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子榮
“真麻煩!”奶奶在廚房里發(fā)著牢騷。我循聲走去,原來,奶奶倒完茶壺里的開水,打算拿下茶壺蓋再裝冷水,可怎么也拿不下來。我連忙上前幫忙,好不容易才拿了下來。
這樣的事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我想:奶奶用這個茶壺這么不方便,我得想個辦法把它改進一下。記得科學課上學過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燒開水時,茶壺蓋受熱,口徑變大;而盛水部分的壺身受熱,口徑卻變小。如此一來,壺身部分就緊緊地“咬”住壺蓋,自然就取不下來了。
原因找到了,可怎么解決呢?我又繼續(xù)冥思苦想,忽然想起工人鋪火車鐵軌時,會特意隔一段距離就留一條縫隙,以防止鐵軌因受熱膨脹而被破壞。于是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在壺蓋口上留出一些允許膨脹的縫隙呢?我決定動手嘗試一下,于是我找來小鋼鋸、卷尺和鉛筆。首先用卷尺在壺蓋口外側(cè),等距離做了三處標記,接著用小鋼鋸在標記處小心翼翼地鋸了三個口子。為檢驗一下效果,我又裝滿一壺水,放在爐子上,然后懷著焦急而又忐忑的心情在爐旁等待。過了二十幾分鐘,水終于開了?!肮Ψ虿回撚行娜恕?。茶壺蓋被輕而易舉地拿了下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趕忙去向奶奶報喜。她老人家聽了,樂得合不攏嘴,夸獎道:“喲,我的小孫子還懂得科學呢!”
通過改進茶壺這件事,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遇事應該多動腦筋,把學過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這樣不但能夠解決問題,而且還其樂無窮呢!
【指導教師:鄧潔萍】
點評
通過這篇習作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一個愛動腦筋愛動手的孩子。習作用奶奶的牢騷聲開篇,直接道出了“我”改進茶壺的原因。緊接著一段細致描寫,理論知識與實際經(jīng)驗的結(jié)合,將“我”改進茶壺的過程講述出來,抓住了習作要敘述的重點,結(jié)尾道出了“我”通過“改進茶壺”悟出的道理,結(jié)構(gòu)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