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鵬
摘 要:高等院校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健全的人,在地方工科院校中,大多數(shù)學生由于學科群體的限制,一般只注重思想教育的灌輸,在學生人文素質培育,特別是人際交往培養(yǎng)略顯不足?;诖?,文章在地方院校工科學生人文素質人際交往培育的原則、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探討。
關鍵詞:工科院校 人文素養(yǎng) 人際交往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5-206-02
一個人的成長、發(fā)展、成功、成才都是在人際交往中完成的。一個人的幸福和不幸來自于人際交往,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也都與人際交往有關。所以人際交往是人才發(fā)展的載體,是人生沉浮的關鍵,是身心健康的要素。人才培養(yǎng)是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務,在人文專業(yè)較少的工科院校當中,人文素質培養(yǎng),尤其是人際交往培育更為重要。人際交往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有利于地方院校工科學生更好地全面發(fā)展,在將來復雜的競爭中成長成才、形成團隊、取得成功。處理好人際關系,就要懂得怎樣與人交往。與人交往,可以成為一種有效的安全線索,有效地減少恐懼感,最有效地獲得安全感。通過交往才能建立穩(wěn)定可靠的人際關系,才能把握或控制所處的社會情境。人們對社會安全感的渴求,也促進了對交往的需要。
一、人際交往的培養(yǎng)原則
在人才培養(yǎng)中,首先要把握好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平等、信用、寬容等六方面原則。
1.平等原則。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前提,沒有平等待人的觀念,就不能與人建立密切的人際關系。應該說,只要是正常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平等對待。交往必須平等,平等才能深交。
平等歷來是人們向往、追求和奮斗的目標,把平等視為每個人不可剝奪的天賦權利,但現(xiàn)實卻提醒人們,每個人擁有的發(fā)展機會與權利不一樣,至少說明在現(xiàn)階段實現(xiàn)真正的平等是很不容易的,教育大學生應該平等,應該學會平等。平等的基礎是仁愛,平等使我們公正地評價一個人、一種現(xiàn)象,評價標準不是根據(jù)某個人的特殊身份而定,不能隨大流,不能盲從,而是要根據(jù)社會契約,根據(jù)社會的道德標準而定,平等使我們克服世俗的偏見,不會根據(jù)一己之好惡來為人處世、待人接物。
2.信用原則。信用是人的最重要的無形資本,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古人高度評價“信”的效用,在《論語》中有多處論述,“與朋友交而有信乎?”、“信則人在焉”、“自古皆有死,民列信有立”、“信近于義,言可,復也”等,還有不少哲人坦言取信之道,《老子》中有“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及“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歐陽修提出:“言多變,則不信;令頻改,則下難從”,還有“一諾千金,一言百系”、“言不信者行不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等眾所熟知的提法,信用之重要十分顯見,可謂之“無信不立”。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心中要有“誠信”二字。誠信是一種很好的品德,幾乎所有的群體都把誠信作為評定人的首要標準。
3.寬容原則。人際交往的寬容原則簡而言之即是心胸寬廣、忍耐性強,也就是寬宏大量,具有能屈能伸的韌性。寬容是以民主、平等、獨立為基礎的,沒有平等、獨立的地位,當人與人之間具有人身依附關系時,寬容也就無從談起。寬容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所不可缺少的,不僅受到社會發(fā)展背景的制約,也受到個人內在品質的影響。
4.情境控制原則。日常生活中會有這樣的體驗,由于對周圍環(huán)境和交往對象缺乏了解,在一段時間里會處于高度緊張的焦慮和防衛(wèi)狀態(tài),會表現(xiàn)出探究性行為,來探究環(huán)境,了解環(huán)境對于我們的意義,從而把握環(huán)境,為在該情境中的行為提供定向。情境控制原則是指我們都需要對所處的交往情境能達到自我控制。由情境控制原則可推出,大學生要想使別人從內心真正接納自己,就應當保證對方在與自己相處時,能夠實現(xiàn)對情境的自我控制,如果對方體驗到對情境控制的困難,或者是情境控制的不對等,那么他的表現(xiàn)就會受到限制,保持一定水平的自我防衛(wèi),與對方的關系也只是停滯在膚淺的表層水平。這就是說,任何一種人際關系,無論交往雙方的情感親密程度有多高,如果雙方對交往情境的控制是不均衡的,一方受到了另一方的限制,那么這種關系就不能深入發(fā)展,實質性的情感聯(lián)系紐帶也就無從形成和發(fā)展。
5.交互原則。人際關系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重視、相互支持。任何人都不會無緣無故地接納、喜歡、愛憎,他們的接納和喜歡是有前提的,這就是喜歡、承認的價值,對他人起支持作用。這就表明,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的喜歡與厭惡、親近與疏遠等是相互的,通常情況下,喜歡的人,才去喜歡他們;愿意接近的人,才會去接近他們。而對于疏遠、厭惡的人,也會報之以相應的疏遠、厭惡。
