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眾記憶、文化身份與故事講述傳統(tǒng)
      ——以重慶走馬民間故事為例

      2015-03-30 17:55:35穆昭陽
      地方文化研究 2015年5期
      關鍵詞:走馬民間故事記憶

      穆昭陽

      民眾記憶、文化身份與故事講述傳統(tǒng)
      ——以重慶走馬民間故事為例

      穆昭陽

      (贛南師范學院文旅學院,江西贛州,341000)

      民間故事作為民眾生活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承擔了言傳身教的功能。通過傳統(tǒng)的講與唱的故事講述活動,向聽眾傳授了豐富的民間知識和地方傳統(tǒng),也實現(xiàn)了地域文化的傳承和延續(xù)。走馬民間故事承載了千百年來巴渝大地廣袤的歷史文化信息,作為走馬古鎮(zhèn)的文化品牌,不僅凸顯了古鎮(zhèn)民眾的歷史記憶,也成為代表古鎮(zhèn)特色的民俗傳統(tǒng)。走馬民間故事與它的講述者們都是寶貴的文化資源,成為顯示地方文化身份的重要標志。

      走馬古鎮(zhèn);故事講述;民眾記憶;民俗傳統(tǒng)

      走馬古鎮(zhèn)的民間故事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并有故事講述的杰出代表,即被合稱為“東方格林兄弟”的“特級民間故事家”魏顯德和魏顯發(fā)(均已去世)。曾經(jīng)的走馬古鎮(zhèn)作為驛道停留的小站,往來客商及各色人等絡繹不絕,吸引著過往行人駐足。停歇處的人們?yōu)榱私獬猛酒诤褪婢徯那椋瑢⒆陨硭鶖y帶的各種故事、段子等形式多樣的敘事以口述的方式表達。于是在走馬古鎮(zhèn)這個特殊的地理空間,形成了濃厚的講述氛圍??蜅?、地頭、茶坊等場合常常成為當?shù)卮迕窈屯饨邕^往行人的交流地。經(jīng)過不斷地交流與文化融合,眾多反映巴地歷史文化的故事通過口耳相傳繼承下來,成為傳授當?shù)厝宋亩Y俗和知識經(jīng)驗的極好素材。許多當?shù)氐娜嗣褚矃⑴c到講故事與聽故事的行列里來,慢慢形成了濃厚的講述環(huán)境。走馬古鎮(zhèn)因此而成為故事的匯集地,當故事講述積淀為一個地方的民俗傳統(tǒng)之后,就會更加穩(wěn)定。

      在走馬古鎮(zhèn)這個半開放的特定區(qū)域內,口頭交流成為了一種特殊的流行事象。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將眾多的口述信息加以完善之后,形成較為固定的故事文本,最終經(jīng)由地方知識精英和其他普通講述者共同傳承下來。無數(shù)代的人們共同參與了口耳相傳這一民俗傳統(tǒng)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話語表達方式和傳講內容上達成了基本認同。這是集體的智慧和經(jīng)驗所得,并經(jīng)受了歷時的考驗而最終成型。故事講述帶有集體性的特點,在古鎮(zhèn)民間故事的敘述中也展現(xiàn)了鎮(zhèn)民對生活地域文化的認同。這種集體的敘事行為能夠成為地方歷史記憶建構的必備要素。

