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61)
基于微信平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李冰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河南 南陽 473061)
微信逐步成為大學生群體人際交往、獲取信息、發(fā)表觀點的重要平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大學生成長和成才息息相關,我們應利用微信這一平臺,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與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總結利用微信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的體會。
微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信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tǒng)平臺交流,可通過網絡快速發(fā)送免費(需消耗少量網絡流量)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正是由于經濟、便捷、高效、互動性強等特點,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冊用戶量已突破6億,是亞洲地區(qū)用戶群體最大的移動即時通訊軟件。由于微信信息渠道寬泛、傳播迅速,對大學生行為和思維方式產生了巨大影響。高校教師有必要充分結合各種網絡平臺與媒介,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與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總結了利用微信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的體會,現(xiàn)報告如下。
1.1 有利于教師及時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依據
通過微信,學生可以自由表達內心情感。微信打破了現(xiàn)實社會人際關系的阻礙、界限[1]。無論是微信朋友圈中發(fā)布的文字、圖片、視頻,還是微信群聊中表達的個人觀點,都能真實地反映學生學習、生活及思想狀態(tài),有助于教師把握學生最真實的一面。教師可以采取線上了解、線下教育的模式,結合學生真實情況,在平時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的放矢,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1.2 增進師生交流,助力學生成長
首先,微信作為社交媒介,有效減少了現(xiàn)實生活中師生面對面交流帶來的局促感,師生通過微信能夠暢所欲言、交流情感。其次,微信通過其獨具特色的語音聊天方式,成功傳遞了富有感情色彩的聲音信息,加上各類生動形象的“表情”,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平白文字敘述產生的生疏感,補償了短信聯(lián)系的不足。微信為師生提供了更加舒適、便捷、有效的溝通方式,讓教師能夠更好地關心、指導和幫助學生,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實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1.3 通過微信公眾平臺,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首先,微信公眾平臺作為新技術手段,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直接推送給學生,方便學生學習、保存、傳播,突破了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極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陣地。
其次,通過微信公眾平臺,教師可以自由組合文字、音頻、視頻、圖片等,把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通過現(xiàn)代化手段變得豐富多彩。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更符合當代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學習特點和接受程度,讓思想政治教育變得更加有效。
再次,學生通過微信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后,可以借助微信社交功能,直接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探討,鞏固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1.4 廣開途徑,家校聯(lián)動共育英才
在我國,家長對學生高等教育的參與程度較低,但教育絕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也是家庭、社會共同的責任。微信的出現(xiàn)為家長了解學生思想動向,把握學生學習生活,助力學校教育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通過微信,家長能夠了解學生平時生活的點點滴滴,把握學生思想變化,且能及時與教師溝通,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學生成長,從而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1.5 擴大學生群體交際范圍
人是社會的動物,尤其是在成年之后,社會交往的范圍和交往對象的質量對個人的成長和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至關重要。微信中搜索附近的人及搖一搖功能,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學生的交際范圍。大學生基于微信進行交流,一方面,可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學習、生活和休閑片段直接上傳朋友圈,與好友分享,實現(xiàn)了心靈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不知不覺中拉近了朋友間距離,愉悅了身心,收獲了友誼;另一方面,有相同愛好或志趣的人可建立一個群,群內個體往往會對某個特定問題發(fā)表觀點,共同關注相關的人和事,以此形成較為密切的基于網絡世界的人際關系[2]。因此,教師恰當運用微信的這些功能,既能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又能巧妙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微信的出現(xiàn)雖然給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會,但是也帶來許多新的挑戰(zhàn)。
2.1 微信對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戰(zhàn)
