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青年盧卡奇的歷史唯物主義觀
方政1,2
(1.合肥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合肥 230061;2.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摘要]第二國際庸俗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將馬克思歷史觀理解為經濟決定論,在斗爭策略上,反對暴力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主張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青年盧卡奇在批判庸俗馬克思主義歪曲馬克思唯物史觀基礎上,回應匈牙利無產階級政權建立后對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新要求,提出了自己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解。其歷史唯物主義觀體現為三個核心命題: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階級斗爭的武器、歷史唯物主義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認識、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催生歷史唯物主義功能新變化。青年盧卡奇歷史唯物主義觀既包含契合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思想實質,拓展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視域的合理之處,又存在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誤讀。
[關鍵詞]歷史唯物主義;庸俗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經濟危機;無產階級專政
針對第二國際庸俗馬克思主義者在理論上將馬克思歷史觀誤讀為經濟決定論,在斗爭策略上否認暴力在社會變革中的作用,同時為回應匈牙利無產階級政權建立后對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新要求,盧卡奇論述了有關歷史唯物主義的內涵、社會條件、在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歷史唯物主義的功能調整與變化等思想。盧卡奇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剖析,對于我們正確理解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內涵、拓展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視域具有重要意義。
一、青年盧卡奇歷史唯物主義觀的提出背景
青年盧卡奇的歷史唯物主義觀是在有特定的理論背景和現實契機下產生的。
毫無疑問,唯物史觀是馬克思的偉大發(fā)現。然而,馬克思卻未對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做出過系統(tǒng)詳細闡述,即便是他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被公認為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經典表述的話,也只是綱要式斷言。正如西方馬克思主義者佩里·安德森所言:“馬克思從未對歷史唯物主義本身作過廣泛而概括的論述?!?11這就為后人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多樣化理解,甚至誤讀埋下了隱患。
自19世紀70年代開始,西歐資本主義社會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這使得當時歐洲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唯物史觀成為重要主題之一。馬克思主義內部出現了考茨基等人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庸俗化理解,體現為兩方面。
其一,在理論上將馬克思歷史觀理解為“經濟決定論”??即幕鶑娬{經濟發(fā)展的自然必然性,認為經濟發(fā)展將自然而必然地導致社會主義的實現,在經濟必然性面前,每個人都不過是不能改變歷史過程總結局的插曲而已。拉法格也把馬克思歷史觀稱作“經濟決定論”或“經濟唯物主義”。 他認為,“經濟決定論”作為歷史方法的特點在于,從社會內部、人的經濟活動中尋找社會運動的動力;用社會的經濟因素說明歷史的變化、發(fā)展。雖然他也曾指出,“經濟決定論”要闡述經濟客觀性與人的活動之能動性之間關系,但實際上卻把經濟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主題,忽視意識的能動作用。
其二,在斗爭策略上否認暴力作用,主張通過和平過渡實現社會主義。無產階級對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決定著他們對斗爭策略之認知與選擇??即幕热苏J為經濟發(fā)展決定歷史演變,忽視思想和政治的相對獨立性以及它們對經濟發(fā)展的能動作用。這一理論主張在斗爭策略上必然體現為無視馬克思主義關于階級斗爭、無產階級革命重要作用的理論,并把斗爭方向與策略聚焦于經濟利益,強調借助議會斗爭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后,考茨基和伯恩斯坦依舊主張以改良主義的方式解決革命和戰(zhàn)爭問題。在一些著作中,他都力圖論證和平過渡的可能性和現實性。
