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下的吝嗇鬼
——《看錢奴》《慳嗇人》比較研究
楊歡
(江蘇師范大學(xué),江蘇 徐州221116)
摘要:諷刺喜劇是巨匠們抨擊丑陋、直面時代的刻印。有關(guān)于美與丑的描寫一直是作家摯愛的主題。一個是17世紀(jì)法國著名喜劇作家,一個是成就中國現(xiàn)存最早諷刺喜劇的鄭廷玉;一邊是法國新舊勢力的政權(quán)更替,一邊是封建主義達(dá)到頂峰的蒙古王朝,跨過大半個地球,相隔近4個世紀(jì),兩位劇作家筆下的角色如同雙生子般雷同。試從《看錢奴》和《慳嗇人》兩部作品入手,探索和比較兩部諷刺喜劇的人物刻畫、表現(xiàn)手法及影響。
關(guān)鍵詞:喜??;貪婪;吝嗇;狡詐
作者簡介:楊歡,在讀碩士,江蘇師范大學(xué)。研究方向:戲劇影視學(xué)。
文章編號:1672-6758(2015)03-0100-2
中圖分類號:I0-03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Abstract:The satirical comedy is used to attacked the ugly things .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the description about the beauty and ugliness has been an important theme for which a lot of writers love.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re appeared French comedy and Chinese satirical comedy whose famous writer was ZhengTingyu. The paper mad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novels Miser and Niggar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 portrayal,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of the two comedies and the impact on the drama writing.
一
莫式喜劇慣用辛辣、夸張的鬧劇元素營造喜劇氛圍。世人熟知的《慳嗇人》,又名《吝嗇鬼》,這部作品的藍(lán)本來源于古羅馬作家普勞圖斯的《一壇金子》,作于1668年。小說講述的守財奴阿巴貢慳嗇如癖“一見人伸手,就渾身抽搐”。夫人死后,為剝奪兒女繼承財產(chǎn)的權(quán)利,他要求女兒嫁給一個闊綽不要陪嫁的貴族爵爺,讓兒子娶年老卻富有的寡婦,自己卻愛上兒子的女友,他覺得“哪怕上天入地,皮開肉綻,對方也得張羅一點彩禮?!逼饺绽铮米栽黾咏潺S日,宴會吃飯更是吩咐家中身兼數(shù)職的仆人在酒中摻水,上些油膩不可口的食物;就連帶人問好都極為吝嗇地說“借你一個‘早安’”,[1]面對親情麻木不仁,只有裝可憐與放貸款才是他人生的唯一美事。
《看錢奴買冤家債主》源于自東漢以來就廣為流傳的“張車子”的故事。漢·張衡的《思玄賦》、晉·干寶的《搜神記》都對其有記載,較之而言志怪小說《搜神記》記載更為詳細(xì)。[2]講述秀才周榮祖攜妻兒上京趕考將祖產(chǎn)埋于周家老宅。窮兒賈仁生性貪戀富貴,向靈派侯哭訴,請求賜予財富。周榮祖因其父拆毀佛寺,合受折罰,靈派侯令增福將把周家財產(chǎn)借與賈仁二十年,賈仁遂掘得藏金成為巨富。周榮祖落第而歸,家中財物被盜,無奈將兒子周長壽賣給賈仁為子。二十年后,賈仁病死,其子賈長壽(周長壽)赴東岳廟還愿,巧遇生父卻互不相識,因爭執(zhí)父子撕扭在一起,直到周榮祖再次遇見賣子的見證人,賈仁的門館先生陳德甫才得以父子相認(rèn),財物完璧歸趙。
