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捷+孫鵬
摘 要 本文介紹某110 kV變電站發(fā)生主變差動保護動作,致使三側跳閘的故障情況,通過分析主變保護動作信息及故障錄波圖,結合事故現(xiàn)場檢查結果,判斷跳閘是因為變壓器本體進入水分,導致變壓器內部繞組間絕緣強度降低,導致絕緣擊穿并引發(fā)短路跳閘。
關鍵詞 絕緣強度;短路;跳閘
中圖分類號:TM4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22-0164-01
1 故障設備簡況
當日白天天氣陰,間有中雨。該變電站共有主變1臺,當時負荷9.6 MW,其中居民、工業(yè)負荷7MW,農業(yè)負荷2.6 MW,主變的差動保護動作后,三側開關跳閘,故障損失負荷9.6 MW。
2 現(xiàn)場檢查及處理情況
設備跳閘后,試驗及檢修班組對現(xiàn)場設備進行檢查,對低壓側進行直流耐壓試驗,結果合格,說明放電故障點不位于
10 kV側,對套管爬群外觀檢查同樣沒有發(fā)現(xiàn)放電痕跡。配電變壓器臺上裝設的用于保護計量的CT一、二次繞組均擊穿,有明顯對地放電點。而A相主變本體的故障點,推斷在主變本體內部。
通過與220 kV變電站故障錄波器反映與該主變相連的
110 kV線路A相故障電流680 A,B相故障電流280 A,C相故障電流345 A。故障時負荷9.6 MW。通過查看故障錄波圖,主變低壓側為A、C相相間短路故障。
1)主變繞組直阻測試。通過主變繞組直阻試驗,低壓側直阻數(shù)值符合規(guī)程要求;110 kV側不平衡系數(shù)的分接處測量數(shù)值超標;在各分接的級差電阻值比較中,A相明顯比B、C相大;在第8、9分接處直阻值符合規(guī)程要求,排除高壓側主繞組故障的可能性。
2)絕緣油氣相色譜分析。主變保護動作跳閘后,對絕緣油進行色譜分析:氫氣318.5ppm(規(guī)程要求低于150ppm)、乙炔57.9ppm(應低于5ppm),總烴136.1ppm(應低于150ppm),氫氣和乙炔含量均超標。判斷為主變內部發(fā)生工頻續(xù)流放電,產生大量熱量,將絕緣油分解,繞組間或繞組與夾件或外殼的油存在電弧擊穿。
3 吊罩檢查
為了找到內部放電位置,進行故障原因分析,將故障主變返廠,做進一步的吊罩檢查,其中A相內部調壓繞組放電受損嚴重,餅間擊穿處如圖1所示,多處分接的繞組線圈完全燒斷,調壓繞組線匝及引線明顯扭曲變形(圖2)。
通過對變壓器高壓側三相套管的檢查發(fā)現(xiàn),A相套管將軍帽與法蘭盤連接處明顯較B、C兩相銹蝕嚴重,對A相套管進行了噴淋和密封試驗,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滲漏跡象。
4 故障原因分析
通過現(xiàn)場試驗、故障錄波圖分析、返廠吊罩綜合分析表明,變壓器跳閘起因于本體進水,導致變壓器內部繞組匝間和餅間絕緣強度下降,導致絕緣擊穿形成短路。進水位置為套管頂部,設備結構設計制造不合理,密封不嚴,因為套管導電管內部經常在正壓與負壓之間切換,其呼吸效應主變從將軍帽進水。
圖1 調壓繞組燒穿點
圖2 調壓繞組引線變形
5 暴露出的問題
變壓器配套使用的110 kV套管無法檢測其密封狀態(tài)。過去套管頂部將軍帽松動會看到滲油,隨著變壓器工藝的改進,使高壓套管頂部油面高于變壓器油枕,套管在運行中密封破壞導致進入雨水時,由于水分短時間內難以蒸發(fā),即使進行絕緣油含水量測試也不易發(fā)現(xiàn)。
6 反事故措施
1)變壓器套管頂部高于變壓器油枕油面,此處發(fā)生滲漏目前還沒有有效手段進行檢測。要結合設備停電預試的機會,對高壓側套管的將軍帽外沿和四條緊固螺絲處用玻璃膠進行封堵,防止從套管頂部進水。
2)變壓器損壞則是由于變壓器進水后絕緣受潮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套管密封的破壞。在今后的變壓器驗收和檢修工作中,應明確選用指定廠家有效期內的膠圈,安裝和檢修時嚴格按照工藝要求控制壓縮量。
