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研究的重點和主題

    2015-06-15 04:45:55何翔舟王琰
    天津行政學院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公共服務

    何翔舟+王琰

    摘要: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政府把盡可能由社會其他組織承擔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交由社會生產經營,政府根據情況在必要時給予相應的財政支持。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研究要集中解決傳統公共服務體制、傳統體制下的管理機制、公共服務領域成本膨脹、公共產品配置不公、公共服務決策暗箱操作等問題。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研究的主題是解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前提,按照公平原則構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制度,把市場化作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長遠戰(zhàn)略。

    關鍵詞:公共服務;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有形公共服務;無形公共服務;公共產品配置

    中圖分類號:693.0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7168(2015)03-0003-07

    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管理,改進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把資源配置的決定權交給市場,并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頂層設計提出了基本要求。從2013年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必須從體制與機制創(chuàng)新、成本與績效分析、開放型政府與行政超市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探討并尋求突破。在學術研究領域,如何從我國國情出發(fā),總結國內外的相關經驗,科學把握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概念,找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確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問題的核心與研究主題,即突破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概念與建設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體系,這是引領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實踐的必由之路。

    一、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概念辨析

    研究解決中國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問題必須準確把握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概念。許多研究把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看成政府采購,從重塑公共服務體制與機制出發(fā),有必要對這個概念做進一步的討論。如果把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限定在政府出錢由相關組織或個人生產公共產品,政府在越來越龐大的公共服務體系里購買公共服務就只能是零星的,這種零星的公共服務只能起到拾遺補闕的作用,對社會公共服務的發(fā)展只能在邊際上起作用。也就是說,按照以往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理解,似乎政府不出錢社會其他組織就不能進入公共服務領域,這在構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上的推動作用難以奏效。我們認為,所謂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就是政府根據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把盡可能由社會其他組織承擔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交由社會生產經營,政府根據情況在必要時給予相應的財政支持。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滿足公眾對公共產品的需求并節(jié)省公共資源,其模式應該是多維的,如政府與社會其他組織合資的伙伴關系、社會其他組織之間的合作模式、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以及私人組織合資等。公共產品的生產不一定完全由政府出錢,而是盡量利用社會資本,即用富人的錢為窮人謀福利[1]。

    應在概念上把公共服務分為有形公共服務與無形公共服務兩種類型。所謂有形公共服務,即能夠用生產要素直接生產公共產品的那些公共服務,如教育、文化體育、醫(yī)療衛(wèi)生、交通運輸等實體性公共服務;所謂無形公共服務,即國家各級政府及其相應機構提供的所有公共政策,以及政府向社會提供的指導實際工作的服務活動。無形公共服務指導有形公共服務、發(fā)揮基礎性作用,有形公共服務是無形公共服務的客觀現實,無形公共服務在公共服務中發(fā)揮頂層設計作用。這兩種公共服務類型的涵蓋標的可分為兩大體系。一是各級政府在包括教育、文化體育、交通運輸、農村設施、醫(yī)療衛(wèi)生、社會福利等在內的所有實體型公共產品生產供給領域。這些有形公共服務的成本與績效、體制與機制是直觀的。二是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相關機構出臺的指導社會經濟發(fā)展并指導或引導公眾行為的各類公共政策、制度規(guī)定以及各級政府及其公務員對公眾所提供的各類服務等所有無形公共產品供給領域。這種無形公共產品的成本與績效、體制與機制是隱形的。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相比,不少領域的公共服務存在質量不好、效率不高、規(guī)模不足和發(fā)展不平衡等突出問題,迫切需要政府進一步強化公共服務職能,創(chuàng)新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有效動員社會力量,構建多層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優(yōu)質、高效的公共服務①。在公共服務領域,有形公共產品與無形公共產品之間有一種特殊關系,即無形公共產品的生產處于指揮地位,而有形公共產品的生產處于執(zhí)行地位。無形公共服務的生產是有形公共服務高成本的前提,有形公共服務的高成本是無形公共服務高成本供給的具體體現。

