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增義
(吉林省公主嶺市公主嶺一中吉林公主嶺136100)
由"體罰學生"想到的
盧增義
(吉林省公主嶺市公主嶺一中吉林公主嶺136100)
學校最近組織了一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嚴禁教師體罰學生》的視頻教育活動。觀看了一些教師體罰學生的視頻,讓從教十余年的我不禁觸目驚心,感觸頗多
體罰學生教訓
老師體罰學生的方式有很多,有些導致學生身心都受到了很大的傷害,在學生心中也會可能烙下終生的印記。有些也釀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場面。與此同時。對老師也是一種終生難以拭去的傷痛。體罰作為懲罰的一種形式,是不能與批評劃等號的,這是性質(zhì)截然不同的強化手段。批評是針對學生的過錯或不良習慣進行的否定性評價以及由此而引發(fā)的積極引導,言詞可以激烈,情緒可以高漲,表情可以變異,但出發(fā)點均是善意的,能夠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和情感震蕩,利于改變不良行為。懲罰比批評要嚴厲。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體罰絕對不是個好方法,而且它帶來的不利后果恐怕是讓人更難以接受的。對孩子進行過多的粗暴和體罰也會阻礙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在愛中長大的孩子,學會仁慈,在皮鞭下長大的孩子,只會產(chǎn)生仇恨。體罰只能使孩子學會逃避體罰,而不是誠心轉(zhuǎn)變態(tài)度,改正錯誤。難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體罰孩子,往往是出于一時沖動,大多沒有經(jīng)過深思熟慮,雖然老師是出于好意,但卻會造成不可彌補的嚴重后果,使孩子產(chǎn)生不良的心態(tài)和心理偏差,如果不顧及學生的感想,學生的身心就會嚴重地受到傷害。教育是心靈的藝術(shù)。我們教育孩子,主要是通過合適的溝通方式同學生之間建立一座心靈相通的橋梁。所以教育學生要以人為本,我們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過程便不僅僅是簡單的人與人的溝通,而是兩者之間充滿了人情味的心靈交融。作為教師我們都深知,教師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不僅違背了職業(yè)道德,也是違法行為。體罰是我國有關(guān)法律明確禁止的行為。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多項法律都明令禁止教師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論教師出于什么動機或目的,都不得實施這種手段。對于體罰學生并造成學生傷害的教師,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將給予行政、民法、刑事處罰。我們豈不是在做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愛的力量是神奇的,老師的愛可以感化學生,讓我們一起用愛感化更多的學生!
我們常說“學高為師,德高為范”,作為教師我們不僅僅要有淵博的專業(yè)知識,同時也應具備高深的師德。教育是愛的事業(yè),教師熱愛學生就是熱愛教育事業(yè),師愛是師德之魂。這種愛出自教師的職責,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只有這種愛作為基礎,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乞尊說: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罷,圓形也罷,總逃不出一個空虛。因此,“愛學生”是教師的一項光榮而神圣的職責,也是教師教書育人的一個重要一環(huán)。點亮學生的心,建立平等的對話關(guān)系,使師生又方在融洽的關(guān)系中交流和溝通,就能收到事伴功倍的教育效果。
作為教師,只有用愛感化學生,用心賞識學生,才能不辜負我們的職業(yè),才能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只有用愛感化學生,用心賞識學生,才能領(lǐng)悟教育的真諦,才能不斷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教育不是用來栽培仇恨的。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作為一種職業(yè),在人類社會發(fā)展中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職業(yè)情感,不是個人情感,應是博愛。教育不是用來栽培仇恨的,而是用來傳播愛,分享愛,感受愛,承擔愛的一個美好過程,如果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抱著一份愛去與學生交流,相信我們的教育事業(yè)會前進一大步。
當然,我們教師一定要管學生,絕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在對學生管理過程中,體罰作為懲罰的一種形式,是不能與批評劃等號的,這是性質(zhì)截然不同的手段。體罰對學生,對老師,對教育都有著極大的危害。用一顆真誠的心對待學生,用自己的言行影響學生,教他們?nèi)绾巫鋈?,教他們正確的思維方式、學習方法,鼓勵他們。今天的教師就必須不斷告誡自己:千萬牢記不能體罰學生,批評學生的時候一定要冷靜,不沖動,更不能動手。
體罰造成的悲劇歷歷在目,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不要讓悲劇重演。體罰學生給學生帶來的是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傷害;給教師帶來的心靈的創(chuàng)傷或內(nèi)疚;給家長帶來的是憤怒或責備或傷心等。真正的嚴師不是“罰”師,真正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好老師,不會體罰學生,而是會采取更為有效的方式去幫助學生。作為今天的教師,我們就必須嚴格要求自己,讓我們立師德,鑄師魂,強師能,正師風,做人民滿意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