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例腦干出血患者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
熊英1,張瓊1,王莉1,黃曉青2
(1.咸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醫(yī)院感染管理辦公室,湖北 咸寧 437000;2.湖北科技學院附屬第二醫(yī)院)
摘要:目的 分析氣管切開術后的肺部感染原因及防護對策。方法 對入住我院ICU病房的18例腦干出血患者行氣管切開術后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感染的原因,尋找有效防護措施。結果 肺部感染的原因有高年齡伴基礎病、定植菌誤吸、氣管插管使用、維護管理不當、廣譜抗菌藥物的使用及多重耐藥菌感染等。結論 為有效控制氣管切開術后患者肺部感染的發(fā)生,針對感染的原因采取防護措施,加強醫(yī)務人員醫(yī)院感染防范意識。
關鍵詞:氣管切開;肺部感染;分析;防護對策
中圖分類號:R743.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4646(2015)04-0349-02
收稿日期:(2015-01-23)
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發(fā)病急,病情重,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多需氣管切開。氣管切開術后很容易發(fā)生肺部感染,給治療、護理帶來很大困難。在此我們對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ICU病房的18例腦干出血行氣管切開發(fā)生肺部感染的病例進行分析,提出相應預防對策。
1病例介紹
18例患者中,男13例, 女 5例,年齡48~82歲。所有病例入院后立即行氣管插管,第2或第3d行氣管切開,使用一次性氣管切開插管(無聲門下吸引裝置)。之后所有患者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發(fā)熱,胸片提示肺部感染。加強抗感染治療,反復查痰培養(yǎng),經藥敏實驗選擇敏感藥后肺部感染逐漸好轉。其中3例患者更換氣管切開插管時,拔出的氣管切開插管氣囊以上管腔外壁粘滿膿液,經徹底清除聲門下積膿后,第2d體溫下降。
2原因分析
2.1病情危重腦干出血患者病情極其嚴重,大多昏迷不醒,喪失咳嗽反射,呼吸道分泌物無法自主排出。
2.2年齡因素老年人呼吸道分泌IgA水平下降,纖毛對粘液痰的清除功能減弱,容易造成痰液淤積,細菌不能及時隨痰液排出體外。合并基礎病的患者一旦發(fā)生感染后很難得到有效控制。
2.3人工氣道的建立氣管插管及氣管切開破壞上呼吸道屏障,削弱纖毛的清除及咳嗽機制,加之頻繁吸痰,損害呼吸道上皮,引起炎癥反應,同時為病原微生物的遷移提供通道。
2.4定植菌誤吸大部分患者起病時發(fā)生嘔吐,胃腸道內腸桿菌科細菌等各種菌群可通過嘔吐、胃內容物反流至咽部和誤吸進入下呼吸道,引起細菌定植和感染,這些定植菌被氣管插管引入下呼吸道發(fā)生感染。
2.5氣管插管使用、維護管理不當①一次性氣管插管及一次性氣管切開插管均無聲門下吸引裝置,聲門下與氣囊上的死腔容積約10ml[1],口腔分泌物流入該腔后,形成細菌繁殖基地,普通吸痰根本不能清除該死腔積液,感染灶無法清除。②氣囊長時間使用后氣囊壁易形成皺褶,密閉性差,積液順著皺褶流向下呼吸道,形成肺部感染。另外,如氣囊壓力不足,不能密閉氣管管腔,積液流向下呼吸道,形成肺部感染。
2.6廣譜抗菌藥物的使用及多重耐藥菌感染痰培養(yǎng)出的嗜麥芽窄氏假單胞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均為醫(yī)院感染常見多重耐藥致病菌。另外,靜脈用抗菌藥對聲門下與氣囊上的死腔內病菌作用甚微,感染無法控制。
3防護對策
3.1體位管理腦血管損傷昏迷的患者應保持半臥位頭部抬高30°~45°,防止口咽部分泌物誤吸及胃內容物反流誤吸,從而減少口咽部及胃腸道定植菌移位感染。
3.2人工氣道管理氣管切開患者氣道管理非常重要,應做到以下幾點:①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溫、濕度適宜,每天用消毒液擦拭患者床架、床頭柜、各種醫(yī)療設備,定時行地面、空氣消毒。②保持床單清潔干燥,定期翻身拍背。③加強手衛(wèi)生,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吸痰動作輕柔到位。④加強口腔護理(q8h),保持口咽部清潔無異味,減少細菌定植。⑤行霧化吸入Tid,保持氣道濕化,防止痰液干結不易吸出甚至堵管。⑥使用帶聲門下吸引裝置的氣管插管,持續(xù)聲門下吸引加生理鹽水間斷沖洗,及時清除聲門下氣囊上的滯留物。⑦使用一次性塑料氣管切開插管7d更換一次,防止塑料塑化變形,還可減少導管表面生物膜的形成。⑧定期檢測氣囊壓力,維持氣囊壓力20~25mmHg[2]。⑨根據患者的病情盡早拔管,縮短氣管插管留置時間,減少感染的發(fā)生。
3.3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明確給藥次數和時間,盡可能依據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實驗結果選擇敏感藥物。經常監(jiān)測ICU內致病菌的流行情況,提高經驗使用抗菌藥物的正確性,防止真菌感染及耐藥菌感染。
3.4多重耐藥菌醫(yī)院感染控制出現多重耐藥菌感染,立即實施單間隔離,粘貼接觸隔離標識,診療器械專用,需共用的設備一用一消毒。醫(yī)務人員嚴格執(zhí)行手衛(wèi)生,做好標準預防,正確處置醫(yī)療垃圾?;颊叱鲈汉髲氐紫静》考盎颊咚冕t(yī)療器具,解除隔離。
3.5其它積極治療基礎病,加強營養(yǎng)支持,增強機體免疫力,維持機體內環(huán)境的平衡,盡可能行腸內營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月莉,蘇翠霞,高鳳蕊,等.口腔頜面外科患者氣管切開術后肺部感染的病原學分析及干預對策[J].中華醫(yī)藥感染學雜志,2014,24(5):1239.
[2]曾定芬,向明芬,劉真君,等.ICU氣管切開術后兩種聲門下滯留物吸引方法的效果比較[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