道的是這個班集體將會怎樣,自己在班級中能否得到別人的認可,如何才能融入到這個集體中。在這個關鍵時期,班主任要高屋建瓴,和學生一起為班集體構建一個美好愿景,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強化和實踐,讓每個學生都圍繞著班級愿景不斷體驗成長的快樂,體驗自己作為班集體一份子的自豪,從而形成一個奮發(fā)向上的班集體。
1.班級定位。在第一次班會上,教師就應該給學生介紹學校已取得的成就,將來的發(fā)展規(guī)劃,并適當分析班級組成情況,客觀地給班集體定位。
2.帶班理念。開學伊始,筆者所在的學校要求班主任要根據(jù)“成就每位學生的美好未來”這一校訓發(fā)展自己的帶班理念。為此,筆者提出的帶班理念是“惜時、守約,快樂每一天”。帶班理念確定后,筆者用了2節(jié)連堂課開展互動點評活動,將此理念深入學生心中。
3.班歌的選取。班歌體現(xiàn)的是一個班集體的價值取向,能振奮人心,有很好的勵志效果。筆者找了《真心英雄》《水手》《蝴蝶飛》等這些催人奮進的歌曲讓同學們試聽。在播放前,我先對每首歌的背景和內(nèi)容做了簡單介紹,這樣當美妙的歌聲響起時,那些有意義的歌詞就能觸動到每個學生的靈魂深處。通過全班同學舉手表決,《真心英雄》被選為班歌。在以后的班會課和運動會等重要場合,唱班歌成為常規(guī),班歌成為了班級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4.班級口號。學校每天都要求學生晨跑,且邊跑要邊喊口號。定什么口號、如何喊口號也是班級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筆者帶的上一屆班級是以“風雨彩虹后,成功細節(jié)中”作為口號,這樣跟班歌正好呼應。喊口號時,班長叫前面兩個字,大家就跟著喊后面三個字。這樣喊起來別具一格。但后來發(fā)現(xiàn),聲音不夠響亮。于是同學們又提出用十六字的口號來加強節(jié)奏感。為了保持內(nèi)容不變,最后班級口號確定為:風雨彩虹,細節(jié)成功;高一(2)班,絕非一般。其中后兩句是同學們自己想出來的,從中隱約體現(xiàn)出了大家希望戰(zhàn)勝高一(1)班的那種拼搏精神。
5.許愿墻。為了激發(fā)班級學生的斗志,班長提議每個同學把自己心中的愿望寫在一張小卡片上,然后貼在學習園地的許愿墻那一欄。后來,筆者發(fā)現(xiàn)這種模式被有些同學移植到了宿舍門板上了。312宿舍的同學就在門板的床位表上寫著“牛過一班”的字樣。后來,分文理班時,年級第一、三名的學生就來自這個宿舍。
以上五個方面的班級文化建設活動構建了一個非常清晰的班級愿景,通過之后學習和生活過程中不斷的總結和強化,慢慢地,一個積極奮進的班集體就形成了。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播下一種思想,收獲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班主任更應幫助學生們樹立客觀正確的理想,并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不斷滲透和強化他們的理想意識。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才不會迷失方向。
1.一本高中生都不應該回避的《招生計劃》。筆者上初中時,一個偶然的機會從一位高中部的師兄那淘到了一本填志愿的書。我從這本書中得知了中國有多少個大學,有哪些專業(yè)等知識。這本《招生計劃》讓我更加明確了上大學的目標,而且在后來碰到各種困難時,只要拿出這本書來看,就會產(chǎn)生無窮的力量,就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一切困難?,F(xiàn)在,每次筆者接手一個新班時,首要任務就是讓學生傳閱《招生計劃》這本書,并要求每個人都要從中找到自己理想的大學,找到自己奮斗的目標。
2.致未來3年以后的我的一封信。高一新生剛踏入校園時,一般要進行軍訓。這期間,筆者會讓學生寫兩篇作文,一篇是《軍訓心得體會》,另一篇是《致未來3年以后的我的一封信》,然后珍藏起來。這兩篇作文也是班主任快速了解學生心理動態(tài)的好途徑。在后期的工作中,結合學生的成長變化,不斷引導、鼓勵他們努力地為實現(xiàn)3年后這個階段性理想而奮斗。
教師可以讓學生把三年的目標細分為一年規(guī)劃,半年規(guī)劃,一個月規(guī)劃。寫好后,每個月月考或段考結束時,和學生一起總結,一方面鼓勵那些能客觀規(guī)劃并順利完成目標的學生;另一方面也要幫助那些沒有實現(xiàn)目標的學生分析原因,并適當調(diào)整,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正一步一步地邁向自己的理想,從而激發(fā)起為理想奮斗的動力。
通過目標管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跟著學生一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看著他們茁壯成長,就是班主任的成就感所在。
1.持續(xù)性原則。理想的樹立是很容易的,但是想要讓理想變成一種信念或一種信仰,需要教師和當事人不斷地灌溉、呵護。因此,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在工作中要不斷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尋找學生的閃光點,在平時的教學中鼓勵、激勵學生堅持目標,并為實現(xiàn)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努力。
2.客觀性原則。理想的樹立一定要具有客觀性和現(xiàn)實性,否則會適得其反?,F(xiàn)在很多學校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同一個班級里學生個性差異也很大,班主任要根據(jù)本班特點把握好度,并幫助學生適時做出調(diào)整,使學生確立的理想能夠在學生“跳一跳”夠得著的范圍內(nèi)。
3.具體性原則。耶魯大學對目標管理進行了一項長達20年的實驗,結果表明,能夠把目標清晰地寫在紙上的那3%的人群最終都實現(xiàn)了既定的目標。因此,目標越具體,越清晰,學生實現(xiàn)目標的可能性就越大。
4.多樣性原則。理想的樹立不必局限于學習目標,也可以是生活目標、事業(yè)目標、甚至是藝術目標。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個性出發(fā),結合他們的興趣,引導他們向著適合自己的那片天地發(fā)展。
(作者單位:廣西崇左市民族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責任編輯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