    明晰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概念可以提高公共資源優(yōu)化配置并提高對公眾的福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以幾何級數提高公眾的幸福指數。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公共服務高成本問題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傳統的公共服務政府壟斷體制不僅造成了公共服務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要求,更造成了現實的公共服務高成本②,特別是黨政部門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壟斷,造成的公共服務成本問題嚴重影響著社會經濟發(fā)展和公眾生活福利和質量,妨礙政治文明發(fā)展、體制改革深化和中國夢的實現。要建立科學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體制與機制,就要秉持開放型政府與行政超市的理念。所謂開放型政府,指政府各機關部門把管理、決策活動公之于眾,在公眾參與的基礎上展開③。所謂行政超市,就是把同一級政府的所有部門(保密及其相關的工作除外)集中起來,在共同的場所聯合活動,進行全方位開放式行政(公眾在多個部門所辦理的事情,可以在同一個場合一次搞定)④。只有建立了開放型政府,科學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體制才能逐漸健全,科學的行政超市機制才能逐漸完善。

    二、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研究的重要問題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實際上是與政府壟斷體制決裂,這一決裂不僅挑戰(zhàn)公共服務成本與績效,更挑戰(zhàn)傳統政府體制遺留的各種劣跡。在壟斷體制下,公共產品服務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剛性支出的性質,而且公共產品服務成本與政府管理活動中的行政成本、風險成本、政府決策機會成本之間具有密切聯系,許多行政成本、風險成本與機會成本因公共服務不合理的成本問題而誘發(fā)或膨脹,比行政成本、風險成本、機會成本更直接且影響的程度更大,也要求政府行政行為更加規(guī)范,建立一個科學的理論模型,引導政府轉變壟斷公共服務的體制和傳統管理機制[2](p.2)。因此,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研究要集中解決如下問題。

    (一) 傳統公共服務體制問題

    傳統的政府壟斷公共服務體制是公共服務功效最大化的桎梏。要充分體現公共服務的公平、公正、低成本、高績效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需求,必須從根本上打破這種壟斷體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體制的創(chuàng)新是針對不同性質的公共產品低效率設計的,如何建立由政府獨立服務、混合型服務(政府、私人組織、非政府組織、企事業(yè)多元參與)、其他組織的獨立型服務等公共服務體制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必須首先解決的重點問題。否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只能在細枝末節(jié)上剪裁修補,難有大的作為。

    (二) 傳統體制下的管理機制問題

    在公共服務政府壟斷體制下,公共服務載體在政府管理與市場之間的夾層中游離,“二政府”模式下的管理機制難以避免軟約束問題。突出的問題是,體制內人員“占座”現象突出,服務質量低劣,公共產品成本膨脹,這些都是公共服務不公的主要根源。解決傳統體制下的管理機制問題,就要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機制的創(chuàng)新,重塑公共服務內部管理業(yè)務流程,形成公共服務體制內部的多元競爭,引入私人領域的管理與監(jiān)督制約方式,建立公共服務領域硬約束機制,消除公共服務領域長期存在的“桶底漏水”問題,以優(yōu)化公共資源配置。

    (三) 公共服務領域成本膨脹問題

    受體制與機制的制約,我國公共產品生產活動成本膨脹、效率低下,公共資源難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效應,甚至成為少數公共權力掌握者尋租的溫床。建立公共服務新體制、新機制的根本目標,就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公共服務的高成本問題,進而提高公共服務績效。通過有針對性地解決公共服務的成本膨脹問題,可以使有限的公共資源發(fā)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充分體現公共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改善效應。在傳統體制下,很少有人關心公共服務運行成本與公共產品的生命周期,有形的公共產品無人主動保護是普遍現象;政府既是公共服務提供主體,又是公共服務監(jiān)督、保護的主體,這造成除政府外的其他組織在保護公共產品上漠然置之[3](pp.103108)。政府壟斷的高成本給政府組織帶來相應的實惠,社會其他公眾既無能力監(jiān)管,又由于產權懸空而缺乏監(jiān)管的積極性。公共服務在政府壟斷下必然成為“公地悲劇”,不僅在生產過程中高成本,而且在經營過程中野蠻使用,大大縮短了公共服務項目應有的生命周期,無形中浪費了公共資源。如何建立多元、產權到位的公共服務體系,從客觀上消除“公地悲劇”,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必須解決的問題。

