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新華
浙、贛、閩民間樟樹信仰風(fēng)俗及其成因分析
黃新華
(蘇州市道教協(xié)會,江蘇蘇州,215005)
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作為常見樹種的樟樹不僅是日常材用的植物,更被許多民眾奉為地方的保護神或被當(dāng)作祖先的神靈寄托。民眾通過對樟樹的祭拜,以祈求樟樹護佑一方或者一個氏族的生產(chǎn)、生活和子孫的繁衍;還有許多民眾讓自己剛出生的孩子認(rèn)樟樹為干娘,以祈求孩子健康成長。這種風(fēng)俗的形成,不僅與樟樹所具有的生命力旺盛和具有藥用作用的自然屬性相關(guān),還與從中國原始社會傳承而下的植物崇拜和傳統(tǒng)文化賦予樟樹的特殊文化內(nèi)涵分不開關(guān)系。
樟樹;信仰;風(fēng)俗;保護神
樟樹,樟科常綠大喬木,廣泛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各地,是我國亞熱帶地區(qū)重要的材用和特種經(jīng)濟樹種。除了經(jīng)濟、材用的自然功能外,在我國的浙江、江西、福建等地,樟樹還被與神靈相聯(lián)系,當(dāng)?shù)氐拿癖姵7钫翗錇榈胤奖Wo神或家族祖先的化身,有的地方還有讓孩子認(rèn)樟樹為干娘的習(xí)俗。
(一)視樟樹為地方保護神
在浙江、江西、福建的許多農(nóng)村都有奉樟樹為保護神的風(fēng)俗。被奉為保護神的樟樹,往往具有百年、甚至千年的歷史,樹身需幾人合圍,枝葉繁茂,樹冠覆蓋數(shù)十米。當(dāng)?shù)孛癖姇跇湎陆ㄓ小罢翗鋸R”。廟一般都極為簡易,甚至只用幾塊磚石堆砌而成。每逢春節(jié)等重要節(jié)日,當(dāng)?shù)卮迕窬蜁园l(fā)的往樟樹底下祭拜燒香,祈求樟樹神保佑本鄉(xiāng)本土家宅平安,添丁進口,六畜興旺,五谷豐登。
浙江龍游一帶奉樟樹為土地神的風(fēng)俗就極為普遍。如在縣城的重要的干道龍洲路臨近龍游實驗小學(xué)處,有一棵百年老樟樹被鄉(xiāng)人奉為神靈,即便歷經(jīng)城市拆遷,樟樹仍矗立在馬路中間。春節(jié)期間,粗大的樹干上更是貼滿了信眾祈愿的紅紙。在龍洲街道的洪呈村村南高排塢,當(dāng)?shù)氐拇迕穸挤盥愤叺囊豢冒倌昀险翗錇橥恋?。樹下原有泥土壘成的簡易房屋?0年代破敗,后由當(dāng)?shù)卮迕窦Y建造了磚瓦房。整間房子約4平方米,專供年節(jié)時村民供奉樟樹神??h內(nèi)重要旅游景點——龍游石窟景區(qū)內(nèi),一棵被鄉(xiāng)民們稱為千年古樟神的樟樹,因為毗鄰竹林禪寺,更是香火四季不斷,樹身常年被信眾所供奉的紅紙包裹。
江西婺源一帶奉樟樹為神,祭樹攘災(zāi),或寄名古樹的現(xiàn)象是當(dāng)?shù)剌^為重要的民俗之一。婺源的曉起村村民就奉古樟為樟樹大神,專門修“樟神廟”,遇有災(zāi)病,往往祭樹攘災(zāi)。①對于江西地區(qū)奉樟樹為神的風(fēng)俗,明末清初江西永修云居山真如禪寺的顓愚觀衡禪師也就有記載自己出門訪友,在友人的村中參觀樹神的《過吉水隴洲懷晉翁劉孝廉北上》一詩。詩中聲名超萬戶的樟樹即被當(dāng)?shù)孛癖姺顬榈胤降谋Wo神。
