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佩琳
【摘要】在中國小學英語教學中,母語遷移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它包含了正遷移和負遷移,正負遷移都會影響著英語教學中的語音、詞匯和文化等方面。因此對于母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使用應當辯證地看待,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由此看出母語對小學英語教學的遷移作用,具有相對性,如果合理、適當?shù)氖褂媚刚Z的正負遷移將取得較佳效果。
【關鍵詞】母語 正遷移 負遷移 小學英語教學
在我國,小學英語的教學環(huán)境較為特殊,小學生的大腦里已經(jīng)儲存了母語背景知識,在學習中一定會受到母語的影響。況且在英語文化氛圍相對缺乏的環(huán)境里,教師要想克服母語的影響,僅僅使用英語來進行授課,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是很困難的。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當中,英語教師應當充分掌握母語在英語學習和英語教學中所起的作用,認真考慮、比較英漢兩種語言特點,進一步提高對母語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的認識,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以提高教學效果。
一、母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正遷移作用
1.適當運用母語理解課堂用語。語言作為交流工具必然與特定的情境相聯(lián)系,如果脫離實際運用而單純孤立地學習語言知識,那么勢必導致最初學習時的語言情境與將來實際的應用或遷移情境相差太大,造成遷移受阻。這也是大部分初學英語的小學生對于最簡單的課堂用語都很難聽懂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不斷重復一些課堂用語的同時,很有必要用漢語來做一些解釋,以使學生能夠明白老師的要求。記得我剛任教時,用“全英”秀了一把“英語口語”,學生都懵了,如果不及時用漢語翻譯過來,學生根本就不理解。只能是想聽聽不懂,想學學不會。這可不是身為人師希望看到的現(xiàn)象。后來的課堂里,我在和學生進行課堂對話時,都是說一遍英語,緊跟著用漢語翻譯出來,讓全體學生都能明白我的意思。學生在學習中還會模仿,漸漸的一些簡單的指令性語言就不必翻譯了。
2. 適當借助母語進行語音教學。由于英語和漢語發(fā)音系統(tǒng)的不同,中國小學生學習英語發(fā)音,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教語音,完全靠模仿而不對發(fā)音要領進行講解是不會達到預期目的的,有時,教師要善于比較英語和漢語兩種發(fā)音的近似程度和差異,要善于總結規(guī)律,還要善于利用漢語把英語發(fā)音要領和口形部位講解清楚,使用母語糾正、區(qū)分英語發(fā)音和漢語發(fā)音的不同,以便把英語說正確。
3.加強母語與英語的比較為教單詞做鋪墊。在講解一些抽象名詞和中國很難找到相對應名詞時,可以使用學生熟悉的母語來講解,那樣的教學效果會事半功倍。
4.講解英漢文化差異也可以利用母語優(yōu)勢。英語教學中要注重語言和文化的關系,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要了解文化,樹立文化意識并注重文化知識的傳授。如果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際活動中既熟悉對方的文化,又能向對方介紹自己國家的文化時,應積極發(fā)揮母語文化的參照作用。所以學生在語言使用中,語法正確、結構正確不等于就能夠進行正確的交流,如果對文化差異的不理解也會導致語言交流的失敗。但有些文化現(xiàn)象是不容易用英語講清楚的,有時連比較簡單的文化現(xiàn)象也需要用漢語注解。
二、母語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負遷移作用
英語屬于印歐語系的日耳曼語,是一種沉重的從屬語言;注意句子結構形式相對完整,形態(tài)變化的多元化需求;詞序比較靈活,有很多的單詞和句子和話語的功能連接。但中國屬于漢藏語系語言,語言是一種沉重的并列;沒有形態(tài)變化,詞序相對穩(wěn)定。所以在語音、文化以及習慣用法上都有不同之處。對于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的學習還不鞏固,又加入了英語字母的學習,而且兩種語言的發(fā)音截然不同,混淆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
因為母語的直接了當和方便快捷,使得在英語課堂上,學生的急于求成,迫切期待老師用母語直截了當?shù)慕忉尅_@樣對母語過分的依賴,已經(jīng)妨礙了學生積極主動地接受英語語言的進程; 在英語課堂上過多地使用母語,會助長了學生的這種依賴心理,也為一部分學生的懶惰心理培植了沃土,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學生接受英語語言的絆腳石。英語學習與其他語言學習一樣,離不開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
三、母語的遷移作用具有相對性
外語習得中母語遷移是不可避免的,使用母語進行外語教學能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但由此產(chǎn)生了一定的負遷移作用。這說明母語的正遷移作用是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nèi)生效的,也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它是助力,但最終它起到拔苗助長的作用。根據(jù)分析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發(fā)現(xiàn),母語的正面影響是能夠幫助英語的學習和理解,負面影響是母語對英語的學習形成干擾因素,對英語的學習造成誤導。這兩個方面都是客觀存在的,我們在英語教學中要揚長避短,努力發(fā)揮母語在英語學習中的積極作用,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總之,在二語習得過程中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影響不應該僅僅看作是消極的干擾,而應看作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知識基礎,一個重要的促進因素。小學英語教師和學生都應該正確地認識到母語在外語學習中的積極促進作用,恰當?shù)匕l(fā)揮母語正遷移的作用。但是過多的母語介入勢必會阻礙外語知識的獲得,對二語的學習起到消極的作用。因此學生在二語習得過程中既不能完全排斥母語,也不應該過分依賴母語。在實際的教學中小學英語教師亦應依據(jù)教學實際,靈活轉變教學方法。唯有這樣方可有效分析及解決母語所造成的影響,進而將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有效提升,盡最大可能給孩子們營造學習和習得外語的氛圍,盡可能地讓學生在自然的狀態(tài)中吸收英語。
參考文獻:
[1]卞樹榮.論母語在二語習得中的積極作用[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87-89.
[2]苗麗霞,范誼.母語文化在我國英語教育中的不可或缺性[J].寧波大學學報,2009(1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