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第一本聚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用典的作品——《習近平用典》近日發(fā)行。該書分13個篇章,從習近平數(shù)百篇講話和文章中遴選出他使用頻率高、影響深遠、最能體現(xiàn)他治國理政理念的典故135則。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在檢查節(jié)日市場供應和物價情況時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 原典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明]于謙《詠煤炭》
● 釋義
《詠煤炭》是明代名臣于謙所作的一首詠物詩。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言志,抒發(fā)了自己甘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抱負和情懷。尾聯(lián)“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是作者為民效力愿望的真誠袒露,堪與杜甫“大庇天下寒士”媲美。
● 解讀
習近平在不同場合都說過,“心無百姓莫為官”。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權,就要為民辦事。否則,啥也不能,為啥選你?啥也不干,要你干啥?民生不是抽象空洞的理念,應該落實為群眾實實在在的利益,這考驗著領導干部的責任擔當。一個人當官為什么?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有著基礎性的意義。這個問題解決好了,后面的許多困惑,比如抱怨待遇低、埋怨進步慢等就可能迎刃而解。權力最大的價值在于其公共性。如果想著一己之私,糾結于個人得失,不如去干別的。習近平多次強調,為官發(fā)財應兩道,就是這個意思。
政者,正也。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之江新語·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等文中引用
● 原典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罢撸?。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春秋]孔子《論語·顏淵》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p>
——[春秋]孔子《論語·子路》
● 釋義
孔子這兩段話都說明了為政者自身行為端正的重要性??鬃诱J為“政”就是端正的意思。你自己帶頭端正,誰還敢不端正呢?對于什么是政治,孔子用一個“正”字概括。為政者如果自身的行為端正,無須下命令,百姓也會按他的意旨去做;如果自身行為不端,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會服從。身正民行,上感下化,才能施不言之教,對百姓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 解讀
習近平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把這作為為政之德、為政之道、為政之要。在我國歷史上,注重修身立德、為官清廉,是許多思想家倡導的政治主張,也是一些正直的士大夫終身恪守的為官準則。習近平在不同場合,引用先秦時期為政以廉的箴言,要求領導干部有公正無私、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的優(yōu)良品質。廣大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但看領導干部怎么說,更看他們怎么做。要在群眾中威信高、影響大,一個重要方面就是發(fā)揮自身的模范作用、人格魅力。否則,“臺上他說,臺下說他”,說話辦事怎么會有影響力和號召力?
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上作報告時的插話》等文中引用
● 原典
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祿位,可以遠恥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
——[南宋]呂本中《官箴》
● 釋義
呂本中所著《官箴》共三十三條。首條開頭云:“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彼J為當官的法則,只有三條,即清廉、謹慎、勤勉。遵守這三條法則,就可以保住官位,可以遠離恥辱,可以得到上司的賞識,可以得到下屬的擁戴。
● 解讀
清,指的是清廉,公正廉潔,兩袖清風;慎,指的是慎重,周密考慮,謹言慎行;勤,指的是勤勉,勤奮好學,刻苦上進。習近平強調領導干部要正確使用手中權力,必須能夠做到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穩(wěn)得住心神、經(jīng)得住考驗,嚴守黨紀國法;自覺做到秉公用權、不以權謀私,依法用權、不假公濟私,廉潔用權、不貪污腐?。灰袕娏业氖聵I(yè)心和高度責任感,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為工作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忘我奉獻,真正做到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鞠躬盡瘁。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
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在河南省蘭考縣委常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等文中引用
● 原典
一絲一粒,我之名節(jié);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誰云交際之常,廉恥實傷;倘非不義之財,此物何來?
——[清]張伯行《禁止饋送檄》
● 釋義
張伯行曾任福建巡撫、江蘇巡撫、禮部尚書。他清廉剛直,從不收受禮物,極力反對以饋贈之名,行賄賂之實,被康熙譽為“天下第一清官”。
這篇《禁止饋送檄》,全文僅56字,共用了8個“一”字,申述了關心百姓疾苦、注重個人名節(jié)、反對送禮行賄的主張?!耙唤z一?!彪m小,卻牽涉我的名節(jié);“一厘一毫”雖微,卻都是民脂民膏。對百姓寬待一分,那么百姓所得就不止一分;向百姓多索取一文,那么我的為人便一文不值。這體現(xiàn)了廉潔奉公的做人原則與道德操守。
● 解讀
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這樣的滑坡和動搖,往往是從小事開始的。習近平還曾以“貪如火,不遏則自焚;欲如水,不遏則自溺”“堤潰蟻穴,氣泄針芒”“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等,提出過同樣峻切的警思?,F(xiàn)實中,少數(shù)干部總以為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就行了,所以在“小節(jié)”上疏于防范,認為吃幾頓飯、喝幾瓶酒、收點小東西無傷大雅,其結果往往是“小節(jié)不慎,大節(jié)難保”,最終鑄成大錯,悔之晚矣。所以習近平不斷強調,思想的口子一旦打開,那就可能一瀉千里。干部不論大小,都要努力做到慎獨、慎初、慎微,“不以惡小而為之”。(責編:張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