奉樟樹為地方保護神的風(fēng)俗,在福建更為廣泛,且古已有之。清代久居福建的浙江錢塘人施鴻保,在其著作《閩雜記》中就有一篇《光澤樟樹神》記載光澤地區(qū)百姓敬奉樟樹為神的文章。對于光澤百姓的行為,施氏作詩說:“光澤縣庭樟兩株,縣人言是神明區(qū)……誰于其中作小屋,欄楯上下髹丹朱。內(nèi)安神像尺有咫,神采活脫眉與須。香煙絪缊結(jié)朝夕,祈禳可笑愚民愚……平時鳥雀不敢集,似畏神怒無煩驅(qū)……或云鶴是神所使,縣官有德方感孚……”①(清)施鴻保:《閩雜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4頁。雖然詩文中使用譏諷的語氣,但光澤百姓于樹下立屋設(shè)像,香煙供奉兩棵樟樹的信仰卻躍然紙上。另外清朝謝宸荃的《安溪縣志》中也有樟樹蔭庇一方的記載。據(jù)“戴霧山”條載:“自陳五郎疊峰而至,勢甚峻峭,云煙常繞,非極霽不見山頂,登之瞰數(shù)百峰。其下黃家族于斯。其鄉(xiāng)又有大樟樹,周圍五丈,高二十余丈,覆蔭數(shù)十丈,故老相傳為唐所植。元至正間,有章大材應(yīng)鄉(xiāng)試得雋,報者依住址尋到,僅一大樹,始知乃其神也。明進士黃森贈以聯(lián)云:‘科場夙蜚聲,端賴神光赫濯;遠(yuǎn)近承樾蔭,莫非枝葉扶疏?!褫济窗?。鄉(xiāng)人祀之,祈禱如響。”②(清)謝宸荃主修,凌文斌點校:《安溪縣志》卷之一,安溪縣志工作委員會編印,第21~22頁。這棵樟樹更為神奇,盡然能夠化成人形參加鄉(xiāng)試。當(dāng)?shù)匕傩找虼烁欠钊缟衩?,祈禱如響。
除光澤、安溪外,福建東部的寧德霞浦縣崇儒鄉(xiāng)、寧德壽寧縣托溪鄉(xiāng);福建南部的泉州德化縣美湖鄉(xiāng)等地,也都有千年古樟樹,被百姓奉為“樟樹神”。廈門民眾就將樟樹神奉為樟府王爺,在廈門馬巷沈井里,有一座“樟府王爺公宮”,當(dāng)?shù)厝朔Q“龍山堂”。附近的居民會在自己房屋的門墻上,貼一張保平安的木刻拓印“樟府王爺”紅紙神像。紅紙上,除了樟府王爺外,還有位手執(zhí)令旗的小將或傳令官的形像。旁邊還有一張白色紙條,上印“敕封,令代天巡狩樟府王爺,平安”。③黃紹堅:《廈門的動植物崇拜——樹神》,載《廈門晚報》,2014年3月2日第18版。樟樹神保一方土地平安的土地神神格極為明顯。也因此,福建地區(qū)有“祭樟王”的民俗,如德化縣美湖鄉(xiāng)小湖村每年四月都會舉行一年中最熱鬧的民俗活動——“祭樟王”?;顒悠陂g,村民們攜家?guī)Э冢谇暾翗湎缕碓革L(fēng)調(diào)雨順、安居樂業(yè)。
(二)視樟樹為祖先化身
浙江、江西、福建一帶民間對樟樹的信仰往往還與祖先崇拜聯(lián)系在一起。浙江的遂昌地區(qū)有在祖先墳?zāi)古栽苑N樟樹的習(xí)俗。據(jù)《遂昌縣志》“栽墳頭樹”條記載:“子孫在祖先墳?zāi)怪車运?、柏、樟等樹木,以示紀(jì)念,俗稱墳頭樹?!雹堋端觳h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757頁。為紀(jì)念祖先而栽下的樟樹,隨著樹木的成長,往往被賦予祖先化身的意征。清代浙江寧波學(xué)者全祖望在《先休庵府君墓樹記》中就記載:“十世祖休庵府君墓在沙渚之上,有樟樹焉,蓋四百年矣。長老相傳,樹盛則吾家有達者,否則枯。吾家自天啟以來,門戶漸以式微,而樹亦蕉萃日甚,奄奄若待盡者?!雹荩鳎┤嫱鄂^埼亭集》卷二十一,《續(xù)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429冊,660頁。全家故老相傳,沙渚之上的樟樹與家族的興衰息息相關(guān)。顯然,樟樹與祖宗蔭庇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成為全家祖宗的化身。樟樹具有了代理祖先護佑子孫后代繁衍的神職功能。