參考文獻
[1]孫偉紅,郭碧翔,黃欣.一起變壓器故障分析[J].農村電氣化,2012.endprint
摘 要 本文介紹某110 kV變電站發(fā)生主變差動保護動作,致使三側跳閘的故障情況,通過分析主變保護動作信息及故障錄波圖,結合事故現(xiàn)場檢查結果,判斷跳閘是因為變壓器本體進入水分,導致變壓器內部繞組間絕緣強度降低,導致絕緣擊穿并引發(fā)短路跳閘。
關鍵詞 絕緣強度;短路;跳閘
中圖分類號:TM4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22-0164-01
1 故障設備簡況
當日白天天氣陰,間有中雨。該變電站共有主變1臺,當時負荷9.6 MW,其中居民、工業(yè)負荷7MW,農業(yè)負荷2.6 MW,主變的差動保護動作后,三側開關跳閘,故障損失負荷9.6 MW。
2 現(xiàn)場檢查及處理情況
設備跳閘后,試驗及檢修班組對現(xiàn)場設備進行檢查,對低壓側進行直流耐壓試驗,結果合格,說明放電故障點不位于
10 kV側,對套管爬群外觀檢查同樣沒有發(fā)現(xiàn)放電痕跡。配電變壓器臺上裝設的用于保護計量的CT一、二次繞組均擊穿,有明顯對地放電點。而A相主變本體的故障點,推斷在主變本體內部。
通過與220 kV變電站故障錄波器反映與該主變相連的
110 kV線路A相故障電流680 A,B相故障電流280 A,C相故障電流345 A。故障時負荷9.6 MW。通過查看故障錄波圖,主變低壓側為A、C相相間短路故障。
1)主變繞組直阻測試。通過主變繞組直阻試驗,低壓側直阻數(shù)值符合規(guī)程要求;110 kV側不平衡系數(shù)的分接處測量數(shù)值超標;在各分接的級差電阻值比較中,A相明顯比B、C相大;在第8、9分接處直阻值符合規(guī)程要求,排除高壓側主繞組故障的可能性。
2)絕緣油氣相色譜分析。主變保護動作跳閘后,對絕緣油進行色譜分析:氫氣318.5ppm(規(guī)程要求低于150ppm)、乙炔57.9ppm(應低于5ppm),總烴136.1ppm(應低于150ppm),氫氣和乙炔含量均超標。判斷為主變內部發(fā)生工頻續(xù)流放電,產生大量熱量,將絕緣油分解,繞組間或繞組與夾件或外殼的油存在電弧擊穿。
3 吊罩檢查
為了找到內部放電位置,進行故障原因分析,將故障主變返廠,做進一步的吊罩檢查,其中A相內部調壓繞組放電受損嚴重,餅間擊穿處如圖1所示,多處分接的繞組線圈完全燒斷,調壓繞組線匝及引線明顯扭曲變形(圖2)。
通過對變壓器高壓側三相套管的檢查發(fā)現(xiàn),A相套管將軍帽與法蘭盤連接處明顯較B、C兩相銹蝕嚴重,對A相套管進行了噴淋和密封試驗,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滲漏跡象。
4 故障原因分析
通過現(xiàn)場試驗、故障錄波圖分析、返廠吊罩綜合分析表明,變壓器跳閘起因于本體進水,導致變壓器內部繞組匝間和餅間絕緣強度下降,導致絕緣擊穿形成短路。進水位置為套管頂部,設備結構設計制造不合理,密封不嚴,因為套管導電管內部經常在正壓與負壓之間切換,其呼吸效應主變從將軍帽進水。
圖1 調壓繞組燒穿點
圖2 調壓繞組引線變形
5 暴露出的問題
變壓器配套使用的110 kV套管無法檢測其密封狀態(tài)。過去套管頂部將軍帽松動會看到滲油,隨著變壓器工藝的改進,使高壓套管頂部油面高于變壓器油枕,套管在運行中密封破壞導致進入雨水時,由于水分短時間內難以蒸發(fā),即使進行絕緣油含水量測試也不易發(fā)現(xiàn)。
6 反事故措施
1)變壓器套管頂部高于變壓器油枕油面,此處發(fā)生滲漏目前還沒有有效手段進行檢測。要結合設備停電預試的機會,對高壓側套管的將軍帽外沿和四條緊固螺絲處用玻璃膠進行封堵,防止從套管頂部進水。
2)變壓器損壞則是由于變壓器進水后絕緣受潮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套管密封的破壞。在今后的變壓器驗收和檢修工作中,應明確選用指定廠家有效期內的膠圈,安裝和檢修時嚴格按照工藝要求控制壓縮量。
參考文獻