俄國十月革命后,第二國際庸俗馬克思主義者的思想理論繼續(xù)阻礙著國際無產階級革命發(fā)展。由此,盧卡奇批判庸俗馬克思主義者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錯誤理解,并闡述自己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解。
從現實契機看,俄國十月革命后首個歐洲無產階級專政國家——匈牙利蘇維埃政府于1919年3月建立。這使盧卡奇認識到,已處于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匈牙利給歷史唯物主義提出了研究過渡時期經濟規(guī)律等課題,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要適應這一新情況,發(fā)展新功能。所以,他于1919年6月在布達佩斯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所成立會上發(fā)表了題為《歷史唯物主義的功能變化》(以下簡稱《變化》)報告。
二、青年盧卡奇歷史唯物主義觀的三個核心命題
(一)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武器
在《變化》中,盧卡奇認為,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武器;在無產階級建立政權取得勝利后,其面臨的任務就是盡可能完善這一武器。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既包括經濟領域的斗爭,也包含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即幕热苏摷暗碾A級斗爭主要是指為經濟利益而展開的斗爭。盧卡奇則更為強調為爭奪意識形態(tài)、社會意識主導權而展開的階級斗爭。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武器,而階級斗爭主要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由此,歷史唯物主義就成了無產階級為奪取意識形態(tài)領域主導權而開展社會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武器。
盧卡奇論述了無產階級開展意識形態(tài)領域階級斗爭的必要性、可能性、方法等。
對于必要性,盧卡奇認為,一方面,一個階級只有主導社會意識、獲得意識形態(tài)的領導權,才可能領導社會?!盀樯鐣庾R而斗爭,是與經濟斗爭同時進行的。而社會有了意識,等于領導社會有了可能?!?317另一方面,在資本主義時代,出于維護自己階級利益與階級意識的目的,資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歷史科學必然抵制歷史唯物主義,“承認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真理的任何一個資產階級成員也就會失去它的階級意識,同時也會因此而失去能夠正確維護自己階級利益的力量”2313。因此,無產階級不能僅僅把歷史唯物主義當作認識工具,而必須視為階級斗爭的工具,在經濟與社會意識領域都要展開針對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
盧卡奇提出,無產階級在社會意識形態(tài)領域與資產階級進行斗爭,不僅是必要的,還完全有可能。因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歷史是不斷削弱自身的歷史。其削弱表現在兩方面:一是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tài)上向歷史唯物主義投降。這表現在俄國、德國等國家創(chuàng)立了具有強烈的“馬克思主義”性質的理論,如戰(zhàn)時經濟、計劃經濟理論等。二是社會主義理論的一部分也越來越厲害地處于資產階級的影響之下。一些無產階級的領導公開轉入資產階級陣營。這意味著資產階級不僅需要來自無產階級陣營的叛徒,而且也不可能缺少無產階級的科學方法,盡管是以歪曲的形式。雖然伯恩斯坦等人的理論背叛是無產階級思想危機的征兆,但是這也意味著資產階級向歷史唯物主義投降。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階級斗爭,是無產階級用迫使資產階級自我認識的方法來同資本主義斗爭。資產階級的自我認識必然會使資本主義社會以不可避免的結果從內部出問題。無產階級為社會意識而與資產階級展開斗爭,這種斗爭已經取得勝利。表現在無產階級越來越有效地瓦解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并把自己的意識發(fā)展成為現在唯一起決定性作用的社會意識。
盧卡奇提出,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意識形態(tài)斗爭中,歷史唯物主義是最重要的武器;歷史唯物主義基于對資本主義本質的分析,揭示無產階級是歷史發(fā)展的真正動力。這種意義上的歷史唯物主義作為真正的科學方法,提供對現實的明確認識,揭示歷史事件的真正動力,從而使得無產階級獲得階級斗爭的最重要武器,使得無產階級獲得意識形態(tài)領域階級斗爭的有效工具。
歷史唯物主義之所以能夠成為階級斗爭,尤其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的有效武器,就在于其承擔的重要任務。盧卡奇認為,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任務在于審視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分析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本質。資本主義社會本質的澄清,必然使得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對于資本主義社會本質的種種理論與宣傳的虛偽性得以彰顯,而在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中,它有助于這種虛偽性和欺騙性的揭露。通過自身理論任務歷史唯物主義彰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虛假性和欺騙性,從而喚起無產階級奮起反抗資本主義社會,成為無產階級開辟意識形態(tài)領域斗爭的武器。