這種奉樟樹為祖先化身的現(xiàn)象在福建也較為常見,如廈門翔安區(qū)新圩鎮(zhèn)后浦村的黃氏祖厝前,就有一對千年古樟,并排而立,當(dāng)?shù)厝俗馂椤罢凉薄ⅰ罢疗拧?。樹旁,立著一塊黃姓所立《后浦公婆樟保護工程碑記》,稱:“古樟兩樹,一公一母,東西并立,交枝疊冠,世所未見……歷世先祖無不視之為神明,奉之為佑護?!雹撄S紹堅《廈門的動植物崇拜——樹神》,載《廈門晚報》2014年3月2日第18版。莆田仙游龍華金沙村的阮姓村民則視金沙宮前的樟樹為“始祖樹”,世世代代予以愛護。福建建陽縣也有一棵被劉氏家族奉為家族保護神的樟樹,據(jù)《八閩通志》記載,在建陽縣西永忠里麻沙有一棵唐朝時開國公劉姓者種下的樟樹,“按郡志嘗有異人過此,謂木榮枯劉氏盛衰系焉。紹興丁酉,劉夢先讀書院中,一日得樟實三枚,徑三寸,是年遂領(lǐng)鄉(xiāng)薦,寶慶元年,魁鄉(xiāng)薦,越明年,又魁鄉(xiāng)薦,郡守陳肟為立聯(lián)魁坊。紹定三年,一干微枯,其年監(jiān)軍劉純沒于王事,謚忠烈,其枯復(fù)榮。咸淳六年,干發(fā)三花,黃色,是年劉氏領(lǐng)鄉(xiāng)舉者二人,領(lǐng)漕舉者一人。凡劉氏有科第除拜,其兆必見于樟,故書院以‘瑞樟’為名?!雹伲鳎S仲昭:《八閩通志·下》卷之四十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頁。劉姓家族子弟凡在科舉上有所成績,樟樹都會提前出現(xiàn)兆頭,也因此,劉姓家族把這棵樟樹視為自己祖先的化身,認(rèn)為樟樹能夠護佑自己的子孫光耀門庭。
(三)認(rèn)樟樹為干娘
在浙江中西部的金華、衢州、麗水一帶,老百姓一般將兩棵在一起的大樟樹稱為樟樹老爹、樟樹老娘,而單獨的一棵則稱為樟樹老娘。由于樟樹以獨棵為主,因此以樟樹老娘為多。之所以稱樟樹為老娘,則源于當(dāng)?shù)乩习傩照J(rèn)樟樹娘的習(xí)俗。
孩子出生后,父母為使孩子能平平安安長大,常找村中的老樟樹庇護,拜認(rèn)樟樹為干娘,有的村民甚至由此直接把男孩取名為“樟樹”,女孩取名為“樟樹囡”。這種風(fēng)俗在在金華、衢州、麗水一帶的農(nóng)村都較為普遍。如據(jù)《中華全國風(fēng)俗志》記載:麗水遂昌一帶“小兒產(chǎn)生后,一星期內(nèi),父母必請星士為之算命。如謂命好,即快樂無窮;倘謂小兒命運有不利之處,則引為至憂。于是拜干娘(所拜者概系貧家婦女,甚有拜石頭樟樹者?!雹诤鷺惆玻骸吨腥A全國風(fēng)俗志》下編,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62頁。對此,《遂昌縣志》“取俗名”條也記載:“舊時,嬌寵或多次生育夭殤的人家,多為愛子取一俗名,如小狗、丐兒、爛稻草等。也有的讓愛子認(rèn)石頭、古樟樹等為娘?!雹邸端觳h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763頁。
金華地區(qū)的磐安、金東等地風(fēng)俗也極為類似,如磐安一帶在孩子出生后也會請算命先生算命。如兒女生辰與父母相克相沖;或兒女“犯將軍箭”、“八字”中缺木;又或者出生后半夜啼哭等,就要認(rèn)樟樹為娘。早認(rèn)和遲認(rèn),根據(jù)所屬的情況不同而定,但3歲內(nèi)一定要認(rèn)定“樟樹娘”。④朱頌陽:《古老圖騰“樟樹娘”》,載《浙江林業(yè)》2012年第8期,第24頁。另外衢州地區(qū)的風(fēng)俗也是如此,常山縣志“認(rèn)樟樹老娘”條記載:農(nóng)村有讓孩子認(rèn)樟樹作老娘的,把孩子的生辰八字寫在紅紙條上,并用帶子系在樹上,焚香禮拜,祈求孩子健康成長。⑤《常山縣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91頁。
