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光珍 王太海 郭 雙
中國.大連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大連) 116029 △通訊作者 E-mail:koosa@126.com
危險知覺(Hazard perception),是指駕駛員識別、預測前方道路中的潛在危險,并對危險做出快速反應的能力[1]。駕駛員危險知覺與交通事故之間關系密切[2]。研究發(fā)現(xiàn),在十字交叉路口左轉時,有經驗駕駛員往往會注重觀察道路右側潛在車輛或行人可能帶來的危險,而無經驗駕駛員視覺注視點往往集中在道路正前方中央,對潛在危險不敏感[3-4]。
目前,國內外研究者已經揭示了很多駕駛員危險知覺的影響因素,包括年齡,駕駛經驗、情境意識,心理負荷,駕駛風格和駕駛技能等,理清了這些因素對危險知覺的影響作用機制[5-8]。然而,在真實駕駛中,駕駛員不同人格特征會對駕駛員的即時駕駛行為造成影響[9],進而可能影響他們的危險知覺能力。例如,張茜研究發(fā)現(xiàn),場獨立性駕駛員的危險知覺能力比場依存性駕駛員好[10]。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我國駕駛員人格特質對危險知覺的影響,以期為加強駕駛員職業(yè)技能教育以及為駕駛員培訓和選拔提供科學依據(jù)。
在遼寧省大連市選取120名駕駛員參加測試。其中,男性駕駛員89名(74.2%),女性駕駛員31名(25.8%)。駕駛員年齡在21~43 歲之間(33.15±7.13),駕齡在1.5~18年之間(8.96±4.61)。其中,駕齡在3年以內45人,3~10年53人,10年以上22人。
1.2.1 大五人格量表 該量表共44 個條目,分為外傾性、宜人性、責任心、神經質和開放性5 個維度。采用從“根本沒有,1 分”到“非常多,5 分”的5 級評分方法。量表總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4,5 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71~0.85。
1.2.2 駕駛員危險知覺情境問卷 該問卷由9 張圖片,15 個題目組成,分為危險識別,危險預測和危險反應3 個維度[11]。其中,危險識別是指在駕駛中覺察到潛在危險,并對潛在危險進行視覺搜索。危險預測是指評估潛在危險是否會引發(fā)交通事故。危險反應是指駕駛員對潛在危險做出快速的行為反應,以避免交通事故。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78,采用E-prime 程序在電腦上作答。每張圖片呈現(xiàn)5s,然后駕駛員回答圖片相應的題目,答對記1分,答錯記0 分。
采用SPSS 19.0 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和分析。
由表1 可知,駕駛員駕齡越長,他們的危險識別、危險預期和危險反應得分越高,危險知覺能力越好。ANOVA 分析結果表明,危險識別的駕齡主效應顯著,(F=26.141,P <0.01);危險預測的駕齡主效應顯著(F=18.074,P <0.01);危險反應的駕齡主效應顯著(F =21.337,P <0.01)。同樣,不同年齡駕駛員在危險識別、危險預測和危險反應上的得分差異顯著(F=6.701,9.933,15.545;P <0.01)。男女駕駛員在危險知覺各維度上的得分差異均不顯著。
表1 不同駕齡駕駛員危險知覺各維度均值比較(±s)
表1 不同駕齡駕駛員危險知覺各維度均值比較(±s)
駕齡(年)危險識別 危險預測 危險反應<3(n=45)2.15±1.20 2.32±0.87 1.81±0.91 3~10(n=53) 2.90±1.08 2.79±1.01 2.33±1.01>10(n=22)3.25±0.92 3.00±0.79 2.74±0.82
由表2 可知,危險識別與宜人性、責任心呈正相關,與神經質呈負相關。危險預測與責任心呈正相關,與神經質呈負相關。危險反應與外傾性、神經質呈負相關,與宜人性、責任心呈正相關。
表2 大五人格量表與危險知覺各維度得分的相關(r)
將駕駛員危險識別、危險預測和危險反應相加得出危險知覺總分,以總分作為因變量,采用“Stepwise”方法進行回歸分析。
表3 危險知覺各預測變量的回歸分析
由表3 可知,駕齡、年齡等人口學因素與神經質、責任心和宜人性等人格特質的主效應可以解釋駕駛員危險知覺31.8%的變異。這其中,神經質對危險知覺具有負向預測作用。駕齡,年齡,責任心和宜人性具有正向預測作用。
由表1,隨著駕齡增加,駕駛員危險知覺3 個維度的得分逐漸上升,這說明駕駛員駕齡越長,危險知覺能力越好。此外,隨著駕駛員年齡的增加,他們的危險知覺能力也越來越好。研究發(fā)現(xiàn),駕駛員年齡與危險知覺反應時之間是一個U 型曲線關系。25歲以下駕駛員的危險知覺反應時長,隨著駕駛經驗的增加,反應時變短并在45~54 歲左右達到穩(wěn)定。55 歲以上駕駛員的危險知覺反應時與25 歲以下駕駛員相似[12]。
