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丹青
(揚州大學 文學院,江蘇 揚州225000)
“收”是 為 了 更 好 地 “放”
—— 作文教學“收”與“放”的新解
嚴丹青
(揚州大學 文學院,江蘇 揚州225000)
本文借鑒古代作文教學中“先收后放”的經(jīng)驗,結合現(xiàn)今作文教學實際,對作文教學中的“收”和“放”做一些新思考。本文提出:“放”是讓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成為作文的靈魂;“收”是教會學生正確合理地表情達意,“收”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放”。
“收” “放” 寫作教學
寫作教學中經(jīng)常聽到“先放后收”和“先收后放”的說法。古代作文教學較為崇尚“先放后收”,謝枋得在《文章規(guī)范》中提出:“凡學文,初要膽大,后要小心—由粗入細,由俗入雅,由繁入簡,由豪蕩入純粹?!保?]這里說的就是開始寫作要大膽一些,放開思想,不受束縛,然后教以寫作規(guī)律和規(guī)矩。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講道:“作詩文必須放,放之如野馬,踶跳跑嗥,不受羈絆。久之,必自厭而收束矣。此時加以銜轡,必俯首樂從?!保?]這對寫作需要放開思想和規(guī)矩做了形象生動地描述。張志公先生在《傳統(tǒng)語文教育初探》對古代作文教學中“先放后放”做了明確表述:“古代學者一向主張訓練寫生作文要經(jīng)過‘先放后收'的過程—首先鼓勵學生大膽地寫,等有了一定基礎再要求精煉嚴謹[3]。那到底何為“收”,何為“放”?在作文教學中是否要刻板地遵循“先放后收”或“現(xiàn)收后放”嗎?對此,本文結合古代教學經(jīng)驗,立足現(xiàn)今作文教學實際,從作文“收”與“放”的本質內(nèi)涵和意義出發(fā),重新對“收”與“放”進行一些思考。
現(xiàn)今作文教學中,不少學生談作文就感覺如臨大敵,勉強完成也是生搬硬套、胡編瞎造,教師對此頭疼不已。仔細分析原因,我們發(fā)現(xiàn)作文教學中,教師為了實現(xiàn)某些教學目標,而過分用“規(guī)矩”、“法則”束縛學生,使學生覺得作文是項艱巨的任務。學生本來應該是充滿無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個體,太過于束縛他們的天性就像用鐵絲曲折過的“病梅”,雖有病態(tài)之美,卻千篇一律,毫無個性可言。這樣的教育方式完全忽略寫作教學的初衷。什么叫“寫作”,《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保?]寫作就是讓學生合理地將思想、情感表達出來?!胺拧钡哪康囊苍谶@,讓學生盡情表達自己的情感、思想,讓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成為作文的靈魂。教師在實施“放”的過程時,可盡量引導和鼓勵學生做到以下幾點。
(一)品悟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鄙钍菍W生寫作材料的來源,“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5]。學生在真實生活中,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一切可感可知的事物都是他們寫作的材料源泉。若能放開學生寫作束縛,引導他們觀察生活,培養(yǎng)他們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這樣,寫作教學就沒有了那么多苦惱。筆者在某輔導機構擔任小學作文教師時,翻看一位六年級男孩的作文本,發(fā)現(xiàn)他的作文基本是寫事的文章,且大多是公交車讓座、撿錢包歸還等老套模板作文,寫人文章基本是“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櫻桃小嘴……”看過之后,哭笑不得。六年級學生的作文水平應該“懂得寫作時為了自我表達與與人交流”。但是他的文章基本和初學作文的差別不大,原因在于他理解的寫作就是模仿老師的范文要求,完成寫作任務,沒有自己的體會,沒有真情實感。通過對學生的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非常愛看歌唱類比賽,如《我是歌手》之類,并且對每位歌手的表現(xiàn)分析得頭頭是道。筆者和教導員商量后,決定重新確定作文輔導計劃,讓他以自己看過的比賽為大方向內(nèi)容,隨意寫,但是最主要的是寫出自己的真實情感,寫出所思所想。同時我們有意識地拿出林夕、方文山的歌詞;席慕蓉、毛澤東的詩詞去給他欣賞,引導他品味歌詞與詩詞的節(jié)奏、情感和韻味,然后讓他把所感所觸寫成文章。經(jīng)過一段時間這樣特別的訓練后,他不再害怕寫作文,甚至很多時候還想把自己看到、想到的寫下來跟老師同學分享。之后,再翻看他的作文,雖字句結構不太規(guī)范,但是寫出來的很吸引人,并且對很多現(xiàn)象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筆者認為,作文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學會用語言記錄自己的真實生活,書寫自己的所思所想。
(二)書寫心靈,培養(yǎng)成熟思想。
