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熱點一般是指新近發(fā)生的并能引起社會廣泛關(guān)注和熱烈討論的人物、事件或者現(xiàn)象。這類素材屬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真實材料。運用這類素材寫作考場作文,往往因貼近生活,時代感強,而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
瀏覽近年來各地高考的高分滿分作文,許多考生在社會熱點素材的運用上,都顯示出自己的鮮明特色。其實要做到文章與熱點掛鉤,考生可以運用以下技巧:
一、薈萃社會熱點素材,散發(fā)強烈的時代氣息
考生在寫作時,既不去選擇屈原、司馬遷、蘇軾等古代人物,也不去羅列愛迪生、牛頓、愛因斯坦等外國名人,而是著眼于社會熱點素材,讓社會熱點素材完全覆蓋自己的文章??忌蛘哌\用多則社會熱點素材作為文章事實的依據(jù)充分論證自己的觀點,或者從中引出啟發(fā)性的觀點。如2014年高考語文湖北卷高分作文《山之遠,人之高》的事實論據(jù)全部都是社會熱點素材。讀完這篇文章,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獨特的選材意識——牢牢抓住社會熱點素材,為文章增光添彩。在文中,劉盛蘭、黃旭華是熱點人物,他們都是201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哈佛女孩莉茲·默里也是熱點人物,她的事跡影響深廣,為人稱道。這些素材,中外結(jié)合,無不跳動著時代脈搏,閃爍著時尚元素,非常搶眼,而且與作者的思想觀點水乳交融,使文章?lián)碛小盁狳c”特色,得到閱卷老師的青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對某一社會熱點素材所折射的普遍現(xiàn)象進行評說
考場作文,要能對某一社會熱點素材所折射的普遍現(xiàn)象進行評說,既能表達自己的觀點,又能給人以警示或啟發(fā)。運用這一方法時,考生要注意所選用的社會熱點素材要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和普遍性。而在具體運用中,考生應(yīng)對其進行概括,以直接呈現(xiàn)的方式,先擺出某個客觀事實,然后針對這個事實所折射的普遍現(xiàn)象進行評析,從而有理有據(jù)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如2014年高考語文江蘇卷高分作文《書中自有顏如玉》,作者先擺出一則當下頗為時尚的化妝品廣告的熱點素材,然后針對這個素材所折射的“女性美容養(yǎng)顏”這一社會熱點現(xiàn)象進行評析,通過古今女性的對比論證,闡明中心論點。作者認為,女性真正的美不在于外貌而在于心靈,而讀書則是涵養(yǎng)心靈的有效途徑。作者就熱點素材本身進行評說,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作出評價判斷,富有針對性,引人思索。
三、把某一社會熱點素材作為話題進行觀照反思
考生在寫作時可以把某一社會熱點素材作為話題進行觀照反思,分析利弊得失,表明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這些社會熱點素材應(yīng)具有多維內(nèi)涵,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或思考,條分縷析,有助于對話題的深度解剖和對是非曲直的辨別,從而達到消除誤解、統(tǒng)一思想的目的。如2014年高考語文湖北卷高分作文《不為羈絆,向上攀登》中運用的材料:李娜奪得新科澳網(wǎng)冠軍,扎克伯格打造風(fēng)靡全球的臉譜網(wǎng),村上春樹提名諾貝爾獎,所有這些都是社會熱點素材,作者以此為話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觀照與探討。作者認為只有“不為羈絆,向上攀登”,才能站在高處,從而取得人生的輝煌。作者運用這些素材,目的是把它作為話題進行議論分析,從而揭示文章的主旨,充分表達自己的真知灼見。
四、把社會熱點素材作為文章“由頭”加以推演,借題發(fā)揮
“由頭”是文章話題或事例的來由或依據(jù)。采用“由頭推演”法,就是以社會熱點素材為“由頭”,引起所說之事,繼而進行推演生發(fā),充分展開議論和分析,從而闡明話題的意義和價值。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由頭”和文章話題或中心要有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由頭”只是一個引子,整篇文章必須“借題發(fā)揮”?!邦}”就是文章開篇的那個“由頭”,“發(fā)揮”就是對這個“由頭”進行解剖和生發(fā),而“解剖”則須揭示出“由頭”所蘊含的最核心的內(nèi)涵,“生發(fā)”則須由最核心的內(nèi)涵展開聯(lián)想和觀照。如2014年高考語文廣東卷高分作文《透過泛黃的老照片》開篇就引用“膠片業(yè)巨頭柯達破產(chǎn)”這一社會熱點素材,并以此為“由頭”拓展,收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但文章并不是評析柯達公司的破產(chǎn),而僅僅是把它作為表達自己觀點的一個“由頭”,先拋出這個熱點話題,然后引到主體內(nèi)容上,條分縷析。作者列舉了數(shù)碼技術(shù)時代人們生活方式變遷的種種表現(xiàn),認為這表明了“時代和社會的進步”,但同時也帶來了“古典與美感的消磨與喪失”。而與現(xiàn)今“冰冷而沒有生命”的數(shù)碼照片相比,母親相冊中那泛黃的老照片卻保存了“一抹動人的微笑”,論述了新電子技術(shù)時代帶來的“美好”的“稀釋”和傳統(tǒng)的遺失,表達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依戀與珍視。
五、用社會熱點素材點綴有關(guān)文段,打造亮點
考生在具體論述的過程中,可以用社會熱點素材點綴相關(guān)文段。這樣既可以豐富內(nèi)容,強化論證;也可以打造文章的亮點。如2014年高考語文湖北卷高分作文《不為羈絆,向上攀登》和2014年高考語文浙江卷高分作文《門與路》中的片段:
不為羈絆,勇敢地大步向前,何必停留于這一孤芳自賞的小天地而無大作為?朱華以優(yōu)異的成績?nèi)朊郎钤欤蔀楣鹦J飞系谝晃粊喴釋W(xué)生總會主席;楊瀾以知名主持的身份,前往哥倫比亞大學(xué)深造,打造高端訪談。若沒有向上攀登的勇氣,人生的境界或許又多少有些瑕疵。
在打開這扇門之前,我忘不掉的是自己立下雄心壯志時慷慨激昂的心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仿佛自己是一位即將走上戰(zhàn)場的戰(zhàn)士,為國家,為民族,貢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我更忘不掉的是,當目標逐漸清晰,夢想觸手可及之時,我最崇敬的素描老師站在臺上對著話筒嘶吼:“中國夢,你們的夢!上吧,為藝術(shù)而戰(zhàn)!”那種激情燃燒的熊熊烈火在我心中久久不熄。
上面兩段文字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在具體的論述之后,都有融合社會熱點素材的語句,并使其成為自己論述的一部分。一般這類素材的運用,不需要具體展開,而是高度概括,凝練壓縮,聚焦一點,實現(xiàn)無縫對接。如在上面的文段中,朱華與楊瀾的事實,不追求具體細節(jié),因此不需要具體展開?!爸袊鴫簟币彩且粯?,只是聚焦一點,不及其余,也會成為論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此將社會熱點素材與論證片段無縫對接,就會增強文章的論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