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萍
【關鍵詞】 作文教學;關注生活;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0—0087—01
高考語文學科的《考試說明》中,明確提出作文要“感情真摯”。其內(nèi)涵是指在作文中能自然地表達真情實感,根據(jù)自己的個性特征和審視角度去認識生活、觀察生活、感悟生活。
怎樣才能讓學生的作文里流淌真情?經(jīng)過長時間的作文教學實踐,我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作文教學策略。
一、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感受生活
以往的教育,片面強調(diào)寫作的技巧,這種純功利性的寫作動機極大地傷害了學生的情感,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誤導,以致學生的頭腦中產(chǎn)生了寫作就是為了完成任務的思維定勢。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的感受和真切的體驗”,“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捕捉生活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彼鲝垖懳铮覍嵍辉熳?抒情,要真摯而不虛假。很難想象,一篇材料失真、胡編亂造的文章能夠抒發(fā)真情,打動人心。唯有描寫真實的人生,抒寫真摯的感情,才能使文章有信譽度,從而賦予文章一種特殊的感染力,甚至沖擊力。作文,就應該寫自己的心靈體驗,抒發(fā)真摯感情,反映生活的真實底蘊。
真情實感從何而來?源于生活。真實的感情只能從實際感受中產(chǎn)生,而實際感受是生活的真實體驗。因此,走出封閉的課堂,走向真實的社會,用飽含感情的雙眼去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生活的滋味,就為寫出感情真摯的文章打下了生活的基礎。
高考滿分作文《兩位母親》,塑造了兩位同樣富有愛心、溫柔善良的母親形象。文章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生活中母愛的點點滴滴,但讀來卻感人肺腑,催人淚下。如果這位考生沒有真實的生活體驗,就無法捕捉到生活中動人心弦的典型的細節(jié);如果他沒有真實的生活感受,就無法寫出自己細膩、微妙的情緒和感情的波瀾??梢?,生活是寫作的源泉。
二、落實學生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我們常說,人皆有情,作為高中學生來講也以初步具備“興奮豪邁之情,崇敬贊美之情,辛酸痛苦之情,憎惡慷慨之情……”如果教師能在閱讀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自己對文學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把學生當成有機的主體,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情感體驗,那么,學生是能夠感受到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惆悵,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憤慨,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叛逆,更能很快捕捉到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流露出的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俗話說,言為心聲,文貴情真,只要放手讓學生去感受,去體驗,學生的寫作觸角必將細膩,情感也將更豐富。
三、培養(yǎng)學生構思感情線索和細節(jié)的習慣
結構是作文的表現(xiàn)形式,但它往往反映了感情的發(fā)展軌跡。巧妙的設計一條感情發(fā)展的線索,既可以串起復雜的材料,又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歸有光《項脊軒志》,寫軒中讀書、寫修葺南閣子,寫祖母、寫母親、寫妻子,看似散漫無章,實則渾然一體。這都得力于作者構思的巧妙。在這里,“情”是連綴材料的絲線,文中作者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為貫穿全文的線索,這就猶如一首樂章的主旋律,深深打動了讀者的心靈。
至于真實細膩的細節(jié)描寫向來就是最能動人心弦的?!侗秤啊分械母赣H蹣跚地、努力地穿過鐵道、爬上月臺,為“我”買橘子的細節(jié),《項脊軒志》中“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的細節(jié),看似平常,卻感人肺腑。在高考滿分作文《兩個母親》中,有這樣一處細節(jié)描寫:“她用毛巾浸滾開的水給我的筋鼓起來的地方敷,結果我親眼可見她雙手燙起了泡?!逼綄嵉膸拙鋽⑹?,就將母親的偉大形象展示得完美動人。從這些例子中可以看出,典型細節(jié)的運用,可以收到以少勝多、以簡馭繁的藝術效果。
四、提高學生駕馭語言的能力
要寫好真摯的感情,還必須提高駕馭語言的能力,必須能夠熟練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曲折有致的敘事、具體逼真的描寫是文章抒發(fā)感情的依托,議論、抒情若不與敘事、寫景相結合,情感的表達就會缺乏必然性,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適當?shù)淖h論,能使所抒發(fā)的感情得到升華。恰當?shù)氖闱?,或直接抒情,或間接抒情,對表達感情無疑有直接功效。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中既有寫景,又有敘事、抒情,作者把真切強烈的感情融入到生動的景物和場景中,寫出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因而使那些家庭瑣事的敘寫和個人哀樂的抒發(fā),更添了令人蕩氣回腸的力量。
?笙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