“作文的過程是激發(fā)思維、召喚情感的過程”[6]。翻看現(xiàn)今中小學作文,太多作文內(nèi)容都是空洞內(nèi)容的拼湊,能真正表達自己內(nèi)心看法思考的寥寥無幾。筆者認為:思想和情感是作文的靈魂。一個人的成熟是從心靈成熟和思想成熟開始的,作文進步在于作文中學生思想逐漸成熟。學生隨著時間成長,心靈逐漸成熟,對事物的感觸和思考會隨著成長愈加成熟。如果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寫作過程中學會和自己心靈對話,去思考、去感悟,去真正親近自然、關注社會,然后將自己的思想用筆寫成文字,那這樣的文章,就算語言、結構等有不完滿的地方,也一定是一篇有思想的作文。這樣的作文,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和引導,學生自然能進步提高,因為最寶貴的思想已經(jīng)包含在作文中。筆者認為,在作文教學中,評價學生的作文應該有新的立足點,學生盡情書寫自己的心靈,包含獨立思考的作文是最難能可貴的。
有學者認為的“收”指“思維合乎繩墨,行文歸于法則,文之所至,則理義自成”[7]。國學大師梁啟超認為需教會學生寫作“規(guī)矩”提高學生的作文教學水平。這里的“收”指的是寫作規(guī)律、方法和技巧。本文認為,“收”指教學生合理準確地表情達意。
寫作過程中,學生可能由于語言積累的原因,不能用準確語言合理表達出心中感觸;可能因為文體意識不強,而不能用最恰當?shù)奈捏w表達自己的思考;也可能在選取材料和結構布置上不恰當,文章缺少邏輯和布局,等等,因而需要教師教給學生恰當?shù)膶懽骷记?。比如,語言字句的錘煉,用哪些字可以更好地表情達意;材料經(jīng)過怎樣的剪裁取舍更能凸顯文意;整篇文章布局怎樣更合理,各種文體的特點和區(qū)別及選用哪種文體更適合表達等。梁啟超提到教給學生寫作方法的重要性:“教員不是拿所得結果教人,最要緊的是拿怎樣得到結果的方法教人?!保?]
學生寫作的最重要目的就是用語言文字合理表達心中所思所想,教師對寫作規(guī)律和方法的合理教授能幫助學生獲得經(jīng)驗方法更好地表達,如同教師打通學生“表達”的渠道,學生心里的想法、情感、思考都會如泉水般源源不斷地傾瀉出來。
“放”與“收”看似是一對不可相融的矛盾體,但仔細推敲可發(fā)現(xiàn),兩者強調的側重點各不相同,都是寫作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放”主要強調學生跳出作文教學中錯誤的導向、規(guī)定和束縛,真誠地面對生活、觀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用手中的筆書寫心靈、去表達思考,也就是說“放”的意義在于讓學生獲得思想和情感進步,并將其合理表達出來。
如今已進入信息網(wǎng)絡時代,但學生思想尚未成熟,許多時候,他們接觸各類時髦的網(wǎng)絡語言和網(wǎng)絡思想,并將其運用到作文中,如以用錯字和別字為榮,使用不規(guī)范的網(wǎng)絡語言;表達不健康的思想情感,若一味任其發(fā)展,那這樣的“放”就適得其反。教師要用健康思想和規(guī)范語言“收一收”,讓學生重回正確認識的軌道,重新思考,重新用正確的思想書寫心靈。這樣的“收”是為了更好地放。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是作文的靈魂,這一點確定了作文教學不能用規(guī)則和套路束縛學生思想,提出了作文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用真情實感和深度思考表情達意。但學生思想成熟的過程需要正確的引導、表情達意的方法教導,需要教師用正確的思想和方法“收一收”。一個循環(huán)過后,學生思想成熟起來,能更準確、更合理地表情達意時,教師再放手,讓學生繼續(xù)獨立思考、自由寫作。這樣才能實現(xiàn)作文教學合理目標:學生用正確方式表情達意,真正熱愛作文。
由此來看,對于作文的“收”和“放”不需要過多強調哪個更重要,哪個先,哪個后,應視具體情況合理運用。在作文教學中的運用應從學生作文實際出發(fā),學生出現(xiàn)寫作困難時,教師要“放”,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會生活,說出想說的話;當學生太過放任自由或出現(xiàn)表達困難時,教師要用正確思想和合理方法“收一收”,讓學生更合理地表情達意?!笆铡钡哪康囊簿褪恰胺拧?,任學生用思想和情感書寫生活。
[1]李霞.作文教學需“先放后收”[J].作文教學研究,2012(1).
[2]季海剛.放與收——傳統(tǒng)作文訓練方法學習偶得[J].語文學習,1980(2).
[3]嚴戎庚.繼承和發(fā)揚古人“先放后收”的傳統(tǒng)——論中小學作文教學的一個戰(zhàn)略思想[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4).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葉圣陶.先生教你寫文章:作文論[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4:12.
[6]王棟生.王棟生作文教學筆記[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13.
[7]朱家林.先放后收古為今用——傳統(tǒng)作文教學訓練法探勝[J].寫作,1998(6).
[8]梁啟超.先生教你寫文章:作文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