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績
東皋①薄暮②望,
徙倚③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
山山唯落暉④。
牧人驅犢⑤返,
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
長歌懷采薇⑥。
注釋
①東皋(gāo):詩人隱居的地方。
②薄暮:傍晚。薄,迫近。
③徙倚(xǐ yǐ):徘徊,來回地走。
④落暉:落日。
⑤犢(dú):小牛,這里指牛群。
⑥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后,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古時“采薇”代指隱居生活。
譯文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回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回歸家園。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簡析
這首詩寫的是山野秋景。全詩在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郁的心情,抒發(fā)了惆悵、孤寂的情懷。第一句詩人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下面四句寫傍晚時分,到處是一片秋色,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最后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這首詩首尾兩聯抒情言事,中間兩聯寫景,經過“情—景—情”的反復,詩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