無產階級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最重要的武器,與資產階級開展意識形態(tài)斗爭,爭奪社會領導權。由此,歷史唯物主義具有使資本主義發(fā)展和瓦解的功能。歷史唯物主義要成為無產階級階級斗爭的武器,又必須認清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
(二)歷史唯物主義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認識
盧卡奇認為,正如古典國民經濟學有適用的社會前提和經濟前提一樣,歷史唯物主義也存在著適用的社會前提,即資本主義社會。由此,歷史唯物主義意味著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認識,是對客觀事實的反映。
1.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礎是資本主義社會制度
盧卡奇主張,歷史唯物主義是審視資本主義社會的結果?!敖浀湫问降臍v史唯物主義意味著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認識……這一意識形態(tài)問題只不過是客觀經濟事實情況的思想表達。”2318
與前資本主義社會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資本主義社會里,一方面,社會結構的各要素互相之間具有表面上的獨立性,并聚集成若干自主體系,自律性的拜物教外表是其特征;另一方面,社會結構的所有因素都處于辯證的互相作用。
資本主義社會的顯著特征在于,社會結構的所有要素都形成了辯證關系。所以,僅僅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結構的局部要素,難以形成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深刻把握和自我認識。對于資本主義社會結構的本質認識,資產階級難以把握而只有無產階級才能達到。這種認識必須遵循這樣的原則才能達到?!爸挥姓嬲龔氐姿伎歼@些獨立的趨勢(當然,資產階級科學甚至在黃金時代也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才有可能根據這些方面互相間的依賴性,根據其對社會經濟結構總體的歸屬關系來理解這些方面?!?320遵循這一原則,形成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準確認識并構成資本主義的自我認識的就體現在歷史唯物主義中。
2.由社會的自然規(guī)律支配的資本主義生產是歷史唯物主義產生的前提
作為科學的方法,歷史唯物主義運用于前資本主義社會會產生根本而又重要的方法論困難。因為社會的自然規(guī)律支配社會的最純粹、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純粹的形式就是資本主義生產。
在前資本主義社會,自然界限曾普遍存在,并對人的所有社會形式產生了決定性影響。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自然的界限在退縮,人類日益征服自然,達到了對自然的統(tǒng)治。由此,社會的“自然規(guī)律”像盲目的力量統(tǒng)治著人們的生活,它們具有使自然界服從社會化范疇的功能。
前資本主義社會并不具有資本主義社會達到的獨立性、自我封閉性、任意性和經濟生活的內在性。因此,歷史唯物主義不能像運用于資本主義社會形態(tài)那樣完全以同一方式運用于前資本主義社會。一方面為了指明純經濟力量在推動社會向前運動的各種力量中起了什么樣的作用,另一方面為了證明這些經濟力量在這方面曾經怎樣影響其他社會形態(tài),這里需要作錯綜復雜得多、細致得多的分析。這就是把歷史唯物主義運用于各種古代社會必然比運用于十九世紀的社會變化要格外謹慎的原因。
前資本主義主義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在經濟結構及支配生產的社會規(guī)律方面存在明顯差異,然而庸俗馬克思主義者無視這種差異,從而導致他們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方面產生了嚴重錯誤,體現為,庸俗馬克思主義者把資本主義社會的特定歷史范疇視為永恒范疇,否認暴力在無產階級革命中的作用。
(三)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催生歷史唯物主義功能變化
歷史唯物主義不適用前資本主義社會,只代表著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認識。
然而,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必然使資本主義過渡為社會主義,在這一過渡時期,社會形態(tài)既非完全資本主義社會,又不是真正意義的社會主義,這就提出了發(fā)展歷史唯物主義并賦予其新功能的課題。
1.經濟危機:探討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經濟規(guī)律的出發(fā)點
盧卡奇認為,從社會過渡時期,必須探討這一特定社會發(fā)展階段的經濟規(guī)律。他提出,在任何社會里,占統(tǒng)治地位的生產制度將對各種從屬性的生產制度產生明顯的影響,并決定性地改變它們本來的經濟結構。但是,在一種社會制度(生產制度)向另一種生產制度過渡時期內,社會不受任何一種生產制度的控制;各個生產制度勢均力敵,任何一種生產制度也不能把自己的經濟結構強加于社會,從而影響社會的運行。在此情況下,控制整個社會的任何一種經濟規(guī)律尚未出現。這種狀態(tài)出現了經濟規(guī)律的“間歇性”,舊的規(guī)律不再起作用,新的規(guī)律還沒有普遍出現。在從資本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情況同樣如此。
