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據報道,近日,遼寧某中學收取高三年級組學生100元“感恩母校錢”,該校一負責人解釋道,“感恩母校錢”系學生的私自行為,目前已經全部退回。
校方的解釋很難讓人信服,學生私自行為怎會是整個高三年級組統(tǒng)一繳費呢?退一步來說,就算是學生私自行為,對于沒有經濟能力的高中生來說,學校也不應該收,學校完全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其他方式進行感恩。筆者認為,整個事件中有兩個嚴重問題,一是學校亂收費,二是感恩異化。
首先是學校亂收費問題。高中教育雖然不屬于義務教育,但學校收取學生費用也必須做到理由正當、程序合法。教育部已經出臺多部教育法律法規(guī),禁止學校亂收費;但仍有很多學校鋌而走險,違規(guī)操作,無視學生主體地位和合法權益。究其原因,一是教育監(jiān)管部門的失職,二是學校教育的功利化。所以該校的這種行為必須嚴肅問責。
其次,冠以感恩的名頭,使感恩異化成了收費的手段,其不良影響比亂收費更甚。學校借感恩之名,行收費之實,強行要求學生感恩,做法讓人懷疑。這不得不引起我們對感恩的思考,感恩是什么,學校應當如何引導。根據《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感恩是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在字形上,感和恩都從心,說明感他人之恩情是發(fā)自內心的自愿行為,而非外在強加的。所以,收取感恩母校錢違背了自愿原則,難承感恩之實。此次事件中,學生和學校都是輸家,學生無法通過此舉提高感恩能力;教師和學校還將面臨學生的質疑,師生之間的情感被阻斷,學生不僅不會愛母校,甚至會憎惡母校。
感恩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不僅是對施恩者道德行為的肯定,還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學校對學生有教育之恩,學生日后學成歸來感恩母校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對學校而言,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感恩意識,具體應做到以下四點:第一,學校要恪守底線,做到施恩不圖報;感恩母校的主體是學生,學校務必明確這一點,否則結果會千差萬別。第二,感恩的前提是知恩,學校要讓學生明白自然的饋贈、別人的恩惠、社會的福利都并非理所當然,都是一種恩德。學生只有知曉并認可恩情,才會懂得感恩。第三,學校教育要用情,學校要關愛、尊重并嚴格要求學生,幫助學生成長,教會學生愛己愛人,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和老師的教育愛,學生自然會感恩母校,同時也學會了感恩他人。第四,學校要正確地引導學生,感恩并不意味著對等的報答,特別是對沒有經濟能力的學生來說,只要有感恩之心,對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句問候都是感恩;當個人能力允許時,可以根據個人能力大小通過物質或其他方式進行感恩。
責任編輯/張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