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茜 吳衛(wèi)國 婁愛華
【摘 要】 介紹了《食品包裝學》在食品科學體系中的地位和意義,分析了食品包裝學課程的特點及其在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實踐,增加了食品包裝安全以及國內外食品包裝發(fā)展新趨勢方面的內容,推進以專題講座、案例教學的新的教學手段,對如何提高食品包裝專題課程教學效果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 食品科學;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Preliminary study on reform of teaching of Food Packaging
Xiao Qian1, Wu Weiguo1, Luo Aihua1
(1.Schoo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410128, Hunan,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of Food Packaging in food science system is introduced. Moreover, the features and practical problems in teaching of Food Packaging are analyzed. During teach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were reformed. We increase the safety of food packaging as well a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food packaging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ntent, and promote the in lectures, case teaching new teaching methods. Therefore,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ourse on food packaging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food packaging,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of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6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5-000-02
食品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fā)展最基本的物質基礎,也是國家穩(wěn)定和社會發(fā)展的永恒主題。食品離不開包裝,它是食品工業(y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與食品加工、儲藏、流通與消費等諸多環(huán)節(jié)密切相連。包裝的好壞直接影響食品的質量、檔次和市場銷售。與此同時,包裝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經濟發(fā)展水平,是商品化及工業(yè)化程度的測定儀和風向標。近年來國家重點發(fā)展農副產品保鮮、保藏和深加工行業(yè),要求所使用的包裝材料和容器保鮮性能好,成本低、對環(huán)境無污染,真正保證新鮮果蔬的原汁、原味、原貌,這些都將給食品包裝行業(yè)的發(fā)展帶來廣闊的前景。
《食品包裝學》是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選修課。該課程具有課時少(湖南農業(yè)大學安排20個學時)、課程知識點多且零碎、與其他課程交叉較多、實踐性較強等特點[1]。如何在較短的授課時間內,最大限度地讓學生系統(tǒng)了解和掌握食品包裝方面的知識,為將來更好的從事食品領域的工作打下基礎,這是急需要考慮和探討的問題。筆者經過近幾年對《食品包裝學》課程教學過程進行了探索和實踐,旨在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
1.更新教學內容、構建食品包裝學完整的教學體系
食品包裝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各種食品包裝材料的應用性能,以及各類食品包裝的技術與工藝,并達到可根據各類食品的不同特點選擇包裝材料與進行初步的包裝設計[2]。目前,常用的食品包裝學的教材為章建浩主編2010出版的《食品包裝學第三版》,該教材涵蓋了各種的食品包裝材料應用性能,以及各類食品包裝的技術與工藝等基本知識[3]。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許多新的食品包裝技術理論在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如果僅僅按照教材的內容照本宣科,不介紹學科的前沿知識和最新動態(tài),可能會出現理論知識嚴重落伍,既不能體現本學科的前沿知識,還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因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使用了Robertson教授主編2012年出版的《Food Packag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第三版,以及Han教授主編的《Innovations in Food Packaging》等書籍的部分內容。在原有的內容的基礎上增添了食品貨架期與包裝材料和技術選擇之間的關系[4],以及現在食品包裝關注的熱點內容:如可食用、可降解食品包裝,活性和智能型食品包裝等研究[5]。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更新,部分中英文對照PPT的制作,這樣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食品包裝學的教學體系,也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專題講座、案例教學
與傳統(tǒng)的章節(jié)講述法相比,使用專題講座的形式,教師在備課時不是按章節(jié)去組織教學內容,而是在保證實現教學目的前提下按專題去組織教學內容,因此專題講座所涵蓋的信息量大、學術性強、形式生動活潑比較吸引學生??紤]到本專業(yè)開設的《食品包裝學》為20個學時,筆者安排了兩次專題講座(每次講座為2個學時)。由于,筆者在講授課程的過程中發(fā)現教材的部分內容如:常用的食品包裝的技術與設備,知識點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因而在第一次專題講座邀請具有豐富的工業(yè)化生產經驗的教授,介紹國內外主流食品包裝的技術與設備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消化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消化的知識點。第二次專題講座關于未來食品包裝的發(fā)展趨勢,主要介紹了目前食品包裝材料、技術發(fā)展的新趨勢。