    (四) 公共產品配置不公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公共產品配置不公平是一個突出問題,體現在包括教育、體育文化、醫(yī)療衛(wèi)生、交通運輸在內的公共產品,在農村與城市之間、東部與中西部之間、不同群體之間的配置不公[4]。這種狀況逐漸演變?yōu)橛绊懨裆囊粋€大的社會問題,也是構成貧富差距的主要因素,與中等收入陷阱直接掛鉤,是造成公眾之間收入分配不公的原因之一。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對于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假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投入的財力充足且吸引的社會資本足夠多,就會極大地發(fā)揮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的作用。一方面公共資源可以通過豐富公共產品供給為窮人謀福利;另一方面公共服務在客觀上拓寬并形成用富人錢為窮人謀福利的渠道,這一惠民途徑應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清晰展現出來。相關研究要構建公共產品公平配置的基本模型,科學體現公共財政的轉移支付,使稀缺公共資源在使用中公平地提高全體公眾的福祉。

    (五) 公共服務決策中的暗箱操作問題

    政府壟斷體制下的公共服務決策之所以難以形成科學的程序,與公共服務決策中的暗箱操作有很大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是腐敗的重要來源。有些公務人員不按照社會或公眾需要使用公共資源,而是按照各種關系和自身利益得失尋找租金機會。一些農村基層政府購買的公共產品通過形式轉嫁,產權性質被徹底改變,直接成了某些人的私人產品。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中滋生了灰市場交易,甚至演變成黑市交易,出現了“三色市場”下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5]。這就迫切要求在制度上建立能夠克服這種隨意決策的體制與機制,建立公共服務決策按照“提出服務項目計劃—調查研究—提供備選方案—專家討論—選擇方案—領導決策—監(jiān)督反饋”運行的模式,使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活動在陽光下運行,這才能在客觀上體現公開、公平與公正的原則。

    (六)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隨意性問題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既要積極又要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購買。政府購買的公共服務是公共性的,因而在選擇賣方主體時必須全面評估其資質(包括社會信用、志愿者理念及行為、對所購買的公共服務領域熟悉情況、運轉資本的能力等)。以往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在很多方面表現出隨意性:一是缺乏可供選擇的多個買賣方案;二是“人情味”太濃,往往忽略公眾的普及性、廣泛性;三是以個人意志取代專家的理性分析;四是對賣方主體缺乏科學評估。由于上述原因,造成了政府購買的某些公共服務難以體現公平、公正,低成本、高績效的服務占比低下在所難免。通過研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成本與績效,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現實問題,這是公共管理理念賦予研究者的使命。

    管理機制不活是公共服務質量低下、成本膨脹、暗箱操作、政府購買隨意的根源,服務體制陳舊則是影響內在管理機制的桎梏。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問題必須通過創(chuàng)新體制與機制解決,但目前國內外對這一課題研究還不是很充分,特別是不能把政府購買有形公共服務與無形公共服務區(qū)別開來,因而很難找到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難以找到規(guī)范或約束公共服務成本的體制與機制模式的理論支點。以新原理、新技術、新方法為目標,從新視角、新觀點和新角度深入研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對增加社會公眾的福祉、減輕納稅人的經濟負擔、改進政府管理、提高對公共服務項目的經營管理質量有重大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6]。

    三、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研究的主題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研究必須找出公共服務低成本運營并最大限度地惠及民生的經營體制與管理機制。只有這樣,才能使公共產品的提供由政府壟斷走向公平競爭,政府在服務導向上由“劃槳”真正走向“掌舵”[3](p.34)。相關研究要探索多中心治道變革的制度、方法、模式、思維的創(chuàng)新,構建現代公共管理時代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經營管理理念、組織結構、運行機制、效益機制、管理技術和方法并獲得實踐應用的效果,為揭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新規(guī)律提供理論支持[7](pp.45)。

