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琨++李珍++張智霖
摘要:目的 觀察護理干預預防耳鼻咽喉術后疼痛的效果,總結有益經(jīng)驗以指導臨床實踐。方法 隨機選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耳鼻喉疾病患者160例作為觀察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和干預組,每組80例;常規(guī)組患者予以術后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予以心理護理、環(huán)境護理、切口護理、體位護理等系統(tǒng)疼痛護理干預;1w后,對兩組對象進行疼痛調查以及滿意度評價。結果 護理后:干預組80例患者中有64例未出現(xiàn)明顯疼痛,占80%,優(yōu)于常規(guī)組的30(37.5%),組間差異明顯(P<0.05);干預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5%,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的77.45%,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系統(tǒng)的疼痛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和改善耳鼻喉疾病患者的術后疼痛狀態(tài),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耳鼻喉手術;術后疼痛;護理干預
疼痛是機體組織損傷后,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chǎn)生的一種不愉悅的情感體驗,是機體自我保護的一種反射機制[1]。耳鼻喉疾病患者病區(qū)相對特殊,術后疼痛部位特殊,患者呼吸、聽力、以及語言、進食等活動都會受到限制。為觀察耳鼻咽喉手術后疼痛護理干預的效果,探討有效護理措施,本文將耳鼻延后手術患者160例納為觀察對象,現(xiàn)將具體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耳鼻喉疾病患者160例作為觀察對象;其中,男性88例,女性72例;年齡13~72歲,平均年齡(48.5±3.5)歲。分組情況:將全160例患者隨機納為常規(guī)組和干預組,每組患者各80例。常規(guī)組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平均年齡(47.8±4.6)歲。對照組中:男43例,女37例,平均年齡(49.4.5±3.2)歲。常規(guī)組與人性組在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分布比較均衡,組間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觀察和分析價值。
1.2護理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予以常規(guī)組常規(guī)外科術后護理,主要有藥物護理、飲食護理、功能恢復訓練護理、并發(fā)癥護理、作息護理等基礎護理;干預組在以上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加予系統(tǒng)的疼痛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如下。
1.2.1心理護理 耳鼻咽喉疾病患者,可能存在部分機體功能非正常情況,如嗅覺、聽覺、語言等,術后患者的呼吸、飲食、聽力等功能也不能立即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差[2];再加上擔心手術成功與失敗,這些負性情緒都會加重患者的痛感。對此,我院護理人員對:①于術前1~2d對、術后當天對對患者開展人性化探視,舒緩患者緊張情緒。②30min/d對患者進行心理疏通,消除對疼痛的不安。③對于特殊人群的護理,如老人、孕婦等患者,適當增加其家屬陪護的時間,以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安慰。④對疼痛原因進行簡單,講解康復案例,減少患者內心的不安和緊張[2]。
1.2.2病區(qū)環(huán)境護理 ①病房溫濕度進行調節(jié),溫度維持在23~26℃,濕度維持在55%~65%范圍內,讓患者感覺身心溫暖,減輕疼痛[3]。②器材擺設的有序性,各類藥物和器材的擺放需井然有序,在日常護理中,也盡量讓器材和藥物離開患者的視線范圍,避免患者緊張、恐懼引起疼痛加重。③對診斷中所用到的調整患者體位的器材進行調整。④保持病房安靜,將各類電子儀器聲音調至合理最低,以免患者疼痛聯(lián)想。⑤護理中所需用到的輸液及清洗液提前放入恒溫箱,避免溫度較低給患者帶來的不適感。
1.2.3手術切口護理 耳鼻咽喉手術后,創(chuàng)口感染是引發(fā)患者疼痛的因素之一。引起患者術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較多,主要有:手術種類、切口類型、無菌化操作、抗生素使用、患者自身機體免疫情況以及住院時間長短等。因此,在在切口感染控制上,應盡量做好以下幾點:①合理使用抗生素??股氐暮侠硎褂檬强刂剖中g內源性感染的關鍵手段,術前、術后的抗生素抗感染效果相對較差,圍術期的使用才能更有效的對風險因子進行控制[4]。②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流程。手術中,皮膚組織遭到一定程度破壞,增加了細菌入侵的幾率。避免任何一個細節(jié)的疏忽而帶來的細菌、病毒的入侵和感染。③對于有呼吸道感染等并發(fā)癥的患者,術前、術后應注意對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引導患者做好深呼吸、咳痰動作,避免痰液等分泌物對手術切口的污染。
1.3其他疼痛護理 ①體位護理。耳鼻咽喉術后患者行動不便,護理人員需幫助患者做體位調整,輕輕按摩患者身體,讓患者身體放松,起到舒筋活血和止痛之效。②對于耐受度較低的患者,給予科學的止痛藥物護理。③松弛療法,在多數(shù)情況下,疼痛應肌肉、情緒緊張引起,可通過聊天、舒緩音樂等分散注意力以減輕痛苦。
1.4統(tǒng)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3.0數(shù)據(jù)包進行處理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x±s)表示,計量資料以率(%)表示,兩組結果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差異為存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1w后,我院對患者展開疼痛調查和護理滿意度調查。①全80例干預組患者中,有64例患者未出現(xiàn)明顯疼痛,占80%;14例有間歇性輕微疼痛,占17.5%;2例患者疼痛較為明顯,占2.5%;患者滿意率為97.5%。②常規(guī)組80例患者中,無明顯疼痛、間歇性輕微疼痛、明顯疼痛例數(shù)分別為30(37.5%)、32(40%)、18(22.5%);患者滿意率77.5%。③干預組的術后疼痛預防情況、患者對護理的滿意情況皆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耳鼻咽喉術后,患者一方面可能因進食、呼吸、體位變化、感染而刺激、牽拉手術切口,引起生理上的劇烈疼痛。另一方面,耳鼻咽喉術后患者部分功能,如呼吸、進食、語言、聽力等不能正常運用,許多方面需要他人照料,極易引起其心理上的疼痛。因此,對耳鼻咽喉術后患者的護理。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予以干預組患者:①心理護理,消減了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緩解了因身心緊張而引起的疼痛;②病區(qū)環(huán)境護理,通過適宜溫濕度、安靜整潔環(huán)境的營造,增加患者舒適度。③切口護理。有效預防感染,避免傷口的感染腫痛。④增加巡房交流頻次和時間,給予患者合理的體位護理、藥物護理并轉移患者注意力,以減少疼痛。經(jīng)過7d護理后,疼痛干預組患者的疼預防、控制情況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且差異比較明顯(P<0.05)。綜上所述,系統(tǒng)的疼痛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和改善耳鼻喉疾病患者的術后疼痛狀態(tài),對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桂雄斌.耳鼻喉急性感染及術后疼痛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9):424-425.
[2]馮瑾.患者術后疼痛與焦慮情緒相關性分析[J].護理雜志.2010(09):67-68.
[3]劉奇.外科術后疼痛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3(07):120-121.
[4]潘巖松.耳鼻喉急性感染及術后疼痛的臨床治療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26):145-146.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