案例教學是以真實案例為引導的教學方法,其核心是通過具體案例分析來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與運用,豐富課堂內涵,激發(fā)教、學雙方的活力和效率?!妒称钒b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的內容與應用息息相關。采用案例教學,可以強化基本知識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解食品包裝材料與食品安全之間的關系時,引入2013年“酒鬼酒”中增塑劑超標的問題,在課堂中解釋該問題出現的原因,以及現在的一些解決措施。
3.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被動為主動學習顯得尤其重要。教學過程中,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根據相應知識點,展示圖片或者視頻,增加上課生動性,增加學生聽課程度,給予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空間,提高課堂知識收獲效率。例如在介紹包裝食品的質量變化及其控制時,可以通過生活中的現象,引入知識點。讓學生充分了解到食品包裝學的意義,激發(fā)學生探索學習食品包裝學的興趣,營造良好的開端。筆者把課前預習作為一項準則來認真實行,可以提高學生對課前預習的重視程度。此外,預習過程,對于提高任課老師的上課效率也是有益的,其原因在于學生對所學內容在上課之前,做到了心中有數,縮短了理解與接受時間。
實踐出真理,唯有不斷將理論付諸實踐,才會不斷進步。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習慣性采用刻板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有的學生可以摸索出應對考試的方法,卻對知識內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傳統(tǒng)方式教育出來的學生,雖然具備專業(yè)知識,然而創(chuàng)新力不足,分析與解決問題的思維也有待加強。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比如在講述食品包裝的商標時,學生可以去超市觀察,結合社會上出現過的真假商標,進行自己的判斷。另一方面,相應程度上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不容小覷。例如第十二章在講述食品包裝設計時,可以讓學生嘗試自己動手實踐,設計食品包裝。其一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其二在實踐過程中,更易發(fā)現問題,明白學生自己的不足。自己設計食品包裝整個過程,是一次思考的趣味之旅,是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包括食品包裝學的作用、包裝材料選擇、包裝食品質量變化及其控制、包裝設計理念的滲透。
4.改革考核方法
教學效果的好壞離不開成績考核,成績考核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實現教學目的一種手段,運用得當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傳統(tǒng)的考核方法以閉卷筆試為主,不僅難以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客觀評價,而且也不符合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筆者采用課堂現場考核、設計食品包裝作品及課下論文寫作,各占總成績的20%,40%和40%的方式進行考核。課堂現場考核側重于檢驗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食品包裝作品的設計可以檢驗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撰寫課下論文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鞏固課堂教學成果。這種考核方法有助于學生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真正掌握食品包裝的技能。
5.結語
食品離不開包裝,21世紀食品市場的競爭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食品包裝質量的競爭。食品產業(yè)作為一個高智能、高科技領域,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重視,各國投入比重不斷加大。目前發(fā)達國家食品技術日新月異,以利用高新技術為特點的產品層出不窮。具有巨大的國際市場和強勁的競爭力。而我國食品包裝的系統(tǒng)研究比較晚,與發(fā)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不斷加強《食品包裝學》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才能適應社會時代的發(fā)展,真正培養(yǎng)出合格人才。
致謝:
本論文感謝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等農林院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綜合改革研究與實踐”(20120167)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韓春陽,孫炳新,劉天植,張佰清.包裝工藝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探討[J].包裝學報,2011,3(2):87-89
[2]陳志周,于志彬,遲建等.《食品包裝學》的探索與實踐[J].包裝工程,2004(3):202-203.
[3]章建浩.食品包裝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2.
[4]Robertson, G. L. Food packag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M]. CRC press, 2012.
[5]Han, J. H. Innovations in food packaging [M]. Academic Press,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