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婉 高守寧 孫海濤 趙志軍
摘 要:本文針對中國礦業(yè)大學計算機學院“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下微機原理與接口課程的教學要求,在分析傳統(tǒng)微機原理與接口教學中存在不足的基礎上,從課堂教學內容、課程評價體系、實驗教學等方面對該課程進行方法革新。
關鍵詞:微機原理與接口;卓越工程師;課程改革
目前,中國礦業(yè)大學正在積極組織和落實國家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在該計劃下,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在實際微型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領域中的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成為微機原理與接口課程的教學改革方向。為達到上述要求,并保證課程教學與企業(yè)可以更好地接軌,本文分析了中國礦業(yè)大學計算機學院微機原理與接口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針對上述問題對課程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一、微機原理與接口教學存在的不足
微機原理與接口課程是中國礦業(yè)大學計算機類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主干必修課,該課程在我校計算機學院經過長期建設和實踐,在教學方法、實驗設備、師資力量等方面積累了一定基礎,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尤其是針對“卓越工程師”實驗班的授課過程中,該門課程在教學上仍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忽略實際應用能力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微機原理與接口課程教學中,接口技術部分的重點內容是介紹某些具體的芯片,例如可編程定時計數(shù)芯片8253、可編程中斷控制器8259等。課程授課過程中著重介紹這些芯片的內部結構和外部引腳,而忽視了對芯片如何在實際中應用的介紹,導致一些學生在計算機硬件方面應用能力較差。
2.缺乏有效的教學效果考核方式。針對“卓越工程師”實驗班的微機原理與接口課程來說,學生的接受程度不能僅僅通過一次期末考試的形式得到全面體現(xiàn)。為了準確反映和把握學生的掌握程度和授課質量,應該設計可以實時跟進學生掌握情況的考核方式。
3.重理論,輕實踐。微機原理與接口課程的主要特點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在傳統(tǒng)的實驗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驗證性實驗所占的比例太大;實驗內容與實際工程應用脫節(jié);設計性實驗所占學時過少,學生完成起來有難度,教學效果差。
由以上三點可以看出,采用傳統(tǒng)的微機原理與接口課程教學模式無法滿足中國礦業(yè)大學計算機學院“卓越工程師”實驗班學生對于硬件知識的需求,因此,必須對該門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探索。
二、微機原理與接口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1.重新組織教學內容。針對該課程傳統(tǒng)授課過程中忽視實際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采取以下教學方法:先講授硬件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深入介紹接口芯片的應用。在實驗課程上,讓學生針對這些接口芯片進行硬件連線和軟件編程,實現(xiàn)一定功能。針對卓越工程師班的學生,在講授低版本接口芯片的基礎上,補充介紹接口技術的前沿知識,并適當增加實際應用案例分析和擴展。
2.設計靈活的課程評價體系。課程評價體系應該具有科學性、合理性等特點。傳統(tǒng)模式下一般采用標準化筆試的方法對微機原理與接口課程進行考核。很明顯,這種考核方式忽略了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重理論、輕實踐。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將課程考核分為兩部分:卷面成績和平時成績,最后的總成績由兩者按6:4的比例折算。運用這種考核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督促學生按時出勤、認真聽講、課后認真復習。
3.設計實驗教學內容。微機原理與接口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硬件課程,學生在微機原理與接口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必須要動手實踐,才能深刻理解理論知識。但是,在傳統(tǒng)的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硬件條件的制約,在實驗教學內容的組織方面存在很大不足。而在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理念下,應當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改進。為此,應將微機原理與接口課程的實驗內容分成兩大部分:功能驗證性實驗和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對驗證性實驗來說,因為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加深對課堂理論內容的理解,所以應盡量精簡;對于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來說,應該做好規(guī)劃,并對其可行性進行評估。
另外,為了促進微機原理與接口課程的教學,我校搭建了相應課程網站。課程網站在資源共享、師生交流、學生自主學習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三、結語
“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是鄭州一項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計劃。本文針對中國礦業(yè)大學計算機學院“卓越工程師”實驗班的微機原理與接口課程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和探索,以期達到提高學生計算機硬件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馬霽旻,王粟.面向“卓越計劃”的“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改革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32):93-94.
[2]尹勇,劉嵐.面向“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yǎng)的《微機原理》課程教學改革淺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