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睿(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北京 100081)
論馬克思主義法學所面對的當代困惑及其解決之道
廉睿(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北京 100081)
作為一種富有深刻洞見性的法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法學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和理論范疇。但在現(xiàn)代化語境中,馬克思主義法學同時也面臨著諸如理論范疇難以界定、其他法學流派的沖擊和較量、學界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偏見和忽視等一系列困難和挑戰(zhàn)。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必須采用現(xiàn)代化的思維方式。即大膽進行整體道路設計、內部革新、外部改造,此方為當代語境下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有效路徑。
馬克思主義法學;革新;路徑選擇
作為由馬克思、恩格斯兩位社會主義革命導師所創(chuàng)立的法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法學已經歷了一百余年的發(fā)展歷程。在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的進程之中,馬克思主義法學呈現(xiàn)出了階級性、物質性、批判性等特點,這些特征也構成了馬克思主義法學區(qū)別于其他法學流派的鮮明特色。但是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一方面,現(xiàn)代化為馬克思主義法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契機;另一方面,現(xiàn)代化也令馬克思主義法學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F(xiàn)代化所孕育的市場結構是全球性的市場經濟,對此,馬克思主義法學將如何加以應對[1]?現(xiàn)代化還帶來了人類社會結構和思維方式的多元化,對此,馬克思主義法學又將如何實現(xiàn)自我調整?諸如此類命題,都需要學界加以認真分析和重點研究。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厘清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準確范疇,才能盡快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法學的自我更新,才能切實把握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理論精髓。
在系統(tǒng)論述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內容體系之前,首先需要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內涵進行有效界定。只有明確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精確內涵,才可能構建起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理論框架。目前學界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概念之爭仍在延續(xù)。有些學者提倡“廣義論”,認為應該對馬克思主義法學做出廣義理解,即所謂馬克思主義法學,是指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馬克思主義方法基礎之上的一切法律思想和法律學說。但也有學者提出不同意見,認為這樣的定義過于寬泛和空洞,因此,他們提倡對馬克思主義法學做出“狹義”解釋,即馬克思主義法學,是指由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chuàng)立并系統(tǒng)論述的法律學說和法學思想。筆者贊成后者的觀點,認為所謂的馬克思主義法學應嚴格限定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法律思想和法律觀點,若將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內
涵范疇過于擴大化,則不利于把握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歷史精華和核心價值。因此,筆者在此強調文中所述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特指“狹義”的馬克思主義法學。
(一)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內容體系
與其他法學流派都有自己的集中代表性著作有所不同,馬克思、恩格斯的法律思想散見于他們的一系列經典著作和論文之中。這些著作和論文根據創(chuàng)作時間的先后,大致可以分為前期作品和后期作品。前期作品包括《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第六屆萊茵省議會的辯論》、《關于林木盜竊法的辯論》、《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等,后期作品大致覆蓋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等著作和論文。這其中,《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一文的誕生,標志著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系統(tǒng)形成,在此文中,馬克思集中對黑格爾所建立起來的唯心主義法哲學進行了系統(tǒng)性批判,系統(tǒng)介紹了唯物主義歷史觀在法學領域的有效運用。由此,建立在唯物主義基礎之上的系統(tǒng)法律學說開始形成,它打破了以往法學研究領域的唯心主義傾向,具有開拓性的意義。就主要內容而言,馬克思主義法學具體包含了以下幾個組成部分:
1.法與階級的關系。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律具有深刻的階級性[3]。這體現(xiàn)在,法律是統(tǒng)治階級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需要說明的是,法并不是處于統(tǒng)治階級中的個人或個體的意志的簡單疊加,而是以整體方式反應統(tǒng)治階級的意識。以往的唯心主義法學流派忽視了法與階級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僅僅看到法律的社會功能和現(xiàn)實運作體系,卻忽視了法律的根本屬性——階級性。
2.法的起源學說。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法的起源和形成脈絡做出了系統(tǒng)梳理。認為法最早來源于習慣,后來經過人們的整理和歸納,成為習慣法。習慣法又經過國家的立法轉化和認可兩張途徑,形成了最終意義上的法律。對法的起源的科學界定,有助于我們了解法律的本質。