拜認(rèn)樟樹娘的禮儀也大致相同。一般都是父母將孩子的姓名和生辰八字寫在紅紙上,并將紅紙或貼或掛在所要拜認(rèn)的樟樹上,再在樹上寫上“壽比南山”、“長命富貴”“平安吉祥”之類的吉利語,以三牲福禮、元寶香燭等進行祭拜,祈禱樟樹老娘對孩子多加關(guān)照,保佑孩子健康成長。祭拜時,孩子可以在場,也可以不在場,因各地風(fēng)俗而異。如金華磐安地區(qū)的風(fēng)俗為:“在樹腳擺上酒、菜、飯等供品,富有的人家可供豬頭、全雞、全鴨等,貧寒的人家可僅供一刀豬肉。擺完供品之后要點燃兩根紅燭,焚香膜拜后,宣讀寫在紅紙上的“認(rèn)娘書”,內(nèi)容是兒女的年庚八字,拜認(rèn)樟樹為娘,今后請勤加管顧,使孩子百病勿生,日長夜大,等等。宣讀后燃了紅紙,再燒黃表紙,再拜幾拜。最后將自撰的對聯(lián)貼上樟樹,如“繼樟神為親母,佑四季保平安”,橫批“健康成長”。中間再供奉樟母之神位。若是為“犯將軍箭”而認(rèn),則要將事先做好的一把小弓、一支小箭掛在樹枝上,以示今后孩子的箭厄已引到樟樹身上。然后撤回供品,儀式結(jié)束?!雹拗祉炾枺骸豆爬蠄D騰“樟樹娘”》,第24頁。
拜認(rèn)樟樹娘以后,孩子對待樟樹就要像對待生身父母一樣,孩子生日或四時八節(jié),都要用香燭祭拜,春節(jié)時,孩子家里貼春聯(lián)、掛紅燈的同時,孩子也需要給樟樹娘拜年,為她貼上春聯(lián)、掛上彩燈。這種禮節(jié),在孩子的成長中,逐漸淡化而自行結(jié)束。
一種在長江以南極其常見的樹木,何以能成為廣大百姓心目中的神樹?這與樟樹所具有的頑強生命力、藥用作用等自然屬性和中國自古以來的植物崇拜以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賦予樟樹的特殊社會屬性分不開關(guān)系。
(一)樟樹的自然屬性:頑強的生命力和藥用價值
1.頑強的生命力
樟樹主根發(fā)達,對土壤的要求不大,且較耐水,這就使得長江以南區(qū)域隨處可見樟樹的影子。而樟樹樹高可達50米,樹齡能夠達到成百上千年,可稱為參天古木。中國古代文獻中多有對參天古樟的記載,如據(jù)《地理志》曰:“豫章郡城南,有樟樹,長數(shù)十丈,立郡因以為名。至?xí)x永嘉年間,尚茂。”①(宋)李昉:《太平御覽》卷九百五十七,北京:中華書局影印,1960年,第4250頁江西南昌古稱豫章,而這個名字的由來即是因為城南有高數(shù)十丈的古樟。因為樹身高大,隨處可見,樟樹頑強的生命力很容易就被人們所認(rèn)知,樟樹也就自然成為渴求生命無限延續(xù)的人類羨慕和崇拜的對象。如清朝高道閔一德在《雨香天經(jīng)咒注》中解釋“彌結(jié)彰生樟,結(jié)陸渺蘭蒙”句時就說:
“彌,周密貌。結(jié),堅實不虛貌。彰,流露貌。生,生炁。樟,樹名,耐寒而壽。西方樹以庇眾庶者,樟城是也。此樹易生而長青,高高下下,陸地水鄉(xiāng),隨樹隨生而易大者。人身真炁之流布,無邊無際,若生樟然,永無雕謝之虞。在在流注,亦如樟之在在自生,或陸或渺,咸得藉以衛(wèi)蘭養(yǎng)而蒙也。故曰彌結(jié)彰生樟,結(jié)陸渺蘭蒙也。”②(清)閔一德:《雨香天經(jīng)咒注》,《道外藏書》第十冊,成都:巴蜀書社,1992年,第491頁。
認(rèn)為樟樹易生長,終年常青,無論生長在哪里都能夠成長為參天大樹,人的真炁流布就應(yīng)該像樟樹一樣,在在自生,永不凋謝。這里,樟樹頑強的生命力就被注重養(yǎng)生的道教用以比喻人的自我修煉,樟樹成為與仙真類似的存在。
如同朱天順在《中國古代宗教初探》中所說:“現(xiàn)代和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崇拜大樹、古木,在迷信思想上有共同的地方,即崇拜生命力和繁殖能力。人和動物一代一代死去,可是有些植物活了幾百幾千年還沒有死……人們崇拜這種超人的力量。”③朱天順:《中國古代宗教初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11~112頁。樟樹頑強的生命力為人們所崇拜,也因此人們讓自己的孩子拜樟樹為母親,希望孩子能夠由此得到樟樹的生命傳承,健康成長。
2.藥用價值