      一、故事講述與歷史記憶

      傳統(tǒng)的故事講述活動,在傳授民間知識的同時,也實現(xiàn)了人的情感訴求和情緒表達。講述內容也體現(xiàn)了講述者的個人思想、信念、世界觀及價值觀等等,并將此種知識譜系和源于生活、生產(chǎn)的感受和經(jīng)驗傳播給他人。“講故事是支持記憶、保存過去,激活以往體驗乃至構建集體認同的一個根本要素。”①[德]韋爾策編;季斌,王立君,白錫堃譯:《社會記憶:歷史、回憶、傳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93頁。因此,在傳講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一地知識體系的傳播,造成了民眾的適應性接受和廣泛認同。民間故事的講述內容不僅與講述人本身的生活經(jīng)歷有關,還與其所生活地域的文化背景和歷史事件有密切聯(lián)系。民間故事的內容中一定存有人們對某個歷史事件的記憶,不論是哪種類型的民間故事,在本質上都是一種歷史記憶,有真實亦有虛構。我們并不探討對虛構與事實的區(qū)分,而應該去思考在現(xiàn)實生活場域中所形成的這種故事講述傳統(tǒng)中所傳達的民族記憶信息?!叭藗儗τ谧陨須v史的記憶不僅是一種社會的建構,而且是出于他們面臨具體的生活境遇時的需求。當這種歷史記憶成為一種社會記憶的時候,他們必須為此創(chuàng)造出可以共享的資源,獲得形成社會記憶的契機?!雹仝w世瑜:《祖先記憶、家園象征與族群歷史——山西洪洞大槐樹傳說解析》,《歷史研究》2006年第1期。民間故事的敘述帶有一定的人類記憶,在傳遞業(yè)已形成的集體的社會記憶同時,也摻雜了個人的記憶。記憶使得民間故事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生命內涵,得到了應有的文化地位。

      “在歷史記憶里,個人并不是直接去回憶事件;只有通過閱讀或聽人講述,或者在紀念活動和節(jié)日的場合中,人們聚在一塊兒,共同回憶長期分離的群體成員的事跡和成就時,這種記憶才能被間接地激發(fā)出來。所以說,過去是由社會機制存儲和解釋的?!雹赱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論集體記憶》,畢然、郭金華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3頁。走馬民間故事中承載了當?shù)厝藗冮L期積累的生活經(jīng)驗和體悟,還有許多地域性的知識和風俗,以及某些歷史事件在民間流傳的樣態(tài)等等。這些都建構并豐富著走馬民間故事的內涵,從中我們可以找到故事講述里所傳達的地方民眾記憶。在已出版和印行的有關走馬民間故事的內容中,對于地方地名的故事與地方文化也占到一定比例。③如《重慶九龍坡》(《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四川卷》),《牛王會》、《山王會》、《藥王會》、《秧苗會》、《四月八嫁毛蟲》、《八月十五天門開》、《識相不識相,難過走馬崗》、《趙云過走馬崗》、《居廷雞》、《女兒丘》、《躲子山》、《轉山坪》、《冬筍壩》(《魏顯德民間故事集》),《龍王壩的傳說》、《回龍灣的來歷》(《走馬鎮(zhèn)民間故事》)等。關于走馬古鎮(zhèn)附近轉山坪的來歷,魏顯德與陳富其都有各自的講述。

      話說葉小娃成了仙,玉皇大帝就封他為“一山大仙”,還贈了一條“趕山鞭”給他。這條鞭子厲害,河流堵塞,大山擋道,那鞭子一揮,河流暢通,大山讓路。葉小娃趕山累了,就要回龍宮洗澡,雖然騰云駕霧,他也感到還是有些麻煩。于是,他就想:何不自己造一個浴池呢。

      這一次,他到了重慶,一看那地勢,還真是一個理想浴盆。如去趕一座山,把北碚口一堵,就是一片汪洋,成為我的浴池了。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本地的土地佬,土地佬不同意,但又不敢惹他。葉小娃的趕山鞭雖厲害,但只要天亮,就失去法力。于是,土地佬決定拖住葉小娃。

      趁著夜黑,葉小娃抓緊時間趕山、修浴池。到了白市驛與北碚相近的地方,葉小娃坐著歇氣。土地佬跑來說:“葉仙,我們來下盤棋。”葉小娃說:“我不下來,我還要忙著趕山呢?!蓖恋乩姓f:“下棋好耍得很,我教你?!比~小娃想,山也趕得差不多了,剩下一點用不了多少時間,就同意下棋。土地佬有意拖延時間,慢慢教,葉小娃覺得新鮮,專心學棋。不知不覺,雞公叫了,天亮了。葉小娃這才想起干山的事,大叫:“壞了,壞了”。土地佬說:“葉仙,你修浴池會闖下大禍,你若把北碚口堵了,要淹死好多生靈?!?/p>