    (一)解放“象牙塔”: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前提

    政府經濟學科有其獨特的理論標的,同時必須結合公共管理現實拓寬研究思維,形成多維學科交叉共鑒的新風格。如何兼容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研究工具與方法,提出既在宏觀上抽象又在操作上具體的理論模式,使公共管理理論在現實應用時戰(zhàn)略有目標、操作有支點,這是政府經濟學必須解決的大問題。傳統封閉型政府沒有擺脫官僚體系的象牙塔,社會公眾對政府在做什么感到似乎非常“神秘”,這種“神秘”造成了公共服務的不透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制度也就必然是神秘的。所謂開放型政府理論,其機理應該是與社會其他任何組織一樣,政府的所有活動也是一種市場活動,只不過這種市場有其特殊的性質。開放型政府除了那些涉及國家機密的領域外,其他一切活動都應向社會公開。開放型政府即是透明政府、民主政府,是盡可能受到全體公眾監(jiān)督的政府。建立開放型政府理論既是政府經濟學理論創(chuàng)新的目標之一,又是創(chuàng)新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實踐的必然。開放型政府并非目的,而是建立行政超市的必由之路。建立政府的行政超市理論與開放型政府理論之間是附屬關系,有了開放型政府才會出現行政超市。行政超市既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政府成本,又能克服政府的其他各種弊端,在公眾中確立“陽光政府”的良好形象。政府超市理論的建立,可以在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實踐中節(jié)省社會資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政府成本,提高工作績效[8]。

    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研究必須要思考有形公共服務與無形公共服務的區(qū)別。只有把公共服務進一步分解為有形公共服務理論、無形公共服務理論,才能為進一步研究政府公共服務問題找到更好的切入點。如果不能區(qū)分有形公共服務與無形公共服務理論,公共服務的成本與績效問題往往被蒙蔽,人們往往就事論事地看待現實的體育文化、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農村公共設施以及其他基礎設施資源配置的不公或高成本問題,絕大多數公眾并不關注這些有形公共服務背后的指揮棒,即無形公共服務問題。建立有形公共服務與無形公共服務理論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理論創(chuàng)新的重要主題,在此基礎上可以創(chuàng)立政府購買有形公共服務體制與機制、政府購買無形公共服務體制與機制,以此豐富政府經濟管理理論。

    (二)公平趨向: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制度的構建

    教育資源、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社區(qū)公共服務資源、農村公共設施資源等民生問題是中國當前以及未來很長時期內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與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相關的民生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不公平。農村與城市之間、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以及不同群體之間存在很大反差,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與甘肅定西市漳縣、岷縣山區(qū)小學之間,平均每個學生所享有軟硬公共資源反差為16倍,醫(yī)療衛(wèi)生領域亦然。二是公共服務成本高。同類公共產品,政府壟斷或政府購買由相關團體經營要比私人組織成本高出數倍,在寧波、杭州、天水、西安、深圳等市,在政府所屬醫(yī)院治療感冒、腸胃要比私人醫(yī)院價格高出3倍~6倍。三是公共服務發(fā)展滯后。受公共服務體制與機制的制約,公共產品供不應求的現象越來越突出,北京、上海、杭州、寧波、廣州等東部城市養(yǎng)老院一床難求,甘肅、貴州、寧夏、四川等省區(qū)農村兒童必須到幾十公里路的縣城上幼兒園。近些年我國公眾對養(yǎng)老院之類公共服務已經到了多層次需求階段,但目前連最基礎的產品都供不應求,應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研究有針對性地解決上述涉及民生領域的問題。按照國務院辦公廳2013年下發(fā)的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的指導意見,我國將在2020年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制度,形成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相適應、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體系和供給體系,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顯著提高,解決上述問題刻不容緩。

    如何有針對性地解決實踐問題是任何理論研究的宗旨。例如,如何通過建立開放型政府與行政超市,解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活動中的不透明、低效率、高成本等問題;如何通過公共財政的轉移支付,解決不同區(qū)域間公共服務不均衡問題,最終解決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不公問題;如何通過公共服務成本與績效研究,解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高成本、不公平等問題;如何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體制建設,解決公共產品供求矛盾問題等。這些都是實踐中亟需解決的大問題??茖W設計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操作途徑,一方面可以使政府在有形公共服務與無形公共服務體制構架上有清晰的思路,另一方面可以使不同的公共服務經營主體在管理機制上遵循科學思路,進而充分體現理論來源于實踐又為實踐服務的規(guī)律,這應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研究的最終目標。

    (三)市場化: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長遠戰(zhàn)略

    研究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目的是為各級政府提供明確的決策依據。首先,對于中央政府而言,通過科學的調查研究可知,采取什么樣的政府購買模式才能體現社會公平、從宏觀上節(jié)省政府成本、體現公共福祉最大化,由此可以形成通過實證檢驗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體制模式,使政府多一種可供選擇的決策方案,充分體現決策的科學性、程序性,降低頂層設計的機會成本。其次,對于各級地方政府來講,形成公共產品供給服務的多維模式、管理機制,可以為不同情境下的政府服務區(qū)域半徑、不同性質的公共產品供給、選擇適合的服務模式并選擇合適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管理機制提供決策依據。例如,某些公共產品的政府獨立經營服務模式,可供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在一些特殊領域廣泛選擇,而混合經營服務模式、私人經營服務模式、非營利組織經營服務模式、股份制經營服務模式等可以為不同區(qū)域、不同性質公共服務的供給選擇,這樣才能為各級政府提供豐富的可供選擇的決策方案。