盧卡奇提出,歷史唯物主義沒有從經濟方面提出過這個問題,即過渡時期的經濟規(guī)律問題。而考察過渡時期的經濟規(guī)律,必須從分析過渡時期的經濟結構出發(fā)。這一經濟結構就是經濟危機。“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顯示出一種原則上不同于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經濟結構。這時競爭的生產制度不是同時以已經獨立的制度出現(像資本主義開始時在封建生產制度中所表明的那樣),而是它們的競爭表現為在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內部無法解決的矛盾,即危機?!?335他主張,每一次危機都意味著資本主義有規(guī)律的發(fā)展陷入死胡同,只有從無產階級才能把這個死胡同看作是資本主義生產的必然環(huán)節(jié);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fā)才能認識到各種危機的區(qū)別、程度和加劇情況,這些間歇點(危機)的動態(tài)意義在于培育使經濟重新運轉起來所必要的力量。要把握經濟危機的本質,無產階級必須意識到自身作為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最強大的生產力”,不能僅僅作為客體,還要作為能動主體經歷危機。
2.無產階級專政: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之正確策略
對于揚棄過渡時期的經濟結構——經濟危機,如何實現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歷史唯物主義和庸俗馬克思主義的主張是截然不同的。庸俗馬克思主義否認暴力作為“經濟力量”的重要性,主張社會主義在沒有超越經濟的暴力情況下通過經濟發(fā)展來實現。而歷史唯物主義強調“在從一種生產制度向另一種生產制度的各種過渡中,在各不相同的、互相競爭的生產制度同時并存的時代里,作為‘經濟力量’的暴力的決定性意義始終是現實的”2340。為了改變資本主義社會過去支配現在,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現在支配將來,從資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必須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盧卡奇提出,只有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才能剝奪資本家憑借過去積累的資本對于工人活勞動的支配權?!盁o產階級專政的社會意義,即社會化,首先只不過意味著剝奪資本家的這種支配權?!?342這種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剝奪資本家依靠資本對工人活勞動的占有和支配,就是盧卡奇所謂的作為“經濟力量”的暴力。
盧卡奇認為,通過無產階級專政剝奪資本家對于活勞動的支配權,對于無產階級具有深遠的意義。這意味著在客觀上消除了無產階級的勞動以獨立的、被對象化的方式與它的對立。剝奪資本家對于活勞動的支配權,對于社會發(fā)展也具有深遠的意義。隨著這種剝奪,資本主義社會中相應的過去和現在的對立會消失,它們的關系必然要在結構上發(fā)生變化。這種轉變在資本主義社會通過“計劃經濟”等改革是無法達到的。盧卡奇指出,庸俗馬克思主義通過逐步過渡來排除飛躍時,忽視了資本關系絕不只是生產技術關系,絕不是“純”經濟的關系……,他們沒有看到,社會發(fā)展進程的變化只有是在阻止資本關系的自我再生產并給社會的自我再生產以另外一種新方向時才有可能。
3.歷史唯物主義新功能:論證過渡時期的經濟規(guī)律并完善研究方法
雖然當時匈牙利已經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但是盧卡奇清醒地認識到匈牙利還處于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這是因為資產階級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匈牙利仍然占據統(tǒng)治地位。在這樣的過渡時期,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仍然存在,有時還很激烈。由此,歷史唯物主義將仍然在長時期里不變地保持著它作為戰(zhàn)斗無產階級最寶貴武器的重要性。在這一特定階段,歷史唯物主義被運用于嶄新領域,因而歷史唯物主義的功能發(fā)生新的變化:
第一,歷史唯物主義必須論證監(jiān)督、控制生產,擺脫資本對勞動強制的必然性。“必須用唯物主義辯證法來指明,怎么一定會走上自覺監(jiān)督和控制生產、擺脫對象化社會力量強制的道路?!?348這就應該從資本主義危機的產生原因及資本主義生產的消極后果出發(fā),論證過渡時期社會特征及經濟規(guī)律。盧卡奇認為,一方面,經濟危機的深層原因在于生產與消費的脫節(jié)?!罢J為危機總是由‘對抗性的分配關系’,由‘比例于資本已有的量’而滾滾向前的資本巨流‘和消費關系的狹隘基礎’的沖突,也就是由無產階級的客觀的經濟生活條件決定的?!?337為此,消除經濟危機就必須控制生產,使其與消費之間保持比例關系。另一方面,在資本主義社會,過去控制現在,即資本對活勞動的強制與支配,使得資本奴役勞動,整個無產階級處在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與壓迫之中。因此,歷史唯物主義的新功能必須論證經濟發(fā)展是為了人的發(fā)展需要,必須擺脫資本這一對象化社會力量對人的控制。