      土地佬把這事向玉皇大帝報告了,玉皇大帝大怒,把葉小娃打下凡間。轉山坪就是葉小娃趕來的山,那一叢一叢的丘陵,就是他沒有下完的棋。④《轉山坪的傳說》,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四川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編:《走馬鎮(zhèn)民間故事》(內部出版),1997年,第96-97頁。

      而對于轉山坪來歷的講述,魏顯德所講的故事就與上文陳富其講的不同,他的故事主要角色并非前面提到的葉小娃和土地佬,而是變成了孽龍(割青草拾到夜明珠,最后又變成龍的窮小伙)和二郎神。但其他的如北碚、雞鳴的情節(jié)都包含在內。據(jù)他講,轉山坪是從油溪河邊搬來,是因為孽龍對人們對他不公而產(chǎn)生不滿,想將嘉陵江堵住,使四川成為汪洋大海。

      正當孽龍扛著這座山往北碚方向走來的時候,二郎神一眼看見了他。二郎神知道孽龍的心思,很不忍心讓千千萬萬的無辜人民喪命,可一時又不知如何勸他回心轉意,就問:“孽龍兄,你扛這座山要扛到啥時候才停止?”孽龍心想沒多遠就到北碚水口了,雞叫時一定能搬到,就說:“我扛到金雞叫?!倍缮褚宦?,心里也馬上有了主意,他可以學金雞叫。

      孽龍聽到“哥哥咕,哥哥咕”的雞叫聲只好停下腳步。但他不明白金雞為啥子這么快就開始叫了,想了想,突然明白是二郎神耍的花招,他連忙放下那座山,氣沖沖找到二郎神,不由分說,與二郎神斗氣法來。

      本來,二郎神和孽龍都只有七十一變,眼看二人將戰(zhàn)成平手,這時突然走來一個染店老板,他肩挑各種染料,二郎神急中生智,趁孽龍不注意,抓起一把靛青往臉上一抹,孽龍一看大吃一驚,“你的臉怎么又青又黑?”二郎神答道:“臉青臉黑正在變?!蹦觚埪犃诵睦锇l(fā)慌,因為他不會這一招;二郎神看他以猶豫,趁機勸道:“孽龍兄弟,那財主只是一個人,四川卻有那么多無辜百姓,你就打消原來的年頭吧。”孽龍自知斗法不能贏他,又覺得他的話的確有道理,雖然還是不服,但也只好就此罷休。不過,那座山,他也懶得再搬回油溪了,所以就把它留在那里了。這就是現(xiàn)在巴縣境內的轉山坪。①魏顯德講述:《轉山坪》,彭維金、李子碩主編:《魏顯德民間故事集》,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年版,第150-151頁。

      “一個社會情境,在其內外資源、社會制度、結構與權力關系達到某種穩(wěn)定狀態(tài)時,皆傾向于復制與延續(xù)它自己,所謂‘敘事結構’便扮演此種功能。它使得文本或表征呈現(xiàn)一種規(guī)律性,而由此復制與延續(xù)社會本相與情境,也造成歷史本相。但這并不是說,社會‘情境’與‘文本’將永遠在這些敘事結構中循環(huán)不息?!雹谕趺麋妫骸队⑿圩嫦扰c弟兄民族:根基歷史的文本與情境》,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13頁。個人與群體所處的社會情境各有不同,在敘述與傳達中自然發(fā)生變異或與其他因素結合,以此來對應各自所要應對的事象。對于轉山坪的來歷,兩人所講的故事內容相距甚遠。但其中的主要元素和情節(jié)有相似之處,比如對于洪水情節(jié)的描述,是否印證了歷史上這里的人們曾經(jīng)遭遇過,或是要面臨這樣的危險。