    公共服務的民營化作為公共服務體制發(fā)展的趨勢,影響著政府決策的基本思路。除意識形態(tài)上主張有限政府或小政府的理想目標外,現實壓力、經濟推動力、商業(yè)動力和平民主義都可以成為將來公共服務民營化的一種導向。公眾要求成本收益比更高的公共服務,人們的日漸富裕又使他們能夠接受民營化而非單純依靠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并且公眾權利意識的提高也使他們要求獲得更多的公共服務參與權和選擇權;而私營企業(yè)也希望通過民營化來獲得更多的商業(yè)機會。這些因素都成為公共服務民營化的動力,促使政府公共服務的供給逐漸從政府轉向民營部門。政府與營利性企業(yè)的不同主要體現在效率上,前者存在超額雇傭、待遇過高、過度建設、政府成本意識不強、人浮于事等問題,這都導致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成本高、質量難以保證。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政府變革就成為社會共識,而單純走改革政府內部的老路顯然已經難以取得預想的效果。應該說,沒有哪種公共服務是天然需要政府提供,只要能夠滿足這些物品的特性,什么組織都可以提供,而選擇提供方的判斷標準應該是其供給的效率如何,我們應消除對政府在服務供給方面的迷信和慣性思維。

    這并不是說這些服務由政府提供是不合理的,政府盡可能地保證公民能夠過上富足、文明而有尊嚴的生活是其應盡的責任,問題是如何提供。政府提供并不代表政府直接從事生產活動,政府需要做的僅僅是確認需求,然后根據不同組織生產效率的不同,將這些服務的生產交給特定組織,之后政府需要做的就是監(jiān)督和評估績效。在特定政府不能更有效率地提供某種服務時,完全可以將其轉包給其他層級或區(qū)域的政府,以更合理、更高效地提供這類服務。政府在公共服務提供上存在特有的效率低下的問題,這就需要更多地嘗試將這些服務交給私人部門,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合同承包。在這種制度安排下,政府確認了特定服務的需求,然后通過競爭性招標選擇合適的承包商來提供服務,政府此后所要做的就是通過監(jiān)督保證服務供給的數量和質量。另外,個人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來自我提供這些服務,或者通過市場力量來加以滿足。比如,許多人轉向私立學校和醫(yī)院接受教育或醫(yī)療,而不花費政府的一分錢。政府提供公共服務方面存在低效率等各種問題,比如質量低劣、缺乏管理技能、投入不足、過度的垂直一體化、產能過剩、目標多樣化、腐敗等,由此導致公共服務民營化的必要性、必然性。盡管民營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諸多問題,甚至會造成許多損失,但民營化作為一種手段,最終將促使政府公共服務供給效率的提高。只要堅持下去并加以完善就能真正改善服務質量,從而使公眾獲得更多更優(yōu)質的服務,進而使民眾的生活質量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從這個角度說,民營化不僅是政府現實的決策,更是公共服務的長遠戰(zhàn)略決策。

    四、結論

    既有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概念幾乎都認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就是政府把某一公共事務由財政預算撥款,讓渡給有承接能力的其他社會組織生產經營,即“政府出錢、社會辦事”。我們認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就是政府根據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盡量把能由社會其他組織承擔的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的交由社會生產經營,同時政府根據情況在必要時給予相應的財政支持。突破既有的公共管理理論的研究思維,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不僅政府可以出錢生產經營,而且其他社會組織、團體、私人亦可投資生產與經營;不僅能夠充分滿足公共產品或公共服務的社會需求,更能借助社會多方面的經濟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公眾需求。把財政預算的經費劃撥給其他組織生產經營公共產品,并不能充分發(fā)揮或調動全社會的資源與積極性,有時可能對財政資金的使用產生更多的風險成本。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不僅是政府出錢,而且還有讓社會其他組織在某一領域準入的意義。規(guī)范公共服務領域的政府管理半徑與政府管理密度,是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新突破。既要推進公共服務的民營化、私人化、多元化,又要通過政府管理半徑理論擺脫公共產品政府壟斷供給體制,使政府在一些公共服務領域退出,以此來構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體制與體系。開放型政府與行政超市學術觀點的提出,不僅是對傳統官僚政府體制的沖擊,而且詮釋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把配置資源的決定權交給市場的戰(zhàn)略思想。開放型政府理念徹底打破了傳統的工作形式,可以理解為“政府是沒有圍墻的社會服務體系或集團”,創(chuàng)新了政府工作模式,推進了政府服務社會化。行政超市與政府生產流水線概念的提出,不僅從形式上突破了傳統的行政辦公體系,更有助于推進政府管理業(yè)務流程。