3.法與國家的關系。在法與國家的關系問題上,馬克思認為,近代意義上的法律,形成于國家建立之后。只有在國家形成的基礎之上,才能誕生專門的立法機關,形成專門的立法活動。并且,只有國家出現(xiàn)之后,才可能賦予法律充分的國家強制力。而之前的習慣和習慣法,主要是靠內心強制和輿論監(jiān)督等方式來保證其運作,這與具有國家強制力的法律有著根本區(qū)別。
4.法的歷史類型學說。馬克思主義對法律的歷史類型,首次做出了科學劃分。他依照法律所處的社會背景有所不同,將法律劃分為奴隸社會的法律、封建社會的法律、資本主義社會的法律社會主義社會的法律四個歷史類型[4]。并且認為,社會基本矛盾的變化,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是導致法的歷史類型更替的主要原因。
(二)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價值新論
所謂價值新論,是相對于傳統(tǒng)上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價值表述而言,筆者認為,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價值新論,可以界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1.馬克思主義法學對傳統(tǒng)法學研究方法的革新與突破。在馬克思主義法學誕生之前,歷史上所出現(xiàn)的所有法學研究方法,從根本上而言,都屬于唯心主義范疇。馬克思主義法學清楚地認識到只有擯棄傳統(tǒng)的唯心主義,才能實現(xiàn)法學研究方法的科學化。因此,馬克思主義法學將系統(tǒng)的歷史唯物論引入其中,并作為其理論基礎,就此實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法學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
2.馬克思主義法學對法的社會經濟基礎的深刻揭示。相對于馬克思主義法學而言,之前所出現(xiàn)的各個法學流派都沒有充分認識到法與經濟之間的密切關系。馬克思主義法學從誕生之初,就突出強調了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性作用。法律體系作為上層建筑體系的一部分,自然也受制于社會經濟基礎。經濟基礎決定著法律體系的構建及運行。
3.馬克思主義法學對歷史經典法學思想的改造與繼承。馬克思主義法學從歷史上出現(xiàn)的經典法學流派中汲取有效營養(yǎng),并對這些傳統(tǒng)法學流派進行了切實改造。“揚棄”是馬克思主義法學對之前所有法學流派的科學態(tài)度,通過對以往法學思想的“揚”和“棄”,馬克思主義法學最終成為了科學化的法律思想。
在全球現(xiàn)代化進程中,馬克思主義法學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和不適。究其原因,一是由于現(xiàn)代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繁榮市場經濟,而隱藏于技術和經濟背后的,則是全新的社
會領域和社會關系,馬克思主義法學能否對這些新興領域進行有效覆蓋,是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全新挑戰(zhàn)。二是全球化造就了空前的人類交際規(guī)模和多樣的人類交際途徑,由此帶來的則是人類思想的充分碰撞,各種思想流派的斗爭也呈現(xiàn)出激烈局面,馬克思主義法學能否在諸多思想的競爭之中占據主導地位,也是馬克思主義法學所不得不面對的重大課題。就整體而言,我們可以將馬克思主義法學所面對的種種問題進行歸類,具體分為馬克思主義法學所面臨的自身困惑和馬克思主義法學所遭遇的外部挑戰(zhàn)兩大類。
(一)馬克思主義法學所面臨的自身困惑
如上文所言,現(xiàn)代化帶來的是全新的市場環(huán)境和思維環(huán)境。這實則要求馬克思主義法學緊跟現(xiàn)代脈搏,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但是馬克思主義法學應如何實現(xiàn)發(fā)展?發(fā)展的具體途徑又是什么?種種問題造就了馬克思主義法學的自身困惑。
1.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理論界定和概念之爭。歷史上各個法學流派幾乎都有集中體現(xiàn)自己法律思想和法律觀點的代表性作品。比如,霍布斯的《利維坦》、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都集中體現(xiàn)了古典自然法學的理論和觀點。而奧古斯丁的《上帝之城》、托馬斯·阿奎那的《神學大全》,則集中體現(xiàn)著神學自然法的核心理論和觀點。但馬克思主義法學則有所不同。實際上,作為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創(chuàng)始人,無論是馬克思還是恩格斯,都沒有專門寫過有關法學理論和法學思想的巨著。也沒有明確回答何為法律、法律的構成、法律的時效性等基本法學問題。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思想內容散見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多部著作之中。不同的人處于自己不同的視角會對這些零散的思想內容做出不同的界定和解讀,這就為制定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范疇增加了難度。所謂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概念之爭,本質上就是源于對于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的不同解讀。
2.馬克思主義法學如何實現(xiàn)對新興領域的有效覆蓋。新興社會領域的興起和發(fā)展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要特征。這些新興領域包括了社會生活產生方式、經濟方式、人類交往方式等多個方面。在現(xiàn)代生產方式中,人類大規(guī)模地采用先進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何種途徑才能實現(xiàn)人類對現(xiàn)代科技的合理使用?在現(xiàn)代經濟生活中,金融、證券、股票等新興事物如雨后春筍般大量出現(xiàn),如何對其進行必要規(guī)制和管理?在人類交往方式中,網絡和現(xiàn)代媒體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又將如何規(guī)避網絡和自媒體的既有缺點?關于這些問題的答案,在以往的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中都沒有系統(tǒng)論述。馬克思主義法學只有緊隨時代步伐,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積極應對和調控這些新興問題,才能實現(xiàn)對這些新興領域的有效覆蓋。
(二)馬克思主義法學所遭遇的外部挑戰(zhàn)
所謂外部挑戰(zhàn),是指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興思想潮流和思維方法不斷沖擊著原有的思想體系作為既有思想體系的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法學也面臨著兩種主要的外部挑戰(zhàn)。