      “故事講述在已經(jīng)共有化的人類經(jīng)驗的層面上表現(xiàn)出其想象的技巧。情節(jié)、人物、主題因素等都是一個生命的多種形式,這生命其實是共同的生命。在這方面,自傳、傳記以及懺悔書都只是敘事之拱的小片斷,而敘事之拱作為一個整體,在相互影響的層面上描述并且重新描述人類行動。”③[愛爾蘭]理查德·卡尼,《故事離真實有多遠》,王廣州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271頁。走馬民間故事在關照故事中文化記憶的同時,也能夠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改變,成為象征地方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二、故事講述與文化身份

      民間故事的講述不單單是一種特定的民俗傳統(tǒng),同時也是一種經(jīng)過歷史性的凝結而成的一種穩(wěn)定存在的生活慣習。它記載著某種社會記憶,能夠通過激發(fā)共同的歷史認同和記憶情感,團結眾多的個人形成“傳承的共同體”。走馬故事講述傳統(tǒng)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資源和身份象征,它能夠從古流傳至今,必然有其獨特的價值和生命體征。“民俗以許多口頭和語言的形式、以習俗行為的形式、以物質的形式顯示它自身,但民俗自身是永遠也不能完全整理記錄的思想、內容和進程的傳統(tǒng)的復合體;它只存活于民眾相互影響的表演和傳播中?!雹躘美]布魯范德著,《美國民俗學概論》,李揚譯,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年版,第7頁。走馬民間故事是一種可賦予我們文化身份的敘事,它反映著人們的期望與價值標準,通過群體或個體的力量,以講述的方式或其他行為傳承、發(fā)展。

      “民俗學并非僅僅是著眼于傳統(tǒng)文化和集體認同的學問,民俗學也能夠關注現(xiàn)實的社會甚至個體的生活或者個人的人生,即人自身的主體性存在價值和意義。”⑤呂微:《民俗學的笛卡爾沉思(上)——高丙中〈民俗文化與民俗生活〉申論》,載朝戈金主編:《中國民俗學》第1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08頁。1984年啟動的中國大規(guī)模民間文學集成工作,實際上在故事采錄的過程中為我們推出了隱藏在講述背后的這些“個人”?!八_姆納認為民俗生成的起點是個人的習慣,也就是在民俗之民中引入了個人。民俗學研究普遍的東西,流行的東西,通常是注重森林,不注重樹木,在重視集體共同性的時候,忽視了個體差異,如果我們循著他的啟示,以個人為起點去討論集體,民俗學有可能發(fā)展到既注重集體的共性,也留意個人的個性因素,既注重從眾傾向,也留意個人的選擇和個人的主體性。這樣發(fā)展對研究現(xiàn)代民俗尤其有益,因為在現(xiàn)代生活中,個人的主體性已經(jīng)發(fā)展得比較充分了,隨著這一因素發(fā)揮的作用不斷增強,民俗研究越來越有必要在著眼于群體,著眼于群體的一致性的同時,也顧及個體,顧及個體的選擇機制?!雹俑弑校骸睹袼孜幕c民俗生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第100頁。而故事講述傳統(tǒng)越發(fā)地對于這些個人及故事家講述群體加大了關注,加大了對于他們的宣傳。在維持并延續(xù)了中國民間“講故事”的傳統(tǒng)活動中,故事講述者的功勞也占了重要部分。