首先,神經質與駕駛員危險識別、危險預測和危險反應均呈負相關。這說明,神經質作為一種負性人格特質,對駕駛員的不良駕駛風格具有穩(wěn)定的影響,進而導致他們的危險知覺能力較差[6,9]。沈瑋和何存道研究發(fā)現(xiàn),神經質得分高的駕駛員,容易煩躁、沖動,同時他們的持久性和協(xié)調性較差,對潛在道路危險的敏感性較低,容易發(fā)生事故[13]。
其次,宜人性與駕駛員危險識別和危險反應均呈正相關。這說明,宜人性得分高的駕駛員,在駕駛中利他行為較多,危險知覺能力更好。責任心與駕駛員危險識別、危險預測和危險反應均呈正相關。因此,責任心得分高的駕駛員駕駛安全意識強,駕駛謹慎。這導致他們對潛在道路危險的識別和反應更快、更準確。Ulleberg 和Rundmo 研究發(fā)現(xiàn),責任心強,利他性高的駕駛員危險知覺能力較好[14]。
最后,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神經質、宜人性和責任心均對駕駛員危險知覺總分具有預測作用。這說明,大五人格測試結果可以很好地預測駕駛員的危險知覺能力。這對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意義重大。一方面,駕駛員可以加強自身職業(yè)技能學習,通過系統(tǒng)學習危險知覺知識及其與人格的關系,提高他們的危險知覺能力。另一方面,進一步探索駕駛員人口學各要素與人格之間的交互作用對危險知覺的影響,以盡快開發(fā)一些危險知覺測量工具和培訓課程。
[1]Cheng A S,Ng T C,Lee H C.A comparison of the hazard perception ability of accident- involved and accident- free motorcycle riders[J].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2011,43(4):1464-1471
[2]Mcknight A J,Mcknight A S.Young novice drivers:Careless or clueless?[J].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2003,35(6):921-925
[3]Underwood G,Ngai A,Underwood J.Driving experience and situation awareness in hazard detection[J].Safety Science,2013,56:29-35
[4]Crundall D,Crundall E,Clarke D,et al.Why do car drivers fail to give way to motorcycles at t-junctions?[J].Accident Analysis &Prevention,2012,44(1):88-96
[5]孫龍,常若松.汽車駕駛員危險知覺測試研究進展[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4,24(1):10-14
[6]董悅,孫龍,常若松.駕駛風格對新手駕駛員危險知覺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5):729-731
[7]董悅,常若松,孫龍.駕駛經驗對駕駛員危險知覺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37-38
[8]孫龍,常若松,高遠,等.駕駛員視覺注意對危險識別的影響及作用機制[J].心理科學進展,2014,22(11):1733-1739
[9]孫龍.駕駛員人格特質研究述評[J].社會心理科學,2013,28(1):16-20
[10]張茜.駕駛經驗與人格特征對駕駛員危險感受影響的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0
[11]常若松,馬錦飛,陳曉晨,等.駕駛員危險知覺情景問卷的編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1(2):201-204
[12]Horswill M S,Pachana N A,Wood J,et al.A comparison of the hazard perception ability of matched groups of healthy drivers aged 35 to 55,65 to 74,and 75 to 84 years[J].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ological Society,2009,15(5):1-4
[13]沈瑋,何存道.事故駕駛員與安全駕駛員人格特征的比較研究[J].心理科學,1994,17(5):282-286
[14]Ulleberg P,Rundmo T.Personality,attitudes and risk perception as predictors of risky driving behaviour among young drivers[J].Safety Science,2003,41(5):427-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