樟樹除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外,還有重要的醫(yī)藥價值?!侗静菥V目》記載樟材氣味辛、溫、無毒。主治惡氣中惡、霍亂腹脹、食宿不消、常吐酸臭水。酒煮服,無藥處用之。還可治手足痛風(fēng)等。樟葉、樟花、樟果、樟樹皮、樟根也有用作藥物記載。而根據(jù)現(xiàn)代科學(xué)研究證明,樟樹所散發(fā)出的松油二環(huán)烴、樟腦烯、檸檬烴、丁香油酚等化學(xué)物質(zhì),有凈化有毒空氣,過濾出清新干凈空氣的能力。
中國的古人不僅很早就發(fā)現(xiàn)了樟樹的藥用,將樟樹廣泛應(yīng)用于中醫(yī)藥材之中,如《竹間十日話》中就記載:“處州府山中有樟樹,四百余圍,其實可愈肝疾?!雹埽ㄇ澹┕厣n:《竹間十日話》卷四,福州:海風(fēng)出版社,2001年,第64頁。在利用樟樹的藥用價值之外,中國古人還將其進一步發(fā)揮,賦予了它祛除霉運災(zāi)厄的功效。在浙江的一些地區(qū)就有著在春節(jié)前后用樟樹枝葉撣塵的習(xí)俗。如《巧對續(xù)錄》中就記載的清朝時溫州人立春日用樟樹枝“□(上于下火)春”的習(xí)俗:
“道光丁未,余正任溫郡。立春日,率屬在郡堂照例鞭春。禮成后,忽一聲炮響,不知其故,詢之屬吏,乃知溫俗于春至?xí)r,無論何家,皆備樟樹一枝,連葉焚之,并有俚俗咒語名之曰:‘□(同上)春’。按:《集韻》:‘□(同上),音談,燎也?!鸢埠槭匾恢剌嫛端鬃志帯?,謂溫人于立春前
焚樟葉曰‘□(同上)春’?!雹伲ㄇ澹┝赫骡牭龋骸堕郝?lián)叢話全編》,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年,第206頁。
用樟樹枝葉撣塵除了看中它枝葉繁茂,具有驅(qū)蟲的功用外,還在于希望樟樹枝葉掃去一年的霉運,為來年帶來好運,如青田地區(qū)“燂春”習(xí)俗?!盁锎骸庇蓩D人操持,手捏樟樹枝葉火把,走遍各室,邊燂邊念:“上燂瓦辣(蟲豕),下燂蚤虱;燂燂貓眼睛光,燂燂老鼠眼瞀瞊,燂燂蚊蟲蚤虱往外爬,燂燂金銀寶貝往里收?!雹凇肚嗵锟h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672頁樟樹枝葉的火把不僅能夠利用自身的藥用價值驅(qū)趕蚊蟲蚤虱,而且還可以使老鼠眼瞎,家貓眼睛明亮,以及使金銀寶貝往家里收的功能,這顯然是將樟樹的藥用功能進一步發(fā)揮,從而使樟樹具有了神職功能。
由樟樹的藥效作用進一步發(fā)揮,樟樹還被我國古代醫(yī)家用于治療由狐仙引起的病癥,認(rèn)為在端午日,用雄黃搽狗的口鼻,然后燃燒樟木,以煙熏狗就能達到制鬼狐的目的。顯然樟樹的藥用效果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揮。
(二)中國原始的植物崇拜
在遠(yuǎn)古時代,初民相信萬物有靈,認(rèn)為人同動植物甚至山川河流之間存在著一種特殊的關(guān)系,甚至認(rèn)為自己的氏族部落就起源于某種動植物,這就產(chǎn)生了自然物崇拜。對樹木的崇拜即是自然物崇拜的一種,他在中國古代極為普遍。如《山海經(jīng)》里就記載了扶桑樹、建木、三珠樹、柜格之松、服常樹、不死樹等許多神樹。由這些原始宗教發(fā)展而來的神樹往往都被賦予了神秘的色彩,是老百姓祭祀蒼天神靈的附載物。
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樟樹很早就被與鬼神聯(lián)系在一起。如晉干寶的《搜神記》中就記載這樣一個故事:
吳先主時,陸敬叔為建安太守,使人伐大樟樹,下數(shù)斧,忽有血出,樹斷,有物,人面,狗身,從樹中出。敬叔曰:“此名‘彭侯。’”乃烹食之。其味如狗。白澤圖曰:“木之精名‘彭侯,’狀如黑狗,無尾,可烹食之。”③(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八,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218頁。
