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月
【摘要】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學條件相比城市來講比較薄弱,要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行為的創(chuàng)新尤為重要。本文根據最新的高考方向提出了文化滲透、課堂互動、課外活動三項創(chuàng)新措施,意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擺脫“啞巴英語”。
【關鍵詞】初中英語 教學改革 農村 創(chuàng)新 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2-0105-02
英語學科是中學階段重要的基礎課程,對學生以后的專業(yè)深造以及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都有著基礎性的作用。但就目前來看,農村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仍沒有擺脫傳統(tǒng),學生們?yōu)榱丝荚嚩鴮W,應用很差。成功的英語教學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為主,以下將進行具體闡述。
一、挖掘教材內涵,滲透文化教育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當前高考閱讀和完形填空中對學生文化禮儀的考察越來越看重,但是與之相悖的是時下的英語教學大多還停留在語言教學上,對文化的重視度不夠,未能將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滲透到教學之中。致使學生離開了課堂就幾乎不使用英語。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刻不容緩。對于中學生來說,課堂傳授的絕大部分是課本知識,因此教師應重點挖掘教材內涵,以“本”為本向外拓展、滲透。比如,在學習《That must be a record!》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搜索中國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和英國的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項目,讓學生們找出兩者分別在哪些方面的記錄比較多,從而歸納出中國人和英國人在鐘愛的挑戰(zhàn)項目上有什么區(qū)別。而在學習《Healthy Care》的時候可以著重介紹一些英國人的飲食習慣,人們平常的娛樂活動等等,同時學習一些像Calorie、Vegetarian、keep the diet等比較常用的表達讓學生能夠站在英國人的角度為他們制定健康計劃。同時,英語文化的滲透也應盡量從學生感興趣的領域入手,這樣不僅能擴充他們的文化知識,還能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不再是為了考試而學習,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強調課堂互動,提高聽說能力
現在的學生普遍聽說能力比較弱,近幾年高考中英語聽力的比重也逐漸加大,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也要逐漸加強。語言環(huán)境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尤其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量用英語授課,用英語與學生進行問答,實現英語互動。而有的學生由于性格比較內斂,或者是知識掌握不牢、發(fā)音不標準等原因,存在心理障礙,不敢開口說英語。這時教師應當針對這種情況做出適當的調整,利用組織小組討論、同桌對話等方式,把學生個體放到群體中去進行英語說話練習,借助群體的力量來帶動其說英語,在融洽的氣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開口意識,在聆聽他人的同時也學會表達自己,提高英語聽說能力。此外,在新課的導入階段或是早自習時間,教師都應該進行準確的帶讀或聽光盤錄音,讓學生模仿發(fā)音、反復練習,以達到語音純正之效;靈活運用教材插圖、教學掛圖或自制的卡片作為a對話練習的提示,讓學生“看圖說話”,逐漸脫離“認字說話”,達到口腦同步的效果。
三、開展課外活動,營造英語氛圍
僅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知識應用能力是遠遠不夠,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英語、用英語的興趣,是補充學生課堂學習的重要輔助手段。因此,英語教師要經常組織多種課外活動,營造英語氛圍,讓英語教學回歸生活,實現其英語交際能力的內化。以下主要介紹三種可行性較強的活動:
(一)課前演講
教師在新的單元開始前給學生個人布置任務,讓他們課后通過看書、上網等方式查找資料準備一個3分鐘以內的演講,用以鍛煉他們的整理和表達能力。所演講的話題是與本單元所學知識相關的外國文化,如《Green World》可布置的話題就有各國的環(huán)境污染情況、環(huán)境治理措施、各國的珍稀動植物,等等。在查找資料準備演講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加深了對教材內容的認識,在鍛煉表達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文化意識和文化敏感性,是學生培養(yǎng)英語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二)角色扮演
任何語言的使用都離不開語境,只有當人處于某種場景之中,交流才會發(fā)生。而在交流時,不僅要求言語合乎語法、還要根據談話的對象、場合有所變通,表情和肢體反應也要恰如其分,這對于農村學生來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所以教師主要還是以參與為重,標準可稍微放寬,讓學生根據課本內容編寫對話,并與同桌之間進行角色扮演練習,重點在于鼓勵學生更多地去創(chuàng)造、去使用,能夠在具體角色之和情境之中體驗到英語的價值和魅力。
(三)交流展示
中學生在接受課堂知識以外還應適當地進行課外閱讀,如一些英文報紙、雜志、外國名著的簡讀本等,以擴充自己的知識面,積累更多的詞匯和語法。那么教師就可以定期開展交流展示會,對學生課外的英語學習進行檢查,比如好書推薦會、英文電影推薦會、英文歌曲擂臺賽等等,為學生們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展示自己也傾聽他人,在分享的快樂中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英語。同時,課外活動是學生充分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激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火花的重要途徑,在活動中教師組織學生依據現有水平開展各種創(chuàng)造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和用英語進行創(chuàng)造的愉悅。同時用相機記錄下這些精彩的瞬間作為學習生活的美化回憶和班級文化之一,這是在課堂之外與學生建立深厚感情、形成融洽師生關系的良好途徑。
四、結語
學校必須確立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素質教育目標,從傳授、繼承已有的知識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育,轉變?yōu)橹嘏囵B(yǎng)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創(chuàng)新教育。英語教師要將創(chuàng)新教育理論與本學科緊密結合起來,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和交際能力的新途徑,讓他們找到語言學習的快樂。
參考文獻:
[1]陳光勇.新課改下農村中學英語教學的困惑及思考[J]. 中學生英語(高中版). 2012(Z1) .
[2]王軍旺,白玲娜.農村中學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 科教文匯(中旬刊). 2009(10).
[3]楊天潤.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提高農村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