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 莉
無言的守望*
——讀嚴歌苓《床畔》
□文|彭莉
英雄主義這個話題在近20年的文學(xué)作品中談?wù)摰迷絹碓缴?,幾乎淡出人們的視野。然?0世紀六七十年代表達英雄主義主題的小說、詩歌、報告文學(xué)信手拈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jīng)歷了巨大變革,人們被允許追求個人夢想,個人利益漸漸被正視。隨著新的英雄不斷誕生,老的英雄似乎漸行漸遠,英雄主義難以立足,如果和現(xiàn)在的年輕人談英雄和英雄主義,往往很難激發(fā)他們的共鳴。
嚴歌苓的《床畔》(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不同于以往英雄主義題材的小說的慣常書寫模式,沒有宏偉浩大、氣勢恢宏的場面的鋪排和渲染,沒有刀光劍影、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安排。小說聚焦于一個安靜文弱的女護士萬紅。嚴歌苓的作品大多以女性作為靈魂人物。作品中的女性在各種文化、政治、觀念的夾縫中磨礪輾轉(zhuǎn),呈現(xiàn)出令人震撼的豐富深邃的“人性”,引起讀者深深的悲憫。在新作《床畔》中,作家通過女護士萬紅的眼睛來折射時代的變遷、人性的健忘、人心的易變。
小說的時間跨越了“文化大革命”后期、改革開放直到21世紀,故事的地點是西南小城的一座野戰(zhàn)醫(yī)院。鐵道兵連長張谷雨為救戰(zhàn)士負傷,成為植物人,一個“活烈士”。剛從護校畢業(yè)的護士萬紅以優(yōu)異成績被選為張谷雨的專職護士,從見張谷雨第一面開始,萬紅就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有著別人不能理解的默契和交流,她堅信張谷雨是活著的。從此開始了十幾年的床畔守護。同事的誤解,吳醫(yī)生的追求,時代的變遷,甚至是傳統(tǒng)“英雄”概念的顛覆,都沒有讓她動搖過離開床畔的念頭。時代在變,價值觀在變,床畔的一切都在流動,對于“英雄”的認知也隨之改變。張谷雨從萬人謳歌的英雄到被人視為累贅最終在人們的忘卻中死去。床畔的熱熱鬧鬧也如煙花喧囂過后冷冷清清。人間百態(tài)在病床之側(cè)上演,唯一不變的是床上的張谷雨和床畔的萬紅。萬紅堅信英雄還活著,英雄不會死去??墒潜粫r代洪流挾裹著前行的人們,沒有人懂,更沒有人在乎。
《床畔》看起來似乎是個愛情故事。是一名年輕的軍隊女護士和她護理的一個英雄鐵道兵以及一個軍醫(yī)之間的奇特的愛情故事,是一個美人救英雄的故事。萬紅不如秦教導(dǎo)員、張谷雨的妻子和吳醫(yī)生那么識時務(wù),各自奔向自己的前程。她看起來有點迂,有點不接地氣,有點不通世事。誠如作者自己所說:“我不明白什么叫接地氣。這本書是象征主義寫法,不是寫實主義,不是經(jīng)驗主義。這是一部象征主義的小說,年輕女護士堅信英雄活著,象征她堅信英雄價值觀的不死?!?/p>
幾乎每個成年中國人的童年都是聽著英雄的故事長大的,每個人心中都有成為英雄的夢想。但是隨著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壓力,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拜金主義、權(quán)貴主義、唯己主義慢慢滲透人們的內(nèi)心。英雄夢慢慢塵封、遺忘在心的角落。英雄主義也日益被社會主流價值觀遺棄?!按才系囊磺卸荚诹鲃樱o士萬紅是艄公,擺渡在床上的英雄與流動的世人間”。萬紅無言的堅守成為一種象征,她堅信英雄價值觀不死,因此她的追求可以越過萬物變遷而繼續(xù)鮮活。
小說的文筆細膩而流暢,雖然對于女主角萬紅的刻畫有些過于完美,甚至有點不食人間煙火,但這部小說仍然能讓人感動。似乎已物欲橫流的今天,英雄似乎也悄悄從社會大舞臺上退場了,英雄主義也漸漸被人淡忘。嚴歌苓通過《床畔》引領(lǐng)大家向那個遠去的、產(chǎn)生崇高和英雄的年代致敬的同時也呼喚著中國社會英雄主義的回歸。
(作者單位:華東交通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
*本文系2013年江西省社科規(guī)劃“江西高校外國語言教學(xué)研究專項課題”項目(13WX20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