樟樹在被砍伐時,身體流出血液,并從里面跑出來木精彭侯,這里的樟樹顯然已經(jīng)具有了生命的靈性。
《太平廣記》卷三五四“田達誠”中也記載有“吾有少子,婚樟樹神女。將以某日成禮,復(fù)欲借君后堂三日,以終君大惠,可乎?”④(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三百五十四,中國古典精華文庫,第446頁。曾經(jīng)寄居在田達誠家的鬼因為小兒子要取樟樹神的女兒,而再次向田達誠借用后堂三日。這里,樟樹不僅是具有木之精,會流血,而且已經(jīng)成神,具有了與人相同的繁衍后代,為子女舉行婚禮的人格屬性。
把樟樹與鬼神相結(jié)合,這在信奉萬物都由道化生,都具有成仙成神的可能的道教中更為普遍。如宋代施岑《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所記錄的豫章西門的樟樹精,明朝張岱《夜航船》中記載的呂公樟等,則分別把具有靈性的樟樹與道教史上著名的人物許真君和呂洞賓相聯(lián)系。
如同愛德華·泰勒所言原始人類對于樹木的崇拜,“這在人類思維的那一階段上顯得特別清楚。當(dāng)時人們看待單個的樹木像看待有意識的個人,并且作為后者,對它表示崇拜并奉獻供品?!雹荩ㄓⅲ鄣氯A·泰勒:《原始文化》,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年,第66頁。對于樟樹的自然崇拜,從中國的古代一直保留下來,進而轉(zhuǎn)化成一種村落守護神或家族、個人守護神,并希望通過對樟樹的供奉和誦經(jīng)祈禱,達到風(fēng)調(diào)雨順,六畜興旺,生活美滿,健康長壽的愿望。這種借用樟樹神格特征以達到祈福目的的現(xiàn)象,早在西漢時就已經(jīng)存在。東方朔就記載:“東方荒外有豫章焉(樟木),樹主九州。其高千丈,圍百丈,本上三百丈,本如有條枝,敷張如帳,上有玄狐黑猿。枝主一州,南北并列,面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州吉兇。斫復(fù),其州有福;遲者州伯有病;積歲不復(fù)者,其州滅亡(亡言州伯死,復(fù)者木創(chuàng)復(fù)也)?!雹蓿h)東方朔:《神異經(jīng)》,王根林校點《漢魏六朝筆記小說大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9頁。樟樹被作為主掌九州的神樹,樟樹的興榮關(guān)系一州的興盛,這無疑就是各地以樟樹為地方保護神的前身。
樟樹的這一神職功能在道教中也有所體現(xiàn)。明代《道法會元》中就記載有一道“火鈴封宅符”,這道符的制作材料即為樟樹?!兜婪〞分杏涊d:“行道罷,將樟木朱章絳囊付醮家,四圍鎮(zhèn)宅?!雹購埨^禹主編:《中華道藏》38冊,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年,第152頁。這種以樟樹制符鎮(zhèn)宅的方式,與廈門民眾在門前貼“敕封,令代天巡狩樟府王爺,平安”如出一轍。
(三)樟樹的社會屬性
在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樟樹還被賦予了特殊的文化象征和社會屬性。他一方面常被與高士賢能聯(lián)系在一起,樟樹的繁茂生長被作為國家的祥瑞,而對于樟樹的使用,歷朝歷代也都有較嚴(yán)格的規(guī)定。
1.比喻賢能高士
