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野
看草,是到草原來的最大愿望,前年到鄂爾多斯看草,結(jié)果大失所望,今年的呼倫貝爾會給我怎樣的驚喜或失望呢?這是出發(fā)途中不斷糾纏的心結(jié)。
剛到海拉爾的第二天,我們就開始了如期的草原之旅,早晨七點半出發(fā),第一站是根河(據(jù)說是內(nèi)蒙古人的母親河),剛出門,司機兼導游就開始大煞風景地介紹:這個時候來看草,季節(jié)上稍晚了點,大部分草都割了,沒割的,草顛已開始發(fā)黃。我心里一陣疑惑與不快:大前天還收到內(nèi)蒙古同學發(fā)來的微信圖片,說是呼倫貝爾下雪了,圖片上確實雪跡斑駁,但草還是茂盛的,當時還快意于胡地八月飛雪的奇觀會被我們撞見,沒想到雪沒見著,草也衰了。
好在剛突出城市的鋼筋水泥圍欄,闖入眼簾的便是綿延起伏、無際無盡的綠。草確實割了,但割后的草地平整整的,像巨大無邊的地毯,天氣晴好,云朵投下陰影的地方是翠綠的,太陽直射的地塊則是泛著金光的黃綠色,巨大的地毯就由這兩種色調(diào)無縫問花拼接,不斷向前、向遠處延伸……我心豁然,沒能見“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這樣的草地景觀也不賴啊。
到了根河,蒙古包多了起來,騎馬游獵的場地也集中起來,大概是專為游客設(shè)計準備的,顯著的特征是這里還多了一個敖包,顯然已喪失其原有功能,成了供人憑吊、發(fā)思古幽情的場所。大概時問還早,游客不多,一溜人繞著根河照相,也有幾個騎馬的,而我的注意力卻在公路背面的山坡。
說是山坡,只是起伏小丘的一段,登坡極目望去,綿延不絕。原以為草原是一馬平川的,到了呼倫貝爾才知道,草原也是高低起伏、平原丘崗相問的。丘崗上最吸引我的是密密散落其問的草垛,這是在外國攝影照片上才見過的場景,廣袤平整泛著金光的地毯上,草垛拉長著身影沐浴在八月末清亮的晨光中,似美人出浴,有種無以言說的美。極目遠眺,草垛由稀而密,猶如趕集的人群,又如古戰(zhàn)場上的士兵。我們興奮得上躥下跳地拍照,感嘆著,這電腦桌面上才得見的圖案,呼倫貝爾也有啊。真的不錯,微信上朋友點贊回應了:桌面上的東東啊!
沿途的風景多是如此,偶爾還會出現(xiàn)一片花海,叫不出名的,可謂美不勝收,我們會時不時叫司機停下車拍照……
但在某天行程駛向阿爾山的途中,感覺草地明顯退化了,有的地方已露出沙土。也難為這草地,過去是野火燒不盡,燒了,就相當于施了一次肥,沒燒的經(jīng)過一個冬季爛在地里也是肥,加之牛羊糞,草原實現(xiàn)著古老的營養(yǎng)自然循環(huán)與平衡。而如今,不但草是年年割,連牛糞、馬糞、羊糞都撿光了,只有索取,沒有回饋,不退化才怪。
聽說草原退化問題已引起專家重視,但我思忖,要不控制過度放牧、不適當“拋荒”,退化問題終究是難以控制的,畢竟,控制不好,美麗的大草原將風光不再,草原變荒漠的悲劇還會重演!
責任編輯:子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