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晶晶
【內容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yè)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信息技術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優(yōu)勢得以充分體現,但是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程的整合中也出現了許多問題,如何處理?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 ?思想政治 ?學科整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絡資源達到了共享,在思想政治課中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達到師生互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當前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程的結合中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需要我們結合實際去解決。
一、信息技術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優(yōu)勢
1.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學生如果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會大大的提高。信息技術能夠使課堂內容變得更加生動、形象,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知識的實際情境,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得到刺激,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
思想政治課一個不同于其他科目的特點就是基本概念比較多,理論性強。在教學中,思想政治教師如果只是理論的演繹,將會出現“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聽得滿頭霧水”的現象。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聲、畫、形,可以把思想政治課中的概念、原理等抽象的東西變成具體的、形象的東西,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這樣,通過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可以突出思想政治課的教學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教學效果。
3.實現了大容量的課堂內容
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可以處理大量的信息,傳授更加豐富的內容,提高課堂效率。多媒體技術動畫、聲音和圖像的結合,利用顏色變換的手段,速度更快、效果更佳。多媒體技術的使用還可以使老師掌握學生反饋的信息,增大課堂的容量,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例如:在思想政治課中上復習課時,內容比較多,就需要對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使之成為一個整體。這是老師頭疼的一件事,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做,效果還不好。但是借助信息技術把知識以表格、圖像、提綱等形式直接展示出來,方便學生回憶、記憶,又可以解決復習課內容多、時間不夠用等問題。又為教師減少板書的時間,給予學生更多的活動時間,從而達到課堂內容大容量,課堂教學高效率。
二、信息技術與思想政治課程的整合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1.更新教學觀念
在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材中解脫出來,更新觀念,利用網絡資源及時更新知識。備課時,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結合當前的社會生活,尋找生活中的素材,綜合知識的重點和考點,搜集和準備教學資源,形成教學資源庫,豐富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材料。
2.教師要成為課堂的倡導者
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的輔助手段,只是為了方便思想政治課教學而采取的一種教學手段,信息技術與政治課程的整合只是為了讓政治課上起來更加方便,發(fā)揮信息技術的獨特優(yōu)勢,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要求學生解決什么問題,教師應心中有數,不能讓學生隨意發(fā)揮,過分自主,畢竟中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領悟能力并不是很強,如果學生不明確學習要求,就很容易跑題。同時,教師還應加強教學過程中的及時監(jiān)控,因為中學生思維活躍、對新鮮的事物很感興趣,但往往又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很容易受外界干擾。網絡里內容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學生很容易被弄得眼花繚亂,到處亂看,教師應加強監(jiān)控,避免學生脫離主題,影響目標的達成。
3.把握學情,要有深淺不同的學習方向
自主性學習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人公地位,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和能動性,但并不排斥老師用最簡捷的手段和方式使學生能盡快獲得新知。因此教師要“因材施教”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結構及運用能力,要使問題最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最合理地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獲得最有效益的學習。
4.努力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絕大多數的教師是從傳統(tǒng)教育走過來,對于高速發(fā)展的現代信息技術,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不適應和水平低的問題。目前,有的老師認為,在課堂上,用錄音機播幾段音樂,或者播幾片錄像,制作一個課件就是課程的整合。教師不能局限于從網上下載課件、試題、教案等,還要發(fā)揮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的優(yōu)勢,獲得豐富的教學素材。但是由于不能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不會從豐富的互聯(lián)網上去搜集和整理有效的教學資源。所以要提高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充分發(fā)揮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實現信息技術與政治課課程整合,搜集豐富的資源后要建立適合自己教學的資源庫。因此,學校要多為教師提供必要的條件,通過培訓和校本教研來為教師充電,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積極主動地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提高自己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儒德. 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問題的思考[J]. 教育研究,2004(02).
[2] 潘克明. 用系統(tǒng)科學方法論指導信息技術與課程及學科教學整合[J]. 中國電化教育,2004(01).
[3] 南國農. 新世紀信息化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推進“14345工程”[J]. 電化教育研究,2003(12).
[4] 劉德亮. 我國教育技術學研究的領域與主題——訪清華大學張建偉博士[J]. 中國電化教育,2003(04).
(作者單位:甘肅省嘉峪關新城鎮(zhèn)教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