中國古代往往還把樟樹與高士聯(lián)系在一起。《太平御覽》引《高士傳》中:“堯聘許由為九州長,由惡聞,洗耳于河。巢父見,謂之曰:豫章之木,生于高山,工雖巧而不能得,子避世,何不藏身?”又引《新語》曰:“賢者之處世,猶金石穴于沙中,豫章產(chǎn)于幽谷?!雹冢ㄋ危├顣P:《太平御覽》,第4250頁。這兩個例子把樟樹與高士、賢者相聯(lián)系。北齊劉晝的《劉子》中也有:“夫樟木盤根鉤枝,瘦節(jié)蠹皮,輸困擁腫,則眾眼不顧,匠者采焉,制為殿堂,涂以丹漆,畫為鵲藻,則百辟卿士莫不顧盼仰視……”③傅亞庶:《劉子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第202頁。的記載,認(rèn)為樟樹雖然外表普通,甚至丑陋,但被工匠加工后,“百辟卿士莫不顧盼仰視”,這種特質(zhì)與中國古代所追求的外表樸實,內(nèi)在美麗的高士性格也極為吻合。
2.作為祥瑞之兆
在中國古代,樟樹的繁榮生長往往作為國家太平,政治清平的一種祥瑞。中國歷朝歷代類似的記載就有很多,如《藝文類聚》引《晉書》記載說:王廙為鄱陽太守,有枯樟樹更生,王敦表勸進中宗曰:皓獸應(yīng)瑞而來臻,樟樹久枯而更榮。④(唐)歐陽詢:《藝文類聚》第一部,中國古典精華文庫,第343頁又如《宋書》卷二七:“豫章有大樟樹,大三十五圍,枯死積久。永嘉中,忽更榮茂,景純并言是元帝中興之應(yīng)?!雹荩海┥蚣s:《宋書》卷二十七,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第783頁。另外如《禮斗威儀》等中都有將樟樹繁茂生長作為祥瑞的記載。
除了將樟樹的生長與國家的祥瑞聯(lián)系在一起之外,有的甚至直接將樟樹與封建帝王相聯(lián)系。如《履園叢話》中所記載的無錫惠山寄暢園的樟樹就直接與康熙的生死聯(lián)系在一起,書中記載說:“無錫惠山寄暢園有樟樹一株,其大數(shù)抱,枝葉皆香,千年物也。圣祖每幸園,嘗撫玩不置?;罔幒?,猶憶及之,問無恙否。查慎行詩云:‘合抱凌云勢不孤,名材得并豫章無。平安上報天顏喜,此樹江南只一株’。迨圣祖賓天,此樹遂枯,亦可異也?!雹蓿ㄇ澹╁X泳:《履園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第16頁。寄暢園中的千年古樟不僅在康熙南巡時常被康熙“撫玩不置”,在康熙回京后也常被念及,更為神奇的是,康熙死后,樟樹也隨之枯死,仿佛樟樹與康熙構(gòu)建了一種共存關(guān)系。
3.使用者為皇親國戚
樟樹的木材耐腐、防蟲、致密、有香氣,在中國古代就常被用來建筑宮殿、制作舟船和棺材。如南朝梁任《述異記》就記載:“豫章之為木也,生七年而后可知。漢武寶鼎二年,立豫樟宮,于昆明池中,作豫樟木殿?!雹撸ㄋ危├顣P:《太平御覽》,中華書局影印,1960年,第4250頁。能夠被用來建造宮殿,足見樟樹材用的優(yōu)異性質(zhì)?!痘茨献印芬灿涊d:“藜藿之生,蠕蠕然,日加數(shù)寸,以為櫨、棟、楩、柟、豫章之生也,七年而后知,故可以為棺、舟?!薄"啵ㄋ危├顣P:《太平御覽》,中華書局影印,1960年,第4250頁。
樟木的材用性質(zhì)優(yōu)異,但在中國古代,卻不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使用的材料。無論是用于建筑還是用于制棺,樟木的使用往往是與王公貴族甚至皇室宗親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在制造棺木上,樟樹往往是封建政府欽定給諸侯王、公主、貴人等皇親國戚使用的,《后漢書·禮儀志下》就明確說:“諸侯王、公主、貴人皆樟棺,洞朱,云氣畫,公、特進樟棺、麑漆,中二千石以下坎侯漆?!雹伲〞x)司馬彪:《后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第3152頁《宋書》中也有皇太妃使用樟木制作棺材的記載:“宋孝武大明五年,閏月,皇太子妃薨,樟木為櫬,號曰樟宮?!雹冢海┥蚣s:《宋書》卷二十七,第397頁。