    注釋:

    ①參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國辦發(fā)〔2013〕96號)。

    ②我在研究有形公共產品經營管理成本時通過多個案例比較發(fā)現,在公共產品經營活動中私人經營管理成本為15元人民幣時,政府經營管理成本為46元,這和薩瓦斯對美國、加拿大、瑞士、日本的公私垃圾收集業(yè)的對比研究結果的49∶17基本一致。然而,人們忽視了個中的根本原因,公共服務領域的體制與機制是問題的根源。特別是指導有形公共產品服務的相關政策(無形公共產品)完全由各級政府壟斷,進而在無形公共產品壟斷服務基礎上產生了有形公共產品服務的壟斷。要徹底消除公共資源的低效率配置問題,讓有限的公共資源發(fā)揮無限的社會福祉,就必須與國際公共管理接軌,把公共管理視角從重結果轉向重前提,徹底解決公共服務領域的政府壟斷問題。

    ③政府應當把那些不涉及保密、安全等方面的管理、決策活動在公開透明的場所環(huán)境下進行。網絡化辦公不等于開放型政府,既要形式上的開放,又要內容上的開放。只有公眾愿意參與政府政務并能夠參與政務時,才可謂開放型政府。

    ④行政超市是開放型政府的必然產物。在公共服務的買賣活動中,作為承接方的社會組織(包括企業(yè)、非政府組織、私人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合成組織)在作為購買方的政府那里進行交易活動時,必須有包括財政、民政以及其他政府部門等多個單位的參與。如果有了行政超市,使這些部門在同一個開放場所辦公,就會節(jié)省時間、人力等成本,大大降低各類有形或無形的交易成本。

    參考文獻:

    [1]何翔舟.民營資本進入公共產品分析——以杭州灣跨海大橋為例[N].光明日報,20070327.

    [2]何翔舟.公共產品政府壟斷的高成本機理與治理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

    [3][美]戴維·奧斯本,彼得·普拉斯特里克.政府改革手冊:戰(zhàn)略與工具[M].譚功榮,等.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4]曾保根.均等化取向下基本公共服務評估機制的局限與創(chuàng)新[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3,(3).

    [5]樊綱.灰市場理論[J].經濟研究,1988,(8).

    [6]何翔舟.公共產品政府壟斷的高成本機理與治理[J].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2,(9).

    [7][美]邁克爾·麥金斯尼.多中心體制與地方公共經濟[M].毛壽龍,李梅.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0.

    [8]何翔舟.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研究:問題與主題[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4,(9).[責任編輯:劉瓊蓮]

    猜你喜歡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共同生產:緣何難以承受其重
    《“十四五”公共服務規(guī)劃》發(fā)布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2021版正式啟用
    河北地質(2021年3期)2021-11-05 08:16:12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16城市公共服務滿意度排行
    小康(2021年7期)2021-03-15 05:29:03
    霍林郭勒市| 阿巴嘎旗| 垣曲县| 龙口市| 当涂县| 石家庄市| 来凤县| 手游| 潍坊市| 鸡东县| 乐清市| 香格里拉县| 阿图什市| 阿鲁科尔沁旗| 汶川县| 习水县| 石泉县| 虹口区| 汽车| 榆林市| 库尔勒市| 东至县| 白朗县| 会理县| 黑河市| 江城| 成安县| 丰台区| 武胜县| 嵊泗县| 本溪市| 四会市| 贵州省| 建湖县| 永川市| 灵山县| 大足县| 孝昌县| 新巴尔虎右旗| 沐川县| 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