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中東
摘 要:高效課堂是指教師以一定的課程理念和科學理論為指導,遵循教學規(guī)律和學科特點,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三維目標達成和學生發(fā)展最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發(fā)展,構建新課堂,構建高效課堂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本文結合實際簡述新課堂教學的實踐,以探求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課堂;教學;高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3-115-01
構建高效課堂實際上就是要求教學在規(guī)定時間內獲取教學效益的最大值,換言之,就是強調時間和精力要用在合乎規(guī)律的勞動上,教得得法,學得主動,效果明顯,學生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獲得明顯、全面、協(xié)調的發(fā)展。從教師的角度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教學。這種教學要求我們持之以恒地追求高效的課堂教學的高境界,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質量,更加關注課堂教學的時效,更加關注教學過程的設計、實施、反思與改進,更加關注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學生的自身發(fā)展。那么,如何才能構建高效課堂呢?筆者認為應當重視以下幾方面。
一、做好課前準備,提高教學有效性
1.掌握課程標準要求、查閱資料、研究教材,了解教學內容和要求、教材編排意圖、本節(jié)教學內容與其他章節(jié)的聯系以及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各章節(jié)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做到心中有數。
2.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學習興趣、內在需要以及他們的學習方法、習慣等,以便為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奠定基礎。
二、確立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
在實際教學中,由于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往往帶來教學目標的隨意性,這種隨意性不是個別現象,在每個教師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這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必須因地制宜,靈活把握,克服隨意性,尋找恰當的教學切入點,確立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教學內容的容量要適度
容量太小,課堂松松垮垮,本身就是效率低下的一種表現;而容量過大,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吃力,也往往難以產生好的效果。因此,課堂容量大和效率高并不是等價的,有時往往適得其反。
四、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所以教學方法的選擇應以教學目的、任務、內容為依據,不能僅僅關注教師的教,更要關注學生的學,要有利于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教師要善于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科學有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合理規(guī)劃教與學的實踐,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教學方法要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對學習有著比較持久的專注力,主動質疑,積極求解,關注方法,大膽爭論,重視彼此的分享,擁有彼此的交融。同時,教學方法必須能夠全方位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學生的參與必須是全員參與,切忌課堂被少數人主宰。
五、要正確處理“預設”和“生成”的關系
知識是“預設”的,更是“生成”的,二者相互依存;預設和生成對學生的發(fā)展具有同等價值,不可偏廢。預設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時預設的升華。如果沒有高質量的預設,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如果不重視生成,那么預設必然是僵化的,缺乏生命活力的。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常常忽視知識的生成。教學過程中不能沒有預設,這是教學的基本要求,但實際的教學過程卻更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不應該害怕“節(jié)外生枝”,不應該對學生的回答用自己的預設答案去框定,否則必然會遏制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活力,導致課堂變得機械、刻板與程式化。教師應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把握時機,為生成奠基,讓生成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
六、重視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維學習目標的有效達成
學生一方面對知識、方法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有明顯的長進;另一方面又要有充分的情感體驗。伴隨著學習目標的達成,師生應該盡情享受成功的喜悅。教師的成功激勵著學生的成功,學生的成功反過來又激勵著教師的成功。
七、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方式,關注全體學生
高效課堂的核心理念是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的更好更快發(fā)展,首先是健康發(fā)展。教學效率的提升不能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其次是主體發(fā)展、全面發(fā)展、優(yōu)質發(fā)展和全體關注。高效課堂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思維方式。學科素養(yǎng)的核心是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結構以及思想方法。如果僅僅停留在知識的單向灌輸和機械訓練上,教授的僅僅是“學科”知識,而不去關注學科內在的邏輯聯系,不去引領學生發(fā)現學科知識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那么,這樣的學習顯然是低效甚至無效的。
八、重視學法的指導
教師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善于為學生創(chuàng)設提問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要給學生質疑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fā)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使學生經歷“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fā)現問題”的過程,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實踐提示,科學的學習方法可以為創(chuàng)造高效課堂提供重要保障。
總之,要想適應新課改的發(fā)展,教師就要不斷探索新課堂教學,想法設法為學生構建高效課堂,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在高效課堂中有所得、有所獲、有更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尹佳梅.如何構建和諧高效課堂[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09:11.
[2] 羅 嵐.優(yōu)化課堂結構,構建高效課堂[J].吉林教育,2009:02.
[3] 張成剛.對高效課堂的幾點思考[J].河北教育(綜合版),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