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江 曹玉香
【摘要】目的 分析綜合療法治療腦梗死后嗆咳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6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腦梗死后嗆咳癥狀。根據治療方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采取綜合療法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34例腦梗死后嗆咳患者經過治療后,30例患者嗆咳癥狀得到改善,對照組僅有16例患者嗆咳癥狀改善,兩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神經功能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生活自理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P<0.05)。結論 綜合療法治療腦梗死后嗆咳,能夠有效緩解嗆咳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對患者良好預后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綜合療法;腦梗死后嗆咳;腦梗死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5-0045-01
本研究旨在探討綜合療法治療腦梗死后嗆咳的臨床治療效果,為此選擇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68例腦梗死后嗆咳患者作為探討對象,現(xiàn)將結果做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1月68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腦梗死后嗆咳癥狀。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齡61-79歲,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腦梗死相關診療標準[1],排除年齡>80歲及合并惡性腫瘤者。根據治療方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34例)和對照組(34例)。其中,觀察組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齡(63.7±4.3)歲。對照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齡(62.5±4.4)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方面無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選標準
①初次患病者,且發(fā)病時間<10h;②經CT等相關檢查排除出血性腦卒中,年齡≤80歲;③排除嚴重心、肺、腎功能不全者;④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治療方法
1.3.1對照組: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規(guī)治療,嚴密監(jiān)視患者血壓、血糖、心率、體溫等各項生命體征。必要時,進行營養(yǎng)支持,維持患者體內水電解質平衡。服用阿托伐他汀進行治療,20mg/次,1次/d,晚間服用。同時,做好溶栓、抗凝及早期吞咽功能恢復治療。
1.3.2觀察組:采取綜合療法進行治療,具體方法如下:(1)入院時:入院24-48h內,及時為患者進行溶栓、抗痙攣治療;入院第2d,進行高壓氧治療選擇0.12MPa表壓加壓治療25-30 min,面罩吸氧時間為60 min,每次治療期間休息10min左右,1次/d;(2)急性期:保持患者良好體位,意識清晰者應在其病情穩(wěn)定情況下實施坐姿、關節(jié)等訓練,2次/d,訓練時間控制在15-20min;(3)開展綜合性康復治療,包括唇閉合、舌運動、咀嚼肌及喉肌等訓練。指導患者張開口唇,將舌頭伸出口部最長位置,再縮回口內至最短部位。舌頭無法運動者,可采用壓舌板按摩。同時,握住患者喉結,利用吞咽肌群感知功能,誘發(fā)反射條件。(4)藥物治療:補陽還五湯(自擬):黃芪50g,當歸、地龍、赤芍、川芎各15g,紅花10g、桃仁10g,炙甘草6g。以上諸位藥材用水煎服,取汁200ml為一劑,早晚飯后30min服用,療程為8周。
1.4指標觀察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并做好詳細的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神經功能缺程度參照全國腦血管疾病會議所定標準[1],總分范圍0~45分,分數越低,表明缺損程度越輕;生活自理能力采用Barthel 指數進行評定,總分為100分;
1.5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據錄入到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中,數據均采用%表示,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值檢驗,檢驗標準為α=0.05,當P<0.05時,認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嗆咳癥狀改善比較
兩組患者均未出現(xiàn)死亡病例,觀察組34例腦梗死后嗆咳患者經過治療后,30例患者嗆咳癥狀得到改善,對照組僅有16例患者嗆咳癥狀改善,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比較
觀察組神經功能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生活自理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2。
2.3Barthel 指數比較
觀察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 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P<0.05),見表3。
3.討論
急性腦梗死即是中醫(yī)常說的缺血性腦卒中,是神經內科常見的危急重癥,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致死率高等特點。腦梗死后嗆咳是急性腦梗死主要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權威資料顯示,在腦梗死后嗆咳患者實施綜合治療方法,能夠有效緩解神經功能缺損及嗆咳癥狀,進而為預后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綜合治療包括早期溶栓治療、綜合訓練及藥物治療,強調中西醫(yī)治療方法結合,為患者開展全面治療。同時,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值得一提的是,恢復期間為患者服用補陽還五湯,方中大劑量黃芪能夠有效減少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液微循環(huán)狀態(tài)。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30例患者嗆咳癥狀得到改善,對照組僅有16例患者嗆咳癥狀改善;觀察組神經功能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生活自理能力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明顯(P<0.05),與王曉鵬[2]、閆志剛[3]等學者報道結果相符。說明對腦梗死后嗆咳患者實施綜合療法,能夠減少卒中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同時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并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賢秀,姜艷平.腦梗死急性期吞咽障礙康復治療的療效觀察[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2,12(01)
[2]王曉鵬.點刺放血配合針刺治療腦梗死患者嗆咳和構音困難86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4,28(07)
[3]閆志剛,姜立姿,馬登連,等. 針刺治療腦中風后吞咽困難及嗆咳2例[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