1.新興法學流派及法律方法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劇烈沖擊。人類社會自進入20世紀以來,先后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美蘇爭霸及冷戰(zhàn)、越南戰(zhàn)爭、海灣戰(zhàn)爭等重大歷史事件。而伴隨著這些歷史事件的則是法學思想的變化和法學流派的遷移。例如,在面對二戰(zhàn)戰(zhàn)犯的審判問題時,已經沒落的自然法思想借此得以復活,并且演化成現(xiàn)代自然法學。而在越南戰(zhàn)爭所造就的美國經濟蕭條背景之下,強調法的社會功能和社會價值的社會法學派應運而生,借此緩解美國社會中的尖銳矛盾和激勵沖突。這些新興法學流派的不斷出現(xiàn)改變了以往的法學觀念和法學傳統(tǒng),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也對馬克思主義法學構成了劇烈沖擊它們在沖擊的過程中有可能占據原本屬于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活動領域和活動范圍。作為一種具有終極解釋力的法學思想,馬克思主義法學的這一優(yōu)點有可能在新興法學流派的激烈沖擊下而埋沒這無疑將會動搖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理論根基和社會根基,對此,馬克思主義法學必須予以有效應對。
2.馬克思主義法學在全球法學界的邊緣化地位。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法學在社會主義國家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這源于馬克思主義法學在理論上的深刻性及方法論上的尖銳性已被社會主義國家的廣大人民所熟知,馬克思主義法學因此得以在廣大社會主義國家被充分接受和有效運用。但在資本主義國家由于意識形態(tài)的原因,始終未能將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置于合理地位,馬克思主義法學也因此在資本主義國家所主導的全球化進程中處于邊緣地位。唯有加大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系統(tǒng)宣傳、扭
轉人們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固有印象和偏見,才能確立馬克思主義法學在全球法學界中的合理地位,從而切實發(fā)揮馬克思主義法學在全球法律事務中的建設性作用。
對于馬克思主義法學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出現(xiàn)的不適應性問題,我們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法學的自我發(fā)展與自我超越。我們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對于在現(xiàn)代化進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必須采用現(xiàn)代化的思維體系來解決?,F(xiàn)代化的思維方式要求我們大膽地進行創(chuàng)新和變革。所謂創(chuàng)新,就是要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研究途徑和研究領域及其基本理論所覆蓋的社會領域進行充分拓展,所謂變革,就是要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指導下,對既有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立法與培育工作進行革新。創(chuàng)新與變革,這是我們解決馬克思主義法學發(fā)展問題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
(一)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法學自我發(fā)展的路徑選擇
所謂路徑,即事物發(fā)展的基本道路與基本原則,它能為事物發(fā)展指明方向,奠定充分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事物的發(fā)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條件,外因是事物發(fā)展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因此,在分析馬克思主義法學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之時,我們必須厘清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相應地著手于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內部革新與外部改造,才能有利于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法學的自我超越。所謂內部革新,是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內部改造,它能切實解決馬克思主義法學在當代語境下出現(xiàn)的種種“不適性”問題。所謂外部改造,即對馬克思主義法學所面對的外部環(huán)境進行充分變革,這有利于為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發(fā)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這種馬克思主義法學發(fā)展的雙向道路,即內部革新與外部改造的同時并舉與有效統(tǒng)一,構成了當代語境中的馬克思主義法學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與自我更新的整體路徑選擇。
(二)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內部革新
即要求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科學內涵繼續(xù)進行研究與確定,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基本范疇進行開發(fā)與拓展。只有如此,才能抓住問題的實質,解決馬克思主義法學在發(fā)展進程中所面臨的自身困惑。具體而言:
1.學界應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研究和梳理工作。實際上,馬克思主義法學在當代社會中能否實現(xiàn)自我更新與良性發(fā)展,主要取決于學界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關注度和重視度能否得到有效提升。如上文所述,既有的馬克思主義法學基本理論并不是整體體現(xiàn)在一部或幾部代表書籍之中而是散見于馬克思、恩格斯的多部經典著作之中呈現(xiàn)出分散性、零落性等特點。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想要真正實現(xiàn)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科學界定,就必須對分散在眾多著作中的馬克思主義法學觀點進行系統(tǒng)整理和加工。然而,就目前學界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研究工作而言,無論是重視力度還是實踐力度而言,都還遠遠不夠。想要切實把握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準確內涵和科學范疇,就必須加強當前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研究工作,唯有如此,才能為馬克思主義法學的良性發(fā)展奠定充分的理論基礎。
