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根苗
摘 要:當前,我國經濟得到了快速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升,但是各類猝死事故屢見不鮮,折射出國人身體健康狀況堪憂的現狀。究其原因,其中固然有缺乏體育鍛煉的因素,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缺乏堅持鍛煉和終身體育的意識。本文就此對高中階段體育教育終身發(fā)展加以研究,希望對培養(yǎng)高中生正確的體育鍛煉觀念有所推動。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終身體育;意識策略
1.高中體育教學在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培養(yǎng)過程中的作用
(1)高中體育教學有助于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習慣的形成。在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體育鍛煉的方式和技巧,另一方面還應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并使之形成一種生活觀念。通過高中體育教學,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和價值所在,并逐步將之轉化為終身堅持的一種良好生活習慣,為以后的生活和健康打下基礎。
(2)高中體育教學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高中階段是孩子形成和穩(wěn)固個人價值觀的重要階段,在此階段開展終身體育教育,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鍛煉之中,不斷增強身體素質,而且要通過體育鍛煉提升其實踐能力,也即通過三年的高中教育,使之對體育形成終身鍛煉的觀念,并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運用。
2.當前高中體育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中存在的問題
(1)高中學生的體育意志力普遍較弱。體育意志力是指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意識和能動性,屬于心理學范疇的意識形態(tài),不僅有助于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過程中克服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更利于推動高中生樹立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觀念。根據教育部門的相關調查可知,當前我國諸多高中生對于體育和體育教學的認識不夠全面,缺乏體育鍛煉的習慣,更缺乏堅持體育鍛煉的毅力和恒心。
(2)高中生處于生理發(fā)育的特殊時期,降低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由于高中階段學生不論是身體發(fā)育還是思想發(fā)育都處于相對特殊的時段,日漸或已經成熟的身體表現出了較為強烈的男女特征差異,尤其是女生對于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思想顧慮,例如,擔心生理期發(fā)生側漏而出丑、跑步中乳房抖動而引起男生好奇的目光等,致使其主動參與其中的積極性較低,甚至存在抵觸心理。
(3)高中生缺乏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作指導。高中生在校期間不僅面臨著巨大的升學壓力和緊張的學習壓力,由此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壓力,教師和家長對考試成績的重視程度直接導致學生注重對文化課的學習,而忽視了體育鍛煉。此類現象直接降低了學生接觸體育鍛煉的機會和時間,而且由于學校體育場地有限、高中課余時間有限等因素的影響,高中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和時間嚴重缺乏。
3.強化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策略
(1)加強對學生進行體育理論知識方面的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對學生的具體體育項目的鍛煉,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的體育理論方面知識的教育,使學生在認識上對終身體育的理念有一個全面、深刻的了解,能夠幫助學生明確體育鍛煉對其自身身體及精神上的重要作用,引導高中生真正認識到終身體育的意義所在。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階段,老師要對學生的身心狀態(tài)以及人體運動規(guī)律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礎之上開展體育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科學的體育運動方法。
(2)組織各種體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高中階段的學生由于正處于青少年的初期,心理和生理上的發(fā)育相比較中學時期來說較完善,對未知事物具有強烈的求知欲,且好勝心較強,本身已經具有了一定程度的體育運動能力。競賽、游戲等體育活動,因其具有較強的競爭性和趣味性,得到了廣大高中生的青睞。因此,綜合體育活動受歡迎的特性與高中生的身心狀態(tài),高中體育老師應據此盡可能地設計出多樣化的體育活動以吸引學生的關注,使之主動性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之中,并逐漸建立深厚的情感。通過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體育活動之中,使其體會到體育的樂趣和體育對個人健康和發(fā)展的重要性,進而對體育活動形成較為全面的認識,而且隨著參與時間的逐步累積,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必然增加。
(3)優(yōu)化高中體育教學環(huán)境。人的行為、情感、視覺等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不同的環(huán)境對人所產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學校要努力優(yōu)化體育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一個優(yōu)良的學習環(huán)境,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才能夠不斷提升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進而形成個人生活理念。對于高中體育教學環(huán)境的優(yōu)化可從以下方面入手:其一, 適當增加體育科目課時,以促使學生有更加充裕的時間接觸到體育;其二,根據學習實際情況,不斷完善體育教學的硬件設施,為學生提供必要的體育鍛煉場地和器材。
參考文獻:
[1]劉 健.走進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現場[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龔正偉.體育教學新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浙江省余姚市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