      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里面積淀了自己的生活過往和點滴記憶。故事講述時的場合是開放的,有講述者、聽眾,甚至包括后來參與采錄故事的采錄者(特殊聽眾)、各種因故事講述之名前來采訪的人等等。故事的講述對于個人歷史的塑造,對于人們記憶中歷史事件的講述,對于日常生活的記述和體驗,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耙簿褪钦f,你會依照對過去的記憶以及對未來的期望來講述自己的現(xiàn)狀。你根據(jù)自己過去的狀況和將來的發(fā)展來闡述自己現(xiàn)在的境遇。這樣做,便給自己一個敘事的身份,而這個身份便終生粘在你身上?!雹赱愛爾蘭]理查德·卡尼,《故事離真實有多遠》,王廣州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頁?!叭欢瑲v史上這些講述人并沒有作為文化傳承的特殊人物記錄下來,尤其是講述人講故事的情景和活動沒有系統(tǒng)地記載,只是把講述人講的故事作為社會進步的依據(jù)和文學創(chuàng)作的資料予以載錄,因此,我們看到的民間故事記錄就不是原本意義上的了,更談不上民間故事流動的生活狀態(tài)。當然,它還是保留了民間故事面貌的基本輪廓,保留了民間故事發(fā)展的基本線索。20世紀以后,伴隨著中國現(xiàn)代民俗學的建立,倡導從科學立場采錄民間故事的呼聲越來越高,采錄方法也漸趨成熟,講述人在民間故事傳承中的特殊作用日漸被人們所重視?!雹哿掷^富:《中國民間故事采錄與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民間敘事與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2年版,第387頁。走馬鎮(zhèn)民間故事的發(fā)展和傳承,不僅僅要依靠個人,同樣也需要有強有力的講述群體。而那些奔走于采錄、保護,為走馬故事思量、實干的人們同樣也值得我們尊重,也是能夠保證其得到很好保護和傳承的重要人群。在國內幾個有名的故事村,如河北藁城的耿村和湖北丹江口的伍家溝村,都是有著比較密集的故事講述群體的。

      講故事這樣一種特殊的“敘事形式”,賦予了講述者們更深意義上的文化身份,眾多優(yōu)秀的故事從他們口中述出,故事家群體的聚集給一個地區(qū)的地方文化傳統(tǒng)傳承增添了重要的力量。除此之外,走馬民間故事不僅突出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故事講述者,同時也成為了走馬古鎮(zhèn)當之無愧的“品牌”,與它的講述者們一起成為寶貴的文化資源,成為顯示地方文化身份的重要標志。走馬民間故事承載了千百年來巴渝大地的廣袤的歷史文化信息,是能夠代表古鎮(zhèn)特色的文化傳統(tǒng)。除了這一核心內涵,還有民間故事保有會、民間故事講述隊、山歌傳唱隊和川劇演唱隊等文化隊伍定期舉辦故事會、曲藝會演、川劇座唱、山歌演唱等活動?!懊耖g文學是無形而豐厚的資源寶庫,它一直處在自覺的與不自覺的應用之中。由于這一資源的開掘,靜態(tài)的景物帶上了歷史的與幻想的動感,食品、用品等非意識的物類也注入了精神的與社會的成分,從而成為人類生活的一個部分?!雹芴账佳祝骸稇妹袼讓W》,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8頁。隨著時代變遷,古鎮(zhèn)趨于衰落和勢弱,原來的講述傳統(tǒng)也受到外界的干擾和影響。“我們看到,鄉(xiāng)土社會中重新發(fā)明出來的村落傳統(tǒng),實際上已經(jīng)融匯到日常生活之中,與新時期鄉(xiāng)村社會的生產(chǎn)合作制度、以家戶為單位的經(jīng)濟生產(chǎn)模式、社會關系資源及其構成的資源網(wǎng)絡、共同體意識的創(chuàng)造等等都有密切的關系。傳統(tǒng)文化的再發(fā)明或者再創(chuàng)造,既凸顯了被民族——國家現(xiàn)代性話語所淹沒的民間歷史的集體記憶,民間也通過援引歷史的記憶來證明當下生存方式的合法性,從鄉(xiāng)民日常生活的角度看,后者可能更重要。鄉(xiāng)土傳統(tǒng)的重新發(fā)明,不僅僅只是使之服務于過去歷史的記憶,在很多時候,傳統(tǒng)也被賦予新的意義?!雹輨源海骸兑粋€人的民間視野》,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第98頁。雖然在新的社會背景下,走馬民間故事的傳講活動有著不小的變化,但鄉(xiāng)土社會深厚的歷史積淀和他們身上那種帶有時代命運印記的個人生活史記憶,將會拓展其講述傳統(tǒng)的內涵。

