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小清
摘 要:詩歌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從歷年的全省平均分來看,得分率不到五成。古詩鑒賞題成了廣東考生面對語文卷最為頭痛的一道題,成了廣東考生的高考之殤。自然也就成了教師備考中的一大重點和難點。試圖比較2010~2014年廣東省近五年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從而較準確地了解詩歌鑒賞a題的命題態(tài)勢及特點,并根據本校實情,編制出適合學生備考復習的研學案,盡可能科學合理地指導學生積極備戰(zhàn)2014年高考,為考生提供有效備考策略。
關鍵詞:高中古詩詞;研學后教;研學案
詩歌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從歷年的全省平均分來看,得分率不到五成(做得最好的是2011年,最差的是2009年)。古詩鑒賞題成了廣東考生面對語文卷最為頭痛的一道題,成了廣東考生高考之殤。自然也就成了教師備考中的一大重點和難點。
筆者試圖比較2009~2014年廣東省近五年高考詩歌鑒賞試題,從而較準確地了解詩歌鑒賞題的命題態(tài)勢及特點,并根據本校實情,編制出適合學生備考復習的研學案,盡可能科學、合理地指導學生積極備戰(zhàn)2015年高考,為考生提供有效備考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和選修課本中都收錄了大量優(yōu)秀的古典詩詞,從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到唐詩宋詞元曲,無不反映出現代教育對高中生文學作品賞析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梢哉f教材已為我們實施古詩詞教學提供了理想而充分的載體,但綜觀我們的教與學實踐,狀況卻不容樂觀。
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更有甚者直接放棄,成績自然難以令人滿意。為此,筆者對自己所帶的班級連續(xù)三年進行調查,并于2014年擴大調查范圍,結果顯示:不足20%的學生喜歡“古詩詞”;58%的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原因是為了“應付考試”;22%的學生對學不學古詩詞的態(tài)度是“不喜歡”或“無所謂”。平時答題時只有15%的學生有自己的解題套路和解題策略,而85%的學生對古詩詞沒有或有一些但是不系統(tǒng)的解題套路和解題策略。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客觀分析,不難發(fā)現造成古典詩詞教學淡化或不被重視的主客觀原因。
二、授生以“魚”與“漁”——強化“釣”的能力
“學案導學”是以研學案為載體,以學生自學、教師導學為手段,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為目的的教學體系。
研學案的編寫要遵循高三古詩第一輪復習夯實基礎知識,提升基礎能力的基本原則,充分體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指導思想。在編寫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把學習的主動性還給學生。學案的編寫必須以考試大綱和課程標準對能力層次的要求為依據。
1.解讀考綱對古詩鑒賞考查的能力要求
(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前者是從怎么寫的角度考查,突出詩歌創(chuàng)作的手法;后者從寫什么的角度考查,突出詩歌創(chuàng)作的目的。
2.分析近5年高考語文廣東卷詩歌鑒賞考查情況(數據來自廣東高考年報)
(1)考查內容:依綱落實,分別考查了鑒賞形象、思想內容、手法分析等內容。出處多為宋元詩詞。
(2)賦分持續(xù)7分不變;省均分2013年較2012年略有提升。難度基本持平,保持在0.37~0.38之間。明顯高過2011年(0.51)和2010年(0.43)。
3.明確研學案目標,突出重點,逐個攻破
利用“研學案導學”提高復習的有效性,學案編寫的目標設定至關重要,決定著復習的效率高低。首先學案的編寫要緊扣教材,注意知識和結構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和整體化。雖然高考詩歌鑒賞不涉及課內文本,但課本中有很多經典的詩歌素材,以課本復習為切入點,重視課本中的練習,能較好地實現知識積累和能力遷移。
如第三冊課本有這樣的練習題:
(1)蘇軾評王維的詩為“詩中有畫”,請結合《山居秋暝》中間兩聯分析王維詩的這一特點?
(變題拓展:請從頷聯中找出你認為寫得最傳神的動詞,并分析其妙處。)
(2)杜甫的《登高》被譽為“古今七言律詩之冠”,并且四聯都對仗工整……試分析對仗句,并體會其景中之情和情中之境。
(變題訓練:古人在談到詩歌創(chuàng)作時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闭垙摹熬啊焙汀扒椤钡慕嵌荣p析本詩的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導學案的編寫還要配以一定量的思考題,設置時要注意做到循序漸進,并對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作適當的提示。
根據高三一輪復習的特點,導學案設計包含了考點解析、基礎回扣、典型例題、層級訓練或高考真題示范、知識框架梳理和反饋六大板塊。
研究廣東十年高考自主命題題型,將研學案的目標細化,突出訓練重點,編訂研學案:
研學案示例
詩歌鑒賞第一輪備考專題
——形象之意象和意境
一、復習目標
1.理解意象和意境
2.了解常見詩歌意象的作用和常見意境的特點
3.能運用意象和意境的知識解題和命題
二、知識歸納
鑒賞詩歌的形象是高考詩歌鑒賞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詩歌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三、自主學習
1.請概括下列各詩的意境
2.知識積累
3.真題展示
4.命題探究及解題對策
5.我來出題
6.反饋
7.“源頭”與“活水”——突破“僵化”的思維定式
三、研學案的實施
在有限的40分鐘的課堂中,如何實施精心編寫好的學案,使之獲得預期的效果,是值得探究的一門學問。學生自學是學案導學的核心部分,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教師進入精講釋疑階段。在分層訓練中,教師根據練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教學進度、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研學案實施結果的反饋
高三一輪復習通過實行學案導學,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對詩歌鑒賞這一板塊有了整體上的把握,并達到了良好的效果。整個課堂中,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完成練習,都能有所收獲。
實行學案導學,使學生有案可依,時間安排緊湊,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要緊張起來,從而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在課堂上既要閱讀教材,又要討論交流;既要思考問題,又要完成練習,提高了復習效率。學案導學,既使學生有效復習了基礎知識,又提高了學習能力,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遵循了教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
研學案的編訂是一個不斷更新、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過程,教師觀念的更新、僵化思維模式的突破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zhàn)。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