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群英
初三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有著忙碌的生活,他們有著升學的壓力,整天奔波于“兩點一線”——家庭與學校,整天圍繞著“一件事”——分數(shù)。他們對自己的生活狀態(tài)滿意嗎?他們覺得幸福嗎?作為一名任教初三政治的教師,每天看著他們疲憊的身影,或陰或晴的面容,甚至部分學生臉上流露出的苦澀,心里很不是滋味,總想為他們做點什么,總想著要引導他們,引導他們在幸福的心境中走過這段難忘的時光。所以,盡管上課任務(wù)很緊,內(nèi)心也有些擔心,筆者還是對自己所任班級的學生作了一份“幸福習慣”的調(diào)查,通過分析與對策,盡自己的最大能力幫助他們。
調(diào)查一:你覺得幸福嗎?
下面是筆者調(diào)查的有關(guān)情況(參加這次調(diào)查的學生有82人):
問題:“你現(xiàn)在覺得幸福嗎?”
結(jié)果分析 幸福是什么?《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上說“幸福是使人心情舒暢的境遇和生活,或生活、境遇稱心如意”;《辭?!飞辖忉尀椤霸趯崿F(xiàn)預(yù)定目標和追求理想過程中的一種體驗”。確實,幸福是一種體驗,是一種稱心如意的感覺。從調(diào)查結(jié)果來看,大部分學生的幸福感還是比較強的,這一點令我欣喜。欣喜之余,我更關(guān)注那些感覺不太幸福甚至沒感覺的學生,如何來增強學生的幸福感呢?我想起了一個人,一位山村女教師——王升英,她“20年以校為家,10年以家為校,慈母般的光輝映照著寂靜的山村,映照著山里孩子的心靈。崎嶇的山路上,那個蹣跚的背影走得艱難,卻走得堅定,那就是王升英用生命的全部能量負重前行,用生命為山里孩子踩踏出一條通往山外精彩世界的光明之路?!彼f:“在溫暖的陽光中給學生們上課,是我最幸福的事?!?/p>
一是正面引導,哺育學生的陽光心態(tài)。陽光心態(tài),是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說的是內(nèi)心對一個好的結(jié)果存有希望。每個學生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都會有陷入困境的時候。有的人在困境中沉淪,有的人則在困境中重生,后者就是因為心中存有希望。所以,當學生面臨困境時,教師應(yīng)伸出援手,給予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希望,增強學生的自信;當學生情緒不佳時,教師應(yīng)及時開導,給予學生戰(zhàn)勝情緒的希望,做情緒的主人。
二是傳授方法,培養(yǎng)學生管理時間的能力。初三學生,時間緊張,幫助學生管理好時間,十分重要。時間管好了,比別人多做一點就有了可能,比原來進一步也有了可能。要管好時間,需要遵循“要事第一”原則,使學生分清學習生活中的“大石塊、小石塊和沙子”,逐一完成;還要遵循80/20原則,利用學習中20%的要點為學生帶來80%的分數(shù);另外,還需給任務(wù)設(shè)定完成的期限,同類事情可以一起做,明確寫下要做的事情,先后有序完成等。
三是借力訓練,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按蟆钡牧晳T養(yǎng)成費時費力,“小”的習慣隨時可以培養(yǎng),卻往往受用一生。如“每天讀10分鐘的習慣”“每天睡前5分鐘反省的習慣”等。為了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讓學生明確習慣養(yǎng)成的必要性,了解養(yǎng)成這個習慣并不妨礙自己的學習,相反還有促進作用;其次,告訴學生養(yǎng)成習慣要注意“開頭關(guān)”,關(guān)鍵是前三天,教育學生要循序漸進,隨身帶好一本有助于學習與生活的書籍,利用零碎時間進行讀書;同時經(jīng)常提醒、監(jiān)督和檢查。這樣,每天學習一點點,每天改變一點點,堅持下去,就會一天比一天進步,一天比一天自信。
調(diào)查二:你有過幸福的感覺嗎?
問題:“你曾經(jīng)有過幸福的感覺嗎?如果有,什么時候?什么事情?”
結(jié)果分析 學生談到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幸福的瞬間:①過年(吃團圓飯、看春晚、領(lǐng)壓歲錢)和過生日時;②生病住院(父母精心照顧)、成績不佳(家人鼓勵和關(guān)懷)、遭到困難(朋友及時幫助)時;③和家人、同學在一起時(和家人一起吃飯、旅游,和同學一起春游、秋游);④別人認真傾聽自己說話;傷心時有人傾聽自己的煩惱并分擔;與父母交流談心時;⑤學習到半夜,父母為自己做宵夜;每天回家就能吃到美味的晚飯……那么,如何利用這些瞬間,使這些瞬間成為教師教育學生、改進教學的契機?
契機一:一個人能不能感到真正的幸福,通常取決于他的情感或思想是否自由舒展,并且與其他成員能否找到共鳴。從調(diào)查中可以看出,學生幸福瞬間大多來自父母、自身和同學,這是完全能夠理解的。但令筆者疑惑的是,初三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他們每天與教師接觸的時間也不少,卻很少有學生寫到自己的幸福與教師有關(guān),這值得深思。
契機二:幸福瞬間主要來自溫情的關(guān)懷。溫暖的早餐、美味的晚餐是關(guān)懷,認真傾聽、促膝談心是關(guān)懷,生病時的精心照顧是關(guān)懷,困境時的及時幫助是關(guān)懷,情緒低落時的鼓勵也是關(guān)懷。那么,調(diào)查中反映出的“爭吵后換來的食品”是幸福嗎?肯定不是。有些家長也不了解,面對爭吵,企圖通過“好吃的食品”來“收買”孩子的情感。殊不知,長此以往,這樣的“妥協(xié)”,非但換不來孩子的尊重,也換不來孩子的幸福。所以,作為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糾正學生的幸福觀,使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幸福,傳遞幸福,使幸福的接力棒在家長、教師、學生之間得到延伸……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黃橋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