二
元代是我國歷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少數(shù)民族大一統(tǒng)時期,民族高壓政策與人種等級制度風(fēng)行,社會職業(yè)依次為官、吏、僧、道、醫(yī)、工、獵、娼、儒、丐十等,漢族文人地位低下,一度興盛的科舉制被廢除。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仕人深入市井成就一大批“書會才人”。封建統(tǒng)治下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底層文人鄭廷玉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中創(chuàng)作出《看錢奴》的。劇中賈仁是刨金暴富的封建地主階級代表,其姓名賈仁便有“假仁”之一語雙關(guān)之意。相較于阿巴貢,賈仁的飛來橫財更具有喜劇性。他本是“又無房舍又無田,每日城南窯里眠”的瓦匠工,因在神前祈求,借予他些小富貴,而一夜暴富后,賈仁為富不仁,奸詐的丑陋本性暴露無遺。第二折周榮祖賣子,賈仁落井下石巧立契書:“若有反悔之人,罰寶鈔一千貫與不悔之人?!北破戎軜s祖送兒與他,可見其無賴、狡黠。第三折賈仁將死之際是全劇最富喜劇元素的一折。首先賈仁生病的原因就讓人啼笑皆非,身為“旱路上有田,水路上有船,人頭上有錢”的富賈,對自己卻是“一文也不使,半文也不用”,想吃燒鴨又不舍花錢,趁人不備在油淥的烤鴨上撾了一把,富甲一方的財主因狗舔一指鴨油而病入膏肓。病重的賈仁想破一破慳,便與他買了五文錢豆腐,叮嚀兒子問清店家情況好日后要回被欠的五個錢。垂危之際,更是囑咐兒子畫喜軸時畫背面,可省開光的喜錢。就連最后入殮的棺槨都要用馬槽代替,兒子說馬槽太短,他竟要兒子拿斧頭把自己“攔腰剁做兩段,折疊著”,并特地叮囑兒子要借別人家的斧子,“我的骨頭硬,若使我家斧子剁卷了刃,又得幾文錢鋼”,真是愛錢勝命,慳嗇至極!越來越不切常理的邏輯思維,層層遞進(jìn)的滑稽行為,愈發(fā)夸張的言語,極端的貪婪必然導(dǎo)致變態(tài)的吝嗇,在賈仁身上我們看到了人性的異化和人格的扭曲。生動的細(xì)節(jié)描寫使大財主賈仁的吝嗇鬼形象躍然紙上。
再談?wù)劙拓暎呤兰o(jì)的法國資產(chǎn)階級急速壯大,封建貴族日趨衰亡。日漸強(qiáng)大的資產(chǎn)階級瘋狂積累資本,極端個人主義、金錢至上的價值觀使得新興資產(chǎn)階級貪婪、吝嗇、利己。阿巴貢作為資產(chǎn)階級的高利貸暴發(fā)戶,自然也有以上資產(chǎn)階級的通病。劇中守財奴阿巴貢雖為富翁,穿得卻破爛不堪,為了獨占金錢,他把家里的財物都埋在地下,時刻懷疑別人知道金錢藏在何處。阿巴貢的狡猾體現(xiàn)在他放貸手段上“該貸方手邊并無此款,為滿足借方需要起見,本人不得不以五個利向他人借入,故該借方自應(yīng)承擔(dān)前利之外,并擔(dān)負(fù)后利……所以一萬五千法郎,貸方只有一萬兩千現(xiàn)金,剩余三千法郎貸方以舊衣、雜物、首飾折服……”不和諧的情節(jié)編排,個性夸張的行為動作,讓讀者更加深刻地認(rèn)識到金錢奴隸阿巴貢。
看財奴賈仁和守財奴阿巴貢縱然有諸多相似,但兩個人物終究是不同作者筆下的主人公。譬如雜劇《看錢奴》中賈仁雖愛錢如命但卻沒有完全泯滅人性。第二折“(賈仁云:)今日下著偌大的雪,天氣有些寒冷。下次小的每,少少的釃些熱酒兒來,則撕只水雞腿兒來。我與婆婆吃一鐘波?!盵2]“小的”“少少的”雖然刻畫出賈仁的吝嗇,可從中我們能看到賈仁銅臭的身上還有絲絲“人味”,不至于像守財奴阿巴貢對兒女親情不以為然,面對女兒苦苦的哀求,他淡淡地說:“你尋死不了,還要嫁他?!比珓↑c睛之筆是阿巴貢丟失錢匣的表現(xiàn)。顯然易見,在愛情、金錢、親情中,他選擇了金錢。這樣一段獨白把金錢奴隸阿巴貢刻畫得入木三分,一個沒有血性,冷漠的資產(chǎn)階級商人突顯而出。究其原因:中西方文化觀念不同。中國自古就有宗法血緣家庭觀,子嗣傳承被看得極為重要。