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
【摘要】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作為自主學習的前提條件,我們應面向全體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自覺的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與知識獲得的全過程,提倡自學自悟、自學自得。
【關鍵詞】教學法 探微 學習 自主 語文 高中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079-02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tǒng)被動的受教育方式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課程改革中,我們教師都在努力轉變自身的角色,不但要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更要成為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服務者和合作伙伴。學生隨著知識的增多和自制力的加強,已經(jīng)有了不同層次的自主學習意識,而低年級學生像剛學走路的嬰兒,邁出的每一步都充滿了新奇,需要教師充當指路燈,為他們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
一、小組學習,積極嘗試,探究學習途徑
“交流合作、生生互動”是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而小組學習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課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它既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也是調節(jié)課堂教學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措施。要使小組學習積極、有序、有效的進行,我們必須做到以下三點:1.編排好學習小組,培養(yǎng)好小組長,提高小組學習效率。2.教給學生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3.對小組學習要常抓不懈。
二、加強自學,巧妙引導,探究學習情境
在學習活動中,不是被動、消極的,而是具有個性的責任感,他們對語言的感悟會有獨特的理解與體驗,對學習會有各種途徑與方法,但這也需要我們來為他們“導航”,加強靈活的自學引導工作。
三、尊重學生,區(qū)別差異,探究學習方式
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作為自主學習的前提條件,我們應面向全體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自覺的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與知識獲得的全過程,提倡自學自悟、自學自得。平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注意將新奇感化為求知欲,提倡語文學習活動化,讓學生在動腦、動手、動口的實踐活動中學習語文,使其能在實踐活動中去悟法、學法、得法、積累法,讓語文走進學生的生活世界、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可動搖,因為,我們所面對的不是灌輸?shù)钠髅?,不是書本的奴隸,不是教師的應聲蟲,而是富有個性的、生動活潑的、充滿生命活力的學齡兒童。所以,我們應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采用適合自己個性的方法學習。
四、注重啟發(fā),以導為先,探究學習過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我們都明白,難能可貴的是將它落到實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講為主、為先,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以“導學”取代“受學”,以導為先。導學,學是主體,導是關鍵,真正把學生置于課堂學習的主體地位,我們就應該在“導”字上下工夫。具體過程可分為五步:
1.導向——我們要導出明確的學習目標與方向,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學習任務,使學生學有方向、學有目標,學有要求直至學有所成。
2.導情——近代教育家第期多惠斯曾說:“我們認為教學的藝術不單單在于傳授本領,也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庇纱丝梢姡覀兊男W語文應該多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通過設置懸念、設置疑問,形成提高意識,努力讓師生情感交融與作者共鳴,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
3.導法——我們要引導學生掌握學習一篇、一類文章的方法,讓他們學會自己閱讀理解,自主進行知識的積累與運用。
4.導思——我們要正確引導學生如何思維,教給他們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
5.導序——我們要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線索,盡力使作者、教者、學者融為一體。
此外,我們還要把引導的落腳點放在“引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自己理解、自己吸收、自己消化”上,從而達到“自食其力、自致自知”的效果。
五、聯(lián)系鞏固,拓展創(chuàng)新,歸納學習結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不斷豐富練習內(nèi)容,將語文基礎知識,課文的重點、難點以及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與拓展創(chuàng)新能力的思維擴散知識點制定為聯(lián)系內(nèi)容。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練習形式的改變。我們可以根據(jù)教學實際,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創(chuàng)造性的去拓展練習形式,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可以采用四種形式:第一,小組討論,擬定重點習題;第二,教師設計重點練習題供學生選擇參考;第三,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后小組交流;第四,學生自主選擇練習形式。只有這樣,學生自主練習的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通過系統(tǒng)的自主學習以后,我們要對學習的內(nèi)容和過程加以總結歸納。首先,我們要對學習內(nèi)容進行總結,也就是指導學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明確課文的知識要點,以及對課文的理解、運用的方法與策略;交流學習收獲,包括對作者思想感情的體會,對某些字詞句段的獨特感悟,及語文基礎知識、寫作知識和其他知識的收獲。另外,我們還要對學習過程進行總結,就是引導學生就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己以及同學的參與度,自主學習的質量,思維的準確性、深廣度多方面展開總結歸納,交流新的學習方法,對原有方法的新運用和自主學習過程中的靈感和體會等。
布魯納認為:“教師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要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知識。”只要我們認真組織、巧妙引導、科學點撥,我們就一定能啟迪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的潛能,激發(fā)學生的新意識,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