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丹
(江蘇省江陰市中醫(yī)院肛腸科,江蘇 江陰 214400)
由于肛門直腸特殊的解剖部位和生理功能,疼痛是混合痔行外剝內扎術后最主要的并發(fā)癥之一,術后疼痛還會對循環(huán)、呼吸、消化、內分泌及免疫等各個系統的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會造成患者焦慮、恐懼等,對患者的術后康復有不良影響。為了減輕疼痛、加快愈合,臨床上經常采用多模式平衡鎮(zhèn)痛。2013-11—2014-01,筆者采用耳穴貼壓聯合氨酚曲馬多片超前平衡鎮(zhèn)痛法治療混合痔行外剝內扎術術后疼痛患者40例,并與氨酚曲馬多片治療4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80例均為我科行混合痔外剝內扎術術后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齡23~62歲,平均(46.56 ±11.25)歲;病程0.5 ~10 年,平均(2.58±1.82)年。對照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齡30 ~65 歲,平均(47.13 ±10.86)歲;病程0.5~10年,平均(2.65±1.53)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選擇
1.2.1 納入標準 符合“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1]中混合痔的診斷標準;混合痔首次行外剝內扎術術后患者(外剝內扎切口數2~4個);術后要求鎮(zhèn)痛治療者;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2]在4 ~10 分之間;年齡18~65 歲。
1.2.2 排除標準 排除合并惡性腫瘤者,有心、腦血管、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fā)病;糖尿病、炎癥性腸病、結核病、中重度貧血患者;女性患者排除月經期;有鎮(zhèn)痛藥過敏史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予氨酚曲馬多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676)1片,分別于術后30 min、6 h及首次排便前30 min口服。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耳穴貼壓。取穴(單側):神門、交感、直腸、肛門。術前30 min取上述耳穴區(qū)找到敏感點,常規(guī)消毒后,用0.5 cm×0.5 cm膠布將王不留行固定于耳穴上,每次每個穴位按壓30 s,至耳熱為度,每日按壓3~5次,隔日換另一側耳穴,共2 d。
1.4 觀察指標 2組分別在術后30 min、2 h、6 h、12 h及第1次排便時以VAS評估患者術后疼痛程度。記錄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或方差不齊采用秩和檢驗。
2.1 2組術后肛門疼痛VAS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2 組術后肛門疼痛VAS評分比較分,±s
表12 組術后肛門疼痛VAS評分比較分,±s
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治療組 40 6.63 ±0.80* 4.08 ±0.94* 4.22 ±0.78* 3.12 ±0.82* 5.35 ±0.77*.98 ±0.87對照組 40 7.25 ±0.60 5.61 ±0.74 6.48 ±0.65 5.18 ±0.88 6
由表 1 可見,2 組術后 30 min、2 h、6 h、12 h及第1次排便時VAS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低于對照組。
2.2 并發(fā)癥及不良反應 2組患者均未發(fā)生頭暈、惡心、嘔吐、腹瀉等并發(fā)癥,治療組無局部紅斑、紅疹等過敏反應及皮膚破損等不良反應。
混合痔外剝內扎術后創(chuàng)面開放、組織損傷、痔蒂結扎、內括約肌痙攣、創(chuàng)面炎癥因子刺激、血液及淋巴循環(huán)受阻水腫等易造成術后肛門疼痛[3]。中醫(yī)學認為,由于手術導致脈絡損傷,因此氣血運行不暢,氣滯則血瘀,不通則痛。術后創(chuàng)面開放,易被邪毒所侵,濕熱下注,濕毒互結,經絡不通;或因患者術后不適,導致情志不暢,氣郁不通,不通則痛。我們運用超前平衡鎮(zhèn)痛原理[4],采取耳穴貼壓超前鎮(zhèn)痛,聯合口服氨酚曲馬多片平衡鎮(zhèn)痛。有研究表明,耳穴貼壓具有緩解肛門括約肌緊張、釋放內源性鎮(zhèn)痛物質的作用,起效較快,作用持久,可操作性強[5-6]。氨酚曲馬多片是由曲馬多和對乙酰氨基酚的復合制劑,二者復合起效迅速、作用持久,起效時間低于1 h,血藥濃度及藥代動力學參數個體間差異較大[7]。
耳與臟腑經絡有著密切關系,《靈樞·口問》曰:“耳者宗脈之所聚也?!备髋K腑組織在耳廓均有相應的反應點,即耳穴。人體患病時,耳廓上即出現相應部位的敏感點,這就是耳穴貼壓法治療肛腸疾病的理論所在。刺激耳穴可對相應臟腑起到調整功能,疏通氣血,活血化瘀,疏通經絡,通則不痛,達到術后鎮(zhèn)痛目的[8]。治療上根據中醫(yī)辨證選取神門、交感、直腸、肛門等耳穴,神門鎮(zhèn)靜、安神、消炎、鎮(zhèn)痛;交感可以調節(jié)自主神經功能,緩解內臟平滑肌及肛門括約肌痙攣;直腸、肛門清熱消腫,消炎止痛;另外,根據疼痛反應點,選準相應部位點,施以耳穴貼壓,止痛效果明顯?,F代研究發(fā)現,耳廓的血管壁內有大量交感神經,按壓刺激耳穴,能夠通過丘腦系統調節(jié)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興奮性;另一方面能影響體液中激素等物質的動態(tài)平衡,激發(fā)機體內非特異性防御反應[9]。
本研究結果顯示,耳穴貼壓結合氨酚曲馬多片對混合痔術后的鎮(zhèn)痛效果優(yōu)于單獨口服氨酚曲馬多片,且具有起效快、鎮(zhèn)痛時間長、鎮(zhèn)痛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少的特點。我們充分發(fā)揮中醫(yī)治療及藥物鎮(zhèn)痛各自優(yōu)勢,達到超前平衡鎮(zhèn)痛的效果,提高了臨床療效。期待能夠在中醫(yī)特色鎮(zhèn)痛治療上發(fā)揮中醫(yī)優(yōu)勢,優(yōu)化治療方案,進一步提高療效,提高患者滿意度。
[1] 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病專業(yè)委員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結直腸肛門病專業(yè)委員會.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 版)[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6,9(5):461-463.
[2] 宗行萬之助.疼痛的估價:用特殊的視覺模擬評分法作參考(VAS)[J].疼痛學雜志,1994,2(4):153.
[3] 陳寶安.肛腸病術后疼痛機理及治療現狀[J].遼寧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5(4):384 -385.
[4] 陳志成,谷云飛.運用超前平衡鎮(zhèn)痛法防止肛腸病術后疼痛的臨床觀察[J].中國肛腸病雜志,2002,22(3):18-19.
[5] 馬翠平.耳穴貼壓應用于混合痔術后疼痛的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yī),2014,36(4):615-616.
[6] 吳彬,孫煉,陳睎,等.耳穴貼壓治療肛腸病術后疼痛66例[J].針灸臨床雜志,2008,24(11):26-27.
[7] 張尊建,李薇,覃韋葦,等.氨酚曲馬多片在健康人體的藥代動力學[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05,21(6):435-440.
[8] 羅永芬.腧穴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71.
[9] 張詩興,姜文方.耳穴定位與神經、血管分布的研究[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8,14(4):228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