自給自足的小農(nóng)經(jīng)濟(jì),封閉的環(huán)境使得傳統(tǒng)思想并未受到外界文化的沖擊,倫理道德深入人心,甚至一度成為戕害女性的工具。而在歐洲,封建階級發(fā)展到中世紀(jì)時期,一種新的階級逐步形成并日益瓦解了封建社會。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為擴(kuò)充財力開始資本原始積累,視金錢為上帝的資本家們淡化感情、人倫,將追逐資本作為根本。所以在莫里哀的《慳嗇人》中我們能看到兒子保證父親不到八個月就死,父親咒女人不如淹死的好。也能看到固守中華傳統(tǒng)民族文化、倫理觀念的鄭廷玉賦予了賈仁從哀嘆無子到祈子、買子,事實上已包含了延續(xù)香火、傳承世族、養(yǎng)老送終之意。[3]
三
巧合、夸張、誤會、發(fā)現(xiàn)、突轉(zhuǎn)等是常用的喜劇表現(xiàn)手法?!读邌莨怼分邪拓暤呐畠簮埯惤z愛上了救她于狂濤怒浪中的瓦賴爾,為了兩人的愛情,瓦賴爾成了阿巴貢的仆人。原本借機(jī)會想向阿巴貢說明原委的瓦賴爾卻陰差陽錯地使阿巴貢把管教兒女的權(quán)力交給他,要女兒一切都要照著瓦賴爾的話去辦。這樣的誤會增強(qiáng)了喜劇性,使得瓦賴爾與愛麗絲有機(jī)會去約會。阿巴貢的兒子克雷央特愛上了瑪麗亞娜??蛇@位姑娘卻是他的父親將要迎娶的后母!克雷央特和父親發(fā)生了沖突,為了幫助心愛的姑娘,他向高利貸商人借款一萬五千法郎,湊巧的是借貸雙方確是阿巴貢父子,氣得守財奴阿巴貢火冒三丈。這些巧合和喜劇性的發(fā)現(xiàn)造成了喜劇效果。在第四幕劇中,謎底漸漸揭曉,復(fù)雜錯綜人物關(guān)系得以交代清楚。原來阿巴貢女兒所愛的男子恰恰是他為女兒所選擇的丈夫的兒子,亦即兩個老頭要娶的姑娘均是彼此的女兒,又恰好是各自兒子的情人。不得不嘆服作家莫里哀巧妙的情節(jié)構(gòu)思,奇巧的人物關(guān)系,令人哄堂。《看錢奴》中,窮賈兒因窮祈富,靈派侯借他保管周家財力二十年。隨后慳嗇苦克的賈仁卻買下周祖榮兒子周長壽為養(yǎng)子。一切巧合被作者鄭廷玉不失時機(jī)地安排在劇作中。整部作品中,賈仁臨終囑咐一折戲堪稱經(jīng)典。正如賈仁所說“若有人問我要一貫鈔,就如同挑我一根筋似的”。大財主因被狗舔指頭上的鴨油一病不起,囑咐兒子省錢喜軸畫背面,把尸體剁開裝進(jìn)馬槽,極盡夸張之能事,令人不禁叫絕。同樣夸張的阿巴貢對于請客吃飯的刻薄安排,金匣子丟失后的大失常態(tài),要求昂賽米老爺擔(dān)負(fù)兩樁婚事的費用,還要給他做件新衣服在辦喜事那天穿,才肯在錢箱和愛情中放棄了愛情的滑稽,讓人哄堂大笑。豐富的表現(xiàn)手法強(qiáng)化了作品的“包袱”,笑料更多,滑稽性也就越強(qiáng)??傮w來看,《慳嗇人》比《看錢奴》諷刺、鞭撻的現(xiàn)實意義更為深刻。
四
參考文獻(xiàn)
[1]席戰(zhàn)強(qiáng).丑陋人性的再現(xiàn)——《看錢奴》與《吝嗇鬼》的比較,兼談中西戲劇觀念之異同[J].河池師專學(xué)報,1990(4).
[2]王學(xué)奇.元曲選校注(第四冊 下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3983,4004.
[3]師華.兩部諷刺喜劇,兩種文化信息——《吝嗇鬼》與《看錢奴》之共性和個性[J].外國文學(xué)研究,1993(1).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Novels Miser and Niggard
Yang Huan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16,China)
Key words:comedy;greedy;stingy;cunning
Class No.:I0-03Document Mark:A
(責(zé)任編輯:鄭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