      三、故事講述傳統(tǒng)的保護與傳承

      對于走馬民間故事的保護和發(fā)展,各方人士有著不同的看法。故事傳承人、講述者、研究者、地方文化工作者等等,這些圍繞著走馬民間故事的講述生命而共同形成的群體,是能夠促使走馬民間故事發(fā)展、為其提供保障的特殊群體。如何在新的時代環(huán)境中獲得創(chuàng)新和適應性發(fā)展,在保留基本特色基礎上獲得生機,是一個不小的的挑戰(zhàn)。2011年,重慶市啟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考核制度,與他們簽訂了協(xié)議。在協(xié)議中對于傳承人所帶徒弟的數(shù)量,所傳授的內容要定期進行問詢,年終也會進行考核測評。如果在這其中,傳承人敷衍了事,態(tài)度不認真,傳承人的資格將被取消。反之,如果所收徒弟的技藝達標,傳承人將獲得額外的經(jīng)濟補貼。但是這并不能夠完全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困境,在對走馬民間故事如何能夠跟上時代,不被遺忘的問題。傳承人們也做了思考:

      “講故事掙不了錢,誰愿意送孩子來學?!泵耖g故事市級傳承人陳富其說,他也曾想多收幾個徒弟,但看上有潛質的孩子時,就會被對方家長一句“講故事能掙幾個錢?”擋回來。如今,陳富其也到了城里打工。他擔憂地說,作為市級傳承人,他每年還能得到國家一定的津貼補助,但那些“故事簍子”講故事都是“白講”。①張樟:《老段子聽眾越來越少民間故事該怎么講?》,《重慶商報》2012年11月20日

      不僅是講故事的人變少了,就連聽眾也逐漸減少,這是大家可以看到的實際情況。那么,要想讓走馬民間故事的發(fā)展跟上時代,它的題材選擇、內容更新、講述方法都要進行相應的變化。

      民間文學研究者、西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王倩予認為,民間故事不僅要在內容、題材方面創(chuàng)新,融入新內容跟上時代,還要在表現(xiàn)手法和傳播渠道上有創(chuàng)新。她建議,可建現(xiàn)代化故事館,通過電子存檔搜集故事。日本東京就有類似的故事庫,不僅有文字,還配有圖像和聲音,市民點擊即可觀看故事。②張樟:《老段子聽眾越來越少民間故事該怎么講?》,《重慶商報》2012年11月20日

      對于民間故事的數(shù)字化工作,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已做了許多相關工作,有成熟的經(jīng)驗。他們把現(xiàn)存的民間文學資料縣卷本及其他現(xiàn)有資料,按民間文學的科學分類編排、掃描、錄入,并繼續(xù)在全國征集留存在各地基層文化機構和個人手中的民間文學資料。并在此基礎上編排各民族民間文學資料庫,設計科學簡便的檢索體系與功能。③見侯仰軍:《建設中國民間文化的數(shù)字化長城——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口頭文學遺產(chǎn)數(shù)字化工程綜述》,載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編:《民間擷英:中國民協(xié)機關“走轉改”調研文集》,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94頁。近年來,隨著急速推進的城鎮(zhèn)化進程,生活方式越來越趨向現(xiàn)代化,民間文化特別是以民間故事為重的口頭文學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的傳承方式在今天的信息時代中,顯得尤為弱勢。而網(wǎng)絡傳播和口頭文學遺產(chǎn)的數(shù)字化將是我們未來工作的一個側重點,以數(shù)字化工程的手段來傳承和傳播傳統(tǒng)的民間口頭文學,已然成為社會的迫切需要。文化共享工程重慶分中心于2010年11月制作了專題網(wǎng)頁“走馬鎮(zhèn)民間故事”④詳見網(wǎng)址:http://2010.cqlib.cn/story_index.asp,文化共享工程重慶分中心制作,2010年11月。,里面以不超于10分鐘的短片形式,記錄了重慶走馬民間故事的代表作品。共錄制保存了7位講述者的五大類125則故事,可以直接點擊在線觀看。足不出戶也能聆聽到走馬民間故事的魅力,給了我們另一種直觀的講述感受。