封建社會禮儀制度階梯分明,對于樟木的使用,國家往往采取嚴(yán)格的管理措施?!缎绿茣肪陀涊d了這樣一個例子:“呂如全歷內(nèi)侍省內(nèi)常侍、翰林使,坐檀取樟材治第,送東都獄,至閔鄉(xiāng)自殺。”③(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二百七,1975年,北京:中華書局,第5869頁。一個朝廷高官因為擅自取用樟木建造宅第而被判刑入獄,可見樟木在古代社會的使用者級別之高。
因為被賦予了上述特殊的文化象征和社會屬性,使得樟樹不僅是一種普通的植物,還是中國古代社會人們所追崇的文化象征和社會地位的體現(xiàn),這也就使得氏族家庭愿意將祖先依附于樟樹之下,借樟樹烘托先祖的品質(zhì)和地位,并以此寄寓子孫,福蔭后代。
綜上所述,浙江、江西、福建等地民眾奉樟樹為地方保護神和家族的守護神,并通過讓自己的子女拜樟樹為干娘以祈求孩子健康成長,這種民間信仰風(fēng)俗的形成是由樟樹的自然屬性、中國古代傳承而下的植物崇拜以及傳統(tǒng)社會賦予樟樹的特定文化內(nèi)涵,三者共同作用形成的。
(責(zé)任編輯:高量)
The Folk Camphor Belief Customs in Zhejiang,Jiangxi, Fujian and Its Causes
Huang Xinhua
(Suzhou City Taoist Association,S uzhou Jiangsu,215005)
In zhejiang,jiangxi,fujian,camphor tree as a common species is not only the daily used plants,but also treated as the patron saint or ancestral spirits by many people.People pray for the blessing the production,life and future breeding of one place or a clan through the worship of camphor trees;many people let their newborn children recognize camphor tree to be foster mother,to pray for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The formation of this custom,is not only related to camphor tree for it have strong vitality and medicinal effects of natural property,but also has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to the plant worship inheritance from the primitive China an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give special cultural connotation ofcamphor tree.
Camphor;Belief;Custom;Patron saint
K892.29
A
1008-7354(2015)05-0093-07
黃新華,浙江龍游人,研究生,《江蘇道教》責(zé)任編輯,蘇州市道教協(xié)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道教文化研究。
①劉易鑫等:《略論婺源古樟的樹木文化》,載《科學(xué)通報》2013年,第58卷,增刊Ⅰ,第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