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勝
(中共濟南鐵路局黨校,山東 濟南 250014)
反腐敗斗爭是我們黨的一項中心工作,在黨的不同歷史時期,反腐敗斗爭都各具特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高超的政治智慧、“零容忍”的政治態(tài)度、“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毅力和決心,堅持從嚴治黨、重拳反腐,取得了振奮人心的成效,呈現出鮮明特點。總結歸納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敗斗爭的特點,便于我們對中央的執(zhí)政思路與策略有一個更深刻的把握和全面的認識。
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敗斗爭的第一個特點,是“直面難題,高度重視”。即正視當前黨執(zhí)政面臨的危險和挑戰(zhàn),直面黨內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對于黨內腐敗問題,不是遮遮掩掩,而是坦然面對,沉著應對;本著對黨負責,對國家負責,對民族負責,從思想和行動上高度重視反腐敗斗爭,將反腐敗斗爭當作一項中心工作推進。
新形勢下,黨中央始終保持著清醒的政治頭腦和深刻的憂患意識。自十八大執(zhí)政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從嚴治黨和反腐敗斗爭發(fā)表了十余次重要講話,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提升到關系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戰(zhàn)略高度,字里行間都透露出中央高度重視反腐的思想。在當選總書記后的第一次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著許多嚴峻挑戰(zhàn),黨內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干部中發(fā)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1]。王岐山書記也指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是一場輸不起的斗爭。”中央領導關于從嚴治黨和反腐敗斗爭的系列講話精神,充分反映了中央對于新形勢下反腐敗斗爭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的深刻認識,使全黨思想認識統(tǒng)一到黨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對于全黨認清當前形勢,正確開展各項工作,有效應對“四大危險”和“四大考驗”,都具有重大意義。
在實際工作中,中央紀委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tài)勢,迎難而上,穩(wěn)步推進,以“零容忍”的莊嚴承諾,著力營造全黨上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筑牢全黨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夯實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道德根基,激發(fā)黨員干部廉潔奉公、為民服務、對黨負責的工作熱情,有效抑制了各種歪風邪氣蔓延的勢頭,整頓了政治生態(tài)。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十八大以來的一系列反腐成就,“向世人證明中國共產黨敢于直面問題、糾正錯誤,勇于從嚴治黨、捍衛(wèi)黨紀,善于自我凈化、 自我革新”[2]。
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敗斗爭的第二個特點,是“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即中央旗幟鮮明地提出反腐,在最短的時間內形成反腐敗斗爭的強大聲勢,凝聚全黨懲治腐敗的力量和智慧;堅定反腐敗的政治立場,保持從嚴治黨的政治定力,以鮮明的立場、堅決的態(tài)度、強大的毅力和有力的措施,開啟了反腐敗斗爭的新局面。
反腐敗斗爭的深入開展需要鮮明的旗幟方向和堅定的立場保證,才能確保反腐敗斗爭沿著正確的方向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執(zhí)政以來,旗幟鮮明地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高舉反腐倡廉的大旗,提出“堅定不移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必須下最大氣力解決好消極腐敗問題,確保黨始終同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3]。王岐山書記指出,“我們黨進行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有立場、有目標、有重點?!睆摹按蜩F還需自身硬”到“猛藥去疴,重典治亂”,從“堅定信心,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到“堅持無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從“‘老虎’、 ‘蒼蠅’一起打”到“抓常、抓細、抓長”,中央關于反腐敗斗爭的部署措辭嚴厲、發(fā)人深思,處處凸顯鮮明政治立場和斗爭方向,體現了中央將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的決心和毅力,彰顯了中央治好黨、管好黨、建設好黨的魄力和勇氣。