隨著科技的進步、信息化的發(fā)展,網絡世界各種信息充斥其中。學生通過微信可以比教師更早、更快、更多地了解大量信息和知識,不再被動地等著教師來灌輸知識與行為準則,而是具有一定的獨立性,有獲取信息與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經驗。因此,微信對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3]。
2.2 微信對大學生“三觀”教育提出挑戰(zhàn)
網絡時代各類信息良莠不齊、真假不一,極大地沖擊著學生的思想,影響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雖然學生通過微信可以了解到很多有用的信息,學習到許多寶貴的知識,但同時也接觸著許多負面信息,如分裂國家的反動內容,還有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腐朽思想。處在成長過程中的大學生很容易迷失自我,誤入歧途,甚至有大學生受到不良信息誤導,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微信上各種思潮對大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帶來沖擊,對大學生“三觀”教育提出挑戰(zhàn)[4]。
2.3 微信對規(guī)范學生行為提出挑戰(zhàn)
由于微信的相對自由和自主性,學生通過微信可以輕松了解各類信息,也可以自由表達個人觀點、傳播各類信息。有的學生缺乏辨別是非、真?zhèn)蔚哪芰?,對于一些虛假信息不經核實就隨意發(fā)布,不經意間成為了網絡謠言的推手,甚至有人因此觸犯法律;還有學生為了某些特定目的,在微信上散布謠言,擾亂網絡環(huán)境、社會秩序,獲得相應處罰;還有學生情緒自控力較差,微信交流過程中語言不文明,甚至對他人侮辱謾罵,成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等。自微信誕生以來,因微信不當言論導致的不文明行為甚至打架斗毆行為屢見報端。因此,微信對規(guī)范學生行為提出新的挑戰(zhàn)。
2.4 微信對學生社會屬性培養(yǎng)提出新的挑戰(zhàn)
微信的出現(xiàn)對學生社會屬性的培養(yǎng)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一部分學生終日沉浸在微信世界,依賴與微信好友的交流,卻不愿意和身邊的人進行溝通。長此以往容易造成一部分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性格孤僻、人情冷漠、出現(xiàn)溝通障礙,阻礙其社會屬性的形成,導致其步入社會后出現(xiàn)各種不適應情況。因此,微信對于學生社會屬性的培養(yǎng)同樣提出了挑戰(zhàn)。
微信是一把雙刃劍,既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諸多機會,也帶來了一系列不可避免的挑戰(zhàn)。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提出如下建議。
3.1 勇于接受新鮮事物
教師對于微信這一新鮮事物不應避尤不及,而應該對微信有正確認識,積極了解、學習、掌握微信的特點和各類功能。此外,還應提升預見性,預見微信對于學生的各種積極、消極影響,做好應對方案。
3.2 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主動出擊,把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與微信相結合。運用微信豐富的功能,結合學生特點,將文字、音頻、視頻、圖片等元素合理運用,讓思想政治教育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微信等網絡平臺,了解國家大事、社會時事,如釣魚島事件、中美關系、恐怖襲擊等,培養(yǎng)學生愛國之情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3.3 教師要做學生網絡生活的風向標
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政治理論學習,堅定理想信念。面對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虛假信息、危言聳聽的謠言,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幫助其分析、研究、甄別各類網絡信息,成為學生網絡生活的風向標。
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微信等網絡平臺,拒絕網絡暴力、造謠傳謠,規(guī)范學生網絡言行。
3.4 線上線下結合,優(yōu)化教育效果
將傳統(tǒng)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與微信新技術結合起來,通過“明星吸毒”“郭美美事件”“酒駕危害”等熱點新聞,將線上線下教育、討論相結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觀念,提高其分辨是非能力。引導學生在微信等網絡平臺發(fā)現(xiàn)正能量,在平時的生活中傳遞正能量,做一個合格公民。
3.5 建立班級微信群,幫助學生回歸現(xiàn)實生活
微信等網絡媒介嚴重影響著大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時下流行著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我坐在你對面,你卻在看著手機?!爆F(xiàn)實生活中,不少學生不愿與人交流,卻不停地刷微信、更新朋友圈,手機的吸引力遠大于現(xiàn)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通過建立班級微信群,傳播校園活動信息,如學生文體活動、競賽、班級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讓校園文化能夠感染更多學生,引導學生參與到各種有意義的校園活動中來。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微信也不例外。我們要正確把握事物規(guī)律,在充分了解微信各方面特點及功能基礎上,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合理運用,不斷削弱其負面影響,發(fā)揮微信的積極作用,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思路、方法,幫助學生不斷成長,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李明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博載體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2(11):126-129.
[2]王彥麗.運用網絡平臺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中州學刊,2014(7):27-31.
[3]趙揚.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72-74.
[4]楊勛兵.微博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3):31-32.
G416
A
1671-1246(2015)11-0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