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成東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情感教育;自主學習;閱讀;
自然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5—0053—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這些論述為語文教學提供了正確方向,預示著語文課堂教學將徹底改變過去枯燥、古板的狀況,代之為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充滿生機活力的現(xiàn)代課堂教學。
一、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重視情感教育
教育新理念強調:我們的教學,在關注學生學習結果的同時,更要關注過程;在關注成績的同時,更要關注情感和態(tài)度。所謂的情感教育,就是使學生身心都感到愉快的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情感是道德的信念、原則性以及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睋?jù)調查顯示,目前中小學生存在許多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的產(chǎn)生,與成長環(huán)境、教育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和自身素質有很大關系。因此,家長不僅要在物質上滿足孩子,而且要經(jīng)常與孩子溝通。作為教師,更應關心學生,把握好學生逆反心理的特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時刻把情感教育放在首位。
二、教學的主體應該是學,而不是教
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弊灾鲗W習強調的是自由、自主創(chuàng)新。課堂是學生展現(xiàn)自我、發(fā)展自我的舞臺,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這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戰(zhàn)場,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造精神,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內驅力入手,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應鼓勵學生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積極發(fā)表獨特見解,組織學生參加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學習能力。教學過程是從學生的自學開始的,教師應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施教,有學有教,不學則不教。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笨梢?,安排語文課前預習非常重要。課前預習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良性行為,又增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書是學生讀會的,不是老師講會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只是靠聽力獲取的信息,過72小時后,只剩20%,再過一個星期,所剩就只有5%了。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是“讀”,“讀”是語文學習之根本,是學會語文的首要途徑。學生只有對讀書產(chǎn)生了興趣,把讀書看作是最快樂的事情,才會忘掉疲勞,驅除懶散,發(fā)憤圖強,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能通過有目的、有層次、適時適量、多種形式的讀,架構起與文本溝通的橋梁,感悟文章的情感,體會語言的韻味。因此,語文教學要以讀悟文,以讀促思,以讀激情,以讀導練。值得注意的是,在講讀一篇課文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讀課文,否則無法落實“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中提到的“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傊?,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引領學生走進文本,以讀為主,讀中感悟,讀中生成。
四、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開放教學空間
農(nóng)村小學雖然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卻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學生有著與動物、植物等親近的機會。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條件,開放教學空間,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學習,把課堂搬到外面去,這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比如,低年級學生在一堂課的后半段往往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管不住自己的情況。這時,如果教師能帶領學生走出課堂,來到室外,讓學生用自己采集的東西擺出在課堂上學到的字,學生的學習興趣便會大增,還能達到在游戲中復習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須知,自然環(huán)境是我們的寶貴財富,在教學資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師應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開放教學空間,以此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總之,作為教師,應該以新課標為理論指導,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術,本著一顆平和的心去對待學生,不僅教給他們知識,而且?guī)椭麄兘】悼鞓返爻砷L。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