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秋勤
隨著學校教研活動的深入開展,校本教研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大家都充分認識到,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是全面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有效途徑。
通過教研活動,學會將自己學到的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才能在教學中獲得進步,才能擁有教育的快樂。一個富有研究精神的教師和一個遠離研究的教師,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一生所獲得的成功感和幸福感,會有天壤之別。因此,用心做教研,不僅僅是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也是一名教師找到自己良好的生活狀態(tài)、生存狀態(tài)的需要。
而現(xiàn)實的狀況又如何呢?在我們的日常教學工作中,校本教研看似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著,甚至做到了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等,但效果總是不太令人滿意,教研活動往往“教而不研”或“走過場”,沒有收到實效。究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在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學校層面上更多的還是控制性管理,缺少指導性管理,這對高效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無疑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會使學校的教科研水平停滯不前。為了改變這種現(xiàn)象,學校領導必須加強理論學習,深入教學第一線,指導老師們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同時,要加強教研組長的培訓力度,提高教研組長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使他們能有效地組織、開展教研活動,在活動中對老師們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學校管理層的組織行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和做法要考慮到教師自身的需求:“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困惑或問題?!薄敖萄谢顒硬皇菧蚀_回答教學問題的活動,而是組織者搭建平臺、營造氛圍、提供專業(yè)支持,使參與者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边@就要求學校管理層從教師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制定政策和措施。二是教師的教研意識淡薄,不明白教研對自身發(fā)展的意義。事實上,教師在從事教研的過程中,最關鍵的是他們針對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多方探索、分析研究、交流溝通,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不管成果怎么樣,光是這個過程中,教師分析、探索、交流,所獲得的水平提升會令人振奮。因此,教研活動為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實際工作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搭建了寬廣的平臺,是促進中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載體。在研究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是實踐者,也是研究者。教師要形成研究的自覺意識和自主意識,主動參與教學研究,取得全方位的、多層次的研究成果,營造出自由、寬松、民主的教研氛圍,形成團隊合作精神,也有助于教學骨干脫穎而出,完成從“教書匠”向教育家的蛻變。
對此,蘇霍姆林斯基也曾有過一段精彩的論述:“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p>
那么,如何使校本教研真正成為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呢?
經過多年努力,我校建立了比較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有明確的校本教研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工作目標和校本教研具體制度,全體教師不斷加強教學實踐,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發(fā)展,有效地開展了校本教研活動,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一是落實學習制度,提升理論水平,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教師學習是教師職業(yè)生涯中的必修課,是教師研究的基礎。雖然教師學習最基本的方式是自主閱讀,但也離不開學校對教師學習的指導與管理。教師學習的指導與管理主要通過活動和制度建設來實現(xiàn)。
每學期初,我校各教研組和教科組都能及時制訂好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并在實際工作中有計劃、有步驟地得到貫徹和落實。教研組內經常進行教育理念的學習,交流心得,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并用于指導教學實踐。為滿足教師業(yè)務學習之需,學校投入資金每學期免費為教師購買1本教育專著和訂閱1本教育雜志。同時,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每周自學、摘錄教育理論兩篇,每月交教學隨筆一篇,每學期開展讀書沙龍活動,教師們暢談讀書的收獲。期末進行教學總結,要求上研討課的教師寫出教學反思,學校每學期組織人員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論文、案例進行評選。
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科的發(fā)展動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采取“請進來”的培訓形式,每學期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到學校來作報告,進行課改學習與困惑的輔導,通過這一培訓形式,進一步更新教師們的教育教學觀念。同時,采取“走出去”的學習方式,學校經常安排教師到南京、杭州、上海等地聽課學習?;匦:螅ㄟ^上傳學習心得,上匯報課等,把教研、課改的最新信息和成果傳遞給每位教師。
二是落實校本教研制度,提高教研實效,全方位開展教研活動。
我們引導廣大教師在課堂教學上下工夫,鼓勵和督促教師努力提高課堂40分鐘的質量和效益,樹立依靠教學研究來提高教學質量的典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提倡相互學習,開展合作,充分發(fā)揮學校教研組、備課組、教科組的作用,因為這既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辦法,也是教師隊伍建設長遠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保證。我們一方面堅持實行推門聽課制度。行政領導在完成自己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抽出時間分學科分年級段對教師分層次進行隨堂推門聽課,重點評價教師在“講清、講透、講活”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效果,重點指導新上崗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反饋,教導處一階段一匯總,做好面上的經驗共享。另一方面大力推行教學展示制度。明確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上一節(jié)校內公開課,每位教師每學期聽課、評課的節(jié)數(shù)不少于20節(jié)。
我校教研活動管理模式為:行政—教導處(教科室)—教研組(教科組)—備課組—教師—學生。這種管理模式健全了教研組織機構,加強了對教研的領導,行政領導蹲點教研組,為教研教改活動的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我校教研活動確立了“校本教研日”——每雙周三下午,使教研活動制度化。
學校認真組織落實每雙周一次的公開教研活動,以新課標的學習、探討作為重點,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一是保證了教研活動時間。學校嚴格執(zhí)行教研活動制度,各教研組堅持每兩周舉行一次集體活動,充分發(fā)揮了教研組的集體力量,就新課程標準及教材教法進行集中學習、探討。二是積極引導全體教師參與集體評課,提高教師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學校發(fā)揮備課組集團軍的優(yōu)勢,以年級學科為單位組成的備課小組每兩周一次定期進行集體備課研討活動,由校行政分工召集,做到活動有主題、有記錄、有成效。具體做法:確定備課課題—備課組長主持—主備課人談教學設計意圖—各教師依次談對教材的處理及自己的教學設計、思路方法—組內研討,形成共識—主備教師寫出詳細規(guī)范的設計方案—全組教師同上研討課—學科組教師評課、互動交流—上課教師反思、總結—各人撰寫課后反思、教學心得、教學后記—交負責人歸結存檔。學校每學期還組織一次“課題沙龍研討活動”,教師依據(jù)課題實踐中產生的得與失形成話題材料,通過多渠道地收集資料,尋找理論支撐點,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教師們暢所欲言,感受成功的快樂,體驗提高的喜悅,達到了互進互促的目的。
三是教研模式不斷豐富。
一人同課多上法、同課異構上課法和課題研究引領法的實施,使全體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實踐證明:一人同課多上法對培養(yǎng)青年教師,提高他們的教育教學水平,幫助他們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效果明顯。同課異構法的好處在于教師可以在開放、多元的教學研究活動中,學習、借鑒他人的經驗和做法,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罢n題研究引領法”使教師不斷從備課中、教學中、學習研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將教育教學的問題轉化為課題,讓課題與工作結合起來,相互促進。
我們只有不斷創(chuàng)新學習,充分利用教研活動、課題研究、集中培訓以及自我學習等所有能有效促進教師學習提高的載體,提高教師樸素的、自覺的研究意識與學習意識,讓在研究狀態(tài)下學習、工作和生活成為教師的職業(yè)習慣,才能使校本教研真正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