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
摘 要:本文簡要論述了地理課的導入藝術,旨在激發(fā)學生獲取知識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地進行探究性的學習,不斷提高地理教學質量,實現(xiàn)教育目的。
關鍵詞:地理 導入 藝術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地理課堂導入為師生即將進行的教學活動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地理教學中,針對不同內容,可以采用不同的課堂導入藝術:
一、詩詞引入,先入為主
我國文學寶庫中有眾多的優(yōu)秀詩,詞,歌,賦,其中不乏許多描寫山川風情,揭示自然地理規(guī)律的佳句,包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為我們在教學中運用詩詞導入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用詩詞恰當地導人新課,可以營造活潑歡快的氛圍,提高學生興趣,撥動他們的思維之弦,使之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學習中。如講到:“地球的運動”一節(jié)時,可以借用毛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天河”為導言,講清地球運動的兩種形式----自轉和公轉。既點明了課題,又培養(yǎng)了學生空間思維能力。
二、創(chuàng)設情境,動之以情
為了使學生更好、更真切的感受課文原意,動之以情,有意地創(chuàng)設一些氣氛或環(huán)境,然后揭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如朗誦、歌唱、演講等等都能創(chuàng)設出學習氛圍。比如,在流行歌曲中有不少與地理課本相關的優(yōu)秀歌曲,用它來開頭,無論是引吭高歌還是深情的朗讀,都可以做有聲有色,形式活而生動,如長江第一節(jié)的開頭,就可以播放CD或MTV《長江之歌》:“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你向東海奔去,驚濤是你的氣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兒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三、設置障礙,開啟思維
心理學研究表明,思由疑心起,有疑才有思。巧妙地人為設置一些障礙物,設疑問難,有意識地將知識性,趣味性,思維的廣闊性融為一體,便于開啟學生思維,讓學生去推測,想像和分析。進而追溯原因,達到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其智力的目的。
講到“水循環(huán)”一節(jié)時,先朗讀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流,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詩句。緊接著提出問題:黃河之水究竟是不是天上來的?是不是奔流到海就一去不復回?為何地球上是江河水流不盡,大海里的水填不滿呢?然后講水循環(huán)。一堂課下來,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最后的疑點都會迎刃而解:從水循環(huán)來看,黃河之水的確是從天上來(大氣降水),但奔流到海要復回,由于進行了水循環(huán),地球大陸上的江河水流之不盡,大海里的水也永遠填不滿。這樣前后呼應,渾然一體,課堂結構也嚴謹得多。
同樣的方法還可運用在講授大陸漂移說時,提問“為什么在極其寒冷的南極大陸也發(fā)現(xiàn)了只有暖濕環(huán)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層?”“為何在炎熱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的地區(qū),卻發(fā)現(xiàn)了古代冰川的遺跡?”
四、巧設懸念,偵破案例
“疑”是學習的起點,有“疑”才有問、有究,才有所得。當學生面臨問題時需要新知識來尋找答案時,他們才產生積極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應向學生巧妙地設置懸念,有意使學生暫時處于困惑狀態(tài),是學生投入到積極的揭開“謎底”中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地聽,主動地去進行探究。所以懸念導入法的關鍵在于問題的設置上。
如講到“洋流”一節(jié)時可以這樣導入: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英國及其盟軍嚴密封鎖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唯一通道----直布羅陀海峽,然而英國艦艇卻屢受德軍潛艇的偷襲,致使英軍損失慘重,你知道就是為什么嗎?現(xiàn)限你在半個小時偵破此案。經過這樣的導入,學生興趣盎然,迫切希望知道問題的答案,自主地進行探究性的學習。
五、諺語謎語,情趣之中
諺語是短小精悍而富有哲理和科學性的一種藝術形式,是人民在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的經驗、知識的總結。諺語中有許多涉及到中學地理教學方面的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引入西北內陸地區(qū)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學習,說明了此地溫差大的特點。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的諺語來引入高山氣候的學習。這些諺語能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啟迪其思維。
謎語,在我國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我國民間文學寶庫的一份珍貴的遺產,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一顆燦爛的明珠。在講中國的疆域時,運用這樣的謎語導入:“藍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雞在其中,南北兩邊它在北,東西二分它居東,頭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陸。”這是什么呢?通過猜謎語進入新課的學習,學生頓時充滿激情。
六、新聞時政,扣人心弦
國際和國內的地理事件新聞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各種自然災害地理的發(fā)生,開課前,先列舉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地理事件或時事地理,能扣人心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和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圍繞這一事件說開來,讓其成為貫穿整個課堂的一條主線,所以用新聞導入新課能密切聯(lián)系形勢,不僅對學習新的地理知識有利,而且可以自然地進行思想教育。
七、國旗國徽,生動直觀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征和標志。國旗可以體現(xiàn)出國家的歷史,文化背景,民族特點,宗教傳統(tǒng)等。更為重要的是國旗、國徽圖案反映出的許多地理信息對學習國家地理是很有幫助的。
這樣如在講到美國時,教師指導學生看美國的國旗彩色圖案,然后提問:“圖中是哪個國家的國旗,50顆白色星和星區(qū)外的13道紅白相間的條紋分別代表什么含意?”接著再指導學生讀圖了解美國的領土組成,這樣學生對美國的領土組成就印象比較深刻了。
八、漫畫導入,引人深思
漫畫是用簡單而夸張的手法來描繪生活或時事的圖畫。一般運用變形、比擬、象征的方法,來達到尖銳的諷刺效果。在地理課本中也有一些漫畫,這些漫畫可以作為導入新課的很好素材。
如講地下水的類型時,可以引入“挖井找水”的那幅漫畫,引出地下水有二種類型:一為潛水(埋藏淺,水質差,季節(jié)變化大)二為承壓水(埋藏深,水質好,流量較穩(wěn)定)。
總之,地理課的導入設計具有很強的藝術性、目的性,要貼題而行,方法可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應該在符合教學目的的前提下,根據不同的內容,設計要巧妙、新奇有藝術,且簡潔明快,啟發(fā)性要強,這樣的導入才能激發(fā)學生獲取新知識的濃厚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自主地進行探究性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