兩年多以來,全黨上下深入改進作風,嚴肅懲治腐敗,加大反腐力度,紀檢監(jiān)察機關的影響力和威懾力得以彰顯,腐敗蔓延的勢頭得以控制,黨風政風明顯好轉,黨心民心空前凝聚。同時,在這場你死我活、沒有硝煙的艱苦斗爭中,中央的反腐工作已經得到廣大干部、人民群眾的廣泛回應和一致?lián)碜o,廣大黨員干部基本上都能按照中央的要求,從堅守政治立場、保持政治品格、清醒政治頭腦、嚴明政治紀律的高度來認識和看待反腐敗問題,堅決擁護中央決定,堅決反對一切腐敗現象,自覺抵制歪風邪氣,主動與腐敗分子劃清界限,堅持與腐敗現象進行斗爭,用自己的勤政、廉政贏得歷史和人民的考驗。
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敗斗爭的第三個特點,是“真抓實干,注重成效”。即在反腐敗斗爭中發(fā)揚共產黨人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優(yōu)良品格,立說立行,嚴格執(zhí)行,把反腐敗落實在實實在在的行動上,體現在真真切切的工作中;言必信,行必果,將抓落實、見成效作為反腐敗斗爭的一項核心要求,用看得見的反腐成效,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新一屆黨中央執(zhí)政以來,給全社會呈現出的最大亮點就是求真務實。對于反腐敗斗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做善成,防止虎頭蛇尾”,“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在貫徹執(zhí)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4]。十八大以來,中央圍繞反腐敗斗爭,堅持問題導向、多措并舉,以整治“四風”問題為突破口凈化黨內風氣,以“‘老虎’、 ‘蒼蠅’一起打”、“零容忍”的鐵腕手段懲治腐敗,嚴肅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科學部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體系,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反腐“組合拳”。中央制定的這些反腐舉措,以問題為導向,既具有宏觀前瞻性,又具有現實操作性,對于新形勢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具有十分重要的針對性,反映了中央總攬全局、謀劃長遠的戰(zhàn)略眼光,彰顯了共產黨人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優(yōu)良品格。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要堅定信心,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斷鏟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實際成效取信于民”[5]。反腐敗斗爭是一項系統(tǒng)性工程,需要教育、監(jiān)督、預防和懲治等各方面工作有序推進并發(fā)揮實際作用,才能實現最大化效應。這些工作容不得半點虛假和形式主義,否則便會降低黨的公信力。在實際工作中,中央領導以身作則,帶頭嚴格要求自己,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用自己的親身示范,推動全黨反腐敗斗爭的自上而下開展,反腐敗舉措在全黨上下得到了有效貫徹落實,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果。同時,以求真務實、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狠抓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落實,制定實施切實可行的責任追究制度,進一步形成全黨全社會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強大合力。
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敗斗爭的第四個特點,是“重點突破,抓常抓細”。即緊緊抓住作風建設這個突破口,將作風建設與反腐敗斗爭緊密結合起來,以作風建設的成效推進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堅持不懈開展作風建設,持之以恒堅持反腐敗斗爭,在實際工作中抓常、抓細、抓長,堅決打贏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這場攻堅戰(zhàn)、持久戰(zhàn)。
作風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外在表現,作風建設是黨的生命,是推進反腐敗斗爭的基礎性工程和突破口。十八大以來,從“八項規(guī)定”到“六項禁令”,從整治“四風”到教育實踐活動,從狠剎“舌尖上的浪費”“車輪上的腐敗”到整治“裸官”“紅包”,中央圍繞作風建設下大氣力、深入推進,達到了清弊除毒、凈化隊伍的目的。實踐證明,作風建設對于反腐敗斗爭具有重要意義,使反腐敗斗爭進入新境界,形成新常態(tài)。但是,中央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糾風反腐的成就依然是初步的、階段性的,作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必須久久為功、持之以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正之風樹倒根存,深層次問題還沒有完全破除,病原體還沒有根除;不敢腐勢頭初起,不能腐、不想腐尚未解決。”并號召全黨必須“堅持抓常、抓細、抓長,堅持以改革的思路和辦法推進反腐敗工作,確保改進作風規(guī)范化、常態(tài)化、長效化,以鍥而不舍、馳而不息的決心把作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保?]