第二,發(fā)展作為“人類史前史”研究方法的歷史唯物主義。如前所述,歷史唯物主義意味著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認識。然而,在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中,經濟危機頻頻發(fā)生,這實際上提供了認識資本主義社會內在矛盾及其發(fā)展趨勢的契機,因此必須進一步發(fā)展作為人類史前史研究方法的歷史唯物主義。
三、簡要評論
青年盧卡奇歷史唯物主義觀的三個核心命題既有契合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思想實質,并拓展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視域之處,同時,也存在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誤讀。
首先,盧卡奇對歷史唯物主義任務與功能的區(qū)分,強調其實踐功能。這是契合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實質的。盧卡奇提出,歷史唯物主義要澄清、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同時,他也認為歷史唯物主義的首要功能不是純粹的科學認識,而是行動,是使無產階級自己看清形勢,并從自身階級利益出發(fā)正確行動。這是對歷史唯物主義實踐功能的強調,是契合馬克思主義哲學精神實質。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提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3502這就是強調理論的功能在于指導實踐,改變世界。盧卡奇顯然也強調了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對于無產階級從自身階級利益出發(fā),開展反對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階級斗爭具有指導作用。因此,盧卡奇對歷史唯物主義實踐功能的強調是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實質的。
其次,盧卡奇對無產階級開展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必要性和歷史唯物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斗爭中的重要作用的強調,開創(chuàng)了西方馬克思主義“批判性”學術傳統(tǒng)的重要路徑,即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價值觀的批判456-64。眾所周知,考茨基等第二國際理論家在論及階級斗爭時,都強調無產階級為自身經濟利益和改變自己的階級地位展開斗爭。盧卡奇則主張無產階級為經濟利益而斗爭的同時,也必須重視社會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并強調歷史唯物主義通過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以彰顯資本主義社會與意識形態(tài)的虛偽性,從而成為無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斗爭的最重要武器。這就拓展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視域。盧卡奇開創(chuàng)的這條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價值觀批判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批判性學術傳統(tǒng)路徑為葛蘭西等西方馬克思主義者所繼承。葛蘭西等人認為,隨著資本主義統(tǒng)治方式的變化,無產階級斗爭的領域和重心也應該相應地轉變,應該從經濟斗爭、政治斗爭轉向文化意識形態(tài)斗爭,建構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更加強調文化意識形態(tài)統(tǒng)治,使得無產階級出現階級意識的危機。“這就突顯了文化意識形態(tài)斗爭對于西方革命的重要性,西方革命成敗的關鍵在于工人階級的主觀精神發(fā)展程度,即階級意識的成熟程度?!?56-64
其三,盧卡奇提出,歷史唯物主義必須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不斷完善功能,而不能固守教條。他認為,隨著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歷史唯物主義應該發(fā)展論證過渡時期控制、監(jiān)督資本主義生產的必然性等新功能。這就啟示我們,歷史唯物主義必須直面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賦予自身新的理論功能。當前,圍繞馬克思創(chuàng)立的歷史唯物主義本真涵義的爭論仍然在延續(xù),這些爭論對于厘清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容具有重要意義。但更為重要的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去剖析我們時代的問題,諸如進一步發(fā)展生產力,合理分配社會財富,推動社會改革等,才是哲學回應時代的最恰當的方式。如此,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及功能才能與時俱進。
盧卡奇將歷史唯物主義定位為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認識;他認為前資本主義社會與資本主義的經濟結構具有明顯不同,歷史唯物主義就是對資本主義經濟結構的本質反映,作為科學的方法,歷史唯物主義運用于前資本主義社會會產生根本而又重要的方法論上的困難。盧卡奇主張歷史唯物主義只能認識資本主義社會的特定規(guī)律,而不能揭示社會歷史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這與人們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通常理解存在著顯著差別。一般而言,人們將歷史唯物主義理解為探索歷史發(fā)展的客觀、普遍規(guī)律,解釋人類歷史演變的理論。
