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在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教師講課風格以及講課的方式各不相同,無論是同一個學科的不同教師,還是不同學科的不同教師,其教學的風貌都有各有千秋。地理是一個文理相通的學科,因為地理學科既需要以形象直觀的方式來表達其所要講述的知識,又要通過教師的引導來理解其中較為抽象的知識,因此,地理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需要以多種手段來優(yōu)化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以保證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本文主要對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進行探析,分析了影響高中地理教學的因素,并對高中地理教學的策略進行探索,以提升高中地理學科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教學 地理學科 因素分析 策略探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4-0100-02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改革,我國高等學校的教學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自身的個性化發(fā)展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也更加注重學生的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同時,還需要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以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認知。地理學科的教學當然也不例外,如何在提高學生高中地理知識的同時滿足新課標對教學的要求,是每一個高中地理教師都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 影響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因素分析
1.學生的心理因素以及認知結構因素的影響
在高中階段,高中生生理、心理等方面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尤其是他們的自我意識得到了增強,自我價值觀也得到了提升,但往往在地理學習中表現(xiàn)出較強的獨立性,性格上比較內(nèi)斂。在地理學習中,雖然他們心中對問題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由于內(nèi)心膽怯不敢表達出來;雖然他們愿意接受教師的指導和引導,但由于不想一味地接受他人的指引和指點,所以總是在心理矛盾中不斷地學習和成長,比較喜愛壓抑自己的情感。另外,家長、學生和學校對地理“欠賬”太多,地理被家長、學生、學校視為副科,不被重視,也導致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2.教師教學觀念的影響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由于受到傳統(tǒng)地理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認為地理教材中章節(jié)后面的活動內(nèi)容并不是很重要,所以將這部分內(nèi)容簡單地為學生指點一二,并沒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而將完成教學目標當作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將大量的地理知識生硬地教授給學生,很少將地理知識產(chǎn)生的具體過程講述給學生,僅要求學生接受、記憶以及運用地理知識。還有的地理老師正好相反,過分強調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動”內(nèi)容,在課堂上對這部分內(nèi)容進行詳細的講解,而忽略了地理課堂應講述的重點內(nèi)容,從表面上看有很好的教學效果,事實上卻難以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難以實現(xiàn)最終的教學目的。
二 提高高中地理學科教學質量的策略分析
1.改變教學觀念,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
為了提升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效果,高中地理教師應該先從授課的觀念上進行改變。思想上的改變是根源的改變,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是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講解,學生在課堂上機械地進行知識的記憶,雖然這種授課方式有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卻不適合目前的授課模式?,F(xiàn)階段的授課模式是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的發(fā)展,由于教師和學生是同等的地位,所以,教師就能很容易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從而更好地進行地理學科的授課。
2.注重“首因效應”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對某事或某物,往往它在第一次出現(xiàn)時留給我們的印象非常深刻,難以忘懷。這種事物第一次出現(xiàn)時所留給我們的深刻印象和記憶,即心理學所稱的“首因效應”。教學也是一樣的,教師給學生上的第一節(jié)課留下的印象好,學生在日后的地理課上就會愿意參與活動。因此,地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第一節(jié)課的授課時應該爭取達到以下幾點要求:其一,教師所講的內(nèi)容學生喜歡聽;其二,學生愿意與教師進行課堂上的溝通;其三,能讓學生明確地知道學習的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其四,學生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自主學習。
3.挖掘生活資源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要想讓學生對枯燥的地理學習感興趣,首先就要讓地理這門學科的內(nèi)容變得生動,如何增加地理課堂的生動性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實際的生活資源,作為地理課堂上的實際例子。例如,在講解“熱力環(huán)流”時,可以以身邊的例子作為課堂內(nèi)容的切入點:為什么在炎熱的夏季,風總是從窗外向屋內(nèi)吹呢?這種身邊的小例子會充分調動學生此次課題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
4.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使教學內(nèi)容直觀化
高中地理學科中抽象性的內(nèi)容較多,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師講述的知識,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來使學生明確學習內(nèi)容。例如:可以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手段來使學生直觀地掌握難以理解的地理知識點,如在對“地球熱表面現(xiàn)象”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來向同學們展示地球公轉的過程,增強學生對該知識點的記憶。
5.積極鼓勵學生,調動學生課堂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
要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互動,由于高中生心理的原因,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課堂氛圍不濃的現(xiàn)象。這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探索,敢于發(fā)現(xiàn),敢于交流,通過教師對學生的鼓勵,增加學生對地理學科知識學習的自信心,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
6.結合生活實際教學,強化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意識
生活中處處都能見到科學的存在,地理學科也不例外,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學會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實例來解釋相關的知識要點,而且在實際教學中能夠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科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的意識,并且深刻認識到,學習科學理論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將來能夠更好地指導社會實踐,從而強化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意識。例如,在學習“人類活動對自然災害的影響”這節(jié)課時,我會提出與生活中現(xiàn)象相關的問題,如為什么要遏制人們?yōu)E砍濫伐、為什么要提倡節(jié)約用水等一系列問題,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就會知道樹木比較少的情況下容易出現(xiàn)沙塵暴等自然災害,這樣的災害與人類的活動是息息相關的。由此,學生通過課堂學習的知識就會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種種現(xiàn)象,并能用相關知識來解釋,很好地實現(xiàn)了本節(jié)課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目標。
7.閱讀課外圖書,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
除了以上教學方法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自主進行課外圖書、影視作品的學習,以此方式來增強學生對地理科學的學習興趣,完善自身在學校學習的知識體系。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影視作品《探索奧秘》《人與自然》等,可以鼓勵學生閱讀地理相關的書籍《大自然探索》《中國地理未解之謎》《世界地理未解之謎》等。
8.關注高考考點,對重點知識進行反復講解
與此同時,還要關注高考地理的考點,并對重點的地理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以增加學生對地理知識體系的把握。如:大氣環(huán)流、熱力環(huán)流、時間計算和季節(jié)判斷、大氣水平運動、三圈環(huán)流等。
高中地理是一個文理綜合的學科,它既有需要記憶的知識,又有抽象性較強、需要理解的文化,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授課過程中,要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本文是從兩個方面對高中地理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一方面是影響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因素分析,即學生的心理因素以及認知結構因素的影響、教師教學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提高高中地理學科教學質量的策略分析,即要改變教學觀念,形成新型的師生關系,以平等的身份去接近學生的內(nèi)心,把握學生的心理;要注重“首因效應”,以優(yōu)秀的教學藝術引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要挖掘生活資源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使學生學以致用;要利用多種教學手段來使教學內(nèi)容直觀化,以直觀的內(nèi)容來使學生明白教學的重點;要積極鼓勵學生,調動學生課堂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以此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要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圖書,以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要關注高考考點,對重點知識進行反復講解,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地理重點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地理成績。
參考文獻
[1]楊效鵬.發(fā)展學生多元智能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陳文治.新課程標準下高中地理教學策略初探[J].考試周刊,2011(64):149
[3]李逢春.高中地理教學策略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0):167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