在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指導下,中央緊繃作風建設這根弦,堅持以改革創(chuàng)新的精神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持續(xù)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tài)勢,努力形成良好政治生態(tài)。防止“四風”問題反彈,鞏固和擴大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總結作風建設的經驗和規(guī)律,努力營造作風建設“新常態(tài)”,是當前和今后黨的建設的重要任務。
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敗斗爭的第五個特點,是“依托制度,標本兼治”。即中央不斷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監(jiān)督、預防和懲治腐敗制度,科學制定反腐敗工作規(guī)劃,提高反腐敗斗爭的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水平;堅持指標與治本相結合,既嚴肅查處黨員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緊握制度抓手,將反腐敗斗爭不斷向縱深拓展。
十八大以來,中央高瞻遠矚、科學謀劃,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舉措,有效推進反腐敗斗爭。在反腐敗斗爭中,存在著治標與治本這一對辯證統(tǒng)一的矛盾體,其中治標是查處黨員干部違紀違法案件,治本是推進反腐敗制度和法律建設,治標是治本的前提和基礎,治本是治標的目的和歸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老虎’、 ‘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fā)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4]通過治標,在全黨形成了反腐敗的威懾力,在黨員干部心理上產生“倒逼效應”,在行動上產生約束效果。通過卓有成效的治標,也奠定了治本的基礎,為治本贏得了時間。習近平總書記又指出,“要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2],充分體現了中央對于制度反腐的高度重視。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快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堅決遏制和預防腐敗現象?!边@是制度反腐前所未有的突破,體現了中央從嚴治黨的毅力和決心。實踐中,十八大以來的反腐,中央一直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將治標與治本同步推進、并行不悖,在標本兼治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十八大以來中央反腐敗斗爭的第六個特點,是“依靠群眾,凝聚共識”。即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緊緊團結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拓寬人民群眾參與反腐敗斗爭的渠道,調動人民群眾同腐敗分子斗爭的積極性;堅持走好群眾路線,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和智慧,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以群眾的滿意作為紀檢監(jiān)察工作的目標。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绷暯娇倳洀娬{,“全黨必須牢記,反對腐敗是黨心民心所向。有黨心民心作力量源泉,反腐敗斗爭必定勝利?!保?]群眾的眼光是雪亮的,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中央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將人民群眾的滿意作為反腐敗斗爭的價值取向和根本標準,緊密依靠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采取多種措施廣泛動員和合理組織人民群眾參與到反腐敗斗爭中。建立面向群眾公開的公示機制,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群眾“看得見”;建立群眾參與的決策機制,提高決策的民主化,讓群眾“說了算”;建立暢通群眾訴求的表達機制,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讓群眾“得實惠”。除此之外,最為鮮明的做法就是將群眾舉報作為查辦腐敗案件的重要信息來源,充分保障群眾的民主監(jiān)督權利。2013年9月2日,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正式開通,體現了中央吸收群眾意見,開門反腐的工作思路。王岐山書記指出,“建設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舉措,要重點辦好反對‘四風’、懲治和預防腐敗等欄目,架起與群眾溝通的橋梁,要加強與群眾交流互動,了解、收集社情民意,發(fā)揮好社會監(jiān)督作用。”通過這一系列有效舉措,使反腐敗斗爭有了廣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充分體現了黨的執(zhí)政理念的人民性。
[1]習近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N].人民日報,2012-11-16.
[2]習近平.深化改革鞏固成果積極拓展 不斷把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N].人民日報,2015-01-14.
[3]習近平.積極借鑒我國歷史上優(yōu)秀廉政文化 不斷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 [N].人民日報,2013-04-21.
[4]習近平.更加科學有效地防治腐敗 堅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設引向深入 [N].人民日報,2013-01-23.
[5]習近平.發(fā)揮政治工作對強軍興軍的生命線作用 為實現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