6.功利原則。功利原則是指在日常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保持交換對等。人們都要求自己的所在行為都有充足的理由,這些理由是符合自身的心理邏輯結構的。也就是霍曼斯所說的,當一種關系對我們來講是值得的,那么我們才會出現(xiàn)相應的交往行為,以建立和維持人際關系。對理工科大學生來說也是一樣的,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關系的維護必須經(jīng)常進行,也就是說,任何關系都不能一味地被利用不被注入新的投資,無論這種關系有多么的親密。按大學生的功利原則解釋,要想自己被他人所接納,與他人建立和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就必須了解他人在人際關系方面的價值傾向,只有這樣,大學生同他人的關系才能建立、維持和發(fā)展著。
二、人際交往培養(yǎng)的方法和技巧
地方院校工科大學生,由于理工思維和交往群體的特點,更需要在人際交往培養(yǎng)中講求方法和技巧,使他們盡快成長,成人成功。
1.要有自信的態(tài)度。毫無疑問,自信是獲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品質,對交往而言,也是一樣。充滿自信者喜歡嘗試,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他們往往會嘗試許多次,走過許多路;自信者能夠從批評中汲取養(yǎng)分,從而使自己做得更好;自信者能夠坦然接受失敗,懂得只有經(jīng)歷失敗的錘煉,才能到達真正的成功,并積極地對待從失敗中得來的教訓。
大學生要成長為一個成功的人,自信是非常重要的。自信是內在與外在高度統(tǒng)一的表現(xiàn),也是一種舉手投足間散發(fā)的魅力。當大學生缺乏自信的時候,要做出充滿自信的樣子,自信的姿態(tài)、自信的行為、自信的思想等。這種表現(xiàn)是你增強自信過程的開端。還要正確對待自己、了解自己、肯定自己,尋求獎賞和歡樂,而不要懲罰自己,這是建立自信的關鍵策略。大學生作為青年人不可過于自責。當你做錯事情的時候,不管失誤、慌亂、失敗都已經(jīng)成為過去,過于嚴厲的自責,會使之陷入過去。年輕人有能力去面對未來,而未來更重要。
2.要有效地直接告訴對方。一位知名的談判專家分享他成功的談判經(jīng)驗時說道:“我在各個國際商談場合中,時常會以‘我覺得(說出自己的感覺)、‘我希望(說出自己的要求或期望)為開端,結果常會令人極為滿意。”其實,這種行為就是直言不諱地告訴對方我們的要求與感覺,若能有效地直接告訴你所想要表達的對象,將會有效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網(wǎng)絡。作為大學生亦是如此,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但要切記“三不談”:時間不恰當不談;氣氛不恰當不談;對象不恰當不談。
3.要善于詢問與傾聽。詢問與傾聽的行為,是用來控制自己,讓自己不要為了維護權力而侵犯他人。大學生在與對方交談時而對方的行為退縮,默不作聲或欲言又止的時候,可用詢問行為引出對方真正的想法,了解對方的立場以及對方的需求、愿望、意見與感受,并且運用積極傾聽的方式,來誘導對方發(fā)表意見,進而對自己產生好感。一位優(yōu)秀的溝通好手,絕對善于詢問以及積極傾聽他人的意見與感受。
4.要在交往中真誠待人。盡管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帶有功利特征,但交往的真諦或最高境界是心靈的溝通。大學生與人交往時要有真心、要誠實,這是相互信賴和友好交往的基礎。真誠會使人們產生溝通、深交的欲望,它能給人以可信賴的安全感,同時也是與對方深交欲望的標志。大學生與人交往應保持誠實的美德,虛偽、表里不一只能被人疏遠。交往是雙方的,真誠也應是交互的,是你教會別人怎樣對待你的。所以,與人交往必須真誠待人。
5.要有幽默感。幽默是最富才華的交往戰(zhàn)術。在日常交往中,幽默的人,常常更容易贏得人們的歡迎,因為幽默能夠給人帶來快樂,能夠使平時緊繃的神經(jīng)得到放松。同事之間少不了有一些磨擦,如果不分輕重直言以對,很容易傷和氣。而大多數(shù)地方院校工科學生在這方面相對欠缺,因此更需要用幽默感來調節(jié)之間的矛盾,幽默能夠增強親和力,當你以幽默的方式與人接觸、交往,就會在他們心中形成一個光亮的形象,人們會非常樂意繼續(xù)與你交往,幽默使你的生活更豐富、更輕松、更富有情趣,會增加你的朋友,使生活更有樂趣。
人際交往永遠是人們在生活事業(yè)中就該掌握的首要才能。從某種意義來講,它是人們獲取財富、快樂、幸福和健康的最重要的手段和策略。良好的溝通能幫助你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基礎要真誠有愛心,能與人分享、互助互利。當然,地方院校工科學生人文素質人際交往的培養(yǎng)是一個重要而又復雜的課題,需要在今后長期的工作研究中繼續(xù)探索。
參考文獻:
[1] 曾仁強.人際關系與溝通.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 金樹湘.人際交往與人才發(fā)展.世界圖書出版社,2001
[3] 劉君政.怎樣提高交際能力.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4] 韓郁光.圖書館員與讀者溝通的基本原則.網(wǎng)絡財富,2009(11)
[5] 莊甲升.教你五招溝通法則.中國計算機用戶,2007(1)
(作者單位:黑龍江科技大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2)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