[1]孫偉紅,郭碧翔,黃欣.一起變壓器故障分析[J].農村電氣化,2012.endprint
摘 要 本文介紹某110 kV變電站發(fā)生主變差動保護動作,致使三側跳閘的故障情況,通過分析主變保護動作信息及故障錄波圖,結合事故現(xiàn)場檢查結果,判斷跳閘是因為變壓器本體進入水分,導致變壓器內部繞組間絕緣強度降低,導致絕緣擊穿并引發(fā)短路跳閘。
關鍵詞 絕緣強度;短路;跳閘
中圖分類號:TM4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22-0164-01
1 故障設備簡況
當日白天天氣陰,間有中雨。該變電站共有主變1臺,當時負荷9.6 MW,其中居民、工業(yè)負荷7MW,農業(yè)負荷2.6 MW,主變的差動保護動作后,三側開關跳閘,故障損失負荷9.6 MW。
2 現(xiàn)場檢查及處理情況
設備跳閘后,試驗及檢修班組對現(xiàn)場設備進行檢查,對低壓側進行直流耐壓試驗,結果合格,說明放電故障點不位于
10 kV側,對套管爬群外觀檢查同樣沒有發(fā)現(xiàn)放電痕跡。配電變壓器臺上裝設的用于保護計量的CT一、二次繞組均擊穿,有明顯對地放電點。而A相主變本體的故障點,推斷在主變本體內部。
通過與220 kV變電站故障錄波器反映與該主變相連的
110 kV線路A相故障電流680 A,B相故障電流280 A,C相故障電流345 A。故障時負荷9.6 MW。通過查看故障錄波圖,主變低壓側為A、C相相間短路故障。
1)主變繞組直阻測試。通過主變繞組直阻試驗,低壓側直阻數(shù)值符合規(guī)程要求;110 kV側不平衡系數(shù)的分接處測量數(shù)值超標;在各分接的級差電阻值比較中,A相明顯比B、C相大;在第8、9分接處直阻值符合規(guī)程要求,排除高壓側主繞組故障的可能性。
2)絕緣油氣相色譜分析。主變保護動作跳閘后,對絕緣油進行色譜分析:氫氣318.5ppm(規(guī)程要求低于150ppm)、乙炔57.9ppm(應低于5ppm),總烴136.1ppm(應低于150ppm),氫氣和乙炔含量均超標。判斷為主變內部發(fā)生工頻續(xù)流放電,產生大量熱量,將絕緣油分解,繞組間或繞組與夾件或外殼的油存在電弧擊穿。
3 吊罩檢查
為了找到內部放電位置,進行故障原因分析,將故障主變返廠,做進一步的吊罩檢查,其中A相內部調壓繞組放電受損嚴重,餅間擊穿處如圖1所示,多處分接的繞組線圈完全燒斷,調壓繞組線匝及引線明顯扭曲變形(圖2)。
通過對變壓器高壓側三相套管的檢查發(fā)現(xiàn),A相套管將軍帽與法蘭盤連接處明顯較B、C兩相銹蝕嚴重,對A相套管進行了噴淋和密封試驗,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滲漏跡象。
4 故障原因分析
通過現(xiàn)場試驗、故障錄波圖分析、返廠吊罩綜合分析表明,變壓器跳閘起因于本體進水,導致變壓器內部繞組匝間和餅間絕緣強度下降,導致絕緣擊穿形成短路。進水位置為套管頂部,設備結構設計制造不合理,密封不嚴,因為套管導電管內部經常在正壓與負壓之間切換,其呼吸效應主變從將軍帽進水。
圖1 調壓繞組燒穿點
圖2 調壓繞組引線變形
5 暴露出的問題
變壓器配套使用的110 kV套管無法檢測其密封狀態(tài)。過去套管頂部將軍帽松動會看到滲油,隨著變壓器工藝的改進,使高壓套管頂部油面高于變壓器油枕,套管在運行中密封破壞導致進入雨水時,由于水分短時間內難以蒸發(fā),即使進行絕緣油含水量測試也不易發(fā)現(xiàn)。
6 反事故措施
1)變壓器套管頂部高于變壓器油枕油面,此處發(fā)生滲漏目前還沒有有效手段進行檢測。要結合設備停電預試的機會,對高壓側套管的將軍帽外沿和四條緊固螺絲處用玻璃膠進行封堵,防止從套管頂部進水。
2)變壓器損壞則是由于變壓器進水后絕緣受潮引起的,主要原因是套管密封的破壞。在今后的變壓器驗收和檢修工作中,應明確選用指定廠家有效期內的膠圈,安裝和檢修時嚴格按照工藝要求控制壓縮量。
參考文獻
[1]孫偉紅,郭碧翔,黃欣.一起變壓器故障分析[J].農村電氣化,2012.endprint