      將民間故事植入媒介語境之中,并借助現(xiàn)代傳媒的各種優(yōu)勢,能使其獲得更好的傳承和延續(xù)。著名學者拉斯韋爾在1948年發(fā)表的《傳播在社會中的結構與功能》提出了傳播的“文化享受,豐富精神世界,社會遺產(chǎn)傳承”的三功能說。他認為“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是建立在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基礎之上的,只有將前人的經(jīng)驗、智慧、知識加以記錄、積累、保存并傳給后代,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礎上做進一步的完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傳播是保證社會遺產(chǎn)代代相傳的重要機制?!雹俟鶓c光:《傳播學教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13頁。大眾媒介在民間文化的傳承中具有積極作用,通過先進的傳媒手段和傳播技術,可以跨越時空限制,讓人們獲得充分的精神享受和文化盛宴,從而發(fā)揮其在保存社會記憶和民眾教育等方面的功能。故事的發(fā)展并不會簡單地依賴于任何思想或是原有的傳統(tǒng),如果時空發(fā)生轉換,故事講述與故事講述者也會有所應對,民間故事的講述者們因此獲得了新的講述生命,以此賦予故事新的時代意味和新的生命色彩。

      四、結語

      因為民間故事,讓走馬鎮(zhèn)擁有了“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zhèn)”、“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中國曲藝之鄉(xiāng)”三塊“國字號”招牌。在某種意義上,它成為地方文化傳統(tǒng)的杰出代表。也成就了在中國民間故事講述研究中的地位,成為能與河北耿村、湖北伍家溝相提并論的“故事聚落”。走馬民間故事的意義并不止于作為地方的文化符號和一種文化品牌的可能,更多地是能夠在講述中傳遞知識,這種知識與民眾記憶和地方歷史有關。故事講述傳統(tǒng)之于地方文化的意義也在于此,民間故事承載的民間歷史信息和民眾記憶,包括他們對人、事件、事物等的認識和評價,是一部值得探究的厚重的“民間史”。如何利用好這些故事講述文本,來拓展我們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是在故事講述研究里更應該得到重視的。

      (責任編輯:吳啟琳)

      Memory,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Story is about Tradition——In Chongqing Cook's Folk Stories for Example

      Mu Zhaoyang
      (College of Jiangxi Normal College Text Brigade,Ganzhou Jiangxi,341000)

      Folk stories as a part of people to the life world,bear the function of the precept.Through the traditional speak and sing the story of activity,and taught the audience rich tradition of folk and local knowledge,also has realized the reg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continuity.Cook's folk story carries one thousand to rivers,the earth's vas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as cook's old town culture brand,not only highlights the town people's historical memory,also be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folk tradition in ancient characteristics.Cook's folk stories and the narrator are all precious cultural resources,become the show an important symbol of local cultural identity.

      Cook's old town;The story is about.Public memory;Folk traditional

      C958

      A

      1008-7354(2015)05-0012-06

      穆昭陽(1986-),男,山西陽泉人,贛南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教師,主要研究民間故事與學術史。

      猜你喜歡
      走馬民間故事記憶
      我畫民間故事
      光明少年(2024年2期)2024-04-29 00:44:03
      走馬樓西漢簡所見赦令初探
      說說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為什么感動人
      漫話民間故事
      幽默大師(2019年4期)2019-04-17 05:04:48
      走馬風化學成分的研究
      中成藥(2018年10期)2018-10-26 03:41:06
      走馬胎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記憶中的他們
      走馬
      黃河之聲(2016年11期)2016-11-05 08:26:59
      兒時的記憶(四)
      广安市| 和顺县| 河北省| 渝北区| 台州市| 闽侯县| 额敏县| 海城市| 安岳县| 会东县| 武城县| 阳朔县| 沙河市| 南漳县| 九寨沟县| 定南县| 日土县| 康定县| 仁怀市| 亚东县| 当阳市| 安仁县| 太康县| 上杭县| 固安县| 林州市| 民丰县| 阿拉善盟| 十堰市| 胶南市| 白银市| 壶关县| 孝感市| 信阳市| 通山县| 威海市| 延庆县| 阜平县| 钟祥市| 福泉市| 林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