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鳳民
摘要:德育是學校教育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任務,培養(yǎng)學生具有優(yōu)秀的品德是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但是不論是具有什么樣的缺點都不能沒有良好的品德。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與實際的生活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在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中,只有良好的德育才能有良好的德行。在新課程背景下,學校作為教育機構,更要有效地實施德育的教學措工作,一個學生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才能夠在生活中收到大家的歡迎,在學習中得到教師與學生的認可,才能夠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好的全面的進步。
關鍵詞: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德育課;生活化發(fā)展方向
引言:小學是學生們踏入知識領域的第一個臺階,固然離不開德育課程的學習,要在學生們幼小的階段,就滲透給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使學生們具有良好的言行舉止,保留良好的傳統(tǒng)美德。在新課程背景下,學校通過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提高學生們的文化素養(yǎng)及道德情操,使學生將自己未來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更加輝煌,只有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思想,為祖國培養(yǎng)出新一代的人才,才是學校教育教學真正的目的。
一、小學德育課存在的問題
小學德育課程存在著一些問題,部分學校對德育的教學不是特別重視,只是一味地要求學生們進行學習,而忽略了學生更應該具有的內(nèi)在的東西;教師不善于靈活的應用其教學方法,將實際的生活與德育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沒有更好的考慮學生的心理問題與實際的能力問題;德育課程的學習脫離了實際的現(xiàn)實生活,學生只知道如何在卷面上取得高分,而在實際的生活中沒有更好地體現(xiàn)出來自己的道德水準。
小學德育課的重要作用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中開展德育這門課程主要的目的,是在學生們在頭腦中開始形成思維模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具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德育這門課程對學生的成長起到積極的正面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從實際出發(fā),具有良好的美德和道德情操,懂得判斷是非,具有積極地向上的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更好的生活。
小學德育課生活化發(fā)展方向
在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的德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實際的生活來引導學生們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例如:誠實、正直、勇敢、堅忍、節(jié)約、勤勞、樂于助人等,培養(yǎng)學生們將學到的知識和自己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結合起來,更好的展現(xiàn)自己良好的品德,積極影響他人進步。在德育這門課程的教學中主要從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一)、家庭生活化方向
在小學德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在家庭生活中怎樣展示自己良好的道德行為[1]。作為家庭成員,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自己的孩子,所以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行為。德育課程可以培養(yǎng)孩子具有正確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使學生懂得怎樣揚長補短,善于選取良好的行為進行學習。例如,在學習《懂得感恩》這部分知識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學習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凡是以孝為先,可以布置家庭作業(yè),讓學生們幫助父母分擔家務等。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家庭中應用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內(nèi)容,將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更好地理解德育的內(nèi)涵。
(二)、學校生活化方向
在小學德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怎樣展示自己良好的道德行為[2]。教師在學生面前更應注意自己的言語行動,懂得為人師表的重要性。德育課程使學生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例如,在學習《勤儉節(jié)約、舉止文明》這部分知識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提倡大家相互監(jiān)督,不浪費一滴水,不糟蹋一粒米,在校園中與同學說話要用文明用語“您好、謝謝、對不起”等。通過這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們學習道德知識的積極性,更好的進行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有效地達到教學的效果。
(三)、社會生活化方向
在小學德育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在社會生活中怎樣展示自己良好的道德行為。人們離不開群體生活,隨著學生的不斷成長,會慢慢的不如社會,所以好吸取社會上好的風氣,杜絕不良影響。德育課程的學習可以避免不良風氣侵蝕學生幼小的心靈。例如,在學習《遵守秩序》這部分知識內(nèi)容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學生們帶到公共場所進行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們按照正常的順序進行排隊,懂得禮讓,并號召學生們積極具有樂于助人、拾金不昧的良好品德,并給予適當?shù)莫剟?。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們進行親身的實踐進行體驗,感受到具有良好美德的樂趣與成就感,培養(yǎng)學生們學習道德知識的自信心,有效達到德育課程的教學目的。
結語:小學德育這門課程,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學中體現(xiàn)出“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教育理念,使學生真正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及道德水準??偠灾掠n程的教學以學生實際生活為內(nèi)容,結合真實的生活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在學生德育學習的過程,懂得尊重他人,具有正確的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更好的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體現(xiàn)自己的道德情操,使學生更佳收到別人的歡迎,不論在什么位置上都能夠獲得最佳的口碑。
參考文獻:
[1]劉勝華.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德育教師的角色期待[J].基礎教育研究.2013(08)
[2]毛偉紅.試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德育的實效性[J].才智.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