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柞水中學 長孫永健
2015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年份,是對2017年高考全面改革的充分準備。作為教育部命制的高考語文課標一卷在試題命制上,保持了整體穩(wěn)定的基本特征,讓改革的過渡有章可循。在穩(wěn)定形式、降低難度的基礎上凸顯能力,重在考查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和基本應試能力。全卷分第Ⅰ、Ⅱ兩卷,六道大題,18道小題,總分150分,題型和分值分配和2010年以來的試題保持相對一致,呈現(xiàn)出平穩(wěn)的態(tài)勢,在此基礎上作出適當微調(diào),這樣的試題命制有利于學生正常發(fā)揮,進而達到家長、學生滿意,同時不失穩(wěn)中求變的特質(zhì),這種變化讓試題的構成更加趨于完美。伴隨著遼寧、江西、廣西等省份的加入新課標行列,命題人著力打造一份能充分考查學生能力的試題。
2015年高考語文課標一卷的總體特征是:形式穩(wěn)定,適當微調(diào),回歸傳統(tǒng),考查素養(yǎng)。試卷的總體形式與前六年保持一致,保持了多年來的固有特征。同時,該試卷也進行了微調(diào)。如現(xiàn)代文閱讀的三道題均是考查考生的篩選比較信息的能力;文言文閱讀調(diào)整了次序,新增加了對文化常識的考查;詩歌鑒賞回歸傳統(tǒng),考查了岑參的詩歌,在命題上注重和課本的結合,走向比較鑒賞的路子,著重考查了寫景角度、思想情感、表達作用等幾個知識點,有綜合考查的趨勢;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適度作出了調(diào)整;語言文字運用在設題上和2014年保持一致,作文改變了以往的命題形式,逐漸回歸傳統(tǒng),側重于對應用文的考查,在穩(wěn)步微調(diào)中降低了試題難度。
社科類文章閱讀選取了反映宋代金融領域的一篇文章,著重考查了學生理解文本及篩選信息的能力。和歷年的考題相比較,相對穩(wěn)定,難度適中,有效考查了考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文言文閱讀遵循從正史中選材的命題思路,2011年選取了《宋史》中的《何灌傳》,2012年選取了《宋史》中的《蕭燧傳》,2015年的文言文選材于《宋史》中的《孫傅傳》,對于問題設置略有變化,取消了實詞的考查,著重考查依照文言斷句、文化常識、細節(jié)辨析、文言翻譯。這一變化,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文言文閱讀方法,從根本上解決文言文閱讀問題。
詩歌鑒賞題型變化較大,命題走向綜合性,第一問通過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比較,著重考查了詩歌在寫景手法上的異同,第二問考查學生對于詩詞情感的理解,并分析詩句在文本中的作用。問法上更加趨于綜合性,目的在于引導考生真正讀懂詩歌。
名句默寫降低了難度,所考篇目均未超出考綱要求的64篇,三道題分別是屈原的《離騷》、王維的《使至塞上》以及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所填空中均沒有易寫錯的字詞,題目溫和,沒有為難學生的意思。
兩篇大閱讀依然遵循了二選一的形式,一篇小說,一篇人物傳記,難度相當,其中文學類文本閱讀選取了當代山西作家李德霞的小說《馬蘭花》,該篇作品曾經(jīng)獲得2013年“黔臺杯·第二屆世界華文微型小說大賽”優(yōu)秀獎。分別從文本線索、人物形象、情感作用幾個角度進行了考查,這些題型都是學生備考中的常規(guī)題型,難度不大。實用類文本閱讀選取了朱東潤的自傳作品,保持近幾年的風格,以非連續(xù)文本的形式,分別考查了分析原因、自傳特點、歸納概括等能力,相比之下,實用類文本閱讀難度稍有增加,考查更加趨向于對文體特征的了解,但因為考生有自由選擇的權力,所以總體上難度不大。
語言運用題依然保持了2014年成語、語病、句子銜接、圖文轉換等基本題型,這些題型都是常規(guī)題型,對于語文基礎較好的考生難度不會太大。成語辨析所給的“老謀深算”“深謀遠慮”“深思熟慮”三個成語都是考生很熟悉的,辨析起來難度不大。