2.加強馬克思主義法學與其他法學流派及法學思想的交流和溝通工作,以便馬克思主義法學在其他學派中汲取所需營養(yǎng)。固步自封從來都不是馬克思主義所倡導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唯有開拓與進取,才能實現(xiàn)自我超越。對于馬克思主義法學而言,也同樣如此。正如馬克思主義法學從誕生之初就汲取了歷史上其他主要法學流派的合理觀點一樣,當代語境中的馬克思主義法學也完全可以從當今諸多法學思想和法學流派獲取有效養(yǎng)分。在當今諸多法學思想中,都有其合理成分。例如,經濟法學派充分看到了市場經濟的價值和蘊藏在市場經濟背后的法律規(guī)律,技術法學派看到了法律與先進科學技術之間的必然聯(lián)系等等。馬克思主義法學完全可以用開放的態(tài)度對這些理論和觀點中的合理之處進行充分借鑒,在借鑒的基礎之上,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的自我更新。
(三)對馬克思主義的外部改造
即要求我們優(yōu)化馬克思主義法學發(fā)展的外部環(huán)境,以便為馬克思主義法學的良性發(fā)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輿論氛圍。具體而言,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加強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宣傳和教育工作,確
立群眾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充分信仰。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宣傳和教育工作仍有待于加強。宣傳和教育的領域應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學界,還應拓展到廣大人民群眾之中。就本質上而言,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來源于群眾,因而理應回到群眾中去。只有建立牢固的群眾基礎,才能為馬克思主義法學的良性發(fā)展奠定有效的群眾根基和社會根基。否則,馬克思主義法學便成為了無水之源、無本之木。就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教育方式而言,應該明確劃分為校園教育、社會教育等多個層面,多個教育層面互相配合,才有利于提升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宣傳和教育效果。只有提升現(xiàn)有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宣傳和教育力度,才有利于堅定群眾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充分信仰。
2.在國家邁向法治化的進程中,應明確馬克思主義法學的指導作用,運用多種社會規(guī)范進行社會治理。馬克思主義法學認為,法律并不是萬能的,它的作用是有限的。因此,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實踐中,必須對包括道德、習慣、紀律在內的其他社會規(guī)范進行充分運用。這正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的要義所在。一個完整的社會規(guī)范體系,應該包括法律、道德、宗教等一系列子目錄。法律用于規(guī)范人們的外在行為,道德和宗教用于凈化人們的內心世界。如果不恰當地將法律的調整范圍擴大到一切領域,就會損害既有的社會秩序,這與馬克思主義法學的理論主旨所不符。在法律與其他社會規(guī)范的關系問題上,將該由法律調整的留給法律。不適于用法律調整的,留給其他社會規(guī)范去約束,方符合馬克思主義法學的基本精神。
內部革新與外部改造同時并舉,有利于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層面的自我更新,有利于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法學實踐層面的自我超越,方為解決馬克思主義法學發(fā)展困惑的合理道路。·
[1]林喆.馬克思主義法學在當代中國的難題[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5,(3):53.
[2]張乃根.西方法哲學史綱[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178.
[3]任岳鵬.西方馬克思主義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5.
[4]廉睿.現(xiàn)代化背景下的少數民族發(fā)展[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5,(3):55.
[5]蘇力.法治及其本土資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32.
The Problems of Marxist Jurisprudence and Solutions under the Modern Circumstance
LIAN Rui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As an insightful legal theory,Marxist jurisprudence has its unique value and content.But under the modern circumstance,it’s harder and harder to define the content of it.Marxist jurisprudence also is faced with problems like the impact of other legal theories and the discrimination from other juristic schools.To solve these problems,we must modernize our way of thinking,which means that we must design a new way of
marxist jurisprudence;innovation;way of development
D90
A
1009-6566(2015)04-0080-05
2015-06-16
廉 睿(1987—),男,山西臨汾人,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民族政治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律政治學、憲法學原理。
development,create modern theories and build a more suitable circums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