盧卡奇上述而觀點是有失偏頗的。盧卡奇這一錯誤主張的原因是“青年盧卡奇不能正確地區(qū)分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廣義和狹義語境,所以,他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這種規(guī)定只能特定地指認后者,即狹義的歷史唯物主義才是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認識。”51-4歷史唯物主義既包括狹義歷史唯物主義,也包括廣義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1845 年創(chuàng)立的廣義歷史唯物主義無疑首先是關于社會歷史發(fā)展一般規(guī)律的理論。學者認為,青年盧卡奇失誤的原因在于,其闡述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時,沒有看到《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這一闡述廣義歷史唯物主義的著作。
[參考文獻]
[1]佩里·安德森.西方馬克思主義探討[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責任編輯陶有浩)
On YoungLukacs’s Outlook o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FANG Zheng1,2
(1.SchoolofMarxism,HefeiNormalUniversity,Hefei230061,China;
2.SchoolofPhilosophy,ZhongnanUniversityofEconomicandLaw,Wuhan430073,China)
Abstract:The oretically,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vulgar Marxists perceived Marx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s economic determinism, struggling tactically, they opposed the role of violence in the societal development, advocating the peaceful transition into socialism. Based upon his criticism that vulgar Marxism distorted Marxist historical materialism, Young Lukacs echoed the new call for the the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proletarian power with his own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Hi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cludes three core proposition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the weapon of proletarian class struggle, is the self-cognition of the capitalist society, the new change of func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ccelerated by the transition from capitalism to socialism. Young Lukacs’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cludes the ideological essence compatible to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hich expanded the theoretical dimension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was some mis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Key words:historical materialism; vulgar Marxism; class struggle; economic crisis; proletarian dictatorship
[中圖分類號]B5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273(2015)02-0051-06
[作者簡介]方政(1976-),男,安徽省合肥人,合肥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哲學院博士生。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優(yōu)秀人才基金項目(2010SQRW119)、合肥師范學院“大眾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校級科研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
[收稿日期]2015-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