2015年課標一卷的作文一改常態(tài),以應用文寫作的形式出現(xiàn),既改變了以往材料作文的命題形式,又全面考查了考生的寫作真實水平,盡量讓每個考生都有話可說,有回歸傳統(tǒng)的趨勢。無論是2009年的“彎道超越”、2010年的“羅森塔爾效應”,還是2011年的“中國騰飛”大都采用了兩段論的形式,2015年課標一卷高考作文在材料上則采用了關于“酒駕”的時政性新聞作為命題形式,旨在引導考生關注現(xiàn)實,對于現(xiàn)實問題能作出正確的評判。作文明顯注重了對實用文寫作的考查,讓考生用書信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題目不在審題上為難考生,但書信文體的考查,可能會讓一些學生失分??傮w而論,該作文題目有以下特點:
1.緊扣時政,關注熱點。早在2013年8月9日新華網(wǎng)就有長沙一名女網(wǎng)友微博舉報父親酒駕,要求警方逮捕的新聞報道。在一定程度上,這個作文的材料是對該新聞事件的概括,充分展現(xiàn)了作文材料體現(xiàn)時政要素的主要特征,引導考生關注并思考現(xiàn)實問題,寫出具有時代針對性的美文。
2.回歸傳統(tǒng),書信格式?;仡櫿麄€高考歷史,早在1985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中就出現(xiàn)了書信作文的命題形式。當時的命題是要求考生以“澄溪中學學生會”的名義給《光明日報》編輯部寫一封信,反映當?shù)氐沫h(huán)境污染情況,申述理由,呼吁盡快解決問題。書信作文的命題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高考作文向傳統(tǒng)考試回歸的傾向。同時,這一作文命題形式是在極力彌補寫作教學的不足。當下,無論是高中還是大學,大都重視文學類文本的寫作與教學,而忽略了應用類寫作的訓練,無論是近年來的“微寫作”還是今年的書信作文形式,都是彌補日常教學偏差的重要引導。
3.關注文體,規(guī)范寫作。作為書信體的作文命題,考生的寫作必須符合書信的基本格式,如使用第二人稱的形式,有稱呼,有落款,語言上娓娓道來,情理相間,既有規(guī)勸,又有說理,想方設法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作文形式的改變打破了以往單純論證或者單純記敘的寫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考生能靈活運用記敘、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提高了對考生寫作素養(yǎng)的要求,作文考查更加趨向于綜合性。
4.注意審題,明確角度。這則材料,從題目的具體要求來看,必須站在“明華”的角度來寫,可以是寫給小陳的信,也可以是寫給老陳或相關部門的信件,無論是寫給哪一方,落款必須是明華,是站在第三方對這個事件的評判。從小陳的角度來看,主要是要表明她在“情與理”上的正確抉擇和正確做法,贊揚其高尚的行為;從老陳的角度來看,要對其錯誤行為進行規(guī)勸,告訴他遵守規(guī)則、擁有道德的重要性,同時表明他應該以怎樣的正確態(tài)度對待女兒的做法;從其他部門的角度看,寫作時著重表明它們應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來處理這件事,是大肆渲染,還是理智對待。
5.辯證思考,全面分析。這則材料暗含了一個“情與理”的辯證關系。女兒舉報父親在傳統(tǒng)觀念中會被認為是不孝,那么在法制社會的今天,面對法律,面對規(guī)則我們應該如何處理,是情大于法,還是法高于情,我們必須有明確的態(tài)度??忌绻軓倪@個方面來思考,引用經(jīng)典的素材進行說理,會寫出立意深刻的文章。
但這樣的作文入手容易,寫出新意較難,考生容易記流水賬,讓文章的主題不夠突出。
總體而論,2015年的課標一卷保持了近年來命題的基本形式,在穩(wěn)定大局的前提下作出微調(diào),讓語文試卷走向平易化、常規(guī)化。
2015年高考語文課標一卷主要有四大變化:文言文閱讀取消了實詞的考查,增加了文化常識的考查,順序有所調(diào)整,考查更加趨向于科學化;詩歌鑒賞在命題上降低難度,考查著重于比較鑒賞和內(nèi)涵性解讀;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考查注重關注文體常識,命題形式上作出了適當創(chuàng)新;作文回歸傳統(tǒng),關注實用性文體的考查,更加趨向于綜合化。這種變化充分展現(xiàn)了語文課改總體格局的穩(wěn)定性,同時適當?shù)奈⒄{(diào)促使試題更加科學化,為今后語文教學提供了理念上的指導。
1.抓住基礎,充分落實?!懊淠瑢憽边B續(xù)多年作到不超越64篇必背內(nèi)容的目的在于強調(diào)基礎知識的重要性,指引學生中學階段必須積累考綱要求的名句名篇,努力作到會背、會寫。從2014年開始,更加注重考生對詩句內(nèi)涵的理解,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夠正確解答,否則即使全文背誦也難以得分。這就對考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
2.基本方法,掌握到位。課程改革的方向是關注考生的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科學方法的基礎上的。對于各種文體,作為師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方法正確,規(guī)范落實。如對于文言文而言,古書大多沒有標點,要解讀文本,首要任務是文言斷句,接下來是理解含義,在這些基礎上才能進行文言翻譯,理解思想內(nèi)涵。2015年的文言文考題,為我們建構了科學的文言文學習思路和方法。這個變化旨在引導師生掌握更為科學的語文學習思路。要摒除“考什么講什么,考什么學什么”的落伍觀念。
3.思想深刻,見解獨到。綜觀近兩年的高考作文命題,大都呈現(xiàn)出緊貼時政、注重思辨的特點,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生活,學會對現(xiàn)實問題作出正確的價值評判,目的在于構建學生正確的精神價值觀和看待問題的視角,所以學生在平時學習中除了積累必要的語文素材外,還得培養(yǎng)自己的精神,形成獨立的人格和品性,學會對現(xiàn)實問題進行思考,并尋找到論證自我思想的理由。做一個會思考、會論理的當代中學生。
4.回歸傳統(tǒng),提升能力。近年來語文出現(xiàn)的諸多“新穎”試題都能在歷年高考題中找到影子。2014年課標卷新出現(xiàn)的斷句題早在1977年的高考試題中出現(xiàn);2015年的書信作文早在1985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中就出現(xiàn)了,文化常識的考查在歷年試題中更是屢見不鮮。針對這種狀況,老師們要有回歸傳統(tǒng)的意識,在傳統(tǒng)試題中尋找優(yōu)秀元素,為當代高考語文注入活力,從而有效提升考生的語文能力。
5.加強閱讀,提高能力。2015年幾乎所有的作文命題都體現(xiàn)了辯證思維,要求考生具有大量的語文基礎知識儲備,寫出有思想有文采、展示才華的優(yōu)秀作文。這就要求教師不能以語文課本打天下,而要把語文課本作為基礎,不斷向外輻射,引導學生閱讀名著,關注現(xiàn)實,關注人生,擁有卓越的才華,形成獨立的思想。
6.關注現(xiàn)實,更新觀念。語文是最接地氣的學科,我們不能把語文題當作數(shù)學題去做,得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和積淀,樹立大語文理念,學會在生活中學語文,學會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不能固定在象牙塔內(nèi),固封語文的腳步,讓語文走向模式化的死胡同。而應當充分張揚語文美麗,充分體會生活中的語文之美。
總之,2015年高考語文課標一卷保持了穩(wěn)中求變的傳統(tǒng)風格,并在此基礎上走向平易、平和,為真正考查學生能力提供了平臺,指引教師在來年備考中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落實、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考生生活語文的理念,真